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仍然微不足道,但光伏产能过剩仍然被业内视为光伏行业的核心问题。突破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能否突破光伏产业依靠“补贴”而生存的商业模式。中国光伏市场也并非“扶不起的阿斗”,这需要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努力。
产能过剩: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2014年7月11日晚间,天龙光电发布201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5000万元~5500万元,上年同期亏损639万元。
公司2014年半年度业绩出现亏损,其中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影响金额约为-5万元。受光伏行业前期需求萎缩及产能过剩的影响,公司经营状况不乐观。
CPIA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电池和组件环节产能分别达到41GW和42GW,产量分别为25GW和27.4GW,产能利用率仅为61%和65%。
而在当前多晶硅生产状况方面,内蒙古神舟硅业、四川永祥多晶硅公司等企业陆续开工或准备开工,特变电工现有1.2万吨处于满产状态,大全新能源2014年扩展一期产能翻倍,从6200吨扩展到1.2万吨。今年下半年,随着江苏中能、特变电工、洛阳中硅高科和大全新能源等多晶硅企业开始出货,多晶硅总产量将达到7万-8万吨,2014年全年多晶硅产量有望同比增长100%。
电池组件方面,阿特斯太阳能已经将其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组建工厂产能由2013年年末的330兆瓦提高至了2014年1月31日的530兆瓦。晶科能源通过收购尖山光电,新增500兆瓦电池产能、500兆瓦硅片产能,以及100兆瓦组件产能。天合光能在近期对生产线进行升级后,组件产能由2013年中期的2.4吉瓦提高至目前的3.3吉瓦。赛迪智库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预计,2014年全球组件产量继续呈现增长势头,全年将达到52吉瓦,我国光伏组件有望超过28吉瓦。
“当前市场的供需平衡还比较脆弱,如果企业盲目扩张,竞相扩产,恐怕再度出现产能过剩,光伏行业可能会重新回到2012年的“寒冬”中。”江华说。此外,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也对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带来挑战。
欧洲这一传统目标市场出口占比大幅下挫。2012年欧盟占我国光伏产品出口的70%左右,2013年降低至30%左右,而2014年年初这一比例继续减少至22.6%,欧盟已经降为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第三大市场,居于日本和非洲之后。而日本市场由于补贴过高,政府负担较重,随时会终止补贴;新兴市场如印度、南非等国家和地区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鉴于今年光伏产业的多晶硅市场需求提高、电池组件产量继续增长、光伏市场持续扩大,导致不少闲置产能的复产和新增产能投产,加之欧美各国贸易壁垒等情况,虽然光伏产业迎来了回暖,部分龙头企业也结束了连续多个季度亏损的局面,开始扭亏为盈,但是产能过剩的根本矛盾并未得到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依然是悬在光伏行业头上的一把利剑,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
那么造成产能过剩的根本矛盾是什么?该如何解决?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处王世江博士表示“由于发电成本较高,光伏产业还处在‘引导扶植期’,需要多方面分担成本:一是依靠政府方面的补贴,二是银行或保险公司的长期介入,三是光伏企业自身的进步。”
政府:政策来引导 补贴需落实
在雾霾重重的环境压力之下,光伏发电作为驱散乌云、改善生存环境的救命稻草被行业内外人士热捧和追求。2013年8月,中国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提出了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全面政策,使得这个行业更是成为各种资本竞相关注的焦点。
在去年的三中全会上,新一届中国领导人确立了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改革方向,而过剩产能问题的本身就是市场机制缺失导致的严重后果。看起来,新一届政府已经痛下决心根治产能过剩的问题。
这要求政府必须发挥好市场机制在化解产能过剩中的作用,特别是突出企业主体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把化解产能过剩的事情完全撒手交给市场,更不能乐观地认为,企业能自行解决好产能过剩问题。由于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往往造成化解产能过剩的周期过长,而且容易出现反复,最终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累积的矛盾也会越来越多。
