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过去的2015年里,太阳能光伏产业在大起大落之中,逐渐摆脱了往昔的阴霾,苦等3年之后终究迎来产业春风。
在这一年,贸易纠纷不断但影响甚微,太阳能产业从供应链到市场布局发生空前变化;“难产”补贴的大幅度变动,许多国家在逐步删减,光伏消纳问题再一次提上桌面,十三五改革号角也已经在光伏大地上奏响篇章。在这一年,重组、破产、退出光伏事业的企业不在少数,而斜挎大笔资金慕光伏之名而来的跨界企业也是比比皆是……
年末之际,精心打造了2015年太阳能光伏行业十大新闻事件,与大家一起回顾2015,展望2016。
No.1 First Solar转行开拓晶硅市场
2015年1月初,First Solar在马来西亚开设了一家生产高转换率电池面板的工厂,接下来的十八个月关于该工厂的报道基本会集中在电池的转换率上面。
该工厂100MW生产线将会使用Tetra Sun的技术生产单晶硅电池单元,该技术是由First Solar于2013年引进的。媒体Green tech曾爆料一份Tetra Sun的演示文稿,其中有很多有意思的内容。电池单元的转换效率会超过21%,是由156mm制成的,和125mm晶圆相比输出效率更高。生产该类电池单元还需要特别薄的铜线,既会增加电导率又会减小损耗。
该消息值得关注主要有如下两方面原因。首先是,FirstSolar之前生产的是碲化镉材料电池,该类电池材料属性、结构与单晶硅电池完全不一样。该公司过去几年对铜铟镓硒技术进行了投资,但是和其他公司一样,最终也放弃了该技术。
其次是电池的转换效率。过去几年,许多分析师和从业人士不重视电池的转换效率。而成本是太阳能产业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但是提高转换效率是可以降低成本的手段之一,也是最好最重要的手段。First Solar已经在实验室研制出转换效率高达20.4%的碲化镉电池单元,但是仍低于市面上任意一款硅基电池。
自从2009年薄膜组件产量达到全球组件产量19%的最高比例以后,薄膜发电产品市场开始大幅衰退。到如今,与薄膜有关的太阳能市场已经大幅度衰退。理由相当简单,除了一些极为少数的个例之外,薄膜组件价格相对昂贵、低效,比起中国如今主导市场的主流晶体硅电池技术比较起来基本无利可图。
虽然,这些年来薄膜组件的产量一直在稳定上升,然而,这些增长很快就被更高产出的晶体硅电池给抛开。即使有被寄予厚望的行业领导者,如第一太阳能和Solar Frontier的努力,据GTM Research预计2014年薄膜组件的产量仍是在组件总产量的10%,这是自2006年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或许现在定论薄膜光伏的利润能力还为时过早,但事实上,对于薄膜技术的最大支持者,仍在依靠客户勉强维持生存的第一太阳能来说,这终究不是个好兆头。
当太阳能光伏产业是一个每年5-20GW的市场时,普遍的看法是新增产量是扩大市场份额的答案。当时认为,如果出货量增长,收入可能才会提高,(当然)假设平均销售价格将下滑不会太多。因此,发展业务意味着增加产量:足够简单。每个人都为此忙个不停,直至2010年,一些更甚于其他。银行、投资者和政府排队支持甚至最雄心勃勃的薄膜业务计划或技术(经常被定位为一种产生本土清洁技术就业岗位的方式)。在2006至2012年间,超过一百七十亿美元的资本支出被划拨给新的薄膜光伏工厂。
但是在2012年当产能过剩打击光伏行业时,晶硅和薄膜制造商受到不同影响,这一影响今天仍可看到,尤其是薄膜产业10%的惨淡份额,更是让人看到其影响之深远。薄膜生产商们不得不考虑其现有的产能水平,是否有能力来维系现状。或者换个角度,从第三方下游客户角度来看,他们是否有有选择客户的能力。而非单纯的做“生产和装运”载体?
