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无锡尚德、英利绿色能源、天合光能、阿特斯阳光电力等17家中国光伏企业在上海举行联合发布会,声讨美国太阳能电池产品“双反”调查。
就在一周前的5月18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向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征收31.14%-249.96%的高额反倾销税。这令原已风雨飘摇的中国光伏业再遭重击。去年10月发起中国光伏业反倾销联盟的阿特斯阳光电力CEO瞿晓铧无奈地承认,中国对此举缺乏有效反制措施。
除了美国“双反”影响,新兴市场在短期内无法充当欧洲传统市场萎缩的替代,而国家管理部门却并无任何实质性的援手,加上央企在旁虎视眈眈,中国光伏业陷入阵痛性迷惘。
美国市场关闭大门
5月24日,中国国内光伏业四大佬(无锡尚德、英利绿色能源、天合光能和阿特斯阳光电力)在上海举行联合发布会,期间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宣读了关于“美国对中国晶硅光伏电池反倾销初裁”的声明。
尽管英利绿色能源CEO苗连生在发布会上表示美国光伏市场对中国光伏业的重要性不够,“今年全球装机总量达到30GW,其中美国仅4GW,占比很小,对中国光伏企业并不是太重要”,但统计数据显示,去年美国光伏市场规模为新兴市场最大,为15.1%。
就目前而言,正在承受欧洲市场萎缩之困的中国光伏业,在将注意力转向新兴市场时,美国市场在事实上成为了中国光伏业摆脱困境的关键市场之一,另一个是日本。
深受欧债危机影响,并且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一直在下调光伏补贴的欧洲各国,其对于光伏产品的需求正持续下滑。
对于中国的光伏业,欧洲市场的重要性无与伦比。正是在以德国为首的欧洲市场对光伏产品的巨量需求,才撑起了整个中国的光伏太阳。在2007-2008年的极盛时期,中国光伏企业几乎有99%的光伏产品销给了欧洲市场。现在,这个全球第一大市场正在迅速萎缩。
网易财经注意到,国内各类光伏公司目前提及频率最高的词组是新兴市场,在本届上海光伏展上,每个人都在交流各自公司对于新兴市场的希望与渴望。
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市场处一位负责技术的主管对网易财经表示,“现在发展速度最快、市场规模最大的非欧国家是中美日三国,这是实质上的新兴市场,其中占销售市场份额最大的是美国。”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美国占中国光伏组件出口目的国全部市场份额的15.1%,环比增长0.8%,仅次于排名第一的荷兰与排名第二的德国,为新兴市场中装机量规模最大的国家。
国内一线光伏企业原本寄望美国市场,但“双反”事件后,税率提高,中国光伏企业在美国市场的销售利润空间消失了。正泰太阳能市场部一位负责人对网易财经表示,“这么高的税率,根本没法继续做。”
美国IHS iSuppli调研机构光伏业高级分析师顾理旻表示,国内一线光伏公司在美国的销售几乎已经停滞。
中国光伏企业对美国的“双反”,缺乏有力的应对措施。阿特斯阳光电力CEO瞿晓铧表示,“我们希望有一个自由的贸易市场,贸易战是两败俱伤。中国企业有很多种反制措施,但我们不希望这样做。当然,如果真的(贸易战)打到了家门口,我们也会拿起武器反击。”
5月24日,无锡尚德CEO施正荣表示,“我们对美国商务部的决定非常失望,我们现在仍然希望美国商务部在最后裁决前,尽可能看到我们所具有的成本优势,以求其在终裁时能对中国做出比较有利的决定。”
难获日本光伏认证
对于中国光伏行业的不全是坏消息,邻国日本将于今年7月,启动全量固定价格收购制度(Feed-In Tariff,FIT),规定公司必须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量,这对急欲寻找替代市场的中国光伏厂商来说,是真正的甘霖。
日本政府的此项考虑是出于对地震中受损的福岛核电站损坏导致出现环境污染的担心,从而修改了其清洁能源计划,从发展核能转向太阳能。
最近日本政府可再生能源采购价格估算委员会提出以20年为期限,以每千瓦42日元(折合3.3442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光伏发电量。华尔街投行Jefferies分析称,此价格下商业系统的IRR或达20%。乐观者预期,这将使日本得以在未来三年催生出10GW的市场。
出于该项预期,日本市场立即成为中国光伏业注意力的集聚焦点。包括英利绿色能源、韩华新能源、阿特斯阳光电力、昱辉阳光、晶澳太阳能、天合光能等多家光伏企业,均对外宣称其早已、或者正在布局日本市场。
