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景:做一条光伏市场的鲶鱼

凤凰一能说会道2015-08-06 08:37:10 远景:做一条光伏市场的鲶鱼-索比光伏网微信分享
  远景能源董事长张雷已经有半年多没有接受过媒体采访了,这个曾经在去年密集宣传过能源互联网的企业负责人,在行业意识到能源互联网的变革趋势时,他更愿意专注在产品打磨上。,他说,远景是一个创新的公司,是一个有情怀的公司。
  最近,这个“有情怀”的公司正在打算干一件光伏行业别人都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是给光伏电站风险进行评级。
  7月30日,远景能源正式对外宣布推出“阿波罗光伏电站风险评级产品”,这是远景能源进军光伏行业推出阿波罗平台之后的又一宏大计划:我们要做光伏行业的穆迪。
  光伏行业的风险评级之前不是没有人做过,但都不了了之,原因是中国的光伏电站交易市场远未形成。即便有零星的交易,也因受到诸如补贴、并网、限电等非理性外部因素影响过大,买方往往出手谨慎。“买家可能会倾向于请强大的律师和会计师团队去做尽职调查,除了发电量、所在地资源和规划情况、送出等指标外,评估实际上非常简单。”木联能软件公司(以下简称“木联能”)总经理李伟宏对凤凰财经笔者说。
  伟宏所在的木联能就曾在去年年底推出过类似评级,但效果并不理想。在李伟宏看来,做风险评级必须很好地回答两个问题:一是谁需要你的评级?二、评了之后市场认不认?“除了服务于原来的业务以外,并没有实质的进展。”李伟宏说。
  但是这一次,远景能源做风险评级还有更宏伟的计划在后面——他们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发布一份光伏行业的深度测评报告,而且远景能源已经预见到这份报告的发布“会得罪人”。据远景能源光伏产品总经理孙捷介绍,这份报告仍然会发,但发布的范围和对象有待商榷。
  远景能源做风机起家,2014年正式进军光伏行业。按张雷的话说,远景能源从一个高壁垒的行业进入到一个门槛相对低的行业是很容易的一件事。
  作为远景光伏产品总经理,孙捷说,远景要做一条光伏市场的鲶鱼,这个观点与张雷所说的“引导行业理性繁荣”不谋而合,但市场的大海里波涛汹涌,远景能源是随波逐流还是逆流而上,还有待时间给出答案。
  前不久,笔者分别采访了远景能源董事长张雷、光伏产品总经理孙捷以及风险评级项目经理杨堃。以下是采访实录——
  