将新型高效电池面板和单元引入市场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该计划的支持者又不得不论证其可以在花费不会过大的情况下建设新的工厂。但是该计划的带来的收益是不可否认的。尽管不会像2005-2007年间那样,会在一些新的想法上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依然需要有针对性的,尽最大努力提高光伏产品的性能来扩大光伏市场。
视角:从表面来看,First Solar最近中断长期技术愿望标志着几年前开始的大规模重新组织的结束;从积极新增产量到很大程度上保持工厂足迹静止(或减少),并且做一切其他可能的事情推动向前发展。取代新增2GW产量(类似于现有的CdTe生产线)达到4GW,替代方案是利用现有的2GW并将其在五年改造为4GW。在光伏产业范畴,并且当比较First Solar的薄膜和晶硅同行的上游战略时,那是FirstSolar投资者日输出的重要收获之一。
当然,人们可能认为是否效率路线图过于宏大或过重,是否拆分薄膜生产线的前后端将具有成本效益(Uni-Solar和Nanosolar也是这一概念的支持者),或者FirstSolar可以返工多少闲置的设备以节省更多资本支出。但是作为一个概念,战略和路线图有出路,远远超过任何其他人的倡议。并且作为一个额外利益,实现的路线利用每年实现的里程碑显示。
NO.2 华为阳光的“虎狼之争”
2015年1月24日,半路杀入光伏电站领域的华为公司,在推出产品的第二年便问鼎中国行业老大。根据华为晒出的成绩单,2014年华为智能光伏电站解决方案的出货量4GW,订货量5.5GW,直追行业老大阳光电源。华为内部人士透露,按照自己内部的测算数据,已然高于阳光电源公司5个百分点,成为中国第一。一石激起千层浪,加上随后某位光伏行业资深人士在自媒体上关于华为剑走偏锋的报道,一时之间“光伏之狼”的新闻成为光伏行业内议论最火的一个话题。
众所周知,华为闯入光伏市场的杀手锏是其逆变器业务。作为配套设备,逆变器被称作光伏电站的“大脑”,直接关系发电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发电量。不过,这家公司并没有把自己定位于只是卖逆变器产品的厂商,而是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有人乐观地认为,华为是以颠覆式的创新开创了“智能光伏电站”的新时代,很可能由此成为此行业里最赚钱、最具话语权的公司。而援引报道中的数据。华为成为中国逆变器企业老大,似乎已成板上钉钉。
根据华为晒出成绩单:智能光伏电站解决方案的出货量4GW,订货量5.5GW,直追行业老大阳光电源。“直追”这个词用的很有意思--还没有超过?实际上,媒体关于华为“中国第一”的判断是直接引用华为内部人员提供的预估数据。“按照自己内部的测算数据,已然高于阳光电源公司5个百分点,成为中国第一”,躺枪的阳光电源第一个表示不服。
公告数据显示,2014年阳光电源光伏逆变器全球订货量5.89GW,发货量4.23GW,其中国内发货量3.8GW。根据主管部门对国内光伏市场装机增量的统计,公司预计2014年度国内市场占有率保持在30%-40%。阳光电源表示,无论是订货量还是发货量,公司均超过华为。
对于所谓的排名问题,阳光电源也澄清称,截止公告事件,尚未有行业主管部门以及第三方研究机构对国内光伏逆变器市场占有率的排名统计。也就是说,非权威机构所进行的口头排名是无效的。
视角:目前我国光伏行业仍处于产能过剩状态,而欧美贸易保护主义又有抬头趋势,在此背景下,华为模式被各方寄予厚望。但华为成功的模式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企业,本身需要技术实力、品牌效益、大的团队、充裕的资金等,这些都不是一般企业所能具备的。虽然也有些企业可以学习或照搬华为的这种发展模式,但是要想成功难度很大,这种模式比较适合一些大型跨界巨头。
虽然华为的发展对一些本行业的企业产生较大的冲击,但是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如果有更多的像华为这样的企业参与进来,光伏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而且这些企业具有技术、资金等多方面优势,将加快推进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有利于降低光伏发电成本,促进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而对于老牌企业,自身的技术积累和行业口碑在激烈竞争之下,不仅利于企业自身继续成长,对行业品牌效应更是有利的推动。
NO.3 迷雾笼罩的海润光伏
自今年2月2日开始,海润光伏的投资者都处于忐忑之中。8亿元的巨亏,如同定时炸弹,各方猜测待到复牌之时或将出现“震动”。部分投资者坚持认为,他们跳进了大股东挖的深坑--他们冲着高送转的“钱途”而来,天上却掉下了个“巨亏”。
在外界看来,海润光伏的前三大股东,设计了“连环套”。1月份,借助高送转预案公布前的一波大涨,三大股东集体减持逾20亿元;预案公布后,紧接着便是毫无预兆的“巨亏8亿元”。
在此之前,由于光伏行业的回暖,包括券商在内的市场人士,均没有预计到海润光伏的业绩如此。就连前三大股东提交高送转预案时的说词都是,“共享经营成果”。
海润光伏的“迷局”,受到了监管层的关注。13日晚间,公司公告称,因涉嫌存在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公司已被江苏证监局立案调查。
