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光伏产业调研报告出炉
滨海时报2014-04-22 09:30:25
新区已在光伏产品的生产和应用上形成一定规模,但太阳能光伏核心产业则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特征,即处于产业中游的光伏电池研发较强,太阳能光伏配套项目则较为欠缺。这是刚刚出炉的新区光伏产业调研报告,得出的该产业在新区发展现状。
部分企业满负荷运行
今年初,新区经信委组织开展了为期数月的光伏产业发展情况调研,包括天津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天津三安光电有限公司、京瓷(天津)太阳能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都是此次调研的样本。
“随着中欧光伏‘双反’的和解,及最近几年,在国家政策扶持下,‘金太阳’示范工程和分布式政策的刺激下,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市场呈开放趋势,订单增加,部分企业出现满产运行状态。”参与此次调研的新区某光伏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但因为整个光伏行业回收期较长以及前期巨大的投入始终是制约发展的关键,同时,国内光伏组件产品质量良莠不齐,造成发电量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也是制约光伏普及的关键因素。
以天津英利为例,该公司2012年1月正式投产,已成为天津最大的光伏企业。天津英利投资1.07亿元的年产150兆瓦扩产项目,已于2013年4月完成并释放产能,目前天津英利组件产能已达到450兆瓦,实现了全产能运营。天津英利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规划,天津英利预计到2015年项目全部建成,届时总投资将超百亿元,建成占地2500亩的1吉瓦光伏完整产业链和3吉瓦组件封装项目。产能全部释放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约400亿元,提供15000个就业岗位。
上下游项目短缺
“截至2012年,新区从事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企业主要有9家,其中6家为太阳能光伏电池制造商,另有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商2家、太阳能电池研发和检测机构1家。” 新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新区太阳能光伏产业主要分布于滨海高新区和开发区,其中,滨海高新区聚集了新区75%以上太阳能电池制造商。从调研结果看,新区大部分重点光伏企业发展情况良好,多数企业实现连续三年销售量和营业额不断攀升。
调研报告显示,新区已形成了从单晶硅、多晶硅,到非晶硅薄膜、聚光电池等较为完整的产品类别,产品光电转化效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调研报告显示,新区太阳能光伏研发实力较强,其它配套产业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太阳能电池技术研发、产品质量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生产装备制造,储能系统研发生产等应成为滨海新区未来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方向和招商重点。此外,具备太阳能发电系统安装、检修、维护能力的专业化施工单位也比较匮乏,这方面应成为滨海新区太阳能光伏产业未来重点鼓励发展的方向之一。
■ 相关链接 光伏产品在新区应用正当时
“理论上讲,光伏发电技术可以应用于任何需要电源的场合,上至航空航天设备,下至家庭用电源,大到兆瓦级电站,小到儿童玩具,光伏电源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天津开发区科技发展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事实上,一系列的应用已经在新区悄然展开。
2013年8月,本市首个地面光伏发电项目在滨海新区开始铺设缆线。2014年2月19日,该项目正式并网运营,为中新天津生态城居民提供清洁能源。该项目可不间断运营20年以上,投产后每年可发出约1110万千瓦时清洁的电力,每年节约煤炭3700吨。
在空港经济区,该区域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天汽模光伏电站18380块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已经安装完成。按照计划,该项目在企业60000平方米的厂房屋顶装机光伏发电板4.5MW,预计将于今年上半年实现并网发电,第一年预计发电量将达到近600万千瓦时。这也是继白领公寓、阿尔斯通、普林电路之后,空港经济区的第四个屋顶光伏电站项目。
在新区南部,一些民营企业也开始尝试在厂房屋顶自建光伏发电设施。在天津开发区,由政府主导的首场“分布式光伏技术大讲堂”活动受到了很多企业家的亲睐。越来越多功能区和企业看到了应用光伏产品的美好远景。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