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光伏发电平价时代来临,跟踪支架是使用比例逐年提升。从全球看,跟踪支架在地面电站中的渗透率已接近30%。对中国市场而言,尽管许多业主受限于初始投资成本选择固定支架或固定可调支架,但毋庸置疑,跟踪支架在提升系统发电量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1月20日,中信博新能源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跟踪解决方案白皮书,为光伏行业提供了复杂地形+复杂天气环境下的跟踪新选择。笔者注意到,这是光伏行业首个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跟踪解决方案,也是第一次,由跟踪支架企业发起光伏行业的跨领域合作。
正如中信博首席技术官王士涛所言,传统跟踪器只能满足单面组件、平地、晴天场景下的跟踪需求,已经逐渐被时代所抛弃。只有采用新一代人工智能跟踪技术的解决方案,才能应对各种复杂地形地貌和不同气候条件,让双面组件输出更高功率,给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应用场景带来更低度电成本。“这次白皮书正式发布,我们希望电站投资企业能对跟踪支架有更清晰的认识,了解到跟踪器在提升发电量方面的巨大作用。同时,也会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欢迎相关企业与我们合作,在数据、信息等方面互联互通,不断降低度电成本,提高光伏的竞争力。”
强化跟踪优势,开拓全球市场
在谈及2021年跟踪支架市场空间时,中信博营销中心负责人容岗指出,与美国、欧洲等市场相比,我国光伏装机规模较大的地区纬度普遍较高,可能导致投资企业对跟踪支架的效果没有足够信心。事实上,在光照资源较好的区域,使用跟踪支架往往可以带来明显的增发收益,与固定支架的价差也越来越小。“希望大家能够从全生命周期角度算大账,更多进行价值投资,利用跟踪支架提高光伏系统单瓦发电量。”
王士涛补充说,在很多项目中,采用跟踪支架不一定会增加初始投资,如果设计合理,是能够帮业主省钱的。“2020年平价项目中,很多都是农光互补形式,基础成本在电站初始投资中占比很高。其中,PHC管桩(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材料+安装价格近200元/米,一根5米桩的成本就要1000元。如果采用固定支架,1MW项目要用400多根,但如果采用跟踪支架,桩基数量不超过200,仅此一项节省的成本,就足够帮业主把全部光伏支架换成跟踪产品了。”
众所周知,欧美市场的跟踪支架渗透率普遍较高,美国88%以上地面电站选择跟踪支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跟踪企业的布局。以中信博为例,他们已在中国、日本、印度、美国、西班牙、澳大利亚、阿联酋、墨西哥、智利、巴西和越南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子公司或市场服务中心。容岗表示,海外工厂、合作伙伴可以满足一些地区“本地制造”要求,并降低关税,缩短发货周期。“我们一直在积极‘走出去’,未来还将持续优化海外布局,请大家拭目以待。”
数据信息共享,打造开放平台
如何提升跟踪支架的性能,带来更理想的增发效果?中信博的方法是:与行业内领先的逆变器企业配合,将逆变器端实时电压、电流信息作为反馈信号,由人工智能算法结合实时发电情况,判断出在当前地形、天气条件下的最佳位置,通过反复学习,促进算法不断优化,提高全生命周期发电量。
需要指出,之前的跨领域合作多为组件、逆变器企业发起,跟踪支架主要是参与、配合。这一次,中信博站了出来,主动向组件、逆变器、运维企业抛出橄榄枝,希望通过数据共享的方式打造行业级开放平台。
发布仪式上,阳光电源高级副总裁赵为表示,之前逆变器与跟踪支架各自为战,缺少数据交互,可能影响发电效果。有了开放平台,逆变器可在感知到电流电压功率等信号异常后,及时自动进行诊断是否为遮挡,并结合发电功率诊断意见给出跟踪支架明确的动作建议。
上能电气副总裁、首席技术官李建飞同样看好跟踪支架+逆变器的组合。“除了组串电压、组串电流、输入功率、输出功率等一些基础数据的共享外,逆变系统还可以与跟踪系统进行深度数据共享及互动,从而实现跟踪系统的AI性能进阶。”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此前发布的报告,相较于固定支架,双面+跟踪器在全球93.1%的区域可以达到最低LCOE(度电成本)。近期也有分析师指出,从现在到2025年,跟踪支架年复合增长量有望超过20%,市场空间广阔。作为跟踪支架领域的行业龙头和技术高地,中信博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呢?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随着光伏发电平价时代来临,跟踪支架是使用比例逐年提升。从全球看,跟踪支架在地面电站中的渗透率已接近30%。对中国市场而言,尽管许多业主受限于初始投资成本选择固定支架或固定可调支架,但毋庸置疑,跟踪支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