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迅速攀升的光伏装机规模背后:标准缺失已成短板

中国环境报2014-05-29 09:58:05 中国迅速攀升的光伏装机规模背后:标准缺失已成短板-索比光伏网微信分享
国家能源局今年出台了光伏装机规划,14GW电池板将在中国各地安装,其中8GW用于分布式光伏,成为装机容量增速最快的新能源,是2013年数量的两倍。然而,在迅速攀升的装机规模下,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企业不按标准生产,不曾认证,并存在以次充好,产品标准不健全等问题。

2014年2月,国家认监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光伏产品检测认证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规范光伏产品质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强制检测认证。

标准缺失后果是什么?

电站质量不佳,银行保险公司不愿为电站融资及承保

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光伏产品生产国和年度安装国,2013年,组件出口量占据全球60%市场份额,安装量占全球28%的市场份额。从体量上看,迅速增加,势不可挡;从体能上看,已从附属性的单一生产国家,进入具有完整光伏产业及市场的国家。

但与此不适应的是光伏产业标准的严重缺失,已经带来两方面致命结果:

一是国内光伏电站质量令人担忧。目前中国已建光伏电站总量是16GW,资金投入至少1600亿元,但这些电站能否按要求使用25年,组件衰减程度能否达标是业内人士“心照不宣”的心病。

中广核应急中心负责人曾表示,目前,我们对光伏组件衰减率的要求为,第一年不超过2%,5年不超过5%,10年不超过10%,25年是不超过20%。但实际操作中,情况远非如此。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曾做了长期和细致的调查,调研报告显示,目前光伏电站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设备质量、电站设计、施工及运维方面。通过对425个电站的测试,发现光伏组件主要存在功率衰减、隐裂和热斑等问题,尤以功率衰减问题突出。在对11个大型地面光伏电站检测后发现,设备仅仅运行一年,51%的组件衰减在5%~10%之间,其中,30%的组件衰减超过10%,8%的组件衰减超过20%。



“项目用的组件全是清仓和退货,组件功率190W、220W、230W不等,全部贴成245W来充数。支架、汇流箱、逆变器、10KV升压变等光伏电站设备都是自家集团企业生产的,整个牛头不对马嘴,这样的电站质量,迟早会出事的。”这是去年网上热传的一篇《一个老EPC(工程总承包)眼中的光伏电站真相》的呼吁。

二是大规模资本止步于光伏电站市场。任何市场都离不开资本的支持,投融资问题已成为分布式光伏电站发展的重大障碍,一边是业内呼吁资本进入,一边是资本欲进又止。

由于光伏产品的好坏从外观难以分辨,属于典型的“路遥知马力”型产品,出于对产品质量的担忧,银行与保险公司都不愿为电站融资及承保。

2013年,国家开发银行到发放贷款的光伏电站实地调研,发现结果并不乐观,在同一个地区采用不同设备的发电小时数差别非常大,这对行业的长远发展,特别是金融机构的投资是一个比较大的威胁。

目前,保险公司对光伏产品的承保期限大多为1年,这与光伏电站25年的运行期相去甚远,由于缺乏长期数据以及光伏电站运行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保险公司举棋不定。

一家金融公司意欲进入光伏电站市场,组织了40人对全国光伏电站进行深入考察,结论却是“中国光伏市场融资环境尚需成型商业模式支撑”:30%建成的3年以上的电站都不同程度出现了问题,建设1年的电站成本、收益都出现了较大的波动,有的建成3年的电站设备衰减率甚至达到了68%。

“我们知道行业亟须25年的保险产品,但很多光伏电站运行两三年后就出现了问题。”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副总经理苏力军曾表示。



为何国内外落差如此大?

国外标准完善,国内标准缺失

“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科委、住建部、电力等部门对电站的施工工艺和验收要求不了解,根本就没有办法组织单体实验和系统调试。”一位承包商曾说,“我们的光伏组件安装在铝合金上,铝合金与镀锌钢结构支架连接,接地本身就很牢固了,但验收专家就是要我们用接地线,再在组件上接到支架上,这不是完全脱离现实吗?”

