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晶硅:背不完的黑锅
OFweek太阳能光伏网2014-06-16 09:14:35
关于光伏发电的环保问题,一直是业界争论的焦点,导致这一论调的基点正是上游材料多晶硅。有人说,光伏发电虽然是零污染、零排放的,但光伏产业的上游,多晶硅制造与生产是高污染和高耗能的。所以,光伏行业与多晶硅这莫名的黑锅由此而来,一句话,因为多晶硅生产不是环保行业,所以光伏产业也根本不是绿色环保产业。
单方面无限放大事物某个缺点,或者利用信息接受者的信息接收时间差来埋下先入为主的种子,将其判入死刑,继而一遍一遍的将这个谎言重复,最后就成了光伏产业如今在某些人脑海中的形象--高污染产业。对于光伏行业来说,这种做法显得尤为不公平。我们当然不能以其他国家也在大量生产多晶硅就认定多晶硅产业毫无污染。需要认知的是,技术是在进步的,当多晶硅的生产技术数十年的发展与进步也应该一并让人认知。但很可惜,对于普遍的中国产业公关者们来说,似乎还没有形成这方面的观点。
而当攻击者们转进阵地的时候,中国光伏行业的本来就落后半拍的声音就更显得空白乏力。
当“两高”帽子被“高大上”成碳足迹
随着技术的发展,对多晶硅人们也有了更多的认识。“两高”帽子逐渐被摘下,但正在风平浪静之时,多晶硅的“两高”又被人提起,而这次被提起似乎不是那么简单。
近日,美国研究团队发现“中国制的太阳能板比欧制的太阳能板碳足迹更高,并且在制作过程中使用的能源也比较多。”该团队发现在中国制造太阳能板再运到欧洲安装,其碳足迹将是在欧洲本地制造和安装2倍。
“碳足迹”(carbonfootprint)是指企业机构、产品或个人通过运输、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等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简单的讲,就是个人或企业的碳消耗量。
多晶硅是元凶?
这次“碳足迹”研究,他们把矛头对准光伏。“该团队发现在中国制造太阳能板再运到欧洲安装,其碳足迹将是在欧洲本地制造和安装2倍。”他们把原因归结为,中国对工厂的环保与效能标准要求较少,提炼和生产硅晶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中国在这个过程中使用的能源是比欧洲的同行所用的较不清洁,也比较没效率,在发电时使用较多的燃煤和其他非再生能源。
简言之,就是中国的太阳能板污染严重,而导致高碳排放的罪魁祸首正是多晶硅。在这一轮所谓调查研究中,攻讦者们转换了阵地,不再仅仅纠结于多晶硅的能耗,而是横向比较国内外太阳能多晶硅生产。这也算是一种进步吧,随着太阳能发电越来越被认可,单独攻击光伏产业固然吃力不讨好,如何在这其中牟利就成了必然--参与进去吃里面最大的那块肉。在多晶硅制造中获取最大利益,就是当今中国光伏产业者们攻讦的做法。
命运多舛的中国多晶硅
光伏组件的制造成本中,有50%-60%来自硅材料的成本,所以,多晶硅光伏产业中的市场地位之重不言而喻。
2005年,我国多晶硅的产量仅为60吨。作为太阳能发电的重要基础原料,由于本土技术落后,多晶硅基本依赖进口。
受全球光伏市场升温刺激,从2005年到2008年,多晶硅连续4年保持100%以上增速。
此期间,多晶硅供不应求,市场行情涨势近乎疯狂。2008年最高峰时,价格一度暴涨至每公斤440美元,而2005年时的价格还仅仅是它的1/8,55美元。
暴利驱使下,国内掀起了对多晶硅投资生产的热潮。由于受到国外长期的技术封锁,早期的部分多晶硅工厂因无法掌握核心生产技术,规模小,导致能耗居高不下;同时,为追求一时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效益,生产多晶硅产生的四氯化硅等副产物处理粗放,污染排放严重。
2009年,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多晶硅同钢铁、水泥等被“点名”,并被冠以“两高”的帽子。同期,包括优惠电价、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随之取消。
之后,多晶硅就伴随着“两高”的帽子而让人厌恶。
多晶硅一直背黑锅
我国多晶硅行业发展至今,技术路线已经是第四代西门子改良法。而“两高”却是针对第一代改良西门子法时期多晶硅数据的看法,现在已经言过其实。
据介绍,随着生产技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2013年国内多晶硅综合能耗水平已从2009年的200-300kwh/kg下降到130-150kwh/kg,还原电耗也从120kwh/kg下降至60kwh/kg,下降幅度达50%以上。
碳足迹一直在减少。所以,笔者认为多晶硅导致我国碳足迹2倍的说法,有待商榷。另外,另一组数据也说明了美这次提“碳足迹”大有深意。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发表的《2013年光伏太阳能多晶硅行业年度报告》显示,2013年1-11月我国进口多晶硅量累计达7.2万吨,预计全年进口量达7.9万吨。进口均价方面,2013年1-11月我国多晶硅进口均价为18.71美元/千克,同比下滑27.4%。2013年国内多晶硅产量为8.2万吨,估计净进口多晶硅量约为7.5万吨,总供应量为15.7万吨,而国内电池片产量为26.2GW,多晶硅消费量为15.7万吨。
数据显示,我光伏行业所使用多晶硅基本依赖进口。然后,由此引出了一个现实问题,如果多晶硅生产真的是“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话,为什么国外多晶硅制造企业仍然咬定不放手还纷纷扩大产能呢?
