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成光伏圈最年轻董事长 4年带领公司做到全球第一 他凭什么?

华夏能源网2018-05-30 11:02:45 29岁成光伏圈最年轻董事长 4年带领公司做到全球第一 他凭什么?-索比光伏网微信分享

2011年的初夏,从迈入通威集团大门那一刻起,谢毅的人生轨迹彻底改换了方向。

从初入行业的“小学生”,到光伏圈最年轻的董事长;从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身边的青涩小伙,到派驻一方、独当一面,谢毅用7年时光走出了一串让人惊奇又艳羡的80后“舞步”。

“我并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但还是算一个很努力的人,能够在29岁找到人生方向和为之努力奋斗的事业,能站在巨人肩上,有刘汉元主席这么好的一位老师去指引我,一步步走到今天,我觉得我还是蛮幸运的。”谢毅告诉记者说。

如今,身为通威太阳能董事长,谢毅肩头的担子并不轻。在通威“农业+新能源”的“双轮驱动”大战略下,谢毅必须确保他手里的这个车轮始终快速、健康地转动着。在跌宕起伏、竞争激烈的光伏行业,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9岁接手工厂至今,这位年轻的董事长是如何应对诸多挑战的?通威的新能源战舰,又如何才能顺风又顺水的一路向前?近期,记者专访了通威太阳能董事长谢毅。

结缘通威:从零起步进入光伏行业

1984年,谢毅刚刚出生。那一年,刘汉元主席拿着父母卖猪的500元钱刚刚开始创业不久,瞄准的方向是要解决在那个年代中国人“吃鱼难、吃鱼贵”的问题,通威的事业由此起步。

在随后30余年时光里,通威一路成长壮大为水产饲料的绝对龙头,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20%,国内每三条鱼中,就有一条食用通威饲料。2006年,通威的营业收入超过了48亿元。

但是,此时的刘汉元并不满足。在寻找新的行业机会时,他很偶然地了解到多晶硅和光伏材料,并由此做了一个新的决定:杀入新能源产业,以多晶硅生产为切入口。2007年,通威持股的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成立。

这是一个看起来没有任何问题的决定。在当时,多晶硅价格一路飞涨至300多万元/吨,而当时国内多晶硅的平均生产成本仅仅70-80万元/吨。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多晶硅一夜之间暴跌到30万元/吨。


在此后数年间,全球多晶硅市场一直不景气。不过,刘汉元并没有就此关掉或者卖掉永祥股份,而是在静静等待产业低谷后的再度崛起。刘汉元“偏执”地认为,化石能源是不能长期依赖的,清洁能源一定大有可为。

在这段时光里,谢毅与通威的交集并不多。

在四川,通威集团和刘汉元家喻户晓,谢毅早有耳闻并熟知。但对于光伏产业,谢毅了解的并不是太多。2007年的谢毅,刚刚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完成了自己的学业。怀揣着这所全球排名前10大学毕业生的光环,谢毅在政府工作了4年后,在2011年5月开始了在通威的工作。

竞购赛维:通威史上花钱最“多”的人

金融危机和欧美双反重创之下,中国光伏产业几近崩盘,曾经的一些明星企业被打回原形。2012年前后,当时的两大光伏巨头,无锡尚德和江西赛维LDK都陷入了经营困局,赛维的合肥工厂在建成不到8个月就被迫停产。

这给通威提供了扩大光伏版图的机会。

刘汉元判断,光伏产业的整合应该已经到达谷底。通威开始在各地寻找并购项目,试图整体布局光伏产业链。

通过介绍,通威与合肥市政府取得了联系,刘汉元当机立断,第一时间带着谢毅等高管飞过去,跟当时的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等领导见了面,并基本确定下来合作意向。

通威派出了集团总裁禚玉娇和谢毅以及其他两位同事一起参与并购。会面结束后,谢毅带领团队在合肥待了两个月做尽职调查等并购准备,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之后,双方交易条件谈妥、合同谈好,只等最后一步。

但在最后关键时刻,行业内另外一家规模很大的企业却突然冲了进来,使得整个交易过程变的更加复杂。虽然几经交涉,对方并不愿退出或让步。但通威也是志在必得:拿下赛维合肥工厂,通威的光伏产业链就能向前延伸一大步,迈入电池片领域。

