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中国正在利用伊拉克的安全局势“搭便车”,揶揄中国之前正在不服责任的享受伊拉克的安全商业环境,现在伊拉克乱了起来却不想再管。直言中国“已经搭了30年,这种方式让他们很受用”,并不乏自豪地宣称“美国为此吃了不少亏,但正是这些作为让我们独一无二”。此论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反响。一时间,批评中国未担负起大国责任与批评美国“傲慢自大、目的不纯”等等的各方论点喷涌而出,好不热闹。
这场“嘴仗”,看上去也许只是中国国际地位崛起过程中,老“世界霸主”带点酸味的一句牢骚。但如果我们从能源产业和中东局势的角度更深入的去了解,会发现这很可能是能源革命大背景下,奥巴马算了能源经济、国际政治两本账之后的一手妙棋。
能源经济账:页岩油气革命让美国底气更足
首先我们来帮奥巴马算一算能源这本账。自页岩气革命以来,美国这一“巨无霸”级的能源消费和进口大户,能源自给水平正不断稳步上升。据《BP2014世界能源统计年鉴》介绍,美国2013年原油产量增幅超过100万桶/日,不但是该年度增幅榜冠军,还位列石油开采有史以来年度增幅榜第10(前9名全部被沙特霸占)。这部分增量,主要都是由页岩气革命的主要成果之一页岩油贡献的。
但是美国这样大幅度的供应增加,却并没有造成国际油价的大幅下调。2013年,迪拜、布伦特、西海岸等方面的全年平均价格,与2012、2011年相比持平仅略降,保持在105美元/桶左右;直到笔者动笔的2014年8月中旬,仍保持在105美元/桶的历史高位。比2010年的80美元/桶高出了20美元。比2007年经济泡沫破裂前夕,还要高出近30美元!这是为什么呢?
(附图:鹿特丹和美国墨西哥湾油品价格走势图)
《BP2014世界能源统计年鉴》中这张“石油供应减产和美国产量增长”对比图可以帮助我们解答疑惑:
在2011年Q1,美国和利比亚都发生了石油减产。这是因为美国采油业尚在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后的调整期;而利比亚的减产则是因为“阿拉伯之春”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动荡,油气生产全面停滞。
之后我们看到,随着“阿拉伯之春”,和其他与此相关的安全危机在中东的愈演愈烈,中东地区的石油减产规模越来越大。但是美国的原油产量,从墨西哥湾事故的阴影中恢复之后,马上又借上了页岩气革命的东风,一路狂飙突进,从2012年一季度起就基本填补了市场供应的缺口。
但这时国际油价已经因为中东乱局的恐慌大幅上涨了。也就是说,美国不但靠本土产量接管了很大一部分因局势混乱而被中东地区抛弃的市场份额,还享受了比以前更好的市场价格。可谓是赚了个盆满钵满。
总的来讲就是,美国再花大力气在中东驻军、武装干涉中东事务这种事,已经因为美国能源自给程度的戏剧性变化而(至少在经济上)越来越不合算了——反正本身产量有保障,中东不稳定油价还高。而且还有越来越多的其他势力在中东“占便宜”、“搭便车”,其中不乏中国这样美国的重要竞争对手。
国际政治账:甩包袱前的一手妙棋
在能源格局出现如此剧变的情况下,过去美国的很多政策就要重新考量。首当其冲的就是美国的中东政策,毕竟在过去的二十几年美国花费无数人力、物力乃至士兵性命,对中东进行了干涉。这其中最主要的现实主义方面的需求,一个是维护世界石油主产区的稳定,进而保障美国的能源供应;另一个就是消除恐怖主义威胁。
但是现在美国的能源自给程度稳步向好,甚至在天然气领域由于页岩气产能的井喷式发展,已经可以准备对外出口了。而由于美国盲目干涉破坏了原有的政治生态,反而已经在叙利亚、伊拉克、阿富汗这样的地方营造了极端主义滋生的温床,刺激了恐怖主义的发展。
从另一个角度讲,一个能从和平稳定发展的中东获益最大的,已经不是美国了。相反,倒是“搭便车”的“潜在竞争对手”中国在伊拉克有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进口了越来越多的原油。2013年,中国已经成了中东地区原油的最大进口者,其排名前十的进口来源国中前七都来自中东(沙特阿拉伯、安哥拉、阿曼、伊拉克、伊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同样在2013年,中国来自伊拉克的原油进口量大涨了49.9%,达2351万吨,双方的合作还在不断扩大。中石油等中国企业也获得了在伊拉克和中东其他气度安全做生意挣钱的机会。但这种过去十几年安全环境的高昂成本,基本都是由美国独自支付的。
因此有极端者认为,美国下一阶段不但不应该再费钱费力的维持中东驻军,甚至应该主动把中东“搞乱一点”——反正美国已经不再需要从国际市场上进口那么多原油(未来甚至还可能成为油气净出口国,直接受益于因中东乱局而暴涨的油价),还可以借此打压中国等油气自给率不足的潜在对手。奥巴马政府对近期发生在伊拉克的动乱局势动作缓慢,可能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吧。
抛掉阴谋论不算,奥巴马用“搭便车”论来敲打中国,可谓是政治上的一手妙棋。首先就将中国置于了“光吃肉不啃骨头”的道德低地,塑造出一个“不负责任”的中国形象,仿佛其扶植的伊拉克现政府控制不力只是当下伊拉克乱局的次要原因;其次,无形之中就把“美国代价高昂的干涉,为中东带来了良好的商业环境”设为大前提,成功的洗去了由于过去战争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以及埋下的无数隐患。而一旦未来美国决定抛弃中东这个“别人家油罐子”,又可以再祭出“谁受益谁埋单”的大旗,甩下一个在满目疮痍中混乱不堪的中东,毫无道义压力的扬长而去。
总结:
总而言之,奥巴马的这一番“中国搭车论”并非只是简单的对中国“只吃肉不啃骨头”进行酸溜溜的吐槽;它还应该被视为美国在能源革命大背景下对外政策思路调整的一个重要信号。它所代表的能源市场和国际局势的未来变化,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无所不能特约作者,李司陶,华北电力大学】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