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鼓励工业、园区提升光伏等新能源比例

光伏能源圈2018-10-10 09:21:07 北京市:鼓励工业、园区提升光伏等新能源比例-索比光伏网微信分享
 近日,北京制造业创新发展领导小组印发了《北京绿色制造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推行园区综合能源资源一体化解决方案,积极利用余热余压废热资源,推行热电联产和分布式能源,提高园区太阳能、地热、生物质等新能源应用比例。

方案明确,继续开展工业领域燃煤设施清洁能源替代工作,基本淘汰10蒸吨以下工业燃煤锅炉等。推进工业用能低碳化,优化调整工业用能结构,鼓励企业提高可再生能源,扩大太阳能、地热、生物质等新能源应用比例,加快工业企业分布式能源中心建设,在具备条件的工业园区或企业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在园区及企业开展光伏、光热、风能、热泵等分布式能源和智能微电网建设。

政策原文如下:

北京制造业创新发展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北京绿色制造实施方案》的通知

京制创组发〔2016〕1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相关要求,加快本市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我们编制了《北京绿色制造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北京制造业创新发展领导小组

2016年12月5日

北京绿色制造实施方案

绿色制造是制造强国的重要标志,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落实《<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要求,引导工业企业按照全生命周期、资源环境优化、绿色创新的理念实施绿色制造,加快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背景意义

绿色制造是全球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今世界,为了突破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瓶颈约束,谋求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消耗的和谐统一,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各国都在积极追求绿色、智能、可持续的发展,绿色制造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向前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绿色制造将成为我国制造业强国战略的关键支撑。针对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绿色发展作为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实现历史跨越的基本方向,“绿色制造工程”被列入重点实施的五大工程之一。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将成为实现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

绿色制造是北京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十三五”时期,北京工业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发生深刻变化,为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北京工业必须坚持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的发展方向,建立节能、清洁、循环、低碳的新型生产方式,以绿色制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瞄准全球制造业绿色发展制高点,以“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为中心目标,以“提质增效、创新示范、产业培育”为行动路径,贯彻全生命周期、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创新三大原则,抓住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回收四个切入点,将绿色理念和技术工艺贯穿制造业全过程,推动绿色材料、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产业链五大领域全面发展。把北京工业打造成为中国工业绿色转型升级、提升绿色发展水平的典范。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绿色制造水平明显提升,企业绿色发展理念显著增强,与2015年相比,全市制造业物耗、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显著下降。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5%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10立方米以下,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进一步降低。绿色制造能力稳步提高,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累计完成500项左右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建设50个左右能源管理中心,创建50家绿色示范工厂、10家绿色工业园区、10家生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1-2家绿色制造领域的产业创新中心。

到2025年,制造业绿色发展和主要产品单耗、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部分制造业领域绿色制造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形成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成为全国绿色制造创新中心和示范应用中心。

北京

表1“十三五”时期绿色制造主要指标

三、贯彻三大原则,转变传统生产方式

(一)全生命周期

在保证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开展技术创新及系统优化,使产品在设计、制造、物流、使用、回收、拆解与再利用等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环境影响最小、资源能源利用率最高,对人体健康与社会危害最小。

(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贯彻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研发和应用先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制造业能源消耗强度,降低废水、废气排放,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形成高效、节能、环保和可循环的新型制造工艺,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最大限度降低工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绿色创新

把创新理念渗透到绿色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创新促进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发展先进绿色制造技术,突破绿色产品设计、绿色回收处理等关键技术,提升工艺水平。创新发展模式,培育绿色发展新业态。使创新成为推动绿色制造快速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四、抓住四个切入点,促进制造业转型

(一)重点培育工业产品的绿色设计能力

在产品设计源头就力求考虑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处理的所有因素,包括质量、成本、进度计划、用户要求、环境影响、资源消耗状况等,以集成、并行的方式设计产品。加强绿色设计关键技术应用,提高企业绿色发展意识和生态(绿色)设计能力,推进生态(绿色)设计制度建设和技术进步,促进生态(绿色)设计与产品创新开发、技术工艺改进相结合。

(二)全面提升生产过程的绿色化水平

采用节能设备,开发节约能源及利用绿色能源工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无污染、少污染的技术、新设备,消除减少废、污物的产生和排放,对排放的污染物进行“三废”综合治理;开展原材料的循环利用,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三)推进绿色包装的普及应用

鼓励企业优化包装结构设计,选择使用可再生利用或能够自然降解、对环境无污染、对人体无毒害的包装材料,合理包装产品,避免过度包装,优化产品包装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包装废弃物,建立包装材料的回收、循环再利用体系。推广应用绿色包装印刷技术。