海润光伏的利润,自发布那刻起便广为外界诟病。1月30日,海润光伏称,经初步测算,预计其2014年的净利润为亏损8亿元。相比2013年,这一数字扩大了6亿元。
“看到亏损那么多,我特别闹心。”东北的投资者杨明称。而一位浙江的投资者则说,他已经跳进了海润光伏“挖的深坑里”。数日以来,上千位自认为被坑的投资者,聚集在多个QQ群里。他们以致电监管部门、写公开信等方式,要求海润光伏给个说法。
“高送转”预案,引来了大量投资者。及至8亿元的亏损“从天而至”,投资者方才发现,已经没有了“逃出生天”的机会。1月30日的公告中,海润光伏笼统地称,巨亏8亿元的原因,包括“受资金影响,公司项目启动较晚,同期开工建设的项目推动力度受到限制”、“受国家能源局出台相关政策的限制,延迟了项目出售力度”等。
纵向梳理看,海润光伏近来的业绩走势,十分飘忽。2013年,海润光伏亏损了2.02亿元;而今年上半年,海润光伏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532万元;至去年前三季度,业绩又变成亏损1.49亿元。三个月后,更是一举巨亏8亿元。针对海润光伏的巨亏及原因,1月30日和2月2日,上交所两度发文,要求海润光伏“补充说明影响利润的原因”。
视角:回溯海润光伏的历史,其大股东们在资本市场“玩花活”,早有先例。纵观四年,海润光伏的原股东通过不断减持获得巨额财富,而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们却只能饱受折磨。看似无限美好的海润光伏实际已经成为亏损无底洞,虽然靠着数字游戏勉强实现盈利,但终究非长久之计。不久之前,海润光伏人事变动中,杨怀进的离开,似乎让海润光伏的身影更加扑朔迷离,作为一家让大众直呼看不懂的企业,如今的*ST海润又将何去何从?
NO.4 历经波折的汉能
2015年5月20日,无论是光伏产业还是金融市场,都将是“刻骨铭心”的一天,“5.20”将成为股市沪港通历史上不可遗忘的一道伤口。汉能的跌落神坛,是否是浮躁光伏产业中的一记耳光呢?距离“新首富”刷新各大媒体头条仅仅百天,意外发生了。5·20当天,李河君控股的汉能薄膜忽然遭遇了洗仓式下跌,开盘仅70分钟跌幅就达到惊人的46.95%,几乎在一日之内腰斩,市值蒸发1440亿港元。
根据此前港交所披露的交易资料,李河君通过关联公司持有汉能薄膜发电80.75%股份,据此计算,在开市后的70分钟内,汉能大跌47%,李河君身家瞬间蒸发了1167亿港元,折合约935.5亿人民币,平均下来,每分钟消失13亿元。此番一跌,顿时把李首富从宝座上拉了下来。他的身家也被马云、王健林瞬间甩开几条街。
这心惊肉跳的股价走势只是一场意外吗?事实并非如此。汉能集团的资金运作一直受到全球顶级财经媒体英国金融时报的质疑。根据金融时报对其近期财报的分析,该公司惊人的增长背后,存在一些不同寻常的做法。汉能集团与其港股上市公司汉能薄膜之间,存在异常密切的商业联系。
但针对大众提出的诸多疑问,汉能集团也专门对外发表了一纸澄清声明。颇具意味的是,即便汉能集团与上市公司之间存在诸多关联交易,但这仍不足以构成其违反任何法律法规的理由。
而对这一“光伏界阿里巴巴”汉能的业绩表现,业内人士一度调侃,账面毛利润率高达85.1%(直逼赌场银河娱乐),净利润率53.8%(媲美天合化工),股价过去一年中升了2.55倍,市值也达到了1592.93亿港币(比蓝筹的华润置地还多200亿)。
对于5·20当天的股价暴跌,汉能唯一能做的就是紧急停牌。市场随后传出汉能关于大股东质押股权、李河君被调查等等消息。在停牌了两个月后,汉能并未迎来好消息。7月15日,港交所应香港证监会指令,即时停止汉能薄膜发电的股份买卖。其股价停牌前报3.91港元。
汉能被勒令停止交易意味着什么?一位资深香港市场人士认为,香港证监会“从来没有这么狠过”。香港证监会此令意味着,汉能薄膜发电的流通股在场内外均被停止交易。这意味着李河君不仅离首富宝座越来越远,未来也将面临着被撤销上市资格或复牌,除了身家不仅受到股价牵连大幅缩水,可能还会受到进一步处罚。
视角:从各种情况看,汉能的申诉和自信态度的确有其一定的原因和理由,这也使市场和相关各方抱有希望。
其一,证监会的停牌毕竟不是基于已经查证的某种事实,而只是因为对关联交易等相关问题的质疑和汉能方面未能提交相关的资料;
其二,从香港证监会的机构设置和工作机制看,对某一公司停牌的具体处理应该是其具体的执法部门和执法官员的职责,此次汉能公司是向证监会的董事会提起申诉,而此前的停牌决定并不是由该董事会作出的集体决议。由此,董事会受理汉能申诉并非是对同一事项进行重复处理,其作出的判断和意见是有可能不同于此前执法机构和执法官员的意见的;
其三,汉能公司为消除证监会对相关事项的疑虑和质疑,已经提出了替代性的措施和方案,并在停牌之后作出了相应的处理,包括于2015年7月20日,刊发《终止持续关联交易》公告,取消了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汉能集团之间的总供应协议及其补充协议,以使“上市公司在挑选组件供应商的时候,可以带来更多的选择,下游业务发展也将更为灵活”;
其四,虽然证监会此前较少有改变停牌决定的事例,但也并非绝无先例。此前被香港证监会停牌的中国绿森集团在停牌后经过后续努力成功复牌,并未影响其后续正常交易。汉能公司通过后续持续努力,是否也能够获取复牌的机会,人们拭目以待。
虽然汉能危机还在继续,但李河君主席在汉能21周年司庆纪念日上的讲话依然让人们相信,汉能不会倒下,“克服大困难大成长,克服小困难小成长”。为什么呢?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场股灾也是个好事儿。过去没看清楚的问题,现在想明白了;过去没暴露的问题,现在都暴露出来了;过去想干,但是干不了、推不动的事儿,现在可以痛下决心干了。相信汉能还是可以凤凰涅槃,在变革中重生!
