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场站“留守”时代,升压站内三班倒的运行班组,加上设备检修班组,构成了守护新能源资产的最小“作战单元”。偏远、艰苦、不辞辛劳是新能源人工作的日常写照。
随着新能源进入市场化运营,电站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益化管理的切实需求浮出水面。另一方面,得益于信息技术、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牵引,特别是近年来智能设备在电站的推广应用,让电站无人值守终于“梦想照进现实”。
行业普遍认为的“无人值守”状态是实现远程运行值班、区域检修待命、现场无人值守,其本质是对新能源电站的管理模式进行重塑,打破以“场站”为管理单元,充分发挥区域的规模效应,让新能源资产运营变得更为集约化、扁平化,归根结底是围绕如何降本增效这一行业发展主旋律进行变革。
01、智能设备——场站端的“机器人工程师”
新能源电站有大量的高频次工作,对资产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主要依赖工程师在特定点位的视觉观察即可完成,例如升压站巡视、光伏组件巡视,然而这些高频工作却把大量宝贵的人力资源禁锢在场站。
应用在场站端的智能设备,如摄像头,对场景固定、技能要求较为单一、重复性较强的专项工作能够实现相当程度的替代甚至升级——巡检范围更大、视角更广、效率更高,能避免视觉盲点、减少误差,极大地提高了巡检的全面性、精准性、安全性。同时释放工程师的能力去做更重要、更加复杂的工作。
在协合运维湖南某区域的4座风电场利用轨道机器人、热成像仪等智能感知终端,将原来每天4人次对升压站的线下定时巡检,升级为由平台24*7线上实时监视、巡检,有效保障了无人值守下资产的安全可靠。
轨道机器人升压站巡检
更强大、全天候值班的“机器人工程师”,是实现无人值守的新基建。
02、集控中心——区域共享的“智慧大脑”
新能源运营管理模式能够从传统的 “单点分散式”向“多点集中式”转变,得益于对集中监控模式的应用。
集控中心是数字化技术结合实际业务场景和需求构建的智慧大脑,运行值班人员通过集控平台,统一履行各电站的运行值班、调度响应职责,在高精度算法的支撑下,实现高精准且足够科学化的远程管理,让现场彻底不需要运行值班人员。
集控平台将多个场站的运行数据包括功率预测、故障告警和工单追踪、统计报表、专家知识库等整合,帮助管理人员直观掌握区域内所有电站和设备的运行状态及问题,将单一电站依靠人员经验转变为依靠客观数据的比对分析,从而制定更科学、更高效的设备运行策略。
湖南集控中心
协合运维在湖南该区域4座风电场采用集控模式,形成了规模效应,运行值班减少12人,大大提升了人效,节约了人员成本。未来,随着接入数量越大,边际效益还将更加突出。
03、区域检修中心——手脚灵便的“设备医生”
相比于传统模式下每个电站都有自己“专属”的检修团队,在集控模式下,运检工作分离也可以有效减少各站配给专精工程师的需求。
当无人值守的场站设备出现故障后,依然需要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故障处理,区域化的检修中心可以辐射一定车程内的多个电站,对人员、车辆、物资等检修力量进行统一调配和管理,灵活性和效率更高,规模优势凸显。
面对无人值守下大量的人机交互协作、不同类型的设备维护以及跨越地域空间的沟通,传统的一专一能将不再满足运维需求,在电气、机械设备维护能力之外,检修团队还要具备数字化平台的分析使用能力和敏锐的数据洞察能力,形成专项技能突出、能力全面、执行灵活的专业化组织来支撑起一个地区内多电站的设备维护。因而人才组织建设也会向专业全能的方向优化。
协合运维在湖南该区域的检修中心不光有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维护工程师,还有更好地辅助“打怪升级”的高科技外挂。检修团队利用无人机进行输变电线路巡检,原来完成一次线路巡检需要4人45天,现在仅需要一个2人团队轮巡15天即可完成,效率提升了6倍。
无人机杆塔巡视
“集中监控+区域检修+场站无人值守”模式的探索落地,成为协合运维湖南区域人效比提升大约35%的“三板斧”。目前协合运维已在符合条件的区域陆续落地该模式,下一步将在更多区域进行复制,将电站运营管理提效到全新阶段。
未来,无论是向规模化要效益,会将运营效率提升到新高度的“沙戈荒”大基地,或是运营更小、更分散,要算清经济账的分布式能源,还是解决新能源生产运营期服务人才短缺加剧的矛盾,实现场站无人值守都是解决问题的答案和现在的从业者正在奋斗的共同目标。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在新能源场站“留守”时代,升压站内三班倒的运行班组,加上设备检修班组,构成了守护新能源资产的最小“作战单元”。偏远、艰苦、不辞辛劳是新能源人工作的日常写照。随着新能源进入市场化运营,电站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益化管理的切实需求浮出水面。另一方面,得益于信息技术、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牵引,特别是近年来智能设备在电站的推广应用,让电站无人值守终于“梦想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