张雷:现阶段“行胜于言”
  笔者:远景杀进光伏,很多人是不服气的,你能把原来风电的那一套直接复制过来吗?
  张雷:远景的基因不是复制,是创造。远景七年前进入风电行业的时候,别人也问我们有什么优势。我们感觉在风电同质化竞争的时候,我们还是一直在这个行业里面引导这个行业的理性繁荣,我们的理念跟我们的很多同行不同。我们要对行业的理性繁荣负责,更沉得住气,所以更加花精力和时间去打磨产品和平台,通过产品和平台去解决这个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远景是希望通过解决这个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来引领行业的发展最终促进行业的理性繁荣。
  笔者:今年风机的销售额要超过联合动力吗?
  张雷:销售额不是我们的追求,我们追求的是解决挑战,通过解决挑战帮客户创造价值,获取客户信任。比如远景助力了近年来高速成长为行业引领者的中广核,它今年60%的订单量都来自远景,它的基因不是五大集团的基因,是常年在深圳这个市场化土壤上打磨之后的理性基因。这个例子证明了我们在推动市场理性繁荣。
  笔者:阿波罗云平台,还有一些企业也推出了类似的平台,您觉得有什么区别?
  张雷:从目前看来,做平台的公司很多,平台需要耐心和执着。我希望可能3-5年以后再来看,谁的平台能够帮行业创造价值。今天是刚刚起跑,我也不想过于吹嘘自己也不想评价别人,我想我们还是要像过去做风电的时候一样,打磨产品,做核心的研发,帮助客户解决挑战。
  笔者:您认为目前光伏行业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张雷:目前这个行业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就是资本市场或者说投资人对于风险的认识和管理,他们认为的风险和实际情况还是有些差距。拿美国来讲,我们分析过美国的个人光伏风险,通过大数据显示美国的个人屋顶光伏的风险远低于个人信贷信用卡风险,但是利率却相对要高,融资成本更高。理性的美国市场也才刚刚起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想远景这个平台就是要帮助行业的投资商客观理性地看待和揭示光伏行业的风险,目前没有真相大白,我们要让风险真相大白。到底是多少?8%还是5%?揭示之后还要管理风险,比如是不是可以通过平台的大数据让从开发到采购到建设再到资产管理整个过程中的风险进一步收敛?变被动为主动?当大量低成本融资进入的时候,度电成本才会进一步下降,因为度电成本里面很大一块是融资成本和资本金收益成本。一旦低成本的资金成为了资产拥有者,他们对电价的诉求更低,那么就会有更多的地方装光伏,产能就会进一步扩大、经济规模就会进一步提升,光伏硬件的成本就会进一步下降。今天整个行业面临的也是远景面临一个大的挑战,就是风险的识别和管理。
  笔者:远景去年才进来,怎么跟这些做了好多年的光伏企业去竞争?
  张雷:我们有几个“T”,分别是IT、DT、OT,翻译过来就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和垂直领域的专业技术。比如数据的采集分析,很多公司有大量的数据,但没有用起来,没有DT。风电行业远远比太阳能更复杂,一是风机更智能,一个风机有几百个接入点;二是数据更海量,所涉及的领域从空气动力学到电力电子、载荷仿真到核心控制,所以我们是相当于从风电这么一个更有挑战性更有壁垒和门槛的行业进入到一个相对低的行业。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早在5年前就把太阳能做到全球前三,而风电行业的全球领先企业还是维斯塔斯、西门子、GE的原因。为此,我们进行了全球的人才整合,从美国到德国,在上面的三个“T”上同时发力。
