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旭董事长陈刚:光伏行业真正需要的,是量产平均效率

爱旭股份2024-05-23 10:47:41 爱旭董事长陈刚:光伏行业真正需要的,是量产平均效率-索比光伏网微信分享

在千行百业纷纷“+光伏”时代,对于客户而言,什么是他们关注的第一要素?显而易见,是效率。

在光伏行业,效率关系到产品度电成本和发电量,无疑是最重要的指标。具体到产品环节上,效率分为电池效率和组件效率,一般电池效率要比组件效率高1.5%左右;另外,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又有“实验室效率”和“量产效率”的区分。实验室里做出的产品效率是最高效率,而大批量生产的效率往往要低1%-2%甚至更多。

这就造成一种行业乱象:有些企业为了体现产品的“领先”并赢得客户订单,就在产品数据上动脑筋,虚假标注或者费尽心机玩一些数字游戏的“花招”。一个很简单的操作就是刻意模糊量产效率还是实验室效率,只说“电池效率”。

更有甚者,挖空心思在量产的电池或组件中百里挑一选出最高的产品效率,将其作为标杆推出去,但这样的产品对于客户来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对此,爱旭股份董事长陈刚接受视频采访并公开表示:客户真正需要的,是“量产平均效率”。爱旭也是行业内少有的始终以“量产平均效率”为评估指标交付客户的企业。

量产平均效率世界领先

在陈刚看来,如果只是追求实验室效率,不能把这个技术变成产品交付给客户,那客户就感知不到这个技术的先进性。“爱旭一直追求的都是可以交付给客户的产线上的量产平均效率。”

陈刚笑言:所以爱旭内部有个不成文的习惯,就是大家都不乐意去申请世界纪录,而是把每一天在产线上的平均量产效率作为追求目标。

爱旭同时公布了一段车间实景大屏上实时跳动的电池效率数据。数据显示,爱旭的 ABC电池量产平均效率已达 27.2%。陈刚表示:“爱旭ABC电池量产效率今年的目标是达到27.5%。”

在组件效率方面,爱旭已经开始量产转换效率高达24.2%的ABC组件,交付效率全球第一。陈刚称:预计今年的三季度,可以给市场带来平均量产效率达到24.8%-25%的高效组件产品。

凭借刷新记录的24.2% ABC组件量产效率,从2023年3月开始至今,爱旭已稳居TaiyangNews量产组件效率榜首15个月。

最早布局N型ABC路线

连续15个月霸榜,不免让人思索一个问题:爱旭为什么能够长期保持电池及组件量产平均效率的世界领先?背后的底气,源于爱旭坚持BC技术路线的效率优势和持续不断的极限技术突破。

众所周知,晶硅电池的理论极限效率为29.56%。在TOPCon、HJT、BC这三条N型电池技术路线中,TOPCon的理论极限效率为28.7%,HJT为27.5%,而BC则是可以实现29.56%理论效率极限的终极技术。

爱旭是N型ABC量产技术的首创者,早在2016年就开始布局下一代技术路线。

“2016年开发出大规模量产的管式PERC技术之后,爱旭就着手开发N型技术。在TOPCon和HJT方面,我们当年实验线的量产数据都超过了世界纪录。但我们觉得TOPCon和HJT的极限效率是有限的,只有BC技术才是实现终极效率的最佳技术路线。”陈刚表示,“通过对三种技术路线极限效率的反复权衡、选择,我们最终决定在N型ABC技术方面加大投入,一定要把它开发出来。”

一个客观的现实是,在当时的行业背景下,N型BC技术技术门槛太高,很难实现。尤其是如何确保高效率和高良率的兼得,一直没有量产可行的思路和办法。爱旭是第一个选择N型ABC技术的企业。

N型BC技术难度远远高于P型BC技术,不同的技术方向、不同的量产设备、不同原材料,会产生不一样的选择,整体加起来有几百上千种。以首当其冲的精细化图形为例,爱旭同时在掩膜光刻、喷墨打印、多重套印、激光直刻4条路径上进行研究,最后综合考虑在降本和规模化量产上的需求,选择了激光直刻技术。

