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光伏吴协祥:光伏产业怪象 有钱人关注玩的人缺钱
新浪财经2014-08-25 08:57:17
“2014中国(北京)国际能源峰会”于7月28-30日在京举办。国电光伏有限公司总工吴协祥表示,这个光伏产业今天有个奇怪的现象,实在有太多有钱人在关注这个产业,但是在产业里玩的人越来越缺钱,这是很奇怪的现象。
以下是文字实录:
吴协祥:大家好,今天上午下午很认真的听了嘉宾很多的真知灼见。这个产业随着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回到了原点,或者说真正应该关注的要点上,无论这个行业怎么发展一定要关注质量,关注这个产业的风险。前面尚德的分析讲得非常好,我本身今天的话题来说也是从质量的风险管控开始,来讲产业未来发展应该要有的解决方案。
在了解决方案之前必须要对产业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前面在讲做投资,今天来的有很多投资界的朋友我觉得很好。这个产业今天有个奇怪的现象,实在有太多有钱人在关注这个产业,但是在产业里玩的人越来越缺钱,这是很奇怪的现象。
这正是在座的产业里的人逐步去加深对这个产业的认识,以及怎样需夯实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质量的转型期,转型期大家抓住了,下午发改委王所长讲的可能会成为亿万富翁的起点。
今天投资企业的人会越来越多,我个人的看法,如果不走智能化的电站不值得你去投资。我讲的智能化可能要比上午华为徐董讲的稍微深一些,不是有几个网络监控或者有一个小型的逆变器就是智能化,我们要对产业有更全面的认知。
来北京的时间不多,之前我是做了十几年的半导体,从半导体转入太阳能,太阳能做了七年多的时间有很多的认知,今天希望通过浓缩的半小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我很热衷于做产业的标准,质量、风险管控和投资,如果一个产业的标准没有被建立所有的这些都会是问题,也希望后续有机会跟大家在标准化的工作上更多的合作与交流。
国电我负责从技术、生产、质量、运营今年也开始做电站涉及面也比较多。我们认知一下产业里主要的状况或者说问题点,前面的几位嘉宾讲了不少我会简单的总结一下。
发电量的问题、安全和可靠性的问题、监控与运维的问题。
总体上的对策。
最后讲讲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在整个产业发展中的必要性、必然性、重要性。
过去比较多关注政策问题、资金问题、人才团队建设问题、标准的问题、保险的介入的问题。今天更多的讲一下关于安全、可靠性、质量、发电量以及如何做智能化。
包括上午也提了很多方面产业的风险,从业人员自己都在讲风险的时候才是这个产业真正开始要健康的时候,如果自己都意识不到风险或者说不敢于讲风险其他人就更要小心了。中广核的冯总我很佩服他,他从一个不是真正做产业的人但是有一套体系去做投资分析,甚至是指导投资的客商如何做好整体的管理。一个产业要发展无论是哪个角度上都需要一批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如果没有这种精神不应该投资,投的越多死得越快。今天有不说的企业倒下,有一点我要讲,做事认真的态度是我们必须要坚持的。
风险的角度包含了很多,设计、施工、运维、运输、包装组件生成的每个环节都要意识到风险在哪里。
发电量角度有六类原因会引起电站输出的不足,光伏的电站真正起来两三年的时间,我们要看的是,包括投资界我们要看电站是要用25年,虽然计算的时候至少是按照20年计算,风险千万不能只看最近的两三年、五年十年,负责任的态度是看20、25年才是真正对风险的管控。发电量的问题电站是串并联的结构,串联引起的木桶效应、第二是PDI的问题、第三设计、材料、施工和运维的不良。
串联是木桶效应,现在一般的地面电站大一点的分布式是22块组件,组件里是60片电池的串联,任何一片电池组件有外部的遮挡或者是内部的原因引起的发电量的损失影响是整个一串,串和串间电压的不匹配又带来了损失。
第二类问题是PID,刚刚开始运营一个电站的时候大家都没有太高的认知,很多人没有认识到PID的危害,时间的推移这个情况会越来越严重,PID不仅仅会影响某一块,每一块有PID问题的组件一定会发生对整个电站致命的影响。这个问题出来之后不是孤立的问题而是木桶效应,每一片有问题的电池都会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这样的问题。
材料的问题,也是可靠性的问题。