No.5 中国做出气候承诺:2020年光伏装机100GW
7月中旬,中国政府表示,中国政府根据中国国情、发展阶段、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国际责任,确定了到2030年的自主行动目标,即: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到峰值;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中国还将继续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在抵御风险、预测预警、防灾减灾等领域向更高水平迈进。
2014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33.8%,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2%,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216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21.88亿立方米,水电装机达到3亿千瓦(是2005年的2.57倍),并网风电装机达到9581万千瓦(是2005年的90倍),光伏装机达到2805万千瓦(是2005年的400倍),核电装机达到1988万千瓦(是2005年的2.9倍)。加快实施《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着力提升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重点领域适应气候变化取得积极进展。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实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科技支撑能力得到增强。到2020年,风电装机达到2亿千瓦,光伏装机达到1亿千瓦左右,地热能利用规模达到5000万吨标准煤。加强放空天然气和油田伴生气回收利用。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
而年末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于12月12日晚通过全球气候变化新协议。协议将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当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议》。协议共29条,包括目标、减缓、适应、损失损害、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全球盘点等内容。
《巴黎协议》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全球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根据协议,各方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将继续带头减排,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帮助后者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从2023年开始,每5年将对全球行动总体进展进行一次盘点,以帮助各国提高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
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测算,2012年,全球前十大排放国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排放总量的72%,以发达国家为主。但近些年来,一些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不断发展,这一趋势出现了变化,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国家排放增加,而中国是现在最大的排放国,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1/4。来自挪威国际气候与环境研究中心(CICERO)的研究则说,中国自1990年以来的温室气体累计排放量或将在2015超过美国。
视角:巴黎协议中明确表明资本应该从化石能源行业向可再生能源企业转移,协议落实并执行后,可再生能源行业一定会加速发展,但同时协议鼓励技术革新和技术转移,届时将会有更多更节能技术出现,同时也会有越来越多外来资本进入此行业,增加了行业竞争。这也是对国内一些企业的挑战。因此,可再生能源企业也不能被动的接受碳市场,而是主动的并且最大限度的利用碳市场。毫无疑问,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能源的使用将会受到越来越严格的限制,而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将会越来越受青睐。“十三五”规划显示,煤炭消费的比重将从66%降至60%以下;而光伏发电规模将达到1.5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到2030年,光伏发电规模达到4到4.5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比重的20%。
这么大的光伏装机量,单指望光伏地面电站是不够的,事实上国家对于光伏占地审批也是严格多了,11月以来国家林业局、国土资源部接连出台用地政策,严控光伏电站用地指标(点击“林业局”查看林地用地政策,点击“国土资源部”查看看首个光伏电站用地指标)。所以未来五年,光伏发展还是要看分布式。尽管目前分布式面临一些问题,但减排任务艰巨,国家层面必然还会出台利好政策助推分布式发展。事实上前段时间电改配套文件的出台(点击蓝字查看文件解读),就已经是在为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光伏的发展铺路了。
