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伸手相握,穿越了66年的时空。但在光伏 行业,台湾与大陆却始终相生相伴、相互依存,在不断竞争与融合的光伏市场中调整着各自的定位。
台湾与大陆的光伏行业在当前阶段呈现较高的市场依存度。例如,从硅片制造环节来看,目前,不仅台湾企业所需的1GW单晶硅片几乎全部来自大陆,超过台湾50%市场份额的多晶硅片也主要从大陆采购。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世江表示,两岸的光伏产业布局更为互补,竞争并不十分突出。台湾光伏企业偏重电池片的生产环节,2015年台湾电池片产能10GW,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以上;大陆则在硅片环节的生产上极具规模和成本优势。尽管大陆电池片产能也十分可观,但大陆巨大的市场空间,基本上可以将其完全消化。
从两岸光伏产业来看,台湾与大陆在不同的光伏产业链上各具优势。其中,台湾凭借出色的半导体技术积累,注重电池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在国际市场上打造出了较高品牌价值,成为日本、韩国、美国等市场的首选品牌。但在多晶硅的生产环节,大陆光伏企业也不逊色。保利协鑫副总裁吕锦标透露,当前主要的台湾电池企业都是他们的客户。据了解,大陆多晶硅企业仅协鑫一家就保障了台湾硅片市场近40%的市场供给。
两岸光伏企业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一边同时参与竞争,一边加紧融合。2011年以来,大陆光伏企业为规避“双反”取道台湾,客观上也促进了台湾光伏行业的繁荣。据统计,在欧美对大陆光伏产品实行“双反”期间,台湾生产电池片的企业产能在2013-2014年迅速升至12GW。
尽管台湾当地应用市场仅有0.5GW/年,市场空间极小,而且台湾光伏企业也缺乏足够的资金向海外扩张,但毫无疑问,大陆的市场为台湾光伏企业提供了最佳保障平台。目前,台湾电池片超过40%供应大陆。正如一位台湾光伏企业负责人所言,未来大陆仍将是台湾最重要的市场。
吕锦标认为,全球光伏市场竞争加剧,台湾企业应对比较灵活,值得大陆企业借鉴。吕锦标说,市场对台湾企业形成了压力,但台湾反应迅速,出现大企业并购小企业的热潮。其中,台湾最大的光伏企业茂迪连续收购新日光、联景,形成一个产能集中化的大规模生产制造企业,不仅增强了自身竞争力,还进一步实现了集中专业化的生产。
事实的确如此。据记者了解,近两年陆续完成并购的茂迪,在并购新日光、联景后总产能扩增至3GW规模,一举跃升为全球第一大太阳能电池厂,成为台湾光伏 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台湾茂迪执行长张秉衡曾表示,通过资源整合,运筹管理,可望提升整体的营运效率,在营运规模扩大的同时,更可加强整体供应链价值,提升议价能力,降低生产成本。
据记者观察,伴随着全球光伏市场竞争的升级,台湾与大陆的融合已经进入加速期。其中,台湾硅片业务向大陆转移的趋势明显,几家较大台企仅在台湾保留了部分铸锭和设备生产设备的工厂,却陆续在昆山、吴江、徐州进行建厂扩产。赛迪智库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研究员江华也表示,从全球市场来看,台湾的光伏电池产品竞争力仅次于大陆,未来台湾可以通过与大陆及其他地区的产业合作及项目投资,真正实现优势上的互补。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两岸伸手相握,穿越了66年的时空。但在光伏行业,台湾与大陆却始终相生相伴、相互依存,在不断竞争与融合的光伏市场中调整着各自的定位。台湾与大陆的光伏行业在当前阶段呈现较高的市场依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