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炜:海润光伏的事不用太煽情
新浪博客 红炜2015-05-19 10:11:03
因为一段时间来写杨怀进有点多,老红原本决意短期内不再点评海润。偏偏近日海润又创造了一个世界记录,牵手联合光伏把一次光伏电站的交易规模推上了GW级;偏偏研究海润的高手们就此连发评论:“断臂止血”、“请来白衣骑士”云云。
海润何时变得如此孱弱,竟然到了需要别人扶着走的时候?老红觉得这不是光伏人心目中的海润。
因为关心中国光伏,所以不陌生海润。因为始终相信杨怀进,所以持续关注。当老红看到海润与联合光伏的成功合作,第一直觉是:这是海润始终如一的发展战略的成功。
正所谓“行家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老红与这些海润分析专家,不知道谁是“行家”,但面对同样的事实,却看到完全不同样的“门道”。
从海润和联合光伏合作的“热闹”,应当看出什么“门道”?
首先,这里不需要营造“壮士断腕”的悲壮气氛。借壳上市三年来,海润的业绩不是不理想,而是很不理想。但是为什么不理想?不单老红没太看明白,求教于业内人士亦是没太看明白。恰恰是与联合光伏的合作及“断臂”的评论,让老红思考、明白了一些。“断腕”、“断臂”甚至“断腰”,是对资本市场一个行为的专业而贴切的形容,它几乎是企业投资失误的最后保命之举。用于今天海润,断然是不对的。光伏电站投资市场,金融属性突出,考核这个市场中的投资企业,现金流是最重要指标。当前的海润,资产负债率67%,在业内当属“优等生”;去年底现金虽然难言充沛,可30多个亿的可流动电站资产会让杨怀进有着“家里有粮心里不慌”的底气;正是这种底气,海润坦然地持有着合作伙伴联合光伏10亿元可转债。如此海润,何需“断臂”,何需悲情。
建设电站,卖出电站,回收资金,建设更大的电站是光伏电站市场的商业模式之一,也是海润的商业模式。此次海润大规模出售电站,外行人看是“断臂”,内行人看是实现自己的商业模式。在老红眼中,业内采用同一模式的不少,实现同一交易规模的不多。
其次,这不仅是一次交易的成功,这更是一个战略的成功,或是一个强强合作的开始。2011年底,借壳上市后不久,海润即开始实施进军光伏电站的战略,这是光伏加工企业中转型最早的。“战略”之说的佐证之一是,海润完成上市不足三月立即推出38亿元的再融资。但明白的人都明白,其中大部只能是为了进军电站,一定不是为了扩大生产,因为那时光伏加工企业都在抢着降低产能。几年来,无论多难,海润从国内到国外,从未放弃这一战略。海润的努力也已得到业界的充分认可,2013年7月海润就与顺风清洁能源实现总计499兆瓦、金额47亿元6个光伏电站的转让。今年三月,江苏旷达3亿元收购海润100MW电站等。再说联合光伏,从成功借壳“金宝利”那天起,不断施展资本手段,大举进军光伏电站市场,特别是从去年中期招商新能源追加资本力量开始,其问鼎电站市场的决心昭然。在老红看来,海润与联合光伏的合作,或因偶然起,或有必然因。
决定一个光伏电站投资收益的因素有很多,一次完成17个电站的交易充分显示着交易双方的相互信任。因为海润、联合光伏两家优秀企业的一次世界级合作是优势互补的战略合作,所以这种合作今后再有惊人之举也是可以期盼的。当前光伏产业,上游与下游,金融与实业,两家之间、多家之间企业发挥各自优势签署战略合作的不少,让人振奋,让人期盼。但谁也没想到的是,偏偏是海润与联合光伏“于无声处听惊雷”。
正确的舆论,是光伏产业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之一。一个不正确的舆论,既可能毁掉一个优秀的光伏企业,也可能误导这个企业的投资者。回顾近几年来社会看光伏产业,好的时候像是一朵花,不好的时候像是一堆狗屎。可现实是,中国的光伏产业越来越好,倒是让不少金融资本失去了最佳的战机。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