No.6 “十二五”目标提前完成“十三五”装机计划上调
2015年9月中旬,根据工信部不久前发布的“2015年上半年我国光伏产业运行情况”,截至2015年6月底,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5.78吉瓦,其中光伏电站30.07吉瓦,分布式光伏5.71吉瓦。这意味着“十二五”的五年间,我国光伏装机从2010年的0.89吉瓦起步,实现了超过40倍的扩充,最终提前半年突破了“十二五”35吉瓦的规划目标。
而据行业专家测算,中国要在2020年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的20%,光伏总装机量需要达到150吉瓦,也就是说,未来5年的年均增长空间将超过20吉瓦。
在此基础上,行业的回暖也带动大多数光伏企业在今年上半年打出了业绩“翻身仗”。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光伏制造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国内前4家多晶硅企业均实现满产,前10家组件企业平均毛利率超15%,进入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名单的29家组件企业平均净利润率同比增长6.5个百分点。2015年上半年我国光伏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0%。
虽然形势喜人,工信部在此次发布的相关分析中却也指出,当前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例如制造业竞争力提升乏力,光伏企业融资困难等。
9月28日,国家能源局对外发布《关于调增部分地区2015年光伏电站建设规模的通知》(下称:《通知》),对部分地区调增光伏电站年度建设规模。
该《通知》要求全国总计增加光伏电站建设规模530万千瓦。其中,河北、内蒙古、新疆自治区分别增加70万千瓦,居其他各省市之首,云南、青海、宁夏新增40万千瓦,其余省份新增额度在10万-30万千瓦不等。
“这对光伏下游乃至整个产业而言均是利好。”英利光伏电力投资集团总经理邢舟笔者指出。“只要光伏企业踏实开发并组织建设,国家配额可以充分满足企业需求。”
中电联2014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会上,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司长俞燕山表示,在“十二五”后期和“十三五”期间或将来更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将处在推进能源生产消费革命的时期。十三五期间,可再生能源要进一步优化发展,2020年装机目标为1亿千瓦(100GW)。
其中,《关于提高“十三五”光伏发电目标的建议》中就已提到将“十三五”规划光伏装机目标由之前1亿千瓦调整为2亿千瓦。
“要完成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超15%的目标,必须提高风电、光伏、水电、核电等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但事实上核电尚未重启,水电装机容量提升的速度很慢,所以在光伏规划上适当加码是很必要的。”孟宪淦说。
而15%的承诺最早在2007年提出。2007年9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全文,《规划》将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定为,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从当下的8%左右,提高到2010年的10%,并在2020年进一步发展到15%。并要求太阳能发电总容量到2010年达到30GW,到2020年达到180GW(1.8亿千瓦)。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773万千瓦,同比增长133%,全国光伏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3578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3007万千瓦,分布式光伏571万千瓦。“按照这个趋势,2020年完成2亿千瓦的装机难度不大。”孟宪淦说。
视角:“十二五”光伏发电目标从最初的500万千瓦,经过几次上调最终确定为3500万千瓦。截至6月底,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578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3007万千瓦,分布式光伏571万千瓦。这意味着,光伏成为我国各发电类型中继风电之后第二个完成“十二五”规划装机目标的能源种类。对此国家能源局此次新增目标数据,一方面源于“十三五”规划光伏装机目标有望从原先的100GW调整至200GW,“如果不上调,指标完不成”。另一方面,也源于中国向国际做出的碳排放减量承诺。值得注意的是,《通知》中规定新增的530万千瓦光伏电站建设规模,主要集中在河北、内蒙古与新疆地区。其中,河北、内蒙古、新疆自治区分别增加70万千瓦,居其他各省市之首,云南、青海、宁夏新增40万千瓦,其余省份新增额度在10万至30万千瓦不等。所以虽然目标规划上调,但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消化”这些新增的目标,不能只是为了指标而建设开发,最后遗留下“弃光限电”等难题。
No.7 分布式光伏全额上网补贴“罗生门”