施工的问题,今年也有“抢装潮”,大到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是有类似的问题,只要是急了都会带来问题,抢装是很重要的问题。如果跟国家机构相关的部门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抢装会带来两大类问题,第一类问题本身是产业的质量一定会大受影响,重视质量是要靠耐心、认真,如果是为了完成任务质量不可能高,如果是抢装潮抢出来的电站你敢去投吗,投的越多死的越早;第二个问题抢撞潮的背后一定是利益的冲突,会使得很多人下台的要素增高,规则会被破坏。施工的问题可能比车间里看到的问题多一百倍都不止。车间里每块产品都是认真的码放,到了现场都是一塌糊涂的无人看管的。为了抢装是雇佣当地的临时民工,那是为了完成任务,产品究竟是怎么回事他们都搞不清楚怎么可能装好呢。
我们早期是用了金太阳的模式,只管装多少不管发电的状况,某种程度上也反应了一个民族追求的精神。包括今天前面的发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件事,但是我觉得远远不够,一定要看到真相。
运维的问题未来会更突出,譬如说长草的问题、遮挡以及小鸟飞来飞去的。
安全和可扩形,第一是热斑问题,热斑是这个产业里最普遍的问题,设计问题、材料问题、施工问题、运维问题。热斑通常是因为遮挡、二极管失效等等,一般的温度是达到150度以上,热斑是逐步的过程。看待光伏电站必须用可靠性的眼光去看待。
电站如何抵御几十年不遇的风沙,国内外都有因为接地系统没有做好一个大的闪电来临可能就损毁了这个电站。
材料的问题最突出,很多时候在生产测试的时候并不一定能够看得到,往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可靠性出现了问题,最主要的是考验材料。
制造方面的工艺不良也是产业里值得关注的,虽然比制造更研究的是安装过程带来的问题。我举四个例子:
1、电池片的暗电流,京澳的质量体系是我建立的,到今天都在发挥很好的作用,就是把暗电流控制得非常好。
2、电池片和电池片间焊接工艺的管控,虚焊和过焊是比较的普遍,外行看不懂的,这种问题用测试基本上测试不出来,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十年二十年会看到后果,如果是放进炉子里做个TC200基本上可以看到问题。
3、层压的交联度的问题,十年二十年也会看到问题。
4、边框打胶的问题,去车间看十次九次不合格,边框打胶水是人工会是不太均匀,因为打多了后面清洁是很麻烦的,这就是风险。
施工过程中细节是大量的。生产环节的细节会关注,但是在施工上的细节,细节粗矿度是一百倍以上。
运维中的问题也很大。认证只是对材料和工艺合理性的一次性验证不代表产品质量,更不要说产业中认证一次性之后后面严格的说是有一些拓展认证的,因为材料变更是比较多的,但是没有一家是完全的严格去做,这也涉及到认证的机构如何去简化一些可以简化的程序,以及降低相应的费用,使得大家对可靠性了测试能够严格的执行,否则的话认证的材料和最后的材料往往是不一致的。
监控和运维的问题,国电有好几百兆瓦的电站,一百兆瓦的电站3500亩40万个组件,到了现场一看很壮观,但是如何运维会比较麻烦,中国做了20个G瓦基本上是这样的情况。可能会配备很多的消防车,一堆的人洒水,在我看来基本是无效的,可能看到的效果洒水之后发电量提升了一部分,但是浪费的人力物力和水资源,以及因为水影响地基的后面可能会超过电量的提升,因为运维本身是盲目的。很多时候真正脏了真正影响发电吗?不一定,不脏也许会影响发电量,因为不晓得发电的状况。
我讲一下九个角度,重点是实现智能化。
一支专业的质量管理团队这是基础。没有这样的团队敢去投资这样的公司是傻瓜。
二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的体系。做每件事投每一分钱都要有认认真真的精神。
三建立完善电站相关的标准。现在电站部分的标准是远远不够的,这月初刚刚去美国开了一次会专门提起要在全球建立光伏电站的标准委员会,后续想邀请在座的专家跟我一起,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自己去申请在全球范围内成立行业的标准委员会。
四可靠性,光交给认证机构肯定不够,一定要有完善的思考性测试尤其是分析的能力。任何一个认证机构告诉你的结果,不能说只是知道结果,要有深刻的分析。可靠性也不能光交给认证机构,自己也要有。
五技术上的创新才是真正的生命力,必须要走智能化。光伏产业的发展接下来两三年所有的电站都应该走智能化,不走智能化不应该被投资。
六实现电站的监控和运维,才能走入商业保险。
七商业保险
八电站产品证券化
九通过云计算,光伏云的模式线上线下互动。
光伏电站的智能化,应该是包含了从半导体到太阳能到储能到互联网这几个技术的结合。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方法,质量控制计划。现在已经建立了不少,部件的部分也有缺失和不足,我们看到招投标背后的做法很多,最基本的对这些部件的质量标准的制定都没有。而且招投标中文件的定义也很不严谨。就像对衰减的招投标文件定义的要求,要求线性第一年是小于1%,除非是N形电池或者是康佳的T形电池,其他的电池基本上做不到。
