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危机与世界政治趋势影响全球能源版图

财新网2014-08-28 12:55:03 乌克兰危机与世界政治趋势影响全球能源版图-索比光伏网微信分享
 由乌克兰危机引出的“普京主义”原则,既是对俄罗斯自身文明和国 际定位的调整,也直接挑战了建筑在二战和冷战基础上的现行国际秩序,对后者的若干基础原则和一系列核心概念,俄罗斯都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并且努力将这些解 释一般化。这些概念包括:主权、领土完整、合法性、国际正义和民族自决等。

(一)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中作为基石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挑战,可能只适用于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大国和得到大国保护的盟国,而剩余的小国则没有基本的保障。国际政治将部分回归20世纪初期的特征:“势力范围”的概念在事实上回归和强化,结盟政治的重要性上升, 民族国家独自决策的空间和能力趋于下降,国际法和国际制度的作用也会下降。大量后发展国家在不具备欧洲式民族国家形成的基础上接受了民族国家的政治构建形 式,这些国家“前民族国家”时期的传统和历史遗存的重要性,将会在现有国家间关系中进一步凸显。

(二)文明基础上的身份认同。

“普京主义”原则中对建立在包括族群、宗教、语言等标准基础上的 身份认同,比对民族国家政治实体成员的身份赋予更高的重要性,这对传统民族国家内部公民对于国家的忠诚和民族国家对外的独立性来说,都是重要修正。同时, 对于乌克兰建立在文明原则上的干预主义也超越了现有的法律基础上的干预原则——虽然后者也在实践中经常被违背。

(三)西方与非西方国家。

虽然“普京主义”原则对于现有国际秩序的影响远没有得到大多数国际社会成员的普遍认可,但那些置身事外的非西方国家对西欧和美国作为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和仲裁者的认可度也在下降。

在2014年3月27日进行的联合国大会关于乌克兰问题的投票中,只有52%的联大成员支持这个谴责俄罗斯在乌克兰行为的动议,包括阿根廷、印度、巴西、南非在内的西方核心国家普遍认可的民主国家也都 投了弃权票。联合国投票结果显示,许多国家视乌克兰冲突为不同权力集团之间的冲突,而不是民主与专制之间或者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竞争,更没有接受西方国家自 认为的“自由国际秩序”捍卫者的身份。大多数国家对于俄罗斯的部分行为和表达虽然有保留和不满,但这完全没有影响这些国家和俄罗斯一样认为在现有的国际体 系里西方国家享有不合理的优势地位,其行为也丧失了广泛的道义合法性。

(四)制裁与平行体系。

进入21世纪,在中东和北非,从利比亚、伊拉克到伊朗,美国和部分西方国家频繁使用经济制裁作为施展自己政治强力的最佳工具,但是近期美国和欧洲对于俄罗斯这个世界第9大经济体、拥有相当工业化基础的能源大国不断升级的制裁则可能决定经济制裁未来作为对外经济强制手段的有效性。

俄罗斯应对制裁上已经作出诸多努力:在国际金融、国际储备和支付 体系寻找“去美元”的可能,在欧美传统贸易伙伴以外加速建立新的贸易渠道和自由贸易区,在能源领域建立自己主导的交易体系等等。这些尝试预示包括俄罗斯在 内的所谓“受威胁者的联盟”会继续努力摆脱现有国际经济体系的对他们的制约,一个与现有体系平行的替代体系可能由此出现。

(五)能源。

毫无疑问,乌克兰危机将迫使欧洲进一步加速减少对于俄罗斯能源的 依赖,由此传统能源输出中心中东和北非在世界能源市场上的地位会有所上升,欧洲近期的能源多样化选择包括:提升伊朗的能源地位、增加利比亚现有的产能、开 发伊拉克的库尔德人控制区、通过土耳其的新能源管线等。乌克兰危机也将影响北美、北极地区能源开发的利益算计,有可能加快北美能源对外开放速度、刺激北美 页岩油气等新能源源头的开发、加快俄罗斯对于北极地区能源的勘探和开发速度。