  笔者:我们也看到了,远景找了一些看起来和风电和太阳能八竿子打不着的人进来。
  张雷:远景很注重创新,同时也懂得继承,我们不是复制,是继承和创新。我们不是继承这个行业,而是继承整个人类的工业文明和科技文明,是站在这个高度去继承。比如风机的叶片涉及空气动力学,空客和波音公司非常领先,为什么我们不能学习呢?比如看风机的经济性,汽车行业稳定性高成本又低质量控制得又好还大批量生产,我们为什么做不好?看质量,风机的发动机,飞机的发动机是最专业的,它能做到飞跃太平洋大西洋、而且面对的是空中这么残酷的气候环境,包括低温、震动、雷暴等,发动机很皮实,为什么风机就不行?向全人类科技文明来学习,博采众长兼收并蓄。远景就是非常跨界的公司,是有互联网精神的公司。而且我认为互联网精神不独为互联网公司所有,而是一种更加引领时代前言的思维和理念。
  笔者:我看到您曾对外说未来5年远景能源的新能源资产管理规模做到1亿千瓦?
  张雷:我们新能源资产管理的发展速度超过预期,未来两年我们就能达到1亿千瓦,但这不是我们看重的。我们内部有一个“阿波罗计划”,希望花十年的时间,让新能源成为世界的主流能源。美国“阿波罗计划”用十年的时间,让人类送上月球。为什么我们在这么好的年代,全球有这么多资本投入进去的情况下,不能把新能源变成主流电能呢?我们的光伏平台叫阿波罗平台,背后的意义是,用十年时间把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
  笔者:阿波罗平台的目的是什么?
  张雷:目的是可以大幅降低光伏度电成本。在阿波罗平台上,承载着开放的、没有疆界的生态系统,可以广泛连接每一个用户、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玩家,通过阿波罗的评估体系和标准,用户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来找到屋顶资源、评估投资价值、设计屋顶光伏、寻找安装商、上门安装和维修、找到愿意给你投资的资金。我们希望平台能够扮演这样的角色,就是真正让消费者离太阳能很近,每一个普通人都能拥有太阳能发电。
  笔者:现在面临的挑战,除了您刚才讲的融资,一个平台将来能解决这么多问题吗?
  张雷:为什么不能?它提供的是一个生态系统,它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就是让各个垂直细分领域的人都进来,系统会优胜劣汰,选择出最好的光伏面板、逆变器,让最好的公司帮你安装,进一步控制和管理风险,经过系统优化降低成本。大家在这个平台上各司其职,垂直公司细分公司都在上面生根发芽。以前你饿了要出去找吃的,现在鼠标一点,想吃什么直接送到家。
  笔者:您之前说了很多关于能源互联网的理解,觉得将来还是要从消费者这一端入手吗?如何定义它?
  张雷:能源互联网没有消费者成不了能源互联网,消费者代表数以亿计的接入,目前大家谈得过于枯燥冰冷,我们也不急于发表能源互联网的观点。
  能源互联网关键是整合信息,整合信息靠什么?靠平台。远景能源就是致力于打造平台,后面需要三个“T”的支撑,缺了任何一个都不行。我们也是通过打造平台来建立行业生态系统,我们并不想什么都自己做,我们就是平台提供商。
  十年之前,当你还在用QQ的时候,有人给你描述微信,能描述得像现在的微信完全一致吗?不要想着什么都弄清楚,行胜于言。
  