只是,日本光伏业独特的产品认证体系,将几乎所有中国一线大型光伏企业阻挡在外,除非中国仍只做低端环节:为日本厂商制造成品,之后贴上日本品牌,以此赚取薄利。
下一页>上述正泰太阳能市场处技术主管称,“日本有不同于欧洲或者其他地区的光伏产品质量认证体系,这种体系分为两种,即J-PEC和JET认证,由日本IEC负责检测。前者认证时间约为半年,主要针对住宅屋顶电池板的销售商;后者认证约要一年时间,检测对象主要是地面电站。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几家中国光伏企业获得了这两种认证,如果缺乏产品质量认证,则无法在日本市场销售光伏产品。”
太阳能产业研究机构 NPD Solorbuzz的高级分析师Ray Lian(Ph.D.)透露,“中国大陆的索日太阳能取得了JET认证,台湾旺能最近也刚刚获得该项认证。”
从已经进军日本的国内一线光伏业务去年的业绩看,情况不容乐观。
号称早已进驻日本市场、并于近期在东京成立总部的英利绿色能源,其品牌部总监对关于“去年英利在日本市场的组件出货量和光伏电站规模几何”的问题,闪烁其词,称“不方便透露”;阿特斯阳光电力CEO瞿晓铧于5月18日称,“去年我们在日本市场上建设的电站规模为数十兆瓦(经过多方了解,得知阿特斯此项数据是30MW)。”
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诸多企业将东南亚、南非、南美和印度也纳入新兴市场范围。晶澳太阳能一位供应商关系管理经理承认,“新兴市场目前无法消化欧洲市场萎缩产生的市场供给量。欧洲市场已经萎缩50%,但新兴市场,包括中国在内,目前无法消化这另外的50%产能。”
集成电站看上去很美
面对内外高压,中国光伏业界认为只有拓展下游,建设光伏集成电站,推进组件销售和赚取较高利润率,可能是目前可行的出路。
就在本届上海光伏展会现场接触到的做全产业链和光伏组件的企业以及结合公开的新闻报道来看,几乎全部这样的公司都号称、或者已经实际在从事光伏集成电站的建设,这一点,与2010年下半年一窝蜂宣称要打造垂直一体化模式的现象,如出一辙。
天华阳光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苏维利,有7年电站建设的实践经验,是国内唯一一家从事光伏电站建设的公司。他表示,“现在说要做电站的企业并不真心想这么做,其最终目的是销售组件,并希望赚取比组件和多晶硅销售更高的毛利率。”
苏维利表示,“光伏集成电站的投资回报率全球各地不同。就欧洲而言,建设光伏集成电站的综合毛利率为8%-10%,”而瞿晓铧甚至表示阿特斯在加拿大的电站毛利率高达25%。
据了解,光伏组件在一座电站中整体占比为40%,也就是一座100MW的电站,能够消费40MW的组件。电站规模目前最大的不过就50MW,只能消耗20MW的组件,量很小。
下一页> 余下全文据苏维利介绍,一座100MW的电站,需要投资3亿美元。中国国内现在电站的普遍规模为20MW-30MW,仅能吸收8MW-12MW的光伏组件,但投资高达6000万-1.3亿美元,即使企业能勉强承受这个投资成本,也无法等上十年来收回投资成本。苏维利说电站投资回收期是十年。
央企“虎视” 政府“坐视”
外患不断,而内忧也在加深。让中国光伏业倍感无力的是,国内政府并未准备为其夯造一个坚实的后盾,这让中国光伏公司在面对外患高压时总显得缺乏底气。
国内光伏企业正全力施展浑身解数,力求摆脱因价格下滑、但产能快速膨胀带来的毛利率和净利润下滑的窘境。
IHS公司光伏业高级分析师Stephen D‘Haene表示,2011年整个光伏产业链价格大幅下跌:电池组件下降了45%,接近0.8美元/瓦特。太阳能光伏电池价格下降了约58%,晶圆和多晶硅降价幅度更大,分别为63%和65%。
让原已心力交瘁的国内光伏企业更加沮丧的是政府的态度。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于5月15日在上海表示,“出现如今这种局面,并非政策出了问题,而是光伏业企业家不懂自律,过分追求规模和产能的结果。不要将走出行业低谷的希望寄托在政府出台救市政策上。”
李俊峰的言下之意,或许暗示中国政府将听任光伏企业破产而不顾。正泰太阳能市场处一位要求匿名的人士愤愤地说,“看来政府就等着捡皮夹子了。”
在5月24日的联合发布会上,也缺乏政府职能部门的身影与声音,这让参会的无锡尚德CEO施正荣和瞿晓铧心怀沮丧。
欧洲传统市场大幅萎缩,新兴市场消化能力不足,产业链各环节毛利率巨幅下滑,光伏电站远水救不了近渴,而央企在旁虎视眈眈,政府坐视任其自生自灭,中国光伏业的破解之道短期内无处求解。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5月24日,无锡尚德、英利绿色能源、天合光能、阿特斯阳光电力等17家中国光伏企业在上海举行联合发布会,声讨美国太阳能电池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