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隆基股份抛出一份《关于单晶硅片业务三年战略规划书》,提出:
单晶硅片产能:要在2017年底15GW的基础上,力争到2018年底达到28GW、2019年底达到36GW、2020年底达到45GW。
相关质量参数:硅片品质要能够支撑单晶perc电池转化效率达到22.5%以上,首年光衰减在1%以内
成本水平:新增硅片产能的非硅成本要降低到1元/片以内。
一、隆基《三年战略规划书》中的数据解读
产能45GW
2017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达历史上首次突破100GW达到了103GW,而目前硅片产业环节的龙头公司是保利协鑫对应年产能是25GW,所以对一家公司的产能而言,45GW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天文数字。若2018到2020年全球新增装机按每年20%的增长率考虑,则隆基的硅片将会占据全球25%以上的市场份额。
效率22.5%+
由于电池片在封装过程中,有2.5~3%的封装功率损失,再叠加一些高效封装技术(例如半片、叠瓦等),22.5%的电池片转换效率对应到封装后的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可以达到20%。
60型标准组件的面积为1.63㎡,所以电池片22.5%+的转换效率意味着组件功率将会达到0.2×1000×1.63=326W,对比2017年普通多晶270W的主流功率,326W的封装功率绝对是一次跃升!
对于后端降低封装成本、降低单位容量光伏装机的运输、安装、线缆、支架、桩基、土地、运维清洗等成本都有重大意义,助力光伏电的平价化。
初始光衰1%
国家标准中的单晶、多晶初始光衰的标准分别不超过是3%和2.5%,单晶初始光衰高于多晶。
初始光衰较大一直是单晶技术路线上面临的问题,但是近些年在隆基股份的推动下,应用退火工艺把初始光衰由早先的3%控制到目前的2%以内,再到未来可以控制到1%的水平,甚至低于多晶路线,解决了单晶替代进程的又一个拦路虎。
非硅成本1元
硅片生产流程大致为:采购硅料→将硅料放在单晶炉长晶→切片。
“长晶、切片”这两个环节的成本叫做“非硅成本”。由于硅料价格取决于市场,各家买硅料的价格也差不多,所以考察硅片厂的成本控制能力的核心指标就是“非硅成本”。
目前多晶1kg小方锭铸锭成本为28元/kg,出片量是59张;采用金刚线技术后,每张硅片切片成本是0.75元,因此每张多晶硅片非硅成本是28÷59+0.75=1.23元。
因此,“非硅成本1元”是一个非常低的数据,甚至要低于当前多晶硅片非硅成本。如果隆基股份能达成这个目标,则未来单晶硅片的非硅成本将会很接近(甚至低于)多晶硅片。
二、2018单晶市场占比超过50%
从2012年开始,单多晶孰优孰略的争论从未停歇。市场是最聪明的,市场的选择是最好的答案。
大企业都在扩产单晶产能。2017年以来,隆基、中环、晶科、晶澳、京运通总计扩充了28GW的单晶硅片产能,甚至多晶硅片龙头保利协鑫都参股了中环四期项目。而多晶硅片领域只有荣德新能源一家公司扩产3GW多晶硅片产能,剩下增加的产能来自于金刚线技术改造。
进入2018年,单晶硅片产能的扩产步伐非但没有停下来的迹象,反而还有加速的势头。不完全统计,几家一线企业年底单晶硅片产能就会达到69GW(由于长晶工艺的优化可以在不增加新设备的情况下增加产能以及其他未纳入统计的公司的扩产,最终实际产能数据可能比上表中的还要高)。
单晶领域的双龙头隆基和中环很多产能预计在2018年8月份投产,再配合通威和保利协鑫高达10万吨高品质的硅料产能于2018年2、3季度逐步投产解决高品质硅料供应短缺的问题。
单晶降价空间大。1月26日,隆基股份发布业绩预增公告,预计全年利润33-36亿之间,考虑到前三季度的利润为22亿,所以隆基股份四季度单季的利润再次突破10亿。在硅料价格上涨40%的基础取得这样的成绩,说明隆基股份的成本管控能力确实了得!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单晶硅片的降价空间十分巨大。
目前隆基股份每千克单晶方棒的现金成本为48元,每千克方棒的出片量为62张,每片切片成本为0.6元左右,最终算下来,每张硅片的非硅成本为1.37元。若硅料价格能跌至一百元,即便单晶硅片价格跌至3.6元,隆基股份依然可摆持15%以上的毛利率。
我们或许可以大胆预测在2018年四季度单晶的市场份额占比会超过50%,进而让单多晶孰优孰劣的产业之争一锤定音。
