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兴业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业太阳能”)发布2015年中期业绩,其中太阳能EPC业务上升32.4%至人民币(6.3549, 0.0000, 0.00%)10.34亿元,纯利增加7.7%至人民币2.23亿元。
这一业绩在所有光伏上市企业中当属佼佼者。对此,兴业太阳能董事局主席刘红维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在行业资金还在密集投入光伏制造业的2008年,我们就开始密切关注并开拓光伏应用市场, 7年下来我们培养了很多人才,积累了很多经验,这是我们能够持续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2009年,原本做传统幕墙的兴业太阳能以光电建筑和光伏应用概念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募集资金净额2800万港币,被称为“IPO融资最少的公司”。但两个月后由于财政部与住建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股价飙升,成为当年香港联交所的新股股王。
随着光伏应用市场的逐步打开和扩大,兴业太阳能在大起大落的光伏行业里面虽然“不显山不露水”,但始终低调地保持稳健且让同行羡慕的发展速度,并成长为光伏建筑一体化领域的标志性公司。
刘红维透露,在优化光伏建筑一体化业务的同时,兴业太阳能也在涉足大型地面电站的EPC和投资开发业务。“从市场布局来看,地面电站的开发业务已经从西部转向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地面电站EPC收入约占光伏EPC业务整体收入的80%
《21世纪》:根据兴业太阳能2014年的财报,以光伏工程系统集成为核心的可再生能源业务板块在总收入中占比达到 61.9%,已连续两年超过 60%,可再生能源已稳固地成为集团支柱业务。那么,具体而言,分布式光伏电站与地面电站各占多少比例?
刘红维:我们的光伏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EPC项目。2014年以前,公司的光伏业务以分布式EPC项目为主,覆盖国内大部分省份,尤其是在国家的“金太阳示范工程”,公司承建的项目份额应该超过10%。我们所说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包括光伏建筑一体化和屋顶电站。2014年由于分布式光伏市场发展缓慢,我们开始介入地面电站EPC领域,全年地面电站EPC收入约占光伏EPC业务整体收入的80%。
《21世纪》:在分布式光伏项目和地面电站EPC业务领域,兴业太阳能未来以哪个为主?除了EPC,你们在光伏电站投资开发领域有哪些考虑?
刘红维:这两类业务我们都会兼顾,在战略上坚持“两条腿走路”。
在我们2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一直专注于熟悉的建筑市场,结合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来拓展新业务。兴业太阳能1995年起步于建筑幕墙业务,2004年依托建筑幕墙业务的基础开始转型到光伏应用领域。紧跟着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光伏支持政策,我们先后在分布式光伏电站、地面电站EPC领域有所建树。目前,分布式和地面电站EPC是公司光伏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
EPC业务属于轻资产业务,我们也在探索太阳能电站的投资开发这类“重资产”业务。 我们在完成300余项光伏EPC工程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技术资源和工程经验,从2013年开始大规模投资建设光伏电站,目前在新疆、甘肃、湖南、广东已有190MW电站项目(包括分布式电站和地面电站)并网运营。
此外,我们2010年在珠海东澳岛投资开发了“海岛兆瓦级多能互补智能微网”,系统由太阳能电站、风能电站、蓄电储能以及柴油发电和输配电系统组成,将分散的电能通过智能微电网系统收集储存,再智能调度给不同的用户。这是我国的首个海岛兆瓦级智能微电网系统。
尝试“强强联合”模式开发电站
《21世纪》:由于建筑行业市场下行,光伏建筑一体化业务是否受到较大影响?在市场因素之外,还受到哪些政策制约?
刘红维:分布式光伏并没有太多受到建筑行业下行的影响,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首先,国家支持和鼓励发展分布式光伏,相继出台了《分布式发电管理暂行办法》、《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金融服务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等一系列专项支持方案。分布式光伏发电全电量可享受每千瓦时0.42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补贴;自用有余上网的电量,由电网企业按照当地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收购。其次,在我国经济发达的东南部,在用电量大的工业园区里,分布式光伏发电既缓解了工厂的用电紧张,又帮助企业贡献了节能减排指标。因此,这种应用形式非常受欢迎。
其次,光伏建筑一体化因其规模相对较小、个性化要求较高,主要应用于大型公共工程和商业体项目中。兴业太阳能从2004年开始进入光伏应用领域,经过三年研发和探索,2007年完成第一个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北京奥体中心,揭开了在光电建筑领域翱翔的崭新篇章。2008年开始,兴业太阳能大规模推广应用光伏建筑一体化,先后建成青岛火车站、威海市民文化活动中心、赣州博物馆、青海科技馆等一系列具有标志性的项目,社会效应和示范效应显著。
2010年,财政部联合科技部及国家能源局推出《关于做好2010年金太阳集中应用示范工作的通知》,鼓励开发区或工业园区开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集中应用,由此拉开了屋顶电站规模化应用的序幕。借着政策的春风,兴业太阳能在全国范围内的工业厂房、商业楼宇等展开屋顶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并积极参与到重点区域的太阳能光伏集中应用示范区的规划建设中。
尽管分布式光伏是国家政策鼓励和支持的应用形式,但目前光伏补贴资金发放不够及时,融资瓶颈还未得到明显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对投资者的积极性有所影响。
《21世纪》:光伏发电项目EPC的业务收入比较单一,兴业太阳能是否尝试过商业模式的创新?