2013年9月10日,竞拍日,“恶战”不可避免地上演了,谢毅代表通威操作电脑竞拍出价。在对方敲下第一个价格之后,双方你来我往,一路跟进,经过惊心动魄的218轮竞拍,价格最终停在了8.7亿元,这比最初的评估价高出了5个多亿。

“218轮,是我按的那个键,印象太深了,最后我们还是把它拿下了!”从艰难的谈判到送资料,再到一锤定音的时刻,一幕幕激动人心的场景,如今再对记者说起这段往事时,谢毅依然很激动,仿佛这一切就发生在眼前。

这是中国光伏史上轰动一时的并购案,日后也被证明是中国光伏行业最成功的并购重组案。

对于谢毅而言,这次竞拍是他人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时刻,商业竞争的残酷、激烈教给他课堂上学不到的生动一课。由此,谢毅被同事打趣是通威史上一天之内花钱最“多”的人:一天8.7亿元,这个花钱法至今无人打破。


主动请缨:通威也能做好电池片

虽然成功拿下了赛维合肥工厂,但通威此举并不被看好,业内很多人对此持怀疑态度。原因很简单,通威之前并没有做过电池片,缺少经验,更缺乏专业技术和人才。

实际上,电池片也确实不好做,既受上游硅料供应商的挤压,又受下游组件客户的挤压,是典型的夹心饼干、两面受气。


实际的困难还不是来自于外界的质疑声。长时间的停产,此时的合肥工厂已是一片荒凉。满产时有3000多人的工厂走的只剩下87个人。工厂里空旷、荒芜,草长得比人还高,曾经灯火通明的员工宿舍楼,只剩下几盏昏暗的灯光亮着。这样一座工厂,如何实现“新生”?

谢毅决定要试一试、闯一闯。于是,他主动向通威集团董事局刘汉元主席请缨。面对这股勇气,刘汉元选择了相信这个29岁的“年轻人”。不过,刘汉元也给谢毅留下退路,“给你6个月的时间去试,按你的想法干,干得好就干,干不好就再回到我身边。”

但谢毅却是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心态要求自己,“3个月!干不好我就不回来了!”他直接把“家”搬进了合肥工厂,并给自己定下了3个月的“生死线”。

经过一个多月紧锣密鼓的准备,10月18日,合肥工厂启动试生产。由于缺少备品备件,只能从其它车间“拆东墙补西墙”,确保试生产车间的运转。当机器开始正常运转,工厂里有了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合肥工厂又“活”了过来。

为了鼓动士气、提升质量,谢毅组织了生产线之间的竞赛,各个生产车间之间每周、每月都比拼,优胜者当月重奖,做不好的不仅收入变少,很可能还会挨批评。竞赛一起,员工的比拼意识立刻被调动起来,工厂氛围为之一新。

“奖勤罚懒,奖要奖得过瘾,罚要罚得痛,打就要打得皮开肉绽,这是刘汉元主席教给我的管理方式。通威30多年沉淀下来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理论,通威人力资源、企业文化、财务体系的快速导入,都让我很有底气。”谢毅告诉记者。

对内加强管理,对外谢毅则拼尽全力去开拓市场,他知道,对于通威这样一个电池片行业的“新兵”,只有得到客户认可这事才能成。在2个月内,谢毅把全国50多家合作伙伴全部拜访了一遍,最频繁的时候一天跑4个城市,早上在镇江,中午赶到常州,下午赶到苏州,苏州谈完事情晚上又开车连夜开到上海,因为第二天一早就有事情。这其中的艰难和汗水,只有他自己知道。

2013年11月18日,合肥工厂举行隆重的投产仪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专程发来贺电。仅仅一个月时间,通威太阳能已有13条生产线全线开工,各项指标已基本达到一线厂家水平,电池平均转换效率约17.6%,最高可达18%。

此后,通威太阳能就一路高歌猛进,用靓丽的“成绩单”回应着外界的各种质疑:2015年8月,合肥工厂提前4个月完成全年挑战目标,并一跃成为晶硅电池出货量全国第一、全球第三的电池片企业,公司产品品质达到行业最优,产品成本实现行业最低。

追求卓越:每天坚持进步1%

合肥工厂的成功,让刘汉元一直梦想的太阳能疆域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中国光伏应用市场的迅猛发展,也给通威在太阳能市场上开疆拓土提供了良机,通威很快就以“黑马”之姿迅猛崛起!