因此,在化解产能过剩中,既要相信市场的力量,但更要把尊重市场规律与改善宏观调控相结合,着力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综合运用法律、经济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合力。同时,也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形成有利于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作用、有效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的体制机制环境,最终建立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长效机制。
当前光伏市场依然是政策引导的市场。自国家发改委去年明确全国范围内分布式光伏补贴标准为0.42元/度后,目前全国已有多个省份相继推出地方版的分布式光伏补贴政策;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先后发布了两批符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引导行业规范发展,并基于此名单,引导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对重点企业的重点项目进行重点扶持。
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推广与开发应用更是重中之重:2013年6月以来,国家能源局先后出台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工作方案》、《关于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建设的通知》、《关于印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各地方政府也相继颁布了促进分布式光伏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
然而,尽管政策层面的利好不断,但收益率低、融资难、屋顶难找等三大分布式光伏面临的难题依旧存在,各地分布式项目进行的也并不顺利。国家电网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我国光伏并网容量为2.33GW,与年初能源局定调的14GW的年度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其中分布式光伏并网量不到0.5GW,而国家年初定的是8GW。以上数据反映分布式光伏建设现状依旧不容乐观。
同时这与政策的落实情况也有相当大的关系,河北一些企业反映,太阳能光伏工程以前是省发改委审批,现在改成备案制,但进度还很慢,企业等了一年多。究其原因,改成备案制后仍需有关部门“点头”,其权限依然没下放。加上还要经过相关技术评价、评估,有的机构甚至成为“二政府”,严重影响办理进度,补贴金迟迟拿不到手中。
7月1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国务院出台政策措施推进情况督查汇报并部署狠抓落实与整改,强调要强化责任、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本文来源于OFweek太阳能光伏网
“抓落实”是今年上半年李克强召开的18次常务会议的关键词。记者梳理初步发现,李克强在之前的18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涉及稳增长的部署4次、涉及促改革的部署14次、涉及调结构的部署6次、涉及惠民生的部署22次,而“抓落实”是高频词,也是这些政策落地的关键。
政策不仅要出中南海,更要直通市县乃至乡镇。出台政策不仅要果断有力、掷地有声,执行政策更要雷厉风行、不折不扣。对政策措施落实不力的,实施责任追究,严肃问责,依法依规进行诫勉约谈、通报批评甚至给予行政处分。
今年以来,一些部委和地方政府均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政府的自我监管和对“权力之手”的约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坚决。
金融企业:细致分析大胆投资
在年初制订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的时候,能源局的领导和专家们煞费苦心,在充分考虑电量消纳的情况下,制订了地面装机6GW和分布式装机8GW的目标。从一季度的情况看,这个目标形成了地面装机超热而分布式装机严重遇冷的尴尬局面。
虽然政府倡导各个相关机构和企业对光伏产业大力支持,但是经过近10年的产业动荡,相关机构对光伏业的思考和风险意识越来越成熟。而金融业成为了很多行业专家指责光伏装机目标难以完成的最大目标。
为什么分布式光伏会遇冷?在光伏行业通过各种渠道呼吁金融支持的时候,政府和光伏企业应该反省,为什么金融业对光伏这个既有前途又能为人类造福的产业如此迟疑和观望?
对于光伏发电产业,无论是地面电站,还是分布式电站,金融业迟疑不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地面光伏电站
虽然目前地面电站的财务模型很好看,但却存在致命漏洞。西北一般的地面电站就财务预测而言,都要比传统发电行业要好。遗憾的是,这些财务模型没有一个计算了电站运营过程中的限电损失。如果按照投资预测可以得到资本收益率15%的回报,目前西北各省每年结构性限电和故障性限电只要达到10%,这个回报测算就需要重做。最要命的是,和传统电源点不同的是,光伏电站的价值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每年是逐步减值的。也就是说,同样装机容量的传统电源点,在5年以后可以卖出同样的价钱。但是光伏电站在5年之后,由于技术发展的原因,除了收费权和电价还保留一样的价值,就电站本身而言的设备基本上都属于淘汰设备,根本没有完整变现的可能。
