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欧盟筹建全球最大光伏工厂》这篇文章在朋友圈疯转。在组件供应过剩、价格大幅降低的现在,大家觉得这事儿靠谱吗?小编查阅了中外媒网站,都没有看到更多相关信息。不少人觉得这是要圈钱的节奏,但这“全球最大”口气可不小,而且又是出自《人民日报》报道,欧洲光伏圈究竟在弄啥嘞?
上周,《人民日报》有篇文章称,欧盟正在筹建一个百万千瓦级的先进光伏制造工厂:
“太阳能电力欧洲”(Solarpower Europe)首席执行官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日前在接受本报(《人民日报》)记者专访时透露,欧盟提出的这个建造光伏制造工厂的计划,可创造1200个就业岗位,这意味着全球现有的太阳能电池板工厂将因之黯然失色。”
“全球的工厂黯然失色”...小编读书少你不要吓我。
按照Watson先生的介绍,这个项目计划分两个阶段推进:
1.投资5000万欧元,在2015年建设产能9万千瓦的工业示范生产线,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实施中;
2.第二阶段约需投资5亿欧元,到2017年建设产能100万千瓦的制造工厂,这一阶段目前还处于融资阶段。
100万千瓦的制造工厂是什么量级?来自晶澳的网友告诉小编,晶澳可以做到5GW的生产线,而百万千瓦相当于1GW并不算大。那么,标题里提到的“世界最大”是...什么鬼...
虽然,“全球最大”可能有些夸张,但文中说的欧盟正在准备建的这个厂究竟靠不靠谱呢?
告诉《人民日报》这个消息的人James Watson,来自太阳能电力欧洲(Solarpower Europe),“太阳能电力欧洲”的前身其实是欧洲光伏产业协会,是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太阳能光伏行业协会,通过29多个国家的110多名企业会员涵盖整个欧洲太阳能价值链,可见还是很权威的。
今年,该协会首次表示,呼吁取消欧洲对华光伏贸易关税,改变了其对中国和欧盟间太阳能组件和电池贸易案的中立立场。欧洲光伏产业协会主席奥利弗·舍费尔曾公开表示,对华施加的关税和价格承诺可能是造成欧洲太阳能装机量年增长率减速的直接原因。
就算欧洲有可能取消关税,但不会轻易放弃光伏组件市场。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所长沈辉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光伏组件的战略意义:
光伏发电是世界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美国、欧盟采用“双反”措施的原因之一,就是要保护本国企业。光伏组件不是一般的消费品,而是未来主要的电力供应方式之一。出于国家安全考虑,任何国家不可能大量采用别国的电力设备维持本国的电力供应。
这或许是欧盟筹建组件厂的一个原因。
有网友质疑,现在全球组件供应过剩,欧盟要拿什么跟中国的低价格组件PK?
据官方说法,欧盟这是在准备打一场“科技复兴光伏”的战役。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弗拉基米尔·苏查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
虽然欧洲光伏产业在制造方面大不如从前,但研发方面仍处于领先地位,欧盟要做的就是把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能力,从而与亚洲光伏制造上竞争。
Watson先生认为,欧盟可以利用规模经济效益加快推动先进高效低成本技术产业化,以此帮助欧洲光伏产业重获全球领导地位。
那么,问题来了,传说中可以复兴欧洲光伏的科研力量来自哪?Watson先生在文中介绍,建造全球最大光伏制造工厂计划由四大机构联合实施: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太阳能系统研究所、法国国家太阳能研究所、瑞士电子与微技术中心、欧洲光伏制造设备供应商梅耶博格公司。
其中,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太阳能研究所被业内人士成为“殿堂级”,是PERC太阳能电池技术的权威,业内网友告诉笔者,这家研究所在薄膜电池上的研究至少全球前二,此前很多非晶硅记录都是他们打破的。
弗劳恩霍夫协会太阳能研究所实验室
在插播一段,据外媒报道今年这个研究所与合作伙伴刚获得240万欧元研究经费,用于研究为在未来太阳能开发和生产中实现工业4.0,建立工业4.0和太阳能之间的有效衔接。也有业内人士吐槽说,开什么组件厂,还是给中国的组件厂输出工业4.0技术吧啊哈哈。
光伏设备供应商梅耶博格公司是一家瑞士企业。据媒体报道,梅耶博格(Meyer Burger)旗下子公司Rothand Rau在2008年就与微工程技术研究所(IMT)光伏实验室开启了HJT研发项目,2014年梅耶博格与CSEM光伏中心建立了Swiss-InnoHJT项目,包括一条中试线以及开发计划,以产生低成本异质结硅太阳能电池技术(HJT)。
据该公司官网信息,公司2015年上半年新接订单大幅增加,同比增长42%,订单总额为2.226亿瑞士法郎(约2.17亿美元)。公司称,这是因其采用的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技术,MBPERC技术等。
在众多光伏技术路线中,HJT(硅基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技术和PERC技术貌似最受欧盟重视。HJT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关键是在单晶硅片两面沉积超薄非晶层,其提供双面能力以获得更高的转换效率。根据光伏行业从业人士闫峰在此前文章中的描述:
HJT太阳能电池技术具有效率高(24.7%)、结构简单、制程温度低(<250℃)、无LID效应、无PID效应以及工艺步骤少等优点。此外,HJT光伏模组同样具有最高的PTC/STC比率,这个比值可以评估光伏组件实际输出发电量和标准测试条件下发电量,同时也反映了光伏模组的真实工作情况。下表为HJT太阳能电池技术和传统光伏技术的比较。
但是技术也未必灵啊。光伏业内人士V-yang老师说的好,光伏是个对价格极其敏感的行业,一块组件转换效率提高1~2个百分点,每瓦的价格却能便宜3~5欧分。价格还是效率,往往是价格优势取胜,这也是国内光伏产业迅速击败欧洲的一个重要原因。
Sigh...