2015年11月18日,通威在成都市双流区规划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的5GW太阳能高效晶硅电池项目。仅仅用了7个月,一期1GW项目就成功投产,这也被媒体津津乐道为“通威速度”、“中国速度”、“世界速度”。项目三个月后实现满负荷生产,首年即实现千万盈利。

2017年2月,二期2GW项目动工建设,并于当年9月建成投产,再次刷新通威创下的速度记录。这里目前是全球自动化程度最高、单车间产能规模最大的高效晶硅电池线项目,二期项目的投产,也标志着通威正式步入工业4.0时代,通威的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了光伏产业“标杆”,成为全球光伏行业智能制造的样板示范项目,公司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走在了全球太阳能电池企业的最前列。

2017年,谢毅带领下的通威太阳能,再次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通威太阳能一家的利润,不仅超过全球其他电池企业利润总和,而且还是全球第二、第三电池企业利润的2-3倍。对标美国苹果公司在2015年巅峰时期,苹果占全球手机市场17%,利润占全球手机行业91%。2017年,通威太阳能电池市占率占全球4%,但利润占全球电池片行业80%以上。

“在电池片全行业亏损的时候,我们从来没有亏过一分钱。从2014年9月份到现在,通威太阳能一直保持着百分之百的开工率,也一直保持着持续盈利,我们现在已经实现连续43个月持续盈利,连续43个月满产满销,连续43个月开工率100%。这在行业内是非常少见的。”说这话时,谢毅眼里满是自豪与成就感!

在刘汉元的规划中,通威要么就不做,要做就做成行业第一,否则是没有出路的。“奥运比赛,大家只记得金牌、只记得第一,第二、第三名只能拿银牌、铜牌,第四、第五名,就只有自己回家做块铁牌、木牌,拿回家自娱自乐。”这是刘汉元主席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谢毅的使命和责任,就是要带领团队,把通威太阳能的各项指标上做到行业第一,甚至是要跟竞争对手全面拉开差距。如何做到?谢毅的秘诀是,超越常人的勤奋,持续的进步和改进。

“每一天进步1%,第365天则为第一天的38倍。每天退步1%,第365天则为第一天的0.025倍。这就是我们能够超越竞争对手的秘诀所在,我们对标的是丰田,把精细化管理做到极致。”谢毅告诉记者。

在通威生产车间,整齐、清洁的让人惊讶,精细管理和成本控制做的比头发丝还细。包装电池片的包装箱,是包800片、1000片还是1200片?用多厚的泡沫、装几包,装4摞还是装5摞可以有效降低碎片率?全部都有数字、演算、模型。这样做的结果,是通威的电池片生产成本只有竞争对手的40%,这正是通威能够持续盈利的根本所在。

2017年11月6日,通威股份发布公告称,将总计投资120亿元在合肥高新区、成都双流区投资建设两个年产10GW的高效晶硅电池生产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新增营业收入约220亿元-240亿元/年。这是通威当年发布的第五份投资公告,累计投资额高达330亿元,如此大手笔在光伏行业引来惊叹连连。

“去年我们的市场占有率是4%,今年最多能到8%,等我们12个GW产能全部投放,也就10%-15%之间,这对于任何一个市场来讲都不算太大的规模。我们希望总体占到全球电池片市场的10%-15%,这就是我们的未来目标。”谢毅告诉记者。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相关推荐

图片正在生成中...

索比光伏网
30 2018/05

29岁成光伏圈最年轻董事长 4年带领公司做到全球第一 他凭什么?

2011年的初夏,从迈入通威集团大门那一刻起,谢毅的人生轨迹彻底改换了方向。从初入行业的小学生,到光伏圈最年轻的董事长;从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身边的青涩小伙,到派驻一方、独当一面,谢毅用7年时光走出了一串

索比光伏网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