迫于现金流的强大压力,部分企业以次充好,将无法销售的设备倾销到光伏电站,然后利用银行贷款套现生产成本。这也是呼吁金融支持的呼声以光伏发电设备企业为主的重要原因。但是,金融界在完善贷款调查体系的支持下,被欺瞒的可能性非常之低。因为这些电站的长期质量是很难得到保证的。
二、分布式光伏电站
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财务模型,甚至比地面电站的更加好看,却为什么更被金融界人士冷遇呢?其主要的原因如下:本文来源于OFweek太阳能光伏网
轰轰烈烈的金太阳示范工程,利用政府补贴,对全国开展了一场清洁能源利用的扫盲运动。不得不承认,无论金太阳示范工程是否成功,各级政府和企业动员起来投身到新能源产业的意识彻底启蒙了。但是,金太阳补贴的屡屡延迟发放,加上之前出于环保理念而设计的自发自用制度存在缺陷,使得很多金太阳工程项目甚至没有收入,令电站本身入不敷出,这造成了投资类金融企业对于此类项目望而却步。
分布式电站的收入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由于中国社会目前尚未进入信用社会,分布式电站普遍又面对着电费收不上怎么办、屋顶改造怎么办、房屋拆迁怎么办、主要用电企业倒闭怎么办等等一系列问题。在财务模型设计长达20年甚至25年的漫长收益时间内,上述风险很少有投资企业能够完全回避。面对这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金融界的观望停贷心情完全可以理解。
北京君阳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彭立斌对于此种情况的解决有自己的看法:
建议政府严格限制地面电站的发展规模。就目前的光伏发电技术而言,本身发电量就小的光伏电站,远距离输送、多个等级升压和降压的损失、稳定电源机组备用等等原因大大降低了能源利用的效率。地面电站应该按照以销定产、略有超前的原则制订切实可行的装机规模,并保证所有投产项目的发电能够基本满负荷。
建议政府明确光伏电站在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的时候,只要装机容量不超过原批准容量,保留20年电价不变。鼓励企业对老的光伏发电设备进行更新换代。
尽快按照国家承诺的补贴,清算金太阳工程,完善国家信用。由于金太阳示范工程占用了很大部分非常好的屋顶资源,为避免造成资源浪费,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盘活和改造各种未能充分应用发电的光伏电站。
建议分布式发电的收费全部由电网企业代收,可能考虑给予电网1-2分钱的管理费用。根据国家政策,度电补贴的计量,无论是自发自用还是余量上网,均由电网企业认定。所以,电网公司不增加技术上的工作量,只增加财务管理上的工作量,应该是最方便、快捷、权威而有信用的电费征收单位。
给予所有经过备案、完成电网验收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包括金太阳示范工程)颁发产权证明,并同样保证电站的度电补贴电价20年不变。在颁发电站产权证明的同时,明确电站投资企业如果因为该电站经过政府批准确实需要改造、拆除、搬迁,在政府补偿一定费用的同时,享有重新建设新的分布式电站的权利,同时电价保留剩余运营时间到20年。
有了以上政策的支持,金融界一定会消除绝大部分后顾之忧,光伏发电也会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
企业:兼并重组得优化,发展技术降成本
CPIA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电池和组件环节产能分别达到41GW和42GW,产量分别为25GW和27.4GW,产能利用率仅为61%和65%。
“从数字对比看,产能确实大于国内市场需求,但实际上却是结构性过剩。”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世江说道。
一方面,从全球光伏产业发展趋势看,我国光伏产业由于具有完善的产业配套和规模经济等比较优势,将逐渐成为全球光伏电池组件制造基地。如果将国内的电池组件产能和全球需求相比,供需大抵平衡,甚至会不足。
另一方面,我国主要的电池组件企业产能利用率均较高,部分企业甚至产能不足,需要寻求第三方代工。如英利产能为2.45GW,但出货量达到3.2GW;天合产能为2.4GW,出货量却达到2.5GW。而一些中小电池组件企业由于在规模、技术、品牌等方面竞争力不如大企业,产能利用率则严重不足,部分企业也逐渐被大型企业兼并。
因此,电池组件环节产能过剩应为结构性过剩,即低端产能(如部分中小企业)过剩,而高端产能不足(大企业在需求代工)。“从光伏市场的发展来看,需求仍在不断增大,即使是产能过剩也是阶段性过剩。从全球范围看,在制造业不断向我国靠拢的背景下,我国产能对应的是全球市场需求,供需关系也不是那么紧张。”王世江强调,“所以还是应该辩证地看待电池组件的供需问题。”
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光伏制造行业管理,推动《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有效实施,促进光伏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于去年10月份开始实施《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并于去年12月30日和今年6月23日公告了符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的两批企业名单。