可以确定的说,我国光伏产品的质量没有问题。之所以出现这些令人尴尬的现象,是因为国内没有可执行的统一标准。

德国和日本都是市场要求很严格的国家。以前,中国光伏企业市场销售总额的60%曾销往德国,现在,中国光伏产品又占据了日本市场40%多的份额。为了巩固在日本市场的成果,许多中国企业不断提供附加值更高的产品,有企业提供30年20%的功率保障,晶科、英利等提供了10年92%的功率保证,甚至有些企业给出了12年90%的功率保证。这比常规的10年90%、20年80%功率保证普遍提升了。

而造成国内外落差明显的原因是:国外标准完备,国内标准缺失。

事实证明,目前在国内,建设高质量的光伏电站,不是不可为,而是没有为。由于没有严格的标准和执行,中国光伏产业形成了“外战内行,内战外行”的特色,制约了光伏产品打造高质量的国内电站。

改革开放后,中国迅速成为全球最大出口国的同时,也成为低端产品的代名词,市场份额的扩大不能带来相应财富的增加,这似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难以打破的魔咒。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的标准是由别人制定的,我们产品的利润空间只能服从这一标准,所以打破魔咒的关键只能是建立更高要求的国家标准,光伏产业同样如此。

以前,中国光伏产业标准缺失也是正常现象,因为2011年前光伏产品99%出口国外,如果不具有人家认同的标准,只能认同人家的标准。因此中国企业家在夸耀自己光伏产品质量好时,会自豪地说通过了TUV、UL、JET标准。


怎样成为光伏强国?

建立严格标准,严格实施执行

光伏标准缺失已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2013年7月及2014年2月,国务院和国家能源局分别下发文件规范光伏产品质量,两份文件的核心内容是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强制检测认证,那些接入电网并接受补贴的光伏电站,须采用经国家认监委批准的认证机构的光伏产品。

2014年3月,国家能源局、国家认监委及上百位光伏业内人士召开光伏产品质量政策研讨会,力图通过加强检测认证保证光伏质量,并透露出将组建光伏产品检测认证的最高机构——光伏产品检测认证技术委员会。

光伏产品应建立“溯源”的质量认证体系,应像国家对奶粉检测一样,能把所有上游产品的信息都提供给终端用户。

此外,委员会将对行业最关心的光伏产品衰减开展“加速衰减测试”,以满足银行及保险公司的贷款、承保需求,由北京鉴衡认证中心负责实施,这将填补中国及世界光伏检测的空白。

2013年以后,中国将成为光伏电站建设大国,要实现从光伏大国向光伏强国的转变,建立自己的产业标准体系非常紧迫,有两点值得关注:

一要建立最严格的国家标准。在国内光伏市场,必须通过建立标准导入良性竞争;在国际光伏市场,超越别人的前提条件是,你的奋斗目标要比别人高,光伏产业不但要加速建立标准,还要建立比其他标准更严格的标准。

二要建立最严格的标准执行制度。可以说,中国光伏在境外的竞争力毋庸置疑,遇强更强,强者恒强。在境内市场,受惠于市场的宽容,遇弱便弱,以致削弱国际竞争力。因此,只有当最严格的标准体系建立后,中国才能真正成为光伏强国。(作者为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原标题:中国迅速攀升的光伏装机规模背后隐藏诸多隐忧 光伏标准缺失已成短板

文章作者:红炜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相关推荐

图片正在生成中...

索比光伏网
29 2014/05

中国迅速攀升的光伏装机规模背后:标准缺失已成短板

国家能源局今年出台了光伏装机规划,14GW电池板将在中国各地安装,其中8GW用于分布式光伏,成为装机容量增速最快的新能源,是2013年数量的两倍。然而,在迅速攀升的装机规模下,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企业不按标准生产,不曾认证,并存在以次充好,产品标准不健全等问题。

索比光伏网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