2015年10月初,国家电网公司向各级电力公司传达了《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项目抄表结算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对分布式电源项目抄表结算工作和“全额上网”分布式光伏项目补助标准参照光伏电站相关政策规定进行解释。
相关内容如下:
1、分布式电源项目抄表结算工作
目前分布式电源项目的新增、变更、销户需要在营销系统操作,电量和电费通过集成接口传递至财务管控系统,要求首先在营销系统将信息完善,然后每个单位对已经归档并网的分布式电源项目开展集中抄表、算费测试工作。(方法见操作手册)周四上午9点前上报测算情况,包括抄表情况、算费情况、档案完整性。市公司用户抄表、统计按照用户管理部门负责,核算工作集中统一在核算科。
2、做好“全额上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补贴解释
接到国网公司通知,要求分布式项目中的全额上网项目暂停结算补助资金,待财政部公布目录以后再行结算。请各单位及时做好和发电项目用户的解释工作,保证分布式光伏电站补助资金稳妥发放到位。
在国家能源局于今年年初公布的《关于下达2015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及全部自发自用的地面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不限制建设规模,各地区能源主管部门随时受理备案,电网企业及时办理并网手续,项目建成后即纳入补贴范围。
此前在国家能源局2014年下发的40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中,规定“已按'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执行的项目,变更为'全额上网'模式,项目单位要向当地能源主管部门申请变更备案,与电网企业签订新的并网协议和购售电合同,电网企业负责向财政部和国家能源局申请补贴目录变更。”
“'全额上网'的分布式项目只有进入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目录后才能拿到补贴。”虽然地面光伏电站的补贴被严重拖欠,但分布式的补贴发放相对要及时很多。笔者采访了多家分布式项目的业主,普遍反映还是隔一段时间就能收到0.42元的国家补贴或全额上网中当地标杆电价与当地脱硫电价差额的部分,虽然收到补贴的频率不一。
彭立斌表示,“这个通知意味着只有进入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目录后才能拿到补贴,而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目录的补录周期比较长。”此前,全额上网项目中当地标杆电价与当地脱硫电价差额的部分该由国家可再生能源基金提供的,但由于该基金发放速度较慢,部分省市的国家电网公司会垫付该差额。《通知》下达后,虽然国家电网的部分子公司仍会垫付,但需要这些项目先进入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目录。
彭立斌担心的是,“据我了解,2014年的分布式项目都没有进这个补贴目录。虽然2014年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目录增补了一部分,但那主要是地面项目。”根据彭的理解,“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分布式项目是不需要进入该目录就可以拿到补贴,“我们也在跟国家能源局落实,拿到分布式指标的项目能不能自动进入目录。”
视角:全额上网分布式项目的纠葛之处在于其身份的模糊性,在结算层面上享受标杆电价的同时享受分布式特有的0.42元的度电补贴,所以差额部分就成了烫手山芋,发改委和财政部对此的争执由来已久,而夹在中间的电网公司在垫付了近一年时间补贴之后终于忍不住发声。全额上网分布式项目乱像环生,有一些地区,地面分布式项目需要获取集中式电站的指标配额,而工厂屋顶的全额上网项目则不需要走此类审批;而个别地区(如西北、山东等)则大量打擦边球,将地面分布式申报成“全额上网分布式”项目。这就造成了原本无法进入审批配额“盘子”的项目可以被分拆成20MW一个的小项目顺利通过审批,如果当地的消纳能力有限、国家原本规划的光伏指标不多时,就给当地的电网和当地财政带来了双重压力。而这次的《通知》,也就吹响了规范地面分布式和全额上网屋顶项目的号角。
发展分布式发电电源的理念在欧美由来已久,在大家的传统概念中,分布式电源的意义在于所发电量就地消纳,而降低电网的调配压力。但是,全额上网的分布式对于电网系统而言与集中式电站差别不大,特别是地面分布式,在接入及送出条件上和集中式地面电站基本完全相同,所以对电网公司而言,大量发展这类电站并不会降低电网调配的压力以及建设的成本。因此,从长期来看,发展分布式电源的方向应该是发展“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类型的分布式项目,进而达到用多少建多少、就地消纳的目的,降低电网压力的同时可以引进大量民间资本,从而促进光伏行业下游的健康发展。
No.8 “互联网+”做媒光伏牵手大数据
2015年10月底,继苹果追加投资中国光伏市场之后,谷歌、微软、阿里巴巴等一种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军光伏产业。在万物互联的美好设想下,各行各业都想赶上这一波风口,成为“飞起来的猪”,那么光伏产业如何携手“互联网+”呢?在国务院李总理提出“互联网+”之前,“互联网+光伏”已经开始升温了。在大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光伏”恰逢其时。
首先,是移动互联网大潮的时代背景。从2010年开始,中国从PC互联网时代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目前中国拥有近5.2亿智能手机用户,是智能手机第一大国,几乎每两人就拥有一部智能手机。移动终端让人时时保持在线,改变了用户的消费习惯,并催生了一大批颠覆性的商业模式和创新企业。进入2015年,互联网企业开始从消费领域进入了产业领域,而同时,传统产业企业如光伏企业,也开始拥抱互联网。
