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2010年前所未有的爆发性增长局面之后,2011年一季度的中国光伏产业呈现出明显的“至高回落”态势,当然这其中有“全球光伏产业整体景气度下行”、“2010年同期的基数较高”等因素的直接影响。但不管是基于什么原因,“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相当数量企业业绩下滑”、“新增开工项目锐减”等却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可以用“至高回落”来概括2011年一季度中国光伏产业的整体运行态势,但这并不意味着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是这一基调。至少在上游多晶硅环节,“至高回落”这样的概括完全称不上准确。那么2011年一季度中国多晶硅产业的整体运行,到底呈现出怎样的态势?OFweek太阳能光伏网研究部将为您带来详尽的分析。
2011年一季度中国多晶硅产业四大关键词:
☆政策收紧
★供应趋紧
☆进口高涨
★价格续升
政策收紧:2011年1季度中国多晶硅产业,甚至整个中国光伏领域最受关注的事件,莫过于酝酿多时的《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的最终颁布。而这其中“门槛”的大幅提高,则是相关细则很直白的体现。虽然2009年国务院“38号文”的发布,也可以看作是中国多晶硅政策收紧的体现,但《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的“收紧”显然更为细致和具体,影响自然也会更为久远。
这些细则包括:企业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投资中最低资本金比例不得低于30%;环境条件要求高的区域周边1000米内不得新建多晶硅项目;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每期规模大于3000吨/年;太阳能级多晶硅还原电耗小于80千瓦时/千克;到2011年底前小于60千瓦时/千克;还原尾气中四氯化硅、氯化氢、氢气回收利用率不低于98.5%、99%、99%;到2011年底前,淘汰综合电耗大于200千瓦时/千克的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线等等。
OFweek太阳能光伏网高级分析师Siro指出,《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的颁布,站在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应该是中国光伏产业至关重要的上游原材料环节逐步进入正轨的鲜明标志,或者也可以形象地称之为中国光伏产业的“多晶硅之殇”开始破解的开端。但不可否认,政策明显收紧之后,给产业运行带来的暂时性震荡也是不可避免的。
相关新闻链接:
多晶硅准入“门槛”——8亿
行业门槛急升 多晶硅业将刮整合风
供应趋紧:虽然说“1月底《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的颁布,即刻便对中国多晶硅产业运行带来实质性的影响,进而造成市场上供不应求”这一结论过于牵强,但供应趋紧确实是2011年一季度产业运行所面临的一大难题。现货市场产品短缺、价格续升都是供应趋紧的直接体现。
OFweek太阳能光伏网高级分析师Siro指出,2011年一季度中国多晶硅市场供应趋紧的原因,其实可以追溯到2010年,甚至更早的2009年。2009年上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破坏力在光伏行业不断释放,彼时为了躲避这种灾难,全球各大多晶硅厂商纷纷放慢扩张步伐,或者宣布减产,甚至停产、裁员。而当2009年四季度开始全球市场逐步回暖之时,虽然多晶硅厂商的产能提升重回正轨,但受制于产业本身的建设周期长的特征,多晶硅厂商的产能扩张步伐,明显无法与下游电池组件厂商相比拟,由此也就造成多晶硅环节的供应不足局面。
更为关键的是,多晶硅环节的供应不足局面并未因时间的推移而有所缓解。相反,当时间来到2010年,电池组件厂商经过更大一轮的扩张动作之后,这种局面完全呈愈演愈烈之势。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消费市场,自然而然也会受到全球市场行业的直接影响,也就是说目前中国多晶硅市场供应趋紧的最重要原因,还是在于全球多晶硅产业的实际产能不足。