(四)完善绿色回收处理系统

围绕传统产品、机电设备、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建立完善包括退役产品回收、拆解、分选、回收利用、再制造、废弃物处理在内的绿色回收处理系统。大力研发和推广再制造技术,引导再制造企业建立产品信息化管理平台,促进再制造过程规范化发展,提高产品回收利用率。

五、聚焦五大领域,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一)绿色材料

高度重视绿色材料发展,围绕产品轻量化、模块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等绿色设计技术需求,面向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高端装备绿色发展,加大绿色新材料的应用力度,推广用量少、可回收、可再用、可降解、无毒害的绿色材料;重视新材料生产过程节能减排,优化生产工艺,完善生产装备;面向消费品绿色发展需求,加快推广安全、无公害材料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推进绿色材料的应用;依据标准,积极推进绿色材料第三方评价。

(二)绿色产品

按照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理念,遵循能源资源消耗最低化、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原则,通过技术创新、优化设计等方式,以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液晶显示器、电子元器件、绿色建材等产品为突破口,以保障食品、药品、婴童用品等重点消费品质量安全为基本要求,以点带面,开发推广绿色产品,显著提升产品节能环保低碳水平;积极推进绿色产品第三方评价和认证,制定评价管理办法,开展典型产品的评价,引导绿色生产,促进绿色消费;推动绿色标准制定,鼓励企业积极主导或参与国际和国内先进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推进绿色设计标准国际互认,提升绿色产品国际化水平。

(三)绿色工厂

按照用地集约化、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原则,结合行业特点,分类创建绿色工厂。优化制造流程,应用绿色低碳技术建设改造厂房,集约利用厂区。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替代有毒有害原料,选用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高效末端治理装备,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水、气、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采用先进节水技术,实行清污分流、循环用水、循序用水以及废水回收利用。优化工厂用能结构,采用先进节能技术与装备,提高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建设厂区光伏电站、智能微电网和能源管理中心。推行资源能源环境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资源能源及污染物动态监控和管理。

(四)绿色产业链

以汽车、集成电路、液晶面板、机器人等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绿色供应标准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为支撑,带动上游零部件或元器件供应商和下游拆解回收处理企业,加快建立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的采购、生产、营销、物流、回收体系,将“绿色”发展理念从单体企业扩展到产业链上的每一个企业,实现整个生产链条的环保、低碳、可持续发展。鼓励生产企业树立绿色采购理念,提高对供应商绿色设计、清洁生产和绿色包装的要求,建立绿色原料及产品可追溯信息系统,积极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建立绿色产业链管理体系;引导生产企业承担产品废弃后的回收和资源化利用责任,推动信息技术在废旧产品回收体系中的应用,创新发展“互联网+回收”模式。

(五)绿色园区

以绿色企业集聚化发展、绿色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代表性强的工业园区,开展绿色工业园区创建示范工程。优化园区规划布局,合理控制园区的土地开发强度,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推行园区综合能源资源一体化解决方案,积极利用余热余压废热资源,推行热电联产和分布式能源,提高园区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推动供水、污水等基础设施绿色化改造;完善绿色管理服务平台,发展园区信息、技术、商贸等公共服务平台。

六、实施八项工程,示范带动重点突破

(一)绿色设计示范试点工程

开展绿色设计试点示范企业建设。发挥北京设计服务等创新资源优势,创建绿色设计创意中心,在汽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家具等重点领域开展工业企业绿色设计示范,建设一批设计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示范项目。重点突破轻量化、无害化、节能降噪、资源节约、易制造、易回收、高可靠性和长寿命等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设计技术,开发应用生态(绿色)设计工具,建立生态(绿色)设计支撑数据库,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优化原材料选择、产品设计和制造方案,探索建立产品的生态(绿色)设计评价体系。

(二)生产过程清洁化改造工程

实施制造业清洁生产改造。以源头削减污染物产生为切入点,围绕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产品、石油化工、家具、印刷等重点行业,实施一批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项目。鼓励企业革新传统生产工艺装备,采用先进适用清洁生产工艺技术,选用绿色材料,替代有毒有害原料,鼓励家具、汽车涂装等行业推广水性、粉末涂装工艺,电子行业实施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和替代,印刷行业推广低挥发性有机溶剂工艺,从源头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化学需氧量、氨氮、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降低末端治理或无组织排放控制压力。

(三)能源高效利用工程

加快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逐步淘汰高耗能通用设备,针对电机(水泵、风机、空压机)系统、变压器、锅炉、照明器具等重点通用设备,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实施升级替代,推广高能效产品和设备,将重点通用设备的运行能效指标提高至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应用热场管理、余热利用、自然冷源、分布式供能、直流供电等技术和产品,大力提升数据中心能源使用效率。

