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既然琴瑟起 何以笙箫默
财新—无所不能2015-02-16 12:30:16
2月10日-12日在德国西部工业重镇Essen举办的能源世界大会,应当是能源经济和电力市场领域最高等级的国际盛会。超过600家展商横跨电力供应、售电交易、智慧数据分析、分布式能源控制等领域的大小公司,近2万名观展者前来聆听包括西门子/GE/EON这样的巨头和Opower及Autogrid这样的来自美国的新贵企业讲述一个共同的火热题目:能源互联网。
2015年的德国电力工业界已经不再是如去年初始时那般兴奋不已的看待这个命题,相反,他们带着更多的挑剔来看待各种所谓的能源互联网创新。因为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德国一直具备着全世界最好的能源互联网实现条件:最高的分布式能源接入比例,最精分的电力交易市场,最紧密的工业和IT结合度,最宽容的市场电价承受力。但尽管如此,本次能源互联网届的盛会还是给人一种强烈的疏离感,所谓“既然琴瑟起,何以笙箫默”,这句当红的对白恰好可以准确地形容能源互联网在全世界尤其是中国发展遇到的窘境:貌似风生水起,实则渐行渐远。
且看我们德国华人新能源的小伙伴们从现场发回的报道及感悟:
I. 如果三年后IT行业注定要大举进入能源系,为什么不提早行使权利?
相比于2014年,本届能源世界大会最大的八卦是:微软来了,Autogrid来了,Opower来了……尤其是微软非常霸气的在最大的3号展厅,弄了一个非常大的显示屏反复播放他们的新款Surface和Windows10,虽然还没有具体的能源系产品,但是微软聘请的美女们还是邀请各大能源巨头的代表来体验他们家的一体化Solution。没有具体的产品不要紧,重要的是姿态,至少能发现能源企业预定Surface移动办公的需求不少。
事实上在能源领域摸爬滚打的IT企业一直不少,ERP巨头SAP就关注此行业多年,同时也作为工业4.0的主推者,去年开始在德国猛推他们的HANA内存计算技术,以应付日渐庞杂的能源体系内大数据和可视化展示的需要。
此外还有很多给售电公司写APP,智能电表数据应用分析,提供电力交易系统软件的各种公司,但无论他们体量如何,来自哪个国家,统一给人的印象是:互联网与能源的结合决不仅仅是架个网站,做个应用,喊几嗓子分布式控制,而是实实在在的需要互联网人士去了解这个行业的内在原理,否则的话,只是强调你程序速度快存储大,就像南辕北辙里的富人夸耀自己马好车稳一样,毫无意义。
举个例子,也是本次展会上唯一让人回味无穷的创新点。有家公司发明了一个视频解读电费帐单的程序,账单寄来以后,可以自行解读PDF并且生成5分钟的数据演示视频,定制话的告诉你用电多少,为什么增加了,明年有啥新政策,如何节能。
初看这个觉得很弱,但仔细了解下来,为什么要多此一举的做这样的程序呢?因为据大数据显示,德国80%的客户服务电话都是解答帐单问题,其中95%都是没有错误只是用户误解不能准确分析帐单,所以这个程序不仅可以降低客户中心服务压力,还可以让没有时间回父母家的年轻人们远程操作第一时间解决老年人的忧虑,同时还可以倒逼大家统一使用电子帐单。
如此回味,顿时觉得这个IT公司的觉悟高,也许吃透能源运营的根本还需要时日,但先笃定的从可做之处入手,并不追求一上来就号称是能源互联网第一人,而现把互联网的良好体验先做进来再说,从这个角度出发,小伙伴们麻烦告诉3月底要来德国参加CEBIT展会的马云先生一下,何以笙箫默?
II. 如果你来德国看过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其他地方都会变成将就,而有的人就愿意将就。
尽管在2014年初我们就可判定这是中国能源互联网的元年,但进入2015,我们依然只是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尾。给你10%的收益并指给你一块只有互联网上可见的光伏板,就告诉你是能源互联网;要把风场光伏电站都连起来作大数据分析,把所有地方都铺上光伏薄膜,就告诉你是能源互联网。
不管你能做到多么惊艳,爱情的实质怎么可能是钻戒鲜花,却少了那一眼就懂的你侬我侬。
将就和真爱的区别是:同样可能是一辈子,将就想的是何时撤离,真爱却是耐心守候。德国能源互联网发展到2015年,几乎所有的大公司都宣称拥有虚拟电厂计划提供分布式能源控制方案,几十家数据服务公司可做电价分析和直接并网代理,此外能效管理、节能合约、充电设施服务等等不一而足,琳琅满目。
尤其是今年最火爆的虚拟电厂服务,不仅可以用来集合分布式电站统一调控上网,技术端还可以通过组合不同电站和储能设备来提高调频容量,要知道在不远的将来,如果新能源比例超过50%,对电网调峰调频的要求只可能来自新能源本身去解决,因此这种组合型的能源服务公司的上升空间还非常大。
即便今年虚拟电厂可能也会在中国红透半边天,但即使在德国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2005年开始德国人就在研究虚拟电厂的技术和商业模式,示范项目搞了好几个,到去年底才慢慢开始有了不到10%的份额。但正是因为积累而并非突然起来爆发,不仅团队磨合成熟知识储备够厚压根不怕盗版,接下来的几年也清晰可见:虚拟电厂的本质就是要让新能源运营者手中的牌越来越多,现在是调控风能光伏生物电站的有功无功出力,下一步就是接入储能并且安排储能余量随时适应动态电力市场,参与一次二次三次调频,再下一步就需求侧响应调控智能家居、智慧建筑、电动汽车直至工业4.0,甚至从微网到纳网的转变。
再下一步呢?那就是一个二次远的世界了:成都,银川,贵阳的大数据中心随时提供虚拟数据服务,待电价便宜的时候一声指令腾讯百度的数据运算皆可转到最划算的地方进行。
由此展开,能源互联网怎么可能是一个简单的产品,更无可能以纯静态便征服天下,人们千万不要以为分布式自发自用就是一切,全部装好光伏储能就可躺着晒太阳睡觉什么都不要管了,而必须要以超复杂的系统设计来实现所谓的动态智能,从这个角度出发,小伙伴们麻烦告诉上个月刚刚成为首富的汉能李河君先生,何以笙箫默?