全过程质量控制中的,尤其是电站建好了之后当客户端、业主端说的时候其实是标准没定义清楚,我们的组件测试系统的误差是3%。接入并网方面的标准相对来说好一些,我们国家是电科院(9.020, -0.08, -0.88%)会专门做这件事。电站的性能测试与评价是缺失的,电站的运营系统效率,电站的PID如何评估与测试。
我申请的中国光伏系统标准委员会,估计要有大半年的时间才能申请下来。
必然的出路,智能化,太阳能技术结合半导体、互联网、储能的技术,这几方面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智能化,并不是说一个电站通过小型逆变器,以及小型逆变器读出串的信息就是智能化,那差得远呢。
早期是系统级的MPPT,最大功率最终的能力,主要原来是大型的逆变器里,是系统级的MPPT,近期有一些主创级的,华为的解决方案是主创里有MPPT,当前行业中先进的几家公都在组件级的MPPT每个组件对应最佳功率的最终。一类是外挂的,一类是做芯片级的。电磁片级的MPPT,每片电池都有一个最大功率的最终。
外挂优化的MPPT是用于已经建的电站的智能化,已经建好的电站把组件都放掉并不现实。
优化器基本原理是通过在组件串里任何一块组件上的遮挡带来的电流的损失,会同时影响所有其他的组件,一块组件上损失了8%,会导致整个一串都损失8%,有了外挂优化的方式,通过优化器调整电流电压使得电流永远是相互匹配的,这样一块组件的8%仅限于这一块组件而不会影响其他的组件。
第二类外挂优化更进一步,不仅可用于旧有的电站的升级,也可以用于新电站建设,因为是系统端去解决这个问题。小型的逆变器同时解决串和串间的电压匹配问题。有完整的监控设计软件来匹配,这个解决方案是行业内做得最早,国外已经做了几个GW,国内推智能化是很艰难的过程,抢装潮之前是抢发包,都是领导们拍脑袋把方案定下来,方案都定了所以解决的方案是难以介入了,没有考究那个方案是不是合理。
优势,第一是解决热斑的问题,这样的电站是没有热斑问题,光伏电站可以进行智能的诊断,哪些组件有问题第一时间可以看到。还可以解决组件未来未来每一块的不一致,有了优化器不用怕任何的组件刷点不一样影响其他的部分。
25年使用寿命之内的发电量的提高意义是很大的,阴影、异物下功率的输出是最大化,以及电站的运维,三五年前电站用的是230瓦,未来是280瓦,不可能配备大量的备件去更换,没有智能化未来电站的运维不仅仅看不到问题,即使是问题发生了哪些组件坏了换都没有备品备件,智能化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也可以实现电站新的能源管理,后续可以做电站。
最终是智能芯片解决方案,芯片级的解决方案一类是基于分类器件,一种是基于半导体智能管理芯片的,现在有不少的公司推所谓的智能组件就是整合进去。分离器件内部的功损会大,当电站刚安装好新的很好的电站时分离器件优化看不到功率的提升,时间的推移电池和电池间不一致时效果就体现出来了,芯片优化功损会小很多,几乎不损耗功率。芯片的可靠性是百万分之几,分离器件是千分之一到万分之一级的。智能化是人类过去50年改变生活最根本的解决方案是智能化,有了芯片之后一切皆有可能,芯片应用于太阳能在我看来是必然,谁也挡不住,未来还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等,智能化的芯片成本是可以做到很低的,可能是几分钱就一个。
芯片级的智能化带来的功率提升更突出,可以达到20%多,一片组件有遮挡一般来说二极管起作用会把三分之一串了。传统用的是二极管的接线盒,分离器件一般是成本六毛钱,对发电量的提升可以做到5%以上,芯片级的优化成本可以做到三毛钱以内没瓦,发电量提升10%以上。芯片级的优化只有美国硅谷一家公司可以做这个芯片,我也希望中国有人能够开发类似这样的芯片。这样的芯片可以彻底的解决热斑问题,也在设想十年以后生产线的电池的生产最后一道工序是植入一个芯片,智能芯片会自动的做调整电流是永远一致的。组件h在车间里占用大量的资源要去库存等等,包括电池分档都可以减少,组件和组件间电池和电池间的衰减不一可以通过芯片的智能化去解决。相同的面积智能化的组建去做安装。单位面积装机容量可以达到20%到30%。未来的运维原来是需要20个人20辆消防车。进一步可以做智能电网,因为这些信号是随时都有。
谢谢大家。芯片优化的发电量比普通多13%,普通里面的组件和组件的不一致性带来的发电量的损失是惊人的。一个GW采用了芯片优化即使是6%发电量的提高未来20年,投资收益可能增加11个亿,外观优化即使只有3%,我个人的看法真正按照25年看提升是翻倍的,外挂优化只有6%以上,智能芯片是12%以上。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