一些机警的网友看了新闻觉得这个计划是要圈钱的节奏。
网友百万君说:“任何高科技都是悄悄进行,打枪的不要,如果是带着打枪进村的高科技,目的是吸引买家接盘。以前美国GT公司就是这样玩,骗了好多国内钱多人傻的土豪,最后他们设备卖疯了,最后的最后GT宣布破产。”
可这样揣测人家,会不会不太友好。
如果欧盟要筹建个组件厂的话,不如是非晶硅体组件厂。光伏业内人士V-yang分析,以目前硅晶体的技术路线,5~6年后可能就到了其转换效率的极限,到那个时候估计才是非晶硅体的天下。
再退一步讲,假设欧洲确有开发光伏组件工厂的计划,亚洲开发银行的能源顾问沈一扬猜测其背后或许有两种可能:一是该计划与欧盟某些大型光伏应用计划有合作关系。如欧盟在北非和环地中海地区此前的光伏电站之前都是采用中国组件,不排除欧洲准备整合本土产能生产组件进行供应的可能,肥水不流外人田;另一个原因,也可能是欧盟在降低成本、提高转化率上有了比较大的突破。
纵观全球光伏组件市场,虽然目前供应过剩,但长远来看全球的整体需求应该是旺盛的,据Energy trend最新报告显示:
2015年上半年全球前五大太阳能市场排名依序为中国、日本、美国、英国以及德国,下半年预估英、德两国安装量将持平,中、美国两国则将进入安装高峰,因此整体需求仍旧旺盛。2016年全球市场需求仍将持续增加,亚洲、美洲、欧洲及非洲中东地区之占比分别为57%、25%、11%及7%,全球需求量预计达约58GW。
不过报告也指出,整体需求虽仍乐观,但在今年底至明年初中国各大厂不断扩产完成下,供给过剩的情形依旧不变。
中国的光伏组件会被PK吗?中山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沈辉对笔者说,中国把世界大规模应用光伏的时间缩短了至少二十年,全球都比较认可光伏将成为未来主要能源这一趋势,因此各国都在发动各方力量抢占优势,美国和欧洲都会有庞大的生产计划。沈辉说,
国外主要是在高效电池方面领先于中国,他们有意从高效电池、先进材料上与中国展竞争。虽然这些研发能否成功还不好说,但中国在技术创新上应该更有危机感。如果未来中国的光伏组件在质量或性价比上被欧盟反超,欧盟来抢占中国市场也不是没有可能。
突然耳边响起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会吗?
《人民日报》文章中还说到欧盟建厂的最新情况:官方没有透露工厂位置,但是德国《南德意志报》援引内部人士的话称,该工厂示范厂区正在德国弗莱堡附近施工建设。”这听起来还挺靠谱的,弗莱堡被公认为“阳光之都”,让人印象深刻的不仅是和煦的太阳,更是屋顶上的太阳能光伏板。有在德国弗莱堡的网友欢迎实地考察,跟笔者继续爆料欧洲光伏圈那些事儿哈,也欢迎大家文末留下疑问和评论。
借着说欧盟光伏的事,今天的能源横炮也讲几件近期光伏行业的几件大事儿。
1.FIT预算削减,英国的光伏企业表示活不起了
英国政府决定2016年1月起,FIT削减87%的预算,各大光伏企业纷纷表示被英国政府给坑了。10月8日,Sun Edison表示将要退出英国市场,据彭博社报道,光伏绝缘体制造商Mark集团也正在执行近1000名的裁员计划。据界面报道,目前,英国光伏行业协会、企业等太阳能利益相关者对英国政府提出联合声明,要求协商。但英国政府能源和气候变化部的态度仍然固执,表示一直再想低碳经济靠拢,但要把津贴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规模越来越大,补贴负担就会越来越重。据《卫报》分析英国削减光伏补贴的原因是钱不够了。中国未来可能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2.能源局官员:“十三五”光伏实现用户侧平价上网
在昨日召开的中国光伏大会暨展览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处长董秀芬表示,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规划的总体目标中会谈到成本问题,要分别实现发电侧、用户侧目标,即光伏用户侧平价上网,发电侧成本也要进一步下降到30%、40%。
昨天梁司长刚说补贴8~10年不会停(不过,不会停不代表不会降啊呵呵哒--),强烈期待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规划的小伙伴请点赞。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最近,《欧盟筹建全球最大光伏工厂》这篇文章在朋友圈疯转。在组件供应过剩、价格大幅降低的现在,大家觉得这事儿靠谱吗?小编查阅了中外媒网站,都没有看到更多相关信息。不少人觉得这是要圈钱的节奏,但这“全球最大”口气可不小,而且又是出自《人民日报》报道,欧洲光伏圈究竟在弄啥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