III. 只要不对比,肤浅的快乐其实很容易。
其实我一直很纳闷,Autogrid这样的公司怎么会在中国有那么大的名气,受到资本市场如此追捧。明明就很low啊,30多人的小公司,PPT和产品都乏善可陈,作为特约嘉宾刚开个题,我就捏了一把汗:你真的确定要在德国电网公司面前谈智能电网与大数据分析吗?
果不其然,最后的一张关键Slide,美国人骄傲的说,通过我们的软件分析,客户的平均SAIDI指标从63分钟下降到了57分钟。德国人都很坏的笑了。
不是说这样的成绩不伟岸,而是同样的平均停电数据,德国是15分钟不到。美国人这个水平,拿到中国都不一定能排进前三名,实在是没有什么好夸耀的。但德国人的坏笑,其实也证明他们没有理解到Autogrid这种公司展现的另外一种美:烧钱的快乐。
与德国紧巴巴靠着知识挣钱的公司不同,美国这些能源互联网企业呈现的状态是:我只要比客户略懂一点点就可以了,其他的靠市场宣传和资本运作来弥补。比如AutoGrid的所谓能源大数据理念,并不只是在于数量上指数增长达到PB级, 而是还要结合维度的增长,需求侧、天气、负荷预测、客户特性等10项数据全都扔到上面,在分秒级别的时间内分析出来电厂咋整合,电价咋定,用户短信通知,家用电器控制。这感觉就像在中国从楼上扔了一包啥都有的垃圾,袋子掉落空中的瞬间就已经分门别类落入了德国的各色分类垃圾桶。
这种大开大合的气势来自于资本的支撑,因为你知道不管什么样的困难,无非就是请人和购买资源,只要框架搭的好平台够高大上,终归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烧钱打卡呗。这种逻辑很可能在很多互联网创新领域都很受用,可是在能源互联网侧就会很麻烦,特斯拉中国目前遇到的窘境就是例子。因为能源互联网这个东西太深厚,很有可能你根本找不到合适正对着这个专业的人才,比如充电站与电网的关系和配置,这个专业全世界可能也没有10个博士出来。另外就是能源企业都太孤傲,你拿资本去砸人家不一定甩你,比如特斯拉的公关,想敲开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并不是钱能解决的问题。
反过来德国那一套可能也不行,硬梆梆的堆一堆数据上去,太强调专业性而忽略了技术进步的实质:所谓的聪明和智能不在于数字化不在于通信,而只在于一点:是否能模仿人的决断力。有家公司也搞VPP,但聪明就聪明在于,这个VPP不仅是一个界面显示供求,让人手动调整,也不是简单地自动匹配供求平衡就完事了,而是与价格信息连在一起,实时地选择最大利润的那个平衡点。这个如果实时计算速度跟不上,软件就提前计算出树桩的层级排列的解准备好,哪个现实情况跑进来,就迅速选到哪个解上。这种看上去笨到暴虐的算法有个很彪悍的名字:Brute Force强力拆解,笃信世间的可能是无限的,可是人的选择是有限的。
所以对这些德国小而美公司来讲,正是向来钱少,奈何专业。实际上如果和中国人的体贴入怀与善于用钱也不差钱的品质结合,定会产生震撼人心的跨时代公司。这是一种理性和感性的完美结合,比如拿到账单的那一刻,看到花花绿绿的柱状图条形图饼图分析,这个叫理性。感性的是哪天冰箱坏了一直在制冷,第二天收到了电力公司微信提示用电异常上升,你可以请假回去看看! 感性的是对那些下不了决心省电就像下不了决心减肥一样的用户,电力公司亲情制定个瘦身套餐或者激励计划,给建议还给奖励。
数据是冷的,但大数据将是温情一片的知性美女。这个领域如果缺少了八面玲珑的中国人,能源互联网根本无法走向全世界,从这个角度出发,小伙伴们麻烦问问身边过年回家大谈创业和产业革命的系统内外的热血青年们,何以笙箫默?
最后我们必须还是要做出总结:如果有一家公司宣称自己的主营业务是能源互联网,如果有个人宣称自己是能源互联网毕业的博士,如果有个产品号称填补了能源互联网领域的空白,小伙伴们一定要追着他问:何以笙箫默?
能源互联网是一个庞大的创新系统,它的本质是解救即将被淘汰的传统能源产业,让他们借助互联网技术顺利分散和自发转入到新能源及衍生行业。这个过程当中,所谓的制度、垄断、资本、技术都不是真正的障碍,真正的障碍是到底有多少人愿意花时间去理解能源和互联网的精髓,如果只是别有用心的炒作和跟风,那还真是“既然琴瑟起,何以笙箫默”!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