难题随之而来。当时市场上没有适合光伏产业的激光直刻技术,更难找到满足N型BC技术产品的供应商。爱旭的做法很简单:市面上没有,那就自己研发。

于是,爱旭联合全球顶级的激光装备供应商一起共同研发,精选全球范围内品质最优的激光晶体、倍频器件、非线性光学抑制模块、近零球差光路镜片,在恒温恒湿、微重力、10级洁净度的专业实验室里研发出世界第一台适用于BC电池精密图形化的超快激光设备,实现了BC电池最复杂工序的简化,为N型ABC产品的开发打通一条低成本的量产技术路线。

从2016年至今,爱旭在开发N型ABC技术及应用的过程中,类似这样的攻坚克难数不胜数。在陈刚看来,要敢为人先,就不能被困难束缚了手脚。

开创N型BC量产技术之路

对于陈刚来说,光伏产品只有真正规模化量产并交付客户,才是真正完成了价值创造与传递。所以,在N型ABC技术路线开发成熟后,爱旭就在思考如何构建N型ABC的产业生态。

陈刚表示:“N型ABC的产业生态主要分三大块:第一是硅片,第二是电池,第三是组件。当时国内在这方面是很薄弱的,甚至可以说零。”

爱旭做了同样的选择——联动多方合作伙伴,自己建。从设备到原材料、再到工业化的生产工厂,爱旭与来自全球的各行业产业协同者频繁交流,缺失的环节就共同开发。“比如原材料,当时的原材料我记得是非常昂贵的,现在这些特殊原材料的成本其实相当于当年成本的10%或者5%。我们通过全球化的合作,把它变成在国内可以大规模生产的低成本技术。这也为整个N型的BC产业生态链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陈刚表示。

爱旭也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来实现最终产品量产效率的提升。例如在硅片端,爱旭从零开始构建了属于自己的拉棒和切片的实验室,最终开发出低氧高阻的硅片技术,突破性地采用轻掺杂超导磁控直拉法(LD-MCZ),产出硅片具备低氧、高阻特性,为ABC电池效率突破到27%+打开通道;在组件端,也通过各类辅材的工艺优化,减少封装损失、提升最终的发电效率和功率等。

2022年是爱旭开发ABC技术的一个里程碑。这一年,爱旭全球首家推出了基于ABC电池的高效组件,成为全球最早GW级量产N型BC的企业,开创了N型BC组件量产技术先河。

随后,爱旭持续在产品上进行突破。2023年年底,爱旭将 ABC 组件的双面率提高到70%,破除了业内认为 BC 组件只能用在分布式场景的偏见。近期,爱旭又将 0BB(无主栅)技术应用到了 ABC组件中,使得 ABC 各系列产品功率整体提升了 5W。

爱旭在ABC量产技术上的成绩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根据爱旭2024年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3月,爱旭ABC组件产品已在超过18个国家和地区形成销售,签署的各类协议涉及到的销售规模已超过10GW。

如今,爱旭广东珠海一期10GW ABC电池及组件项目已经达产,浙江义乌一期 15GW ABC电池及组件项目进入试产阶段,山东济南一期10GW ABC电池及组件项目也正在加快推进。

作为N型ABC技术路线的先行者,爱旭以一己之力推动BC技术变得“触手可及”,释放出巨大的商业化应用潜力。

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行业玩家开始在BC这条路线上进行投入。对于全球光伏行业来说,BC时代已经来临,BC技术的规模应用已逢其时。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相关推荐

图片正在生成中...

索比光伏网
23 2024/05

爱旭董事长陈刚:光伏行业真正需要的,是量产平均效率

在陈刚看来,如果只是追求实验室效率,不能把这个技术变成产品交付给客户,那客户就感知不到这个技术的先进性。“爱旭一直追求的都是可以交付给客户的产线上的量产平均效率。”陈刚笑言:所以爱旭内部有个不成文的习惯,就是大家都不乐意去申请世界纪录,而是把每一天在产线上的平均量产效率作为追求目标。

索比光伏网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