孙捷:光伏行业不会由谁一统江湖
  笔者:前不久你们和PV-plus签了一个合约,说要一起找资源?
  孙捷:对,就是我们通过全民光伏帮我们搜罗项目资源。现在阿波罗光伏业务是两条线,一个是大数据分析和风险控制平台,这个是我们云平台本身的定位;另一条线就是同步在投资建设一批分布式光伏电站。
  我们投资建设光伏电站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利用我们整个从开发评估、建设、投资到运维的全流程,形成一套被行业认可的风控标准,并配合阿波罗的云平台,如何去做到智能化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使得最终的投资回报相比没有用这一套标准和平台的电站要高,同时风险要低。
  笔者:就是通过他们找资源然后你们来投?
  孙捷:对,合约大概是100兆瓦,但这是截至明年上半年,我们争取明年能做到200兆瓦,今年的量可能不会太大,20-30兆瓦差不多。
  笔者:你们自己有阿波罗的平台为什么还要借助别人的平台?
  孙捷:PV-plus是我们前期获取项目资源的渠道之一,阿波罗是一个大平台。比如他们给了我一个相对比较好的资源,那么从项目开始,我们就要去评估这个资源,包括风险评估。我们自己设计了一个风险评估体系,其中分了6个维度、300多个风险点,包括屋顶的好坏、什么材质、能支撑多少年;其次是用电企业本身的资质信用等级以及出电费的持续能力和永续经营的可能性;第三是针对合同本身,涉及到很多合同的审核,比如购用电合同、屋顶租赁合同、和电网签订的售电协议等。
  评估通过之后会有一个评级结果、分数、置信度、须关注的风险点等结果,比如高于这个分数,同时回报满足要求,我们就会决定投资了,然后找一些EPC来建设施工采购设备,做整个EPC阶段的风险控制,一直到建成后接入到阿波罗的平台然后做监控、运维、后评估,我们这个平台就是全生命周期的一个平台。
  笔者:平台的运转需要接入大量的光伏电站实际运行数据,但是很多业主不太愿意把自己的数据拿出来,很多企业都自己干了。
  孙捷:这个要解释一下,我们把光伏企业分为两类:一类是五大四小,比如五大发电集团,每年1-2GW建设量,他们大多喜欢自己做,也有一批新型的国企比如中广核、中电投、华电、中国风电都是我们的客户。中广核有6GW的风电场接入到了远景的监控平台里面,我们为它量身定做了一整套的集控中心,包括集中控制、实时监控、故障诊断、在线监测等。
  第二类是中小企业,没有那么大的体量,同时又有交易的需求、自身又没有能力自建一套平台或者监控软件。比如电站在买卖的时候,买方必定会需要卖方提供一段时间的实时运行数据来决定是否收购,但他不会相信卖方提供的数据,所以需要一个没有利益捆绑的第三方进来帮助他去调查。
  笔者:这样的中小企业的比例是多大?
  孙捷:光伏行业这样的中小企业占到了60%-70%,五大四小占30%-40%,风电行业刚好反过来。
  笔者:现在阿波罗平台接入的量是多少?
  孙捷:中国目前大约是700-800兆瓦,其中400兆瓦是集中式,300兆瓦是分布式。近期接入量还在不断上涨,预计到年底会突破1.5GW。
  笔者:你们号称能够给项目投资人提供风险管控的服务,包括全生命周期的大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这个是怎么操作的呢?
  孙捷:具体要看项目处于哪个阶段。打个比方,Sun Edison现在要去收购一个已建项目,远景进去帮他接入阿波罗平台跑一两个月看看实时运行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判断电站质量和应发电量,估算一个实际的价值并评估风险,看看哪些地方是可以改进的。
  针对新建的项目,比如PV-plus在江苏淘到了一个屋顶的资源,给到我们。我们在拿到资源之后通过我们的风险评估打分体系去分析这个屋顶可能的潜在风险、屋顶本身的质量、用什么材料和它的寿命如何、谁是用电户、租这个屋顶的人的信用等等。
  笔者:据说远景打算下半年发一个光伏的深度测评报告,比如发电量的对比和组件逆变器绩效的对标,你们可能认为自己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来做这样的事情会比较有优势,但是这个事情会遭人烦。
  孙捷:必定会得罪人。但是我们认为不把好的评出来差的评下去,这个行业就永远会鱼龙混杂,所以我们是站在这个高度来想这件事的。
  我们的出现,不是要得罪人,我们要让好的能够浮现出来,差的沉淀下去。这些信息透明化之后会使得风险降低、成本降低,使得整个行业良性发展。
  笔者:如何看待与金风的竞争?包括现在你们和木联能也算是竞争对手。
  孙捷:我们和金风科技是两大武林高手惺惺相惜。风电行业不如光伏行业活跃,远景没来的时候,金风做得挺好的,远景来了之后成了一条鲶鱼,两家互相PK从而推动行业往前走,所以你会看到风电领域的技术创新基本上都是来自金风和远景。该PK的还是要PK。
  光伏行业就是散户很多了,只要你敢说敢想都能够分一杯羹。但这个行业也需要标准,但我估计标准不会统一到一个,光伏行业不会由谁来一统江湖,可能是三足鼎立或者更多大玩家获取大部分市场份额。