其次,国内光伏电站市场崛起的背景。近两年,由于国家对国内光伏电站实施度电补贴,国内光伏电站市场迅速崛起,雄踞全球第一大光伏电站市场。国内在目前的补贴下,无论是集中式光伏电站还是分布式光伏电站,都具有了较高的投资收益率,这无疑吸引了各路资本的纷纷进入,市场变得鱼龙混杂。市场的不透明和不规范,造成了大量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这让供需信息无法匹配,光伏电站质量无法被有效监督,保险机构和银行金融机构心存疑虑,裹足不前。这使得整个光伏电站产业的融资利率和交易费用居高不下。产业界人士想到了利用互联网。
在概念热炒之下,“互联网+光伏”的商业模式也开始发酵。首先是光伏材料产品B2B电商平台。光伏制造产业在全球市场里占据主导地位,完全有可能诞生这么一个光伏材料产品B2B电商平台,让光伏材料产品能够得到快捷销售。如该平台发展成熟,有了大数据积累,让光伏电站投资商头疼的材料质量控制问题将迎刃而解。其次,光伏系统B2B+B2C服务平台。该平台可以让想要安装光伏系统的家庭业主或工商业业主,能方便快捷地享受到一站式光伏系统安装并网服务。在高额光伏发电补贴下,一个个可以建成光伏系统的闲置的无价值的屋顶或地面,突然成了香饽饽。平台的出现,可以将供需双方有效对接起来,将会大大缓解目前的窘境,使得光伏电站的落地速度加快。
第三,光伏电站运维平台。通过竞争后,会出现一个能兼容各类光伏电站监控系统的“光伏电站O2O运维平台”。该平台由两个体系构成,一个体系是光伏监控系统体系(线上的云运维体系),各家监控系统可以接入到该体系,能做到对每个光伏电站进行实时监控,做到实时线上诊断实时线上修复;第二个体系是线下运维体系,该体系由各区域运维队伍组成,构成全国性线下运维体系,能做到区域快速响应,线下诊断线下修复。这样,每个光伏电站都可以委托给该平台来运维。如此,将做到光伏电站产业运维的最优化。
第四,光伏电站交易平台。前三个平台,相当于从光伏材料质量、选址及施工、运维等三大方面对光伏电站进行了全流程风险控制,优质光伏电站涌现,如此,光伏电站交易平台的出现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在光伏电站的整个生命周期里,会有4-6次左右的交易转手。每一次交易,都是承担高风险要求高收益的资本向承担低风险要求较低收益的资本转手,最终,光伏电站会沉淀在承担低风险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养老基金、共同基金等长线资本里。光伏电站交易平台记录了光伏电站的大数据,即后续的交易,都可以低成本地成交,而非目前每次都高成本地成交(重复的尽职调查),电站收益无端被耗散。
第五,光伏发电量交易平台。在大电改背景下,可以预期的是,售电牌照最终将批量下发,这意味着,数量众多的光伏电站,将成为一个个独立的售电主体,直接出售绿色电力给B端用户或C端用户。光伏发电量交易平台是依附于广义的发电量交易平台,还是会独立发展出来,是历史演进的结果,目前无法准确预测。可以猜测的是,由于涉及到光伏补贴的发放计量,光伏发电量交易平台将会在独立计量的路径下发展起来,即有可能国内会形成一个光伏发电量交易结算市场。在绿色电力优先上网的情况下,光伏系统发的电,可以智能调节,就近出售给附近高电价的用户。
最后,光伏金融平台。光伏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光伏电站被广泛熟悉,光伏电站风险被有效甄别和定价,光伏金融平台的出现,不可避免。光伏电站投资是资本密集型业务,对资金极度饥渴。除了银行贷款融资外,融资租赁、产业基金、股权众筹等众多创新的光伏融资方式,将会刺激光伏金融平台的出现。同时,光伏电站投资商也需要一个平台来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光伏电站质量可靠,发电量(即收益)可以通过手机APP即时监控,看得见摸得着,投资额可大可小,小到几万元,大到几十亿元,正是极佳的P2P理财产品载体。
视角:光伏和互联网结合,既是发展机遇,又是挑战。鉴于互联网强大的颠覆能力,看似无坚不摧的光伏龙头企业,可能短期内会被率先找到“互联网+光伏”路子的新冒起的小企业所颠覆。要想抓住机遇,得首先想通最适合自己的互联网化商业模式是怎么样的,这得靠光伏企业自身对原有商业逻辑进行思考、领悟和重构。在重构的过程中,光伏企业的原有优势反而是障碍,路径依赖下的企业思维会绕不过去这个在位“优势”。反而轻装上阵的光伏企业灵活性更强,更有可能杀出一条路子来。
在光伏企业重构商业模式的过程中,将共享和众包两种模式融入进来的,才算真正重构成功。融入这两种模式的企业,更有可能获得指数级规模增长,成为平台式企业。其他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对原有商业模式和业务内容的修修补补方式,做的是“从1到N”的事,产生不了“从0到1”的颠覆性效果。
No.9 习大大力挺:光伏扶贫新时期来临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截至去年底,全国仍有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
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习近平指出,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要设定时间表,实现有序退出,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要留出缓冲期,在一定时间内实行摘帽不摘政策。要实行严格评估,按照摘帽标准验收。要实行逐户销号,做到脱贫到人,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要群众认账。