(四)清洁能源替代工程

推广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应用。继续开展工业领域燃煤设施清洁能源替代工作,基本淘汰10蒸吨以下工业燃煤锅炉。推进工业用能低碳化,优化调整工业用能结构,鼓励企业提高可再生能源,扩大太阳能、地热、生物质等新能源应用比例,加快工业企业分布式能源中心建设,在具备条件的工业园区或企业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在园区及企业开展光伏、光热、风能、热泵等分布式能源和智能微电网建设。

(五)水资源利用高效化改造示范应用工程

实施水资源利用高效化改造。以控制提高用水效率、保护水环境、工业新水零增长为目标,推广绿色节水工艺、设备和产品,强化用水监控管理,对食品饮料、电子、医药等主要耗水行业实施节水技术改造,大力推行合同节水管理,推进水资源循环利用和工业废水处理回用,推动工业园区建设市政供水、雨水、再生水等集成利用服务体系,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推动工业清洁高效用水。

(六)循环利用示范应用工程

推进绿色包装,加强对包装印刷企业的环境整治力度,推动包装减量化、无害化,引导鼓励企业采用可降解、无污染、可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加强包装印刷废物无害化处理处置力度。开展聚酯瓶、利乐包等包装废弃物回收示范,鼓励采用绿色包装材料的研发和生产。

完善绿色回收系统,加强企业间废物交换信息网络建设,推动废弃资源产生、废弃资源利用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物质流通。围绕电子产品、汽车、机电产品等领域,扶持典型示范企业,开展高效清洁回收与拆解、资源化再利用与再制造等关键技术研究,推广绿色化回收处理和再利用技术。

以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飞灰等典型项目为示范,带动京津冀区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区域协同发展,推动北京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重新布局。探索区域产业对接、配套和示范应用的全方位合作体制机制,加快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全产业链的集成协作。

(七)数字化智能化提升工程

推动数字化智能化与绿色制造融合发展。在重点用能单位推广能源管理中心建设,鼓励在中小企业利用云计算技术建设能源管控平台,对能源消耗情况特别是主要耗能设备,实施动态监测、控制和优化管理,提高企业能源管理精细化水平。选择部分工作基础好的园区,试点建设能源管理云端平台,为用能企业、园区、政府提供能源大数据增值服务。

发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综合优势,探索建立企业智能环境数据感知体系,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

(八)绿色服务产业化工程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围绕机电设备改造提升、能源替代及高效利用、信息化提升、环境深度治理等领域,重点扶持一批资源整合能力强、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节能环保业服务机构,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培育一批科技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技术、品牌优势的节能环保服务业龙头企业,提升北京节能服务产业竞争力及辐射带动作用。打造节能环保综合服务平台,推动节能环保服务公司与工业企业需求对接。建立北京绿色制造产业联盟,整合节能环保领域上下游资源,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做大做强。

七、保障措施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加大对绿色制造的财政投入,统筹整合利用转型升级、节能减排、污染防治、产业退出等各类财政支出政策,重点向绿色制造技术改造倾斜。对接国家绿色制造工程实施,建立重点项目储备库,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对本市绿色制造重大项目的支持。通过贷款贴息、补助和奖励等方式,加大对绿色制造重点领域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完善绿色产品政府采购等支持政策,落实相关节能减排税收优惠政策。

(二)提供绿色金融支撑

以市场化手段引导工业企业绿色转型升级,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以绿色金融支持工业绿色发展,不断扩大工业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规模。鼓励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创业与私募股权基金等设立绿色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绿色制造业。鼓励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绿色转型提供便捷、优惠的担保服务和信贷支持,积极发展融资租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信用保险保单质押贷款。

(三)建立健全标准体系

建立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对既有标准进行全面清查和评价,制(修)订重点行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产品能效、污染物排放、清洁生产等标准,严格标准管理。组织制定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等建设实施指南和评价认定标准,为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创造管理基础。

(四)强化监督管理

积极推进完善绿色制造相关法律法规,构建绿色制造管理体系。发挥环保执法、节能监察、清洁生产强制审核和生产者责任延伸等监督管理手段,强化制度约束,为实施绿色制造提供制度保障。

(五)加强宣传引导

多层次、多形式的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大力传播绿色发展理念。提高企业认识,引导企业自觉践行绿色制造。提高用户认识,引导绿色消费理念,为绿色制造营造有力的舆论氛围。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相关推荐

图片正在生成中...

索比光伏网
10 2018/10

北京市:鼓励工业、园区提升光伏等新能源比例

近日,北京制造业创新发展领导小组印发了《北京绿色制造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推行园区综合能源资源一体化解决方案,积极利用余热余压废热资源,推行热电联产和分布式能源,提高园区太阳能、地热、生物质等新能源应

索比光伏网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