  杨堃:希望通过工具孕育交易
  笔者:你们的风险评级体系是基于怎样的思路?
  杨堃:这套体系是基于阿波罗光伏平台的一个产品,针对不同类型的光伏电站在各个阶段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量化。以分布式电站为例,在资源开发阶段有3个维度120个风险点;在项目实施EPC阶段有6个维度300个风险点。评估结果和报告交给客户,作为电站交易和投资决策的依据。
  笔者:目前来讲,行业圈子就这么大,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能并不是特别突出,那么中间商存在的意义在哪里?
  杨堃:光伏电站从开发到运维,以及如何在25年的运行周期里实现电站资产的保值增值,每一项都需要服务。传统的服务商只能提供一个或两个服务,一个光伏电站的开发阶段的资源或运行阶段的资产总会面临这样那样的缺陷,就好比我们去买东西,生产厂家只提供使用说明不提供质保,或者反过来只有质保没有使用说明,都是不行的。我们提供的是一站式服务,从前期资源评估到接入远景自主开发的阿波罗云平台,这也是技术比较领先的第三方监控平台,我们将对光伏电站的全生命周期进行风险的评估。因为我们是第三方,金融机构愿意相信我们数据和评估结果的公正性;同时我们还提供运维和后评估的工具,这两个评估工具主要指针对运行阶段的监控和保值增值。我们的思路是做到一个电站从前期开发到EPC到后期的监控运维全部打通,提供一揽子服务。
  笔者:目前光伏电站的买卖情况怎么样?
  杨堃:要分阶段来看,比如分布式电站,真正的启动是2014年年底,在此之前很难开展,因为风险不可以量化,所以参与者无法评估价值,但确实有很多希望进入光伏电站投资领域。这就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我们认为先有了这样的工具,才会去孕育很多这样的交易的产生。
  在我们看来,国内分布式的交易状况还不是很活跃,地面电站相对好一些。地面电站在过去国内门槛相对单一,没有太多人在意好的操作是怎么样的。事实上很多EPC厂商在国内国外都有团队,他们在国外提供的电站EPC服务,包含了很多具体的细节,比如技术指标、响应时间和电站质量质保,这些在国内往往看不到。国内基本上就保一个PR,交一点质保金就结束了。所以需要有人站出来,明确风险点,哪些质量问题是需要EPC提供商进行质量担保的,哪些是需要设备厂商担保的,统统理清楚,很遗憾国内还没有做出来,或者说市场还没有形成。我们就是要站出来帮助整个市场向前进,随着国内市场容量和需求不断扩大,服务肯定也会跟上来的,服务越早、电站的质量就会越好,这样一来市场的交易就会越活跃。市场的流动性强了,资金进入的欲望就有了。
  笔者:可能做评级的平台和企业必须要回答两个问题:一、背后有没有强大的技术支撑?二、做出来的评级市场到底认不认?
  杨堃:技术支撑方面,我们是有从国外引进的标准化的实践;在国内,这套体系也是靠很多人的共同努力来实现的,这套产品还有我们很多的线下伙伴,包括TUV南德、TUV莱茵这些在国际上非常有知名度的光伏电站的线下检测机构,都是我们的伙伴。
  关于市场认不认的问题,我们的看法是:市场上目前最需要的是资金,一套标准能否成功运行起来,固然需要买卖双方的认可,但更主要的是让缺乏足够行业know-how的金融机构去信赖这个结果,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从前行业里面的人对于风险大家都有一定的认识,但没有人去系统地整理过、把技术语言转化为金融机构比如银行和金融租赁、保险公司等可以理解的金融语言,这个工作的难度比整理这些技术风险点要难得多。这个也是我们做的工作里面非常有价值的一个环节,我们让金融机构进入,让他们理解这套产品的理念,提出建议并融入到这个产品当中,这个产品才是有生命力的,才是买家卖家、资产方与资本方都认可的理念。
  笔者:到目前为止,光伏行业还是一个政策依赖性很强的行业。过去关于融资难的问题讨论得很多,说来说去还是补贴不到位、并网、限电这些因素,有了这个风险评估之后,能够真的扭转之前银行和金融机构对于光伏行业风险的一个警惕状况吗?
  杨堃:分几个方面来看,并网风险、补贴不到位风险都是我们评估考虑的因素之一,但是如何落地一些别人不能落地的因素,要和我们的大数据分析结合起来,比如我们的阿波罗智能监控产品,在全国各地接入了很多光伏电站,每个业主都会统计运行情况,包括每个地区的补贴到位时间和比例。风险评估需要两个能力:一是电站接入能力,二是大数据分析能力,两者结合才是我们风险评级系统非常关键的步骤。然后是建立数据库,作为我们给每个地区评级并确保客观的基础。
  至于市场接受度,之前我们和很多金融机构有着很多非常深入的沟通,也不能说凭我们一家之力就能扭转这个行业存在的很多问题,但是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导向和趋势,一直没有人做这个事情,这个行业的现状就一直不会有改观,行业的黑匣子永远不会被打开,资本永远不敢进来,只敢和那些五大四小掌握着非常多政府资源的伙伴去合作。我们希望可以把这个匣子打开,去倒逼政策,去告诉市场你们面临的是什么样的风险,市场中参与的人多了,政府和监管机构自然会去重视这样的问题。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相关推荐

图片正在生成中...

索比光伏网
06 2015/08

远景:做一条光伏市场的鲶鱼

远景能源董事长张雷已经有半年多没有接受过媒体采访了,这个曾经在去年密集宣传过能源互联网的企业负责人,在行业意识到能源互联网的变革趋势时,他更愿意专注在产品打磨上。,他说,远景是一个创新的公司,是一个有情怀的公司。

索比光伏网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