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为满足产品多功能化的需求,人们对锂离子电池的续航时间、安全以及快充性能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负极作为电池提升能量密度的“短板”问题日益突出。
NO. 1|壹
传统的碳系材料其理论比容量为372mAh/g,而硅的比容量高达4200mAh/g,是碳系材料的10倍以上,是目前已知比容量最高的负极材料,高比容量优势使得硅基材料被视为理想的下一代负极材料。
由于硅材料在充放电时体积膨胀可达120%~300%,导致硅颗粒分化及SEI膜的破裂增厚,将影响电池首充效率与寿命。
目前解决方案是硅颗粒提供储锂容量,碳材料缓冲体积变化,同时兼顾了较高的比容量与较长的使用寿命,目前硅碳复合材料与硅氧复合材料是硅基负极的主要技术路线。
硅基负极在日本起步较早,该材料在日本已经得到批量使用。
日本松下公司应用最为领先,其发布的NCR18650C型电池的容量高4000mAh/g,并于2013年量产,已批量应用于动力电池,供应特斯拉。
此外韩国GS公司、日立化成、信越化学、三菱化学、昭和电工均已实现硅碳负极的量产。而国内硅基渗透率仍较低,2021年出货量仅为1.1万吨,渗透率不足2%。
NO. 2|贰
目前,国内仅有少部分企业实现了量产,大部分仍然处于中试或者实验阶段。
国内研发或生产硅基负极的企业主要分为传统的负极企业,例如贝特瑞、杉杉科技、凯金新能源等;校企合作的团队如天目先导、新安股份(600596)等;以及跨界玩家例如电池企业国轩高科(002074)、电解液企业石大胜华(603026)、化工材料企业硅宝科技(300019)。
其中,贝特瑞已成为国内首批实现硅基负极材料量产厂商之一,公司新一代高容量硅碳产品及高首效硅氧产品已开发成熟,并取得客户认证,产品已量产。
据SMM了解,贝特瑞目前已有硅基负极年产能3000吨,同时,公司在惠州贝特瑞硅基负极目前扩建产能2000吨,预计今年下半年投产。
今年2月份,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告拟投资建设年产4万吨硅基负极材料项目,该“高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化项目”拟分期建设,于2023年12月底前建成投产年产1.5万吨硅基负极材料产能;于2028年前实现年产4万吨硅基负极材料产能全面达产。
在硅基负极领域,贝特瑞的龙头优势更显。
作为传统负极行业的龙头企业,贝特瑞在研发团队、客户结构都有巨大的优势,国内贝特瑞研发、量产、客户端全面领先同行。
公司于2010年取得硅基负极材料的技术突破,并于2013年实现批量出货,客户系松下、三星;而同行尚处于百、千吨中试线水平,未见大批量出货。
此外,贝特瑞高代产品比容量、首次效率明显领先同行,这将进一步奠定贝特瑞在高端负极材料市场的龙头地位。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国内研发或生产硅基负极的企业主要分为传统的负极企业,例如贝特瑞、杉杉科技、凯金新能源等;校企合作的团队如天目先导、新安股份(600596)等;以及跨界玩家例如电池企业国轩高科(002074)、电解液企业石大胜华(603026)、化工材料企业硅宝科技(30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