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行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然而这些建筑在使用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约占中国碳排放总量的20%。因此,建筑业的低碳转型对我国实现“碳中和”至关重要。
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消息,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城镇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面积约118.5亿平方米,获得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累计达2.7万余。2023年全年,城镇新建绿色建筑面积约20.7亿平方米,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的94%。总体来看,我国绿色建筑在全球发展速度更快、建成规模最大。
超0.5亿㎡
21省市区发布“十四五”绿色建筑发展目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0.5亿平方米以上,全国新增建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0.5亿千瓦以上。
近年来,我国以下各地陆续发布了“十四五”超低能耗建筑发展目标,绿色建筑建设目标已超0.5亿㎡。
绿色建筑技术亟须创新
总体来看,虽然我国绿色建筑工作起步比发达国家晚30年左右,但现阶段我国绿色建筑技术水平已与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相当。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晖表示,当前我国绿色建筑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碳中和任务依然艰巨,面临着建筑节能降碳技术亟须创新、绿色建筑居住者获得感不强等挑战。
随着各地区对绿色建筑的追求不断增加,光伏与建筑结合作为一种创新的能源解决方案成为发展新潮流,市场对高品质光伏建筑产品的需求日益提升。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正信光电推出了全新“绿能云”系列产品,分别是“彩云-仿建筑外观组件”、“轻云-超轻强化组件”和“逸云-轻质强化组件”,可满足各类建筑安装需求,实现了光伏建筑的功能性与美观性兼备。
正信全新“绿能云”系列产品
绿色建筑的理想选择
光伏建筑分为BAPV(建筑附着光伏系统)、BIPV(建筑一体化光伏)两种。其中BIPV虽然外形美观,但面临性能衰减问题,经过长时间的风吹日晒雨淋,BIPV系统发电效率会逐渐降低。
针对这一痛点,正信光电推出彩云系列组件,该产品具备高透光率和出色的发电性能,采用的是正信光电专利彩色玻璃技术,强度和耐候性都更高,内层应用二氧化硅结构化涂层,具备65%-94%的高透光率,大大提升组件发电效率,还可通过光的反射和折射实现定制色彩或图案,PU边框颜色也可根据不同建筑物进行定制,增强建筑美观性。
当前,正信彩云系列产品已通过CPTV等权威机构认证。正信光电产品负责人介绍,该产品在太阳光下有效透射比的平均值衰减、外观等,经测试无明显脱落、气泡、剥离、起皱现象,实现了美学与功能的完美平衡。
正信彩云-仿建筑外观组件
此外,正信彩云系列可提供多彩仿建筑外观光伏组件,包括仿自然石头纹理的银石、黄石、红石,以及建筑外立面常用的彩银、彩绿、彩棕,为建筑提供更多样化的外观选择。
BAPV作为附着在建筑物上的发电系统,其屋面荷载、排水性能、安装等问题是重中之重。正信光电轻云超轻强化组件采用先进的有机复合材料技术,使组件重量较原有轻质组件减轻60-70%,单块组件重量6kg,组件厚度仅2.5mm,组件在最小弯曲直径1m的情况下无隐裂,可与屋顶弯曲表面完美贴合。
正信轻云-超轻强化组件
除了在重量和厚度上的突破,正信轻云组件采用强化型封装材料,具备优异的高阻水、抗冰雹、抗隐裂、抗紫外线、耐老化性能,满足IEC 61215-2021标准。
正信光电产品负责人介绍,考虑到客户的便捷安装需求,轻云超轻强化组件专门设计了安装孔,用户可以使用塑料或金属扎带或铆钉在建筑物周围安装面板,实现灵活性安装,可广泛应用于幕墙、户外围栏、车棚、车顶、农业大棚、屋顶、阳台等多种场景。
为了满足客户对更高发电量的需求,正信逸云轻质强化组件采用大尺寸设计,组件尺寸为2272×1128×2.5mm,重量仅13.5kg,发电功率能达到520~550W。通过采用聚氨酯导轨,正信逸云组件具有更强的隔热、耐腐蚀性能,也更加低碳环保,在不破坏屋顶的情况下即可完成安装,便捷性与美观性兼备,应用前景也更加广阔。
在建筑行业亟待低碳转型的今天,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之路任重道远。正信绿能云系列组件的推出,实现了绿色低碳与建筑之美的有机融合,正在引领绿色建筑向更高品质、高效能方向发展。
6月13-15日,正信光电将携“绿能云”系列组件以及更多高效产品亮相2024年第十七届SNEC光伏大会暨(上海)展览会,展位位置5.2H-E660,与您不见不散!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中国建筑行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然而这些建筑在使用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约占中国碳排放总量的20%。因此,建筑业的低碳转型对我国实现“碳中和”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