(六)欧亚空间。

“普京主义”本质上为俄罗斯在后苏联空间构想中的主导地位勾勒出 了一个蓝图,但是其中关于“俄罗斯世界”的论述、尤其是背后的文化叙述,和欧亚政治空间内部族群、语言、宗教的高度复杂现实之间存在紧张关系。“普京主 义”可能会让欧亚空间内的其他国家对于俄罗斯目前追求的欧亚空间进一步经济一体化、政治一体化的构想产生更多质疑。但同时,近期俄罗斯面对经济制裁的一系 列应对措施一方面给欧亚空间内的其他国家提供了和俄罗斯谈判时的筹码,另一方面又给中期内加快欧亚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更高的经济合理性。

(七)亚洲。

大多数亚洲国家在民族自决和坚守主权的选择中间更倾向于后者,对 于来自外部尤其是西方力量干预的反感占据了上风,因此对于乌克兰危机对于主权观念的冲击反应并不强。欧洲地缘政治景观里欧美联手制约俄罗斯的局面在亚洲会 呈现出不同形态:中、俄、美相对独立的相互合作与竞争关系会更清晰,部分亚洲国家(包括现有西方的盟国,如日本和韩国)可能会加速争取俄罗斯支持,加强各 自与俄罗斯这个传统上的外部大国的战略关系。俄罗斯加速自己东向战略将使得亚洲的地缘政治前景更加多样复杂。

(八)欧洲。

对俄政策一直是欧盟对外政策上最具撕裂性的政策之一,乌克兰危机 和此后欧美的反制措施进一步凸显欧洲内部在对俄态度上缺少统一思维和有力领导,无论是德、法、波的“魏玛三角”还是匈、斯、捷、波四国的“维谢格拉德集 团”在危机管理和“东部伙伴”计划上都无力提供相应的领导能力。乌克兰危机会在欧洲统一能源政策和进一步东扩政策上继续撕扯欧洲的政治架构和对于欧洲未来 定位的共识,甚至加剧欧洲内部政治经济的全面危机。

(九)新冷战。

“新冷战”出现的可能性被夸大:俄罗斯本身的实力不复苏联,无力单独全面对峙西方这个“反题” 。但在任何类似新冷战的情景中,俄罗斯都会努力利用非意识形态的标准和话语寻求其他非西方力量的联合;包括加快之前已经设定的面对亚太地区的东进步伐。

如果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前后提出、并系统化的这一套原则从文本和话语转化成实际的政策实践和政治选择,其结果则有可能如欧洲理事会主席赫尔曼•范龙佩在克里米亚事件之后感叹的那样:“世界将永远不会像现在这样了”。

相关阅读:对俄制裁影响全球能源版图

3月以来,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欧美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数轮制裁,7月底制裁升级。国际局势与地缘政治“连环震荡”,或导致俄罗斯乃至世界政经版图重构。但新版图究竟如何拼接?最终取决于多方力量战略博弈。对中国而言,身处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中,谨慎研判风险比乐见机遇重要得多。

制裁大战背后的复杂机理

欧美等国联手制裁俄罗斯,后者强硬反制,绝非偶然。它是全球地缘政治、利益博弈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

从地缘政治角度观察,乌克兰危机是此番制裁大战的导火索。欧盟东扩背景下,乌克兰成为西方与俄直面的“最后一公里”;美推行全球再平衡战略,乌克兰成为其在欧洲与俄罗斯之间布下的一枚重要棋子,也是抵御俄势力向中东染指的缓冲地带。近年来中亚、北非数次颜色革命席卷之下,俄深感战略空间被挤压,对乌动向更加警惕。从克里米亚危机酝酿,到马航MH17事件引爆,各方在敏感地区乌克兰的矛盾最终激化。

从利益博弈角度观察,制裁大战背后,不仅有主权国家之间的利益博弈,还有各国内部各种政治力量的博弈,更有欧盟等非国家行为体以及美欧日联盟的参与。传统国际关系与国内政治的双层博弈,让位于更加复杂的三层博弈。比如,作为欧洲一体化最显著标志的欧盟,就需要在平衡内部“老欧洲”、“新欧洲”不同利益诉求外,兼顾整体与美日的战略协调。即便是“老欧洲”代表英国,在制裁问题上,政府政策与BP等跨国企业的利益纠葛也一直存在。此次行动既包含了各方的战略交集,也交织了内部的深刻分歧,但总体来看,制裁仍成为短期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但我们也要看到,此番制裁本质上迥异于近年西方因核问题对伊朗的制裁。伊朗是美国全球均势政策下,全球战略的制高点,对其制裁有深刻的历史和政治背景。对俄 罗斯的制裁更像是一场不期而遇的遭遇战。俄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领域体量巨大,且西方各利益集团与其有复杂勾连,对俄制裁短期不可能撼动大国根 基,亦不可能轻易封堵其战略空间,长期对各方而言,均为难以承受之重。西方与俄斗法,并非伊朗问题的简单翻版,二者走势也将迥异。

