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光伏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一年,是光伏装机量爆发的元年,也是N型技术崛起之年,然而,在伴随着市场需求激增和技术转型浪潮下,光伏也迎来了“荆棘载途”,企业在加码扩产的同时,供需失衡导致市场竞争加剧,以致下半年市场态势更为严峻,从硅料下行,到组件价格战,再到融资收紧,光伏市场一度陷入焦灼。
如今,正值年终岁尾之际,光伏市场依然“暗流涌动”,在面对如此繁杂的市场竞争格局下,一些规模较小、技术实力较弱、亦或是步子迈的大资金链断裂企业开始出现项目停产、延期甚至终止的情况,使得光伏行业的整合和洗牌也在加速进行。此外,最近恰逢多家能源央国企高层领导频繁人事变动,这也为2024年新能源发展策略及走向带来一丝不确定性!
延期,停产,终止 为2024光伏市场再添“阴霾”
两年多来一路高歌猛进的光伏产业,在2023年下半年进入了深度调整期,这其中的“苦楚”让人始料未及。
从硅料、硅片再到组件,跌跌不休的价格拖累着众多光伏企业,以至于很多项目出现停产、延期、退出、终止等情况,这些现象从2023年下半年逐渐显现,在进入10月份后屡见不鲜,尤其到了12月份,似乎呈现持续增长势头。
一时间,行业悲观情绪延续到2024年,对于2024年上半年,有行业内人士研判,“光伏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大洗牌”。
这场光伏行业的“寒冬”,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要更冷,更长,在面对如此残酷的市场竞争中,首当其冲最先受到波及的便是那些跨界光伏的企业,他们大多有着共同的属性,便是凭借资金优势入股或是聘请专业团队组建公司进军光伏。这些跨界者们,从业经验相对较少,技术受限、且没有完成的产业链体系,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市场波动时,纷纷选择转让目前在建项目或是终止筹划等方式,退出光伏行业。
就在今年1月3日,又一家跨界光伏的企业,山煤国际宣布终止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产业化一期3GW项目的公告,对于项目终止实施原因,公告指出,立项后受光伏技术迭代更新速度快、技术人才支撑不足等多重因素影响,项目未能有效推进。
如果说,跨界者们的退出是市场对“外行人”的清退,那么接下来,老牌光伏企业纷纷爆出项目延期,终止等问题,不得不让人更加清醒的认识到目前市场危机的严重性!
在硅料、硅片环节延期现象尤为严重,涉及的企业有京运通、大全能源、欧晶科技,合盛硅业等。
在2023年12月26日,京运通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乐山22GW高效单晶硅棒、切片项目” 原预计投产日期为2023年12月前全部投产,现投产时间延期至2024年12月,整整延期1年的时间。
对于项目延期原因,公告指出,在京运通募投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国内光伏行业市场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2023年,硅片环节市场竞争加剧,且产品价格波动幅度较大。考虑募投项目对公司整体经营、发展的影响,公司根据市场及公司的实际情况调整募投项目的实施进度。
此外,大全能源的包头二期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投产期延期半年至2024年第二季度;欧晶科技的“循环利用工业硅项目”则延期一年至2024年12月31日。
作为硅料龙头的合盛硅业今年实属“命运多舛”,在企业深陷高管“内斗”的局面下,原定于2023年第三季度投产的20万吨多晶硅项目,在9月份时最新投产消息还停留在“已试车”;直到12月底,在最近的一次股东大会上,合盛硅业相关人士透露“将分四期投产”。
润阳股份作为电池片企业,在2023年也对多晶硅进行布局,选址鄂尔多斯总投资80亿元、建设规模8万吨的多晶硅项目,于2023年1月开工,计划于同年10月投产。但无论是润阳股份在2023年3月的《招股书》(申报稿),还是2023年10月的《招股书》(上会稿)中,对这个8万吨的多晶硅项目均只字未提。
除了硅料,还有电池片环节也出现项目“缩水”的情况,亿晶光电位于滁州的高效N型TOPCon光伏电池项目,在对外宣传中规模为10GW,而真正投产仅有500MW。2023年11月初,证监会宁波证监局对亿晶光电发出了《警示函》。据亿晶光电2023年第三季度报披露,该项目其时有效产能为3GW,项目规模大幅缩水。