不过前面已经提到,其实2011年一季度中国光伏电池组件的出口是呈下降态势,但多晶硅环节为什么还会呈现“趋之若鹜”的局面?这应该与光伏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供需,有一个时间传导的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多晶硅环节和电池组件环节的行情状况并不同步,一季度市场上交货的多晶硅,多是为了二季度以后的生产准备原材料,虽然一季度全球终端市场需求不旺,但一致的判断是2011年二季度开始随着意大利等市场的政策明朗化,光伏终端市场还是会再度呈现。再加上目前市场上多数产能已被大企业的长单锁定,因此,也就出现了多晶硅现货市场供应不断趋紧的态势。
相关新闻链接:
供应趋紧 中国多晶硅进口大增
下一页>进口高涨:当2011年一季度中国多晶硅产业运行的关键词中包括政策收紧、供应趋紧这两点时,进口高涨也就自然不难理解,相关统计数据也恰如其分的证明了这一点。
2011年1月份我国多晶硅进口量为5521吨。同比上升74.8%;2011年2月我国多晶硅进口量为3316吨,同比上升25.3%;2011年3月我国多晶硅进口量为5921吨,同比上升82.8%;2011年1-3月我国多晶硅累计进口量为14758吨,同比上升63.2%。
2010年1-3月我国多晶硅进口量依次为:3158吨、2647吨、3239吨,累计进口量则为9044吨。
OFweek太阳能光伏网高级分析师Siro指出,其实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全球光伏终端市场已经逐步活跃,进入2010年更不用说。随着德国抢装行情的进一步延续,对电池组件的需求进一步扩大,那么势必会刺激中国市场的多晶硅需求,事实上2010年一季度中国多晶硅的进口量也已经处于历史高位。但与2011年一季度的数据相比,2010年的数据现在也只能称之为相对高位。
中国多晶硅进口量的持续高涨,一方面自然与上面所提到的光伏厂商2010年更大一步的扩产步伐有关,因为这其中包含了不计其数的中国光伏厂商的身影;另一方面也与国内多晶硅产能的整体提升步伐相对缓慢有关。虽然从2010年开始,包括保利协鑫、赛维LDK等企业的多晶硅产能逐步释放,甚至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威胁到了以往全球七大厂商所把控的多晶硅产业固有格局,但龙头企业的异军突起,显然无法弥补中国多晶硅产业整体落后的局面。再加上国务院“38号文”紧箍咒的束缚,整个2010年中国多晶硅产业新开工项目极少,产能提升缓慢也就不难理解。
相关新闻链接:
多晶硅进口量持续大增 现货价格居高难下
下一页> 余下全文价格续升:整个2011年一季度,中国市场光伏电池组件领域的行情一直是下行趋势,但与之相反,多晶硅的行情称得上节节高升。2011年3月23日Bloomberg新能源财经公司发布的报告显示,多晶硅长单价达近两年来的新高,为79美元/公斤。另外,多晶硅现货市场价也在攀高。2010年9月时,现货价约为85美元/公斤,环比前三月上扬了40%。2011年3月20日时现货价则为93美元/公斤。
数据来源:ofweek太阳能光伏网
OFweek太阳能光伏网高级分析师Siro指出,近一两年来随着更多企业进入到多晶硅生产领域,行业的竞争也逐步呈愈演愈烈之势,这也倒逼更多企业不断加大在技术研发领域的投入,以此来降低成本,进而巩固自身在市场中的优势地位。事实上,正是得益于以上因素,全球多晶硅产品的成本也在呈大幅下降趋势,比如中国龙头厂商保利协鑫,2008年其多晶硅生产成本高达每公斤66美元,2009年这一数字则为39.4美元,2010年9月份则已经降到了23.8美元/公斤。
但为什么在产品成本不断下降之时,多晶硅现货市场,乃至长单价格一直呈续升态势?道理也很简单,套用经济学的一些原理,价格围绕价值波动,从长远来看,价格总是回归到价值上来。但每一次价格的波动都不等于价值本身,它还会受众多其它因素的影响,比如:市场供需等。很显然,前面已经讲到,2011年一季度中国多晶硅产业运行的一大关键词就是供应趋紧,由此也催生了多晶硅行情与下游电池组件行情的迥异状态。
相关新闻链接:
多晶硅价格大涨 创两年来新高
多晶硅价格,向左还是向右?
多晶硅现货价突破110美元 产能或长期滞后市场需求
(OFweek太阳能光伏网研究部作品)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在经历了2010年前所未有的爆发性增长局面之后,2011年一季度的中国光伏产业呈现出明显的至高回落态势,当然这其中有全球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