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不宜“大跃进” “赶工潮”勿重演
科学时报2014-05-13 07:46:46
围绕光伏,中国和欧盟你来我往“较量”又有了新动态。
中国商务部裁定自2014年5月1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产品征收反倾销、反补贴税,实施期限为两年。
不过,这一消息并未让中国光伏市场显得过于兴奋。相比对欧盟“双反”的实施带来的利好,业内人士对今年中国分布式光伏建设目标的担忧显然更为突出。
2014年年初国家能源局下达的光伏发电年度新增规模显示,全年计划装机量总规模为14.05吉瓦,其中分布式为8吉瓦、地面电站为6.05吉瓦,超过去年计划数量的40%。
但是,从今年年初至今并无大型分布式光伏项目动工,日前国家能源局针对此问题表示—“若能形成商业模式,下半年可能在国内掀起装机赶工潮”。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分布式光伏又将重蹈地面电站的“大跃进”覆辙?
“赶工潮”勿重演
关于分布式光伏“赶工潮”的说法一出,立刻引起四方哗然。
截至目前,今年国内分布式光伏的建设数量极少,整体进度并不乐观。在2013年国家确定的首批分布式光伏应用项目中,首个开工项目,山东淄博高新区50兆瓦在不久前才正式投入建设。
按照此种发展趋势,下半年中国分布式光伏必须经历一场“大跃进”似的建设才能完成既定的8吉瓦任务。
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设至少需要运营25年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必须将质量放在第一位,切勿为了完成目标而盲目赶工。
目前,在已建成的中国西部大规模光伏地面电站中,不乏当初为了争取更高的上网电价而“抢装”的项目。
2011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曾宣布,自当年7月1日以后批建的光伏项目,上网电价定为1元/千瓦时,而在这之前核准建设的项目上网电价为1.15元/千瓦时。
“为了赶上比较高的上网电价,西部各省出现过好几次"抢装"建设光伏项目的高潮,拼命缩短建设周期。”孟宪淦说。
在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看来,当初各地方政府为了力推新能源产业,在基本配套措施不健全的情况下盲目上马光伏电站的做法,正是使得下游环节产能过剩问题瞬间爆发的重要原因。
这种“抢装”的风潮直接造成中国西部光伏电站如今存在诸多质量问题,孟宪淦质疑道:“这些电站能否在25年的生命周期中完成发电任务?”
4月28日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累计并网运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942万千瓦,全年累计发电量90亿千瓦时。
记者据此算了一笔账:2013年每1千瓦的光伏装机容量年平均发电463.44千瓦时;而截至2013年底中国火电装机容量为8.62亿千瓦、全年发电量4.19万亿千瓦时,1千瓦火电装机年平均发电4860.79千瓦时—两者之间发电量的多寡高下立见。
“过去总是一味追求装机容量的大小,其实真正应当重视的是发电量的多少。我国光伏产业在检测、验收管理等方面原本就存在着短板,一定要保证项目质量才能发展分布式光伏,不能一次又一次出现"抢装"而不顾质量的风潮。”孟宪淦说。
融资与产权都是问题
为何今年上半年中国分布式光伏建设如此缓慢?对此,萧函对记者指出:“我国分布式光伏虽然呼声很高、目标远大,但实际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实现多大的经济效益。”
“中国分布式光伏的发展仍面临融资、并网、屋顶资源有限等问题。”中商情报网产业研究院能源行业研究员王健也对记者表示。
目前,缺乏融资平台已经成为中国分布式光伏发展面临的首要难题。
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在近日召开的光伏发电银企沟通会上表示,金融机构要与光伏企业合作,研究当前分布式光伏发电投融资风险点的识别和防范措施,国家能源局也将完善银企沟通交流平台,为光伏发电的投融资提供政策保障。
此次能源局组织召开如此高规格会议,一方面显示政策对推动分布式光伏的决心,另一方面也凸显出融资的确遭遇到不小的阻碍。
我国光伏企业开发建设分布式电站项目,大部分资金来自于政策性银行及商业银行贷款,一旦银行停止对光伏企业放贷,企业就会遭遇“钱荒”,电站建设很难再进行下去。
王健指出,融资难与分布式电站资产的价值不被银行所认可有关。如果金融体系不把电站视为真正的资产抵押品,开发商将难以就分布式光伏项目融资。
此外,分布式光伏建筑物的产权界定难,也难以寻觅合适的屋顶。“光伏电站经营时间通常为25年,但屋顶所属企业却可能面临3年或5年出现更替甚至倒闭的情况。”王健说。
更为关键的是,国内大部分屋顶承载条件并不符合分布式光伏的要求,而且建筑使用权和所有权等可能存在分离等问题,导致项目进展艰难。
朝令夕改引不满
可事实上,与银行的准利率相比,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回报收益却要高得多。
孟宪淦表示:“我们计算出的内部收益毛利率为15%,回报率还是很不错的。可是为何银行仍然不愿意贷款?社会资金也不愿意投资?”
对此,普遍观点认为,根源在于不稳定、不连续与不可预见的政策。
“投资者对于可预期、投资收益清晰有保证的才会愿意投资,现在分布式光伏缺乏稳定可靠的价格制定政策和体系。大家都在观望,没什么信心。”孟宪淦说。
王健也指出,从目前的度电补贴政策来看,项目收益率不稳定,补贴标准依据并不清晰,决策明显存在偏差,补贴力度尚未达到预期水平,这也是由于国家政策的不可预期性导致的。
2012年9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底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100万千瓦以上。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累计并网运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为1942万千瓦。
照此推算,2014年与2015年两年间,全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58万千瓦即可完成“十二五”目标。但是年初出炉的2014年目标却定为1405千瓦,大大超过预定目标。
一位匿名业内人士不满地对记者说:“光伏"十二五"规划目标已是白纸黑字的既定事实,但政策制定者却经常主观性地一拍脑袋重新规划,没有哪个领域规划像光伏这样变来变去,在重新制定时是否所有因素都考虑周全?”
而且,当前浙江、江苏、江西等省在国家基础上又给予分布式光伏发电补贴。如江西省给予统一标准的省级度电补贴为0.2元,补贴期20年。
孟宪淦说:“如今国家与地方的过度补贴造成的后果是,企业并不热衷于提高技术以降低成本—反正政府会给钱,成本越高的电价往往给予的补贴越多。这已经违背了当初国家制定《可再生能源法》的初衷,制定补贴政策是为了让企业尽快依靠科技进步来降低成本。”
他表示,中国光伏不应一再出现“大跃进”似的“抢装”潮,而应当要有经常性的、持续的稳定政策作为保障。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