李克强在讲话中强调,要拿出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大力支持脱贫攻坚,加大中央财政对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较大幅度增加专项扶贫资金规模,设立扶贫再贷款并实行比支农再贷款更优惠的利率,通过税收优惠、贴息支持、财政奖补及过桥贷款、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扶贫产品和服务,引导资金、土地、人才、技术、管理等各种要素向贫困地区聚集,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扶贫脱贫的强大合力。
现在我国已经开展光伏扶贫试点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光伏扶贫工作将在全国遍地开花,为我们7000万同胞提供绿能、阳光、可收益的精准扶贫方案28日新闻联播,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欧青平称:“光伏扶贫更是一种精准扶贫的方式”
视角:光伏扶贫既是扶贫工作的新途径,也是扩大光伏市场的新领域,有利于人民群众增收就业,有利于人民群众生活方式的变革,具有明显的产业带动和社会效益。根据国家扶贫工作部署和支持光伏产业的政策,决定组织实施光伏扶贫工程。据了解,开展光伏发电产业扶贫工程,实施分布式光伏扶贫,支持片区县和国家贫困县内已建档立卡贫困户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增加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收入。从光伏扶贫政策不难发现,政策虽规定了项目建设方式、质量要求,运行维护管理方法及保障措施,但对于保障措施如何制定、落实、监管等都未明确。如果监管乏力,金太阳工程出现的拖延建设工期,组件质量以次充好,骗取补贴等问题可能再次出现。最终将导致扶贫工程质量不达标,后续扶贫效果无法实现。因此,政策虽好,问题也需要及时注意解决,不能让好的政策因为落实的问题而最终落空。
No.10 光伏风电上网电价下调
2015年12月初,产业最重磅的消息--光伏风电上网电价下调这一政策曝光。国家发改委在悄然下发《关于完善陆上风电、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政策的通知》(讨论稿)(以下简称《讨论稿》)之后,最终初步敲定了光伏风电2016上网电价调整方案。
前期《讨论稿》明确提出,在“十三五”期间,陆上风电、光伏发电的标杆上网电价将随着发展规模逐年下调,以实现《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提出的“到2020年风力发电与煤电上网电价相当、光伏发电与电网销售电价相当”的目标。
“《讨论稿》明确了'十三五'新能源上网标杆电价的调整方案,稳定了投资者的预期,避免了以往由于突然调整上网标杆电价引发的'抢装'现象。”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对笔者指出,建议在下调上网标杆电价的同时,应同步推进解决“弃光弃风”问题和保证可再生能源补贴发放及时到位等改革。
在发布《讨论稿》之后,经过商讨,2016年中国光伏和风电电价调整方案已经获得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和国家能源局审核,或将于不久后正式对外公布。据笔者了解,此次全国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下调幅度高于此前第一轮讨论稿中所拟定的价格,三类资源区的上网电价分别为0.8、0.88、0.98元/千瓦时。四类资源区的陆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2016年下调至0.47、0.50、0.54和0.6元/千瓦时,2018年下调为0.44、0.47、0.51和0.58元/千瓦时。
今年10月底国家发改委的《关于完善陆上风电、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政策的通知》中,光伏方面一类和二类资源区2016年的电价分别是0.9和0.95元/千瓦时,并在之后四年逐年降三分钱,三类资源区2016年的电价为0.98元/千瓦时,之后四年逐年降2分钱;陆上风电方面,从2016-2020年,一类资源区的电价分别为0.47、0.45、0.43、0.41和0.38元/千瓦时,二类资源区电价为0.49、0.47、0.45、0.43和0.4元/千瓦时,三类资源区为0.54、0.52、0.5、0.48和0.45元/千瓦时,四类资源区为0.59、0.58、0.57、0.56和0.52元/千瓦时。
此次调节幅度,光伏方面要大于此前的征求意见文件,并且只给出了2016年的电价,之后的电价调节将根据行业发展情况再进行制定。风电方面则执行了两年降一次电价。
视角:上网电价的下调其实是必然趋势。在国家的产业政策扶持和巨额补贴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产能高速扩张,安逸的市场环境带来的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问题,电价调低会降低企业的利润,加剧市场竞争,淘汰掉一批效率低下的企业。对于近期刚刚宣布扩建的企业而言,压力则更大。在长期内,发电企业的战略将从规模扩张转移到降低成本。
降补贴是大势所趋并不可怕,光伏如何做到可持续才是最最重要!从我国政策的一道道颁布,到可再生能源基金的即将上调,高层可谓用心良苦,根本目标就是不要让从双反苦海中逃脱的光伏行业再次陷入过剩的泥潭。“
笔者注意到两次调整中,唯一没有变化的是三类光资源地区和分布式光伏上网电价。此次政府调整上网电价意图明显,降低西部光伏投资比例,通过市场手段将重心迁移至东部和分布式上来。而补贴只不过是先行一步。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在即将过去的2015年里,太阳能光伏产业在大起大落之中,逐渐摆脱了往昔的阴霾,苦等3年之后终究迎来产业春风。年末之际,OFweek太阳能光伏网精心打造了2015年太阳能光伏行业十大新闻事件,与大家一起回顾2015,展望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