刘红维:光伏EPC业务是交钥匙工程,完成后全部计入工程收入,做完这一单需要找下一单,确实在资本市场上不具有想象空间。我们正在尝试与产业链内合作伙伴、新进投资方和新能源投资基金创新合作模式,共同投资建设新开发的电站项目,并已经在广东阳江、惠州和海南屯昌的项目进行实验,未来将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
地面电站投资业务东移
《21世纪》:您在前面谈到2013年兴业太阳能在西部投资了大型地面电站,具体有多大规模?兴业太阳能2013年曾经计划参与建设甘肃武威规划的1.1GW光伏电站项目,这一项目进展如何?你们在西部的项目是否遭遇了“弃光限电”问题?
刘红维:我们在新疆库尔勒和甘肃武威投资建设了168MW大型地面电站。所谓1.1GW项目是武威市政府提出的大型地面电站项目规划,但受限于项目资源暂时中止了。我们参与了其中一期项目,已建成电站58MW,正在逐步完成并网。
在西部,由于现行电网环境的制约,地面电站“弃光限电”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公司在库尔勒的项目目前运营基本正常,武威项目不太好。
《21世纪》:在下一步的地面电站投资开发方面,兴业太阳能有哪些考虑?
刘红维:从开发区域上,我们将由西部转移到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西部虽然具备日照资源丰富、土地资源便宜等优点,但也面临着当地消纳能力有限、外输通道建设滞后、弃光限电严重和脱硫燃煤标杆电价较低、可再生能源补贴发放延迟等缺点,这大大地影响了投资开发光伏电站的回报率。所以,我们决定将开发重心转移到中东部来,中东部地区的缺点是日照资源有限、土地价格昂贵,但是也具备当地消纳能力充裕、基本无弃光限电现象和脱硫燃煤标杆电价较高等优点。目前,我们在广东、海南、河北和贵州等地已经拿到了470MW的光伏电站建设许可。
由于光伏电站投资开发属于重资产业务,在开发模式上,我们将选择与战略投资者合作,目前已经与协鑫新能源和中民新能签署项目合作协议,计划在共同确认的合作区域,联合投资开发和建设光伏电站项目。
暂未遇到融资难问题
《21世纪》:光伏行业普遍面临融资难的问题,兴业太阳能是否遭遇这一问题?目前都有哪些融资方式,以何种方式为主?在融资方式上,有哪些创新?
刘红威:兴业太阳能一直坚持以轻资产的EPC业务为主,暂时尚未遇到融资难的问题。我们依托香港上市公司平台,自上市以来多次在境外通过股权、债权成功融资,2014年先后成功发行9.3亿元人民币可转股债券、5.6亿元人民币优先票据,2015年先后成功完成2.5亿港元(7.7494, 0.0000, 0.00%)优先票据和1亿美元低息银团贷款融资。
《21世纪》:光伏行业都在热议甚至炒作能源互联网,您如何看待能源互联网在光伏行业的应用?兴业太阳能有哪些考虑?
刘红维:互联网在光伏行业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互联网总是能拉近用户和产品的距离,相信能源与互联网的结合也必然会让光伏的应用范围更广阔。此外“能源互联网+金融”的模式把光伏电站变成投资产品,也是电站融资的一种创新。
目前兴业太阳能已和华为形成长期合作,着手在电站运维中建立大数据中心,提高电站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编辑 李雪玉)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8月27日,兴业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业太阳能”)发布2015年中期业绩,其中太阳能EPC业务上升32.4%至人民币(6.3549, 0.0000, 0.00%)10.34亿元,纯利增加7.7%至人民币2.2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