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人印象中,西藏是一片日光倾城的净土,拥有最丰富的光照资源。但圣地的另一面,是雪域高原无情的风霜,是地广人稀用电需求少,是基础设施落后、成本高昂。因此,事实上,西藏并不适合光伏企业生存。
但就在这种种不利的条件下,强悍的英利人却已在这里坚守了十一年。犹记得十一年前,国内光伏企业意气风发纷纷来到西藏开疆辟土,而十一年之后,其他企业均已逃离,只有英利顽强扎根下来,甚至还办成了西藏唯一的一家光伏产品生产性实体。
个中缘由,诸君或各有体会。也许正如某位圈内人老红所言:光伏并非只是冰冷的技术,它有火热的生命;光伏事业是伟大的,而伟大的事业一定是由了不起的人来实现的。
缺电的西藏 一个并不合适的市场
西藏有多缺电?圈内人老红用自己的一段经历做了“现身说法”——扎达县城里有一个获过国际大奖的酒店,无论硬件还是软件设施,都衬得上那份大奖。但即便如此,依然免不了每晚都会停上几次电,酒店总经理的主要工作就变为在送电和自备电源之间的切换。
县城里的大酒店尚且如此,何况偏远地带无电少电地区的农牧民。牛粪、柴草就是取暖的燃料,油灯、蜡烛就是一点光亮。至于广播、电视、电脑,更是无法想象。
按理说,这样缺电的西藏,又是地广人稀,不适宜大规模建设电网,应该是给了光伏发电难得的机会。2003年,国家发改委下达了“关于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又从政策层面鼓励了光伏等新能源在西藏的发展。
在这样的契机下,以“生产老百姓用得起的绿色电力”为宗旨、怀抱保护环境、造福藏区之心的英利,派出一支先遣队进驻西藏。
但踏上高原后,才发现这并非一片光伏企业的沃土。
西藏虽光照资源丰富、地域辽阔,但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基础电网设施落后,不适宜大规模建设利润率更高的集中式光伏电站。因此,英利的市场重心只能是离网户用系统。而这样的市场,规模不大,且付出的成本高昂。
西藏英利总经理冯洪杰算了一笔账:在昌都山区施工,一袋水泥,内地是25元,当地却要60元。山区山高,汽车上不去,往山上运送水泥,要靠牦牛、摩托车,运送成本是80元/一袋。项目施工期,在内地可以是9个月以上,在西藏最多是6个月。每公升93号汽油的价格在北京快要跌破7元的时候,阿里地区却是接近10元。冯洪杰说,英利2003年设立拉萨办事处,2006年建立拉萨公司,到2010年才开始不赔钱。目前公司有员工70人,一年的运营成本就是600万元。
艰难何所惧 十一年坚守一方
高昂的成本,吓退了其他光伏企业,却没有吓退英利人。为了给偏远地区的农牧民送去光明的种子,英利人在西藏驻扎下来,并作出“72小时内保证到户维修”的承诺。72小时,在现代交通条件下,人们可以绕地球4圈,但在雪域高原,可能只能行走1000多公里。
西藏海拔高,且由于需要离网系统的农牧民都在偏远地带,路途远、路况差,因此,汽车在行驶时熄火、爆胎等故障可谓家常便饭。在繁华的平原,这点意外不足为惧,但在西藏,这样的小故障很可能就是一次严峻的考验。纪录片《点亮生活》里记述了这样一件事:一次,工作人员要从措勤县前往林芝地区的玉普乡米堆村,对当地农牧民家里的太阳能独立系统进行维修,行程1600余公里。由于大部分时间都行驶在无人戈壁,粗粝的沙石、冰冻的路面,即使是越野车也会时不时托底。途中,因为长时间颠簸,发动机盖被震断,为了赶时间,工作人员只进行了简单整修就继续上路。在离开无人区还有三小时路途时,汽车轮胎又被沙石磨破。茫茫戈壁,荒无人烟,飞沙走石,工作人员一身泥土、尘沙满面的在海拔4937米的无人高原更换轮胎,大风中,只有翱翔的雄鹰提醒工作人员,这片土地上,还有生命的存在……
无人区粗粝的砂石路面
冯洪杰则讲了另外一个更加凶险的故事:某一次外出谈业务,在一个大坡拐弯的快速下行时,长期颠簸下,车辆的刹车和防侧滑在这一刻突然失灵,作为驾驶员的老冯最清楚将要发生什么,他对车内其他四人说了声“准备起飞”!话音未落,车就从6米高的山坡上飞下,狠狠砸在山谷里。幸好车辆没有连续翻滚,命大的五个人总算没有生命之虞。
对于企业来说,西藏这个市场太过昂贵;而对于员工个人来说,这片土地又太多考验。但面对艰难险阻,英利人仍然,来自山东、河南、河北等繁华平原地带的员工,在这里一驻扎就是十一年,将太阳能送至无数农牧民家庭中,助力光伏在西藏生根发芽、结下硕果。
凭一己之力 点亮高原希望
走在拉萨街头,英利智造的太阳能路灯、太阳能草坪灯等应用产品随处可见。为了生产出更加适应高原环境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太阳能供电系统、太阳能灶、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光伏电源等应用产品,英利人以创新驱动发展,十年间先后获得国家及自治区科技奖励十余项,完成国家和自治区重点科研示范项目数十项。其中“西藏太阳能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获国家星火二等奖;“太阳能金属蓄热炉”获国家发明三等奖;“无机水合盐应用于太阳房的研究”项目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培养自治区本地的光伏从业者,英利在达孜生产园区内投资500万元人民币建设了集光电、光热、光暖、风电技术为一体的示范型多功能展厅,这里除了展示新能源的各类创新成果之外,还可以对新能源产品的技术和维护问题,用户可以到现场参与生产、制作、简易维修等,每年还可以为西藏培训至少300名光伏领域人才。
2005年8月,西藏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同年投资建设了自治区首条也是目前唯一一条光伏生产线,并于次年8月正式投产,年生产能力为3兆瓦,填补了自治区不能商业化生产太阳能电池产品的空白。
西藏英利厂区
在为自治区提供清洁能源的同时,西藏英利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
2003年3月,新疆自治区伽师、巴楚地区发生地震。消息传来,西藏英利以最快的速度生产出两套的太阳能发电系统捐以最快的速度运往灾区,解决了部分灾区少数民族同胞的燃眉之急。
2004年,西藏英利与中科院合作,共同完成了太阳能高、中、低温供水、供暖、蒸饭等系统的设计安装,部分解决了西藏自治区农牧民、学校、机关、部队的取暖、喝水、蒸饭等的能源问题。
2005年,适逢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西藏英利向西藏自治区藏族同胞捐赠了400套太阳能发电系统和20套太阳能车载制氧机,总价值400万元。
2012年,西藏英利再次为西藏无电地区的20000多个家庭提供离网光伏发电系统。
捐赠给藏族同胞的光伏系统被称为“牛背上的太阳”
……
十一年来,西藏英利在西藏自治区设计、施工安装各类太阳能光电设施容量超过5.6MW;累计为藏区5万户家庭解决了用电难的问题;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2万多平方米;太阳灶15万余台;太阳能采暖房、温室、牛羊圈等约20平方米,年节能13.5万吨标准煤,价值超1亿元人民币。
十一年来,英利人所坚守的,不只是一小片市场,更是一个梦想、一份责任;十一年来,英利人所点亮的,不只是一盏盏电灯,更是一个个家庭对于未来生活的希望。未来更多的十一年里,西藏仍需要英利乃至更多光伏企业扎根于此,撑起雪域蓝天。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