“兼并重组是优化存量产能的有效方式,能显着加速落后产能的退出。”赛迪智库研究员江华表示,“在政策的引导下,部分企业兼并重组的意愿日益强烈,出现了多起重大并购重组案。”
例如:今年5月,保利协鑫本月初收购森泰集团后,将公司名称改为协鑫新能源。
至于保利协鑫早前与中国民生投资合组的基金,有需要时将优先向保利协鑫及协鑫新能源提供资金。
今年4月,天合光能14日宣布与深圳捷佳伟创新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捷佳伟创”)达成协议,收购其位于湖北仙桃全资子公司湖北弘元光伏科技有限公司51%的股权,捷佳伟创持有其余49%的股权。并购后,湖北弘元将更名为湖北天合光能有限公司。新成立的合资公司将在原有基础上扩大电池片产能,预计到2014年中,湖北天合光能电池片产能将增至420兆瓦。
目前看来,国内企业兼并重组有这样几种类型:
一是优势企业兼并小企业。晶科集团就近兼并尖山集团,获得了500MW的电池生产产能;天合也就近并购其代工工厂东鋆光伏,获得近400MW的电池组件产能。
二是通过资本运作等手段,盘活优质企业。顺风光电30亿美元收购尚德,使得尚德这一品牌得以继续发展壮大,同时入股赛维LDK,将其硅片业务做大。值得一提的是,顺风收购尚德的具体方案是以平均31%左右的偿还比例,用总计30亿美元偿还无锡尚德高达94亿美元的贷款。
三是上下游延伸并购,打通产业链。四川通威集团8.7亿元并购赛维在合肥的电池片工厂,打通多晶硅到电池组件环节。目前,通威集团还在四川运作整合新光硅业等多晶硅和天威新能源等电池组件企业。此外,东方日升5.5亿元收购江苏斯威克新材料有限公司100%股权,进入光伏组件配套材料光伏EVA胶膜业务。
四是开展全球并购。汉能先后收购了美国和德国的CIGS工厂,在获取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实现了生产布局的全球化。浙江正泰集团并购德国老牌晶硅企业Conergy公司规避欧盟双反。三安光电子公司CPV电池生产商日芯光伏则收购了以色列公司ZenithSolar的全部资产,包括其知识产权、库存和设备等,获得了其基于CPV技术的热电联产产品。
五是通过并购或合作等方式优化全球产能布局。浙江昱辉公司通过入股和并购等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了多家生产工厂,以规避潜在的贸易壁垒。部分企业也在和其他地区的企业合作,构建稳固的代工体系。
六是政府主导企业并购。青海省通过相关政策支持和引导,推动省内企业围绕黄河上游水电、亚洲硅业等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工作,引导企业抱团取暖,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因为各自的出发点不同,所以企业兼并重组的手段和方式也各有特色。”江华表示,“但是不论过程如何,我国光伏产业的无序发展势头已经得到了明显遏制。在兼并重组的同时,国内企业正加大内部整改力度,部分落后产能也逐渐开始退出。”
从企业发展的另一个角度来看:关键在于光伏发电成本的降低。
汉能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认为“产能过剩”是个伪命题。到2035年清洁能源将代替50%的一次能源,而当前中国的光伏的总装机容量相对于这个目标仍然是杯水车薪。
现今,光伏发电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仍然微不足道,但光伏产能过剩仍然被业内视为光伏行业的核心问题。突破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能否突破光伏产业依靠“补贴”而生存的商业模式。
光伏企业想要摆脱“补贴”和“上网”的制约,核心依靠技术发展和成本降低。比如用作BIPV的光伏玻璃可以兼具建筑材料和发电的双重功能,可以像普通玻璃一样任意裁切,并且价格低廉;又如,储能技术的发展让每栋楼房甚至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能量储存系统,那么即使光伏发电不上网,也同样可以大规模推进和发展。
笔者认为:如果将光伏产能过剩问题解决的过程比作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那么政府扮演着“人生导师”的角色,它通过政策引导、宏观调控教导“孩子”该怎样做是正确的。那么金融机构则扮演着“父母”的角色,它为“孩子”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持,使“孩子”在成长当中不至于跌倒,即便跌倒了也能爬起来。作为“孩子”的企业来说,应对具备儒家思想的好学精神“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兼并重组,技术上不断突破,降低光伏发电的成本。从而摆脱“导师”的扶持和“父母”呵护并得到成长。光伏行业中的“孩子”成熟了,光伏市场也就成熟了,产能过剩问题也能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当前情况来看,“导师”、“父母”“孩子”仍需竭尽所能,三者之间的合作与努力仍旧缺一不可。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光伏发电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仍然微不足道,但光伏产能过剩仍然被业内视为光伏行业的核心问题。突破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能否突破光伏产业依靠“补贴”而生存的商业模式。中国光伏市场也并非“扶不起的阿斗”,这需要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