三、多种新技术呼唤单晶产品
制造技术进步促单晶崛起。单晶与多晶比最显著的不同点就在于单晶在晶体生长环节需要更加精密复杂的单晶炉,单位产能的投资额度显著高于多晶。但是近些年我国优秀的装备制造企业突破了一系列高精尖的难题的同时更大幅度的降低了单位产能投资额度。晶盛机电、连城数控、北方创业等装备制造企业的崛起以及技术的精进是这一次产业替代背后的奠基者。
平价上网的呼唤高效技术。光伏电站建设过程中,除了组件成本,还有运输、安装、线缆、支架、桩基、土地等“刚性”BOS成本和运维成本。随着近些年组件价格持续下滑,组件的成本占比越来越低,而BOS成本则由于人力成本的不断上涨以及大宗商品的涨价持续上升。因此,通过高效替代低效来降低光伏电站BOS成本,是实现平价上网的必由之路。
高效技术与单晶相得益彰。单晶硅片在制造之初,为了保障为了发电效率在晶体生长环节花费更多人力物力使得内部晶格序列一致,效率天然地就要比多晶高1~1.5%。近来我们看到了PERC、半片、MBB等技术正在或即将走向大规模应用,而这些技术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叠加在单晶硅片可以获得更显著的功率提升。以半片技术为例,半片技术应用于普通多晶电池片后60片组件功率提升约6W,而应用于单晶perc电池片上,半片技术可以提升10W的功率。
因此,新技术们呼唤单晶硅片成为主流,而伴随着众多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单晶的产业地位在不断被夯实。单晶替代多晶,是众多新技术应用呼唤的必然。
四、疯狂扩产背后的产能过剩担忧
2017~2018是单晶扩产最为迅猛的阶段,主流企业几乎都有参与,但这场产业替代绝非一帆风顺,有几个隐忧参与企业必须要注意到。
产能过剩的隐忧。单晶硅片产能从2016年初的10GW出头扩充到2018年底的70GW;多晶硅片产能虽没有增加设备,但100%进行了金刚线切割的改造,技改以后单位重量的硅锭出片量提升20%,进而带来约15GW的新增多晶硅片产能。
种种因素叠加下,硅片价格必然下滑到某些边际成本较高厂家的现金成本方可出清产能。多晶硅片产业经过多轮厮杀,剩下的企业实力不容小觑,之前我的文章《成人礼》有过预测,2018年多晶硅片价格可能跌至3元/pc,单晶硅片对应地将跌至3.6元/pc。
单晶用高品质硅料供应紧缺的隐忧。并非所有的硅料都适合用在单晶硅片上。根据2017年的调研,国内一线硅料企业仅有约60%的硅料能满足单晶硅片的需求,而国内一些更小一些的企业比率会更低。随着单晶占比继续提升,硅料供应的结构性矛盾将会十分突出,不同品质的硅料的价差将会拉大。新增硅料产能出来以前,硅料环节的市场格局将会对单晶硅片不利。
单晶的产业替代走向深水区,非经济理性决策增多。前些年单晶市场份额占比提升是在单晶占比较小、市场整体容量处于快速增长的状态下取得的,而进入2018年,单晶的市场份额如果想进一步提升,则会挤压部分多晶硅片厂的生存空间。由于部分多晶硅片产能属于垂直整合大厂的自有产能,关停产线涉及资产减值、人员安置等诸多问题,所以在单多晶的选择上并不能假设为完全理性人。单晶必须以非常诱人的价格才能促使多晶业者关停产线,虽然我们测算单晶硅片有充足理由比多晶硅片卖贵1元/pc。但实际市场情况可能是单晶硅片与多晶硅片的价差会逐步缩小到0.5元以内。这对单晶企业的利润是不利的。
国外贸易战影响全球市场需求的担忧。中国、美国、印度、日本是全球前四大光伏市场,占据全球80%的市场份额。从需求端讲,2018年全球市场面临着五年来未曾遇到过的复杂形势,中国市场面临着两次补贴下调的累积影响和补贴缺口持续扩大的问题;美国市场则由于201抢购囤货已经有大量组件库存,叠加201政策30%的关税影响,美国市场的需求肯定要下滑;日本从2018年二季度以后FIT电价会从24日元下调到21日元,叠加大量的电站运维服务公司破产,日本需求预计2018年也会有所萎缩。印度需求会有所增加,但现也在面临贸易战的问题。整体来看2018年的行业需求面临诸多不确定性,这对产能过剩较为严重的硅片环节的众多公司充满挑战。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1月19日隆基股份抛出一份《关于单晶硅片业务三年战略规划书》,提出:单晶硅片产能:要在2017年底15GW的基础上,力争到2018年底达到28GW、2019年底达到36GW、2020年底达到45GW。相关质量参数:硅片品质要能够支撑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