战略重击下的战术配合

欧美等国以打击战略前沿目标为重点,希图对俄长期发展遏制。这也决定了制裁联盟战术的运用。

首先,奉行“三位一体”制 裁策略。在市场制裁领域,中东局势一度使国际油价震荡上涨,欧盟多国采取进口多元化措施,与俄频频牵手,资源大国俄罗斯由此处于相对强势地位。选择此刻制 裁打压,彰显了明确的战略遏制意图。技术制裁领域,限制俄获取欧美敏感技术(特别是石油行业技术),近期看,无疑将阻碍俄油田设备更新、油田服务市场发 展、油气装备制造业进步,远期看,将打击俄技术密集项目如北极大陆架、部分难开采储量油田及一些页岩油气等战略前沿项目。金融制裁领域,延迟欧洲投资银行 等向俄提供金融资助、冻结部分俄银行资金支取,必将提高俄能源领域融资成本。受利空消息影响,早在今年1季度,俄资本外溢额就高达600亿美元,相当于2013全年水平。

其次, “白脸、红脸”各有分工。作为主力,美英一直强调在经济上孤立俄。但欧盟内部情况复杂。德国总理默克尔一度表示对制裁保持克制;法国由于武器出口领域合作,对制裁持审慎态度;意大利考量天然气进口,对制裁有所保留。究其根本,既合纵连横更防止引火烧身,才是各方的根本利益出发点。

进而言之,考虑到经济关联程度的不同,欧美等国也不会共进共退。数据表明,俄是美第20大贸易伙伴,美是俄第5大贸易伙伴;而欧盟是俄最大贸易伙伴,俄是欧盟第3大贸易伙伴。不计后果的制裁,既会给欧盟经济复苏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又将使欧盟经济更多依赖美国。因此欧盟必须考量腾挪余地。此外,近期日本跟风制裁,其中亦有自身打算。目前日本70%到80%石油从中东进口,为保障能源安全,一直希望投资俄罗斯远东地区,助其实现进口多元化。如何规避制裁误伤自身,也是今后日本态度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

下一步,欧美各国制裁政策是否调整以及如何调整,将视各方复杂博弈的结果而定,不排除因意外情况发生而打乱原定部署的可能性。总体来看,经济全球化格局下,制裁政策不会轻易刺激各方利益的底线,未来制裁政策仍会有所顾忌,将主要以经济领域为重点。


“能源武器”的战略空间


对俄而言,如何对欧美制裁加以反制,取决于其在战略博弈下采取何种战术选择。8月,俄出台措施,采取为期一年的农产品、原料等进口限令。但在关键的“能源武器”上,俄到目前为止表现平静。一方面,与一般经济领域“轻型武器”相比,“能源武器”对各方杀伤力过大;另一方面,俄“能源武器”的战略空间已事实缩小。

1973年发生世界第一次石油危机,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阿拉伯成员国集体行动,提价、减产、禁运,使工业化国家遭遇二战以后最大规模经济危机,同时OPEC国家采取打击和拉拢两手策略,导致西方世界内部分化。但着眼当下,俄罗斯只是全球能源格局中的重要变量之一,考虑到中东OPEC国家(尤其是伊拉克)、非OPEC产油国以及能源消费国等诸多变量的综合影响,俄运用“能源武器”的战略威慑力与现实影响力将不如以往。

根本而言,由于全球油气供需格局的变化,地缘政治关系正在发生深刻改变:从过去的资源地争夺向消费地争夺转变。

这种隐性转型,长期必将颠覆国际政治经济力量对比,更使各方攻守之势大异。具体来说,目前欧洲仍是俄油气出口主要市场,俄出口原油中60%以上面向该地区,对欧洲天然气出口量约占俄出口总量一半以上。上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油价低迷使俄罗斯油气出口获利不大,资金短缺成为俄经济建设的瓶颈。近年来随着国际油价飙升,俄罗斯靠能源出口获得滚滚财源,刚刚恢复了一些元气,绝不希望能源财富减量甚至断流。