但是这些事实都被忽略,欧盟仍拿着他们眼中的“事实”来说话,让我国多晶硅一直背着“两高”帽子迟迟脱不下来。
再提“碳足迹”大有深意从事实看来,美国提“碳足迹”的概念大有深意。一直以来,我国光伏产业都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尴尬局面。即使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光伏产品制造国,然而却没有获得最大利益。举一个例子,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供应商,英利的市值尚不足美国光伏应用企业SolarCity的十分之一。
即便如此,上下游的利益者们仍没有忘记给中国光伏企业扣帽子。对于此次“碳足迹”旧事重提,笔者认为原因有二:
1、为对我国光伏“双反”抢占道义制高点
回顾我国光伏行业的发展,似乎一直是欧美国家的“眼中钉”,欧美等国对我国的光伏产品“双反”之路不停歇。
美国迄今为止已对我国光伏产品发起两轮“双反”调查。
2012年5月18日美国商务部初裁决定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31.14%-249.96%的反倾销税率。2012年3月20日美国商务部作出裁决,对中国光伏企业征收2.9%-4.73%的临时性反补贴税。
2014年1月23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对进口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
不仅仅是我国包括美国企业在内都认为美二次双反是“损人不利己”,从舆论上看,这次双反对美国不太有利。
而“碳足迹”研究在这种敏感时候提出,不由的让人多想。
狐狸的尾巴终会露出来,“为鼓励各国生产太阳能板时能更考虑永续性,研究者们建议采取1种损益平衡的碳关税(break-evencarbontariff)。”该论文第一作者DajunYue指出,这种关税将奠基在不同区域生产的太阳能板之碳足迹与能源效率。
这句话,既可以说是对美国对我光伏产品二次双反的一个解释,也可以说是为了下一次对我光伏双反铺路。潜在意思就是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是有理由的,中国光伏产品不够环保,污染严重,对美国有倾销行为,我才会对中国反倾销。用意之险恶可见一斑。
2、为多晶硅倾销寻找借口
在欧美韩多晶硅的低价倾销之下,中国43家已投产的多晶硅企业,仅剩10家尚在开工生产,其余均已关闭生产线,即有76.7%企业已经停产。
针对这种情况,我国采取对欧美韩多晶硅征收反倾销、反补贴税的方法来保护本国企业。
2014年1月20日,根据《反倾销条例》的有关规定,调查机关向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提出对原产于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征收反倾销税的建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根据调查机关的建议作出决定,自2014年1月2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征收反倾销税。
即使中国商务部对美韩多晶硅双反终裁与业界期待有一定距离,这次多晶硅双反对美国多晶硅企业总会有一定的影响,而为了利益,美国也会寻找措施解决。
美国采取的措施就是舆论。这次提出“碳足迹”的概念,因为中国多晶硅太污染,所以使用我国进口的是应该的,而且应该多多进口我国的多晶硅。为美对我国多晶硅倾销寻找借口且为以后的倾销打下伏笔。或许还有对我国征收美多晶硅双反税的不满。
“鸡蛋里头挑骨头”都能找到借口,更何况涉及到两国贸易的大事。多晶硅的事件只是一个缩影,是美国为利益而找的一个借口。但是,事实已经摆在眼前,却还是这样说,就让人难以理解了。
原标题:中国多晶硅:背不完的黑锅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