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太阳能 1.86万亿千瓦如何利用

2015-08-06 00:01:00 无限太阳能 1.86万亿千瓦如何利用-索比光伏网微信分享

20世纪50年代,太阳能电池首次被用在航天产业上,美国发射的先锋1号卫星安装了太阳能电池。而以1969年美国航天员登陆月球为标志,太阳能电池在航天领域的应用迎来高潮。此后,几乎所有的人造航天器上都装有太阳能电池。如今,太阳能已经由航天、科研等特殊领域扩展到建筑、农业、汽车、可穿戴装备等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1%陆地面积得到利用,可满足全国能源需求

近十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出现,太阳能的经济性与实用性得到了飞跃式提升。更重要的是,与石油等化石能源相比,太阳能具有无与伦比的容量优势:据中国气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仅中国的陆地太阳能资源储量就达到1.86万亿千瓦。太阳能绝非特殊情景下才有价值的“小众能源”,最近十年,它已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能源应用形式。

1.86万亿千瓦的太阳能储量,意味着我国陆地表面每年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相当于1.8万亿吨标准煤。也就是说,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上,仅1%的区域安装上太阳能发电装置,就能满足当前我国所有的能源需求。中国气象局高级工程师申彦波认为,“我们有巨量的太阳能资源亟待开发,在我国陆地60%的区域内太阳能发电效益很高,将成为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最佳替代。”

实际上,太阳能发电的重要性在中国正迅速提升。如果仔细观察,你很可能发现,街边的路灯装着太阳能电池板;如果沿一条主干道驾车而行,你可能会看到由太阳能供电的紧急电话和紧急路标;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太阳能供电的手表;你还有机会购买一个可随身携带的小型薄膜太阳能充电包,随时随地为手机和iPad充电……当然,太阳能的利用方式远不止这些,在农业、家庭用电与工业等领域,它都具有庞大的应用前景,正在成为最值得期待的市场。

工农业与民用,企业家的光能商机

德国巴伐利亚小城米尔豪斯为我们提供了农业太阳能的绝佳样板。当地农场的绵羊们在一片不同寻常的“庄稼”下吃草。这片“庄稼”是被装在长金属管上的一排排长方形面板,它们在田间缓慢地旋转,像机械向日葵一样追踪太阳。这就是德国农场的太阳能电力设备。而在中国,类似的农业太阳能项目也正在展开:国内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汉能在安徽的光伏农业项目近期启动,将在独秀山建设农业种植与太阳能发电相结合的新型温室大棚:汉能的薄膜太阳能电池以良好的透光性,确保光线被植物有效利用,不仅保障植物的生长,还使温室大棚化身为“棚内种菜、棚外发电”的太阳能电站。

在家庭用电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民用太阳能市场仍有很大潜力。截至去年底,德国家庭住宅屋顶电站数量超过100万个;在美国的中等收入和工薪阶层家庭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买光伏发电系统,家用太阳能已经成为新的潮流。而在中国,得益于太阳能企业的市场开拓行动,普通家庭对太阳能发电正越来越熟悉。以汉能3kW的薄膜太阳能系统为例,在上海、北京等地,它的年发电量可超过5000度,不仅能够满足家庭用电需求,多发的电量还可以上传电网获得收入。在光照条件较好的地区,这样一套系统每年发电产生的收益,可超过5000元。这也将成为中国家用太阳能发电普及的最重要因素。

对传统工业来说,工业厂房的能耗属于生产能耗中的大户,中国太阳能企业在这一领域正在加速布局。今年1月,汉能与广汽本田合作的17MW分布式发电项目正式并网发电,该项工程利用本田的工业厂房铺设薄膜发电面板,年平均发电量1900万度,可满足工厂20%的生产用电需求,而且替代了6200吨标准煤的发电量,减排二氧化碳排放约17500吨。除了汉能之外,不少太阳能企业也开始通过与工厂签署“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进入工业光伏市场。

太阳能到底能为我们提供多少能源?可以做个简单的计算:我国云南省的面积大概38万平方公里,如果它的一半土地被薄膜太阳能设施所覆盖,足够为270亿—280亿个家庭提供生活用电,也就是足够810亿人使用,相当于地球人口的13倍。这样的计算并非毫无意义,可以实现的是,如果将薄膜太阳能电站集中在每家每户以及大型超市、工业厂房的屋顶上,那么以中国现有的建筑屋顶面积,将足以满足国内大部分家庭的用电需求,这也将是他们体验航天级别高科技产品的唯一途径。对国人来说,这无疑是值得期待的未来。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相关推荐

图片正在生成中...

索比光伏网
06 2015/08

无限太阳能 1.86万亿千瓦如何利用

20世纪50年代,太阳能电池首次被用在航天产业上,美国发射的先锋1号卫星安装了太阳能电池。而以1969年美国航天员登陆月球为标志

索比光伏网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