近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发布了今年七八两月的多晶硅行业运行报告。报告显示,今年7到8月,多晶硅价格呈“先扬后抑”走势,成交价从7月初的11.37万元/吨温和回调至7月中旬的11.41万元/吨,增幅为0.35%。随后价格缓慢下滑至8月底的11.34万元/吨,降幅为0.61%,再次逼近6月底11.33万元/吨的历史低点。面对进口倾销压制和需求疲软的双重压力以及价格一路下跌的境况,一些多晶硅生产企业已陷入亏损,步履维艰。
据了解,今年7~8月,我国多晶硅产量为2.81万吨,同比增加20.1%。7月份产量为1.42万吨,8月份产量为1.39万吨。其中,江苏中能的产量占7~8月总产量的43.7%,依然位居国内产量第一位,特变电工和四川永祥分别位居第二、三位。7~8月按产出排序的前三大企业产量占总产量的64.9%。7~8月期间有四家企业(中硅、盾安、天宏、冶研)正常检修,8月底部分恢复正常生产,故7~8月期间产量受些许影响。目前15家在产企业中,开工率达到100%的企业有10家,其余除部分企业正常技改或检修外,均维持正常生产。
从各企业生产情况看,目前全国在产企业15家(包括正常检修企业),江苏中能及新特能源仍维持超负荷运行,江苏中能6.5万吨/年改良西门子法超载运行,保持每月6000吨(按31天算)左右的产量运行。特变电工每月维持在2000吨左右的超负荷生产,产量仍居国内第二位。在4月份扩产达产后的四川永祥,在7~8月期间产量排名跃居国内第三。
而洛阳中硅由于8月份检修影响半个月正常生产,产量有所减少,故7~8月产量排名位居第四。其他多晶硅企业除个别检修后处于恢复稳定生产阶段外,均维持原生产状态。
报告显示,由于连续一年受到“58号文件”(《暂停多晶硅加工贸易进口申请》)引发的加工贸易突击进口影响,一方面使进口价格继续维持低位倾销,迫使国内多晶硅价格一路下滑,在价格难以维持企业正常生产运营的情况下,多晶硅企业不得不通过加大产量、调整生产指标等方式以降低成本,故国内产量难有大幅下降。另一方面突击进口又致使下游积压大量库存,直接导致国内多晶硅因需求疲软积压大量库存。硅业分会统计,截至8月底,国内多晶硅企业内部库存约为9000吨左右,与6月底库存1万吨相比,7~8月期间共消化库存1000吨左右,因此8月底多晶硅价格尚比6月底的低谷略高。面对进口倾销压制和需求疲软的双重压力以及价格一路下跌的境况,甚至江苏中能、新疆特变、新疆大全这样的领先企业也陷入亏损境地。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多晶硅进口量为9664吨,仍接近万吨,主要是由于当月从韩国进口量仍高达4399吨所致,但导致7月份多晶硅进口量小幅减少的主要原因是“58号文件”于8月底真正开始发挥作用,致使7月份按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多晶硅减少至4036吨,占当月总进口量的41.8%,环比减少47.3%。自美国进口量创历史新低至569吨,环比大幅下降74.2%,其中按加工贸易方式进口量为331吨,环比大幅减少84.9%,占当月自美国进口总量的58.3%,相比1~7月份累计加工贸易占比93.7%尚低35.4个百分点。
硅业分会认为,受政策及下游需求波动影响,7~8月份国内多晶硅价格先扬后抑,直到8月底价格跌至接近6月底的低谷。但从9月开始,受益于“58号文件”继续执行,多晶硅进口至少能封堵从美国进入国内的2000吨/月。此外,鉴于三、四季度进入传统安装旺季,下游需求不会缩减,这些进口减少量则自然转移至对国内多晶硅料的需求,因此预计9月开始多晶硅价格将会理性回升。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近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发布了今年七八两月的多晶硅行业运行报告。报告显示,今年7到8月,多晶硅价格呈“先扬后抑”走势,成交价从7月初的11.37万元/吨温和回调至7月中旬的11.41万元/吨,增幅为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