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太阳能光伏农业”项目通过专家验收,每年为青岛电网供电2.2亿度,相当于7.3万个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量。记者昨日从市科技局了解到,该项目成功将多晶硅材冶炼、太阳能电池组件开发、光伏设施农业等技术进行了系统集成和应用示范,在国内首创了一二三产联动发展新机制,探索建立了光伏生态小镇新模式,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
棚顶发电不影响种植
“光伏农业是高科技光伏产业与传统农业的结合,既能做农业种植,还能利用太阳能来发电。”青岛昌盛日电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研管理部副总监于经理介绍,光伏农业的模式,是在大棚的顶上设置太阳能光伏电池,1.3平方米的板子上设置数百个小电池,而且为了不影响农作物生长,电池被倾斜设置在阴面,发电的时候丝毫不会挡光,因此做到了太阳能的更充分利用。
此前的种植大棚,都是将阴面用土覆盖,避免热量散失,无法做到太阳能的良好利用。这种“棚顶发电、棚下种植”的模式,每年为青岛输送不少电力,而且天气允许的情况下能全年发电。
光伏农业供电2.2亿度
记者采访了解到,项目实施以来,突破产业关键技术1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培养人才300余人。光伏发电 方面,在青岛装机容量达200兆瓦,在全国推广装机容量达720兆瓦。
光伏农业方面,在青岛建立光伏大棚6500亩,在全国18个省市共推广5万亩。每年新增发电9亿度,可节约标煤30万吨,其中青岛新增发现2.2亿度,按照普通家庭每年消耗3000度电来计算,这相当于7.3万个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量。在青岛,带动就业、创业3500人,农民人均增收达2万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新能源有助减少雾霾
青岛昌盛日电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光伏 产业和传统农业结合上,做出了成功尝试,该公司租赁了大量农业土地,不影响农业生产还能利用新能源发电,这是产业的必需,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10兆瓦的发电站,安装设备的土地需要500亩,可发电量只有110万度,按照每度国家补贴1元钱的价格来算,每年收入仅有110万元,仅靠发电是赔本的。”于经理告诉记者,必需要用种植业把成本抵消掉,因此两个产业都被当成了重点来开展。
目前,除了发电的核心产业仍由公司来负责,种植业里已经有80%的部分转给当地种植龙头企业和中小型创业公司,既能做大规模农业种植,也能做一些创意种植。“做光伏发电 ,最重要的是解决能源问题,不再消耗化石能源,减少了雾霾的产生。”于经理表示,另一方面,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公司租赁土地后,会优先解决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阳光工匠光伏网讯:青岛市“太阳能光伏 农业”项目通过专家验收,每年为青岛电网供电2.2亿度,相当于7.3万个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量。记者昨日从市科技局了解到,该项目成功将多晶硅材冶炼、太阳能电池组件开发、光伏设施农业等技术进行了系统集成和应用示范,在国内首创了一二三产联动发展新机制,探索建立了光伏生态小镇新模式,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