近年来欧洲为摆脱对俄油气依赖,开始寻求油气进口多元化,俄出口市场正被蚕食,已成其难言之隐。若以经济策略计,俄不会主动断油、断气,驱逐欧洲市场。从整 体经济环境来看,制裁以来俄股指看跌、卢布贬值,俄经济脆弱程度可见一斑。能源作为俄经济命脉,对稳定市场预期乃至国内稳定均具重要战略意义。因此俄在反 制中对于“能源武器”的使用将继续持谨慎态度。

版图“余震”与中国应对

制裁大战给全球政治经济带来的全方位影响不可低估,对可能发生的余震,也须保持战略预见。

就俄而言,或面临经济转型大考。事实上,此番制裁同时暴露了俄内需不足、经济增长乏力,国家发展对石油、天然气过度依赖,能源科技核心竞争力面临瓶颈等长期难题。俄未来若对以上领域加快改革,必将给外部世界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就欧美等国而言,制裁将对全球石油市场特别是油价造成影响。有分析人士认为,制裁长期将利空油价。而从短期来说,国际局势反复变动、频繁的市场投机行为将加 大短期波动,进而影响欧美等国,乃至局部冲击全球能源价格体系稳定。此外,制裁也必将会传导至俄能源出口市场布局,其东移南下的迹象开始显露。而从长期来 看,制裁对美元体系的冲击值得关注。制裁以来,俄一些公司在订立合同时弃用美元,启用人民币及港币、新加坡元,俄有关银行也在开展卢布与人民币结算业务。 种种迹象表明,近期国际上试图绕开美元的各种双边多边机制一旦产生复合效应,将对二战后形成的美元体系带来新的挑战。美元霸权 失宠,引发的 “蝴蝶效应”,必将在未来渐次显现。

从更宏观的全球关系视野来看,制裁使俄与亚洲及金砖国家关系加速走强。除能源领域中俄签署天然气大单已见先机外,俄参与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7月也正式成立。但制裁是否刺激俄把所谓“脱欧入亚”作为反制回应,未来仍需观察,毕竟“脱欧入亚”涉及极为复杂的全球政治经济乃至文化博弈,难以轻下判语。亦有人称此次制裁大战将导致所谓“新冷战”进一步升级,其依据是2007年美在波兰和捷克部署导弹防御系统计划,迫使俄做出强烈回应,世界由此站到新冷战时代边缘,由于美苏争霸的历史情节,此次制裁让人增添了“新冷战”进一步坐实的猜想。但现在回头分析,2007年美国的导弹部署计划乃是打击伊朗的后手,不过被布什过早暴露了战略意图,战术失策迫使俄做出了提前反应,称之为“新冷战”言过其实。此次制裁是否会推动“新冷战”格局的形成,还有待观察相关各国对事态发展做出的回应。但无疑的是,一旦坐实,对世界而言必将弊大于利。

于俄近邻中国而言,制裁大战既非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也非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中国既不可能全然作壁上观,亦不可能毫无应对。问题关键在于中国如何在两股力量的 动态博弈中穿梭往来、趋利避害,维护自身核心利益,进而争取机遇。如何规避外部频繁变动,危害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基本保障的底线,是中国在国际关系中 需要回答的重大考题。

有形的政经版图变迁,亟需牵动中国无形的战略思维版图升级。“君子视微知著、见始知终”。于战略上,始终把握核心利益,保持战略定力和理性姿态,练好发展内功,提高抗压力的风险智慧;于战术上,审慎评估不确定性风险,灵活应对突发难题。在复杂国际局势中,中国需谨慎研判新世情,敏锐捕捉未来转化为“新常态”的潜在趋势,始终放眼全局,把握大势,如此才能享有“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的淡定与从容。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相关推荐

图片正在生成中...

索比光伏网
28 2014/08

乌克兰危机与世界政治趋势影响全球能源版图

由乌克兰危机引出的“普京主义”原则,既是对俄罗斯自身文明和国 际定位的调整,也直接挑战了建筑在二战和冷战基础上的现行国际秩序,对后者的若干基础原则和一系列核心概念,俄罗斯都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并且努力将这些解 释一般化。这些概念包括:主权、领土完整、合法性、国际正义和民族自决等。

索比光伏网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