此次停产、延期大潮也波及到了光伏设备企业,在2023年12月13日,京山轻机发布公告称,将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募投项目“用于制备异质结和钙钛矿叠层电池的核心设备研发项目”的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延期至2024年6月30日。
由此可见,光伏行业众多项目延期、停产、终止,几乎覆盖了光伏全产业链,项目延期、终止主要原因来自于市场环境因素影响,在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产品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利润空间一再摊薄,不管是新晋玩家还是老牌玩家,由产能过剩引发的行业大洗牌已经拉开序幕,何时结束还未知,那些投建项目的光伏企业可能在新的一年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央国企人事密集变动 或为行业带来不确定性
如果说,停产、延期、终止等情况让2024年的光伏市场延续去年的“阴霾”,那么,在2024年初多家央国企高层领导频繁的人事变动,也为光伏行业带来了些许变数。
从今年初以来,多家央国企能源集团的高管调整已成为行业内的关注焦点,这些重量级的人事变动不仅对能源行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更对新能源领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最近以来,央企两位“一把手”卸任,其中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雷鸣山已于近期卸任,执掌国家电投近六年的董事长钱智民也已卸任,随后,大唐集团总经理刘明胜继任国电投董事长一职。
此外,华电集团、南水北调集团、南方电网、大唐集团等央企总经理、副总经理也进行了频繁的岗位调整,其中,余邦利调任国电投总经理,钱朝阳履新南方电网总经理、苟伟继任大唐集团副总经理。
在央企进行人事频繁调整期之际,国企人事变动也在同期进行,其中,淮河能源副总经理周结焱辞职,豫能控股副总经理茹启明卸任,华能国际副总经理黄朝全调任深圳能源担任副董事长。
此外,纵观2023年各大能源央企人事调整,国家能源集团、广西能源、华能集团三大能源央国企人事调整最频繁,其中,国家能源集团人事调整高达14次。
华能集团在去年累计进行8次人事调动,其中涉及赵克宇辞去董事长及执行董事职务,由王葵担任董事长,南方电网原副总张文峰担任华能集团董事、党组副书记,另外,副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等职位进行多次调整。
能源国企方面,人事变动因素最大的是辞职,其中广西能源在2023年人事调整9次,最为密集,姚若军任广西能源董事长,黄维俭任总裁,潘雪梅任常务副总裁、蒋志勇、陆兵、谢建恒任副总裁。值得注意的是,9次人事调整中,只有姚若军任职董事长是属于职位调动,其余8次人事调整均为单位变动。
长源电力董事长赵虎、副总经理任德军、邱华纷纷辞职,三人辞职后仍将在公司担任其他职务;与三者不同的是,长源电力总经理袁光福、副董事长袁兵辞职后将不在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任职。而在今年1月26日,长源电力发布监事会主席、董事会秘书辞职两大公告。
然而,2023年的市场环境为光伏投资带来了与以往不一样的变化,从增加配储,到进一步调整分时电价,再到接踵而来的各省接网容量告急,乃至市场化交易逐步临近,无一不预示着2024年光伏市场将面临与以往不同的挑战与风险。另外,随着土地成本的提高和光伏用地政策的收紧,也为光伏投资带来一些不确定性,如此种种,央国企人事变动可能会带来企业战略层面的调整,新上任的领导如何决策新能源的投资力度,以及如何应对当前的投资风险,也将进一步引领整个行业的投资风向。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新能源光伏行业正逐渐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这个过程中,央国企在光伏产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而董事长、总经理等高管的人事变动无疑将对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2023年,光伏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一年,是光伏装机量爆发的元年,也是N型技术崛起之年,然而,在伴随着市场需求激增和技术转型浪潮下,光伏也迎来了“荆棘载途”,企业在加码扩产的同时,供需失衡导致市场竞争加剧,以致下半年市场态势更为严峻,从硅料下行,到组件价格战,再到融资收紧,光伏市场一度陷入焦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