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马拉松”的光伏人

Solarzoom2014-03-24 08:42:04 “跑马拉松”的光伏人-索比光伏网微信分享
本期"身边的光伏人"系列,我们将目光转移至国内光伏大本营--江苏。主人公邓伟在当地一家颇有名气的集团公司(以下称为"C公司")下属太阳能研究院担任部门经理。

  产品普及任重道远

  2014年一季度即将结束,光伏市场继续保持着继去年四季度之后回暖的态势。然而,邓伟的感受并不十分明显,这与他的工作方向不无关系。

  邓伟主要负责光伏应用产品开发,"一是工程、市政、农林等工业用品,包含光伏水泵系统、光伏便携电源、光伏照明系统、光伏遮阳卷帘等;另一个方向是光伏快消品,比如高档礼品和家居用品,直接面对消费者。"

  近两年国内光伏终端异常火热,在诸多光伏企业竞相角逐电站市场尤其是分布式市场之际,光伏应用产品端显得并不那么入流,市场也相当有限,尤其是直接面向老百姓的产品。邓伟向记者分析原因,"光伏应用产品市场目前并不大,主要是光伏还没有真正推广普及到普通老百姓,虽然业内人士耳熟能详,但是普通民众对这个东西并不熟悉,很多人没这个概念,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市场潜力还是巨大的。"

  邓伟认为太阳能应用产品是光伏发展的一个趋势。"太阳能产品是向大众科普太阳能理念的最佳载体,这项工作也是最容易惠及到百姓的工作。它的空间很大,以后会同空调等常规家用电器一样普及。"

  邓伟透露,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光伏充电宝多半实用价值并不大,很多杂牌小厂生产的东西性能无法保证。常见的问题就是做工水平低劣,电池片品质太差,受光面积较小,功率低,电流小,电压也无法达到充电要求等。

  而邓伟团队所开发的诸如移动电源、台灯等光伏快消品则定位于"高大上",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向消费者传递着光伏"科技、时尚、环保"的理念。目前的销售渠道主要是公司自己的B2C平台和阿里巴巴商城,以各企业的礼品订购为主。这些产品的价格在上百元到几百元不等。

  如何让产品被用户更好地接受是邓伟不断思考的问题。"时代发展得快,我们熟知的一切都在改变,我们固有的思维也在颠覆。相较于传统的工业化思维,互联网思维体现了商业民主化和用户至上的理念,产品和服务不再是冰冷的固定程式,而是一种有机的生命体。"

  "现在的消费者需求开始分散化、个性化,除了对功能的追求之外,产品也变成了他们展示品味的一种方式。消费者的需求不仅仅是功能需求那样简单和直接,对消费者需求的把握就是一个探索和试验的过程,要求我们的产品是一个精益和迭代的过程。"

  面的消费者不断升级的需求以及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不断冲击,包括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崛起,邓伟和他的团队也在一直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互联网营销方式,"线上线下互动,优化产品设计广开销路,这是我们后续的重要工作。总之,要细化市场、深化开发,跟得上时代节奏。"

  邓伟告诉记者,他和他的团队在做充分的准备,"来迎接政策明朗、市场成熟和爆发的时刻。"尽管,邓伟并不确定这个过程有多长。

  与光伏相识相知

  2008年,邓伟首次接触光伏。他的第一站落脚在苏州一家光伏上市公司(以下称为"A公司")的产品研发部,参与组件设计方面的工作。

  2008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危机还未到来,彼时的光伏行业正处于意气风发之际,A公司的理念、战略,高层的欧美教育背景和从业经历以及国际化管理思维让邓伟从一开始步入光伏行业便有了美好的体验。他对A公司的感激之情也溢于言表,"这个企业是我认识、了解行业信息,学习专业知识,积累行业经验的启蒙平台。"

  三年后的2011年,邓伟在A公司的合同到期。因为生活的原因,他来到南京,进入了本文一开始提及的C公司的研究院。这是邓伟的光伏第二站。

  谈到这次工作选择,邓伟表示,"当时,业内很多大公司都在积极拓展下游业务,在电站开发、系统设计方面积极布局。当时的尚德、天合、英利、正泰、协鑫、中电、阿特斯等企业都开发建设了大量电站。"邓伟感到国内终端领域的前景巨大,也希望能够从事下游方面的工作。

  在查阅了相关资料,以及向朋友了解后,他认为这家研究院作为综合型的新能源系统服务商"在国内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且技术实力雄厚",便定了下来。

  在C公司前期,他参与了光伏系统项目工程的设计与改善等相关工作。之后,经公司战略调整转至应用产品开发部门。相较系统端的热闹,应用产品端稍显落寞。已过而立之年的邓伟仍需在这个红海领域艰难"拼杀"。

  事实上,自邓伟进入C公司不久,光伏可谓是"飞流直下三千尺",这一次的光伏调整期时间长,程度深,让大家猝不及防。记者清楚地记得,2012年下半年到2013上半年,行业悲观的情绪弥漫着整个光伏界,停产、欠薪、讨债的消息此起彼伏,从业者抱怨、茫然的声音不绝于耳,跳槽、改行的大有人在。

  幸而,有一批可爱的光伏人愈挫愈勇,在寒风中仍然执着坚守。"在最困难的时候,各线员工的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同其他有优秀的兄弟公司团结合作、共克时艰,最终大家都挺过来了,扛过了寒冬期。"邓伟如是说。


  光伏是场马拉松

  虽说光伏是场马拉松,能够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但在这场历时两年之久的无比残酷的淘汰赛中,企业竞争力上的孰优孰劣似乎已经有了端倪。

  在这里不得不提及邓伟的母公司--C公司。这家集团公司于2004年涉足光伏行业,属于国内最早一批布局光伏的企业。在光伏发展如日中天之际,C公司也意气风发地在上中下游全面撒网,成立了5、6家子公司。

  C公司在发展的前几年因为战绩辉煌,奠定了其在光伏行业较为领先的地位。之后,因为光伏企业非理性的迅速扩张和行业寒冬到来等诸多因素,它跟其他企业一样遭遇到重大的考验。而随着2012年下半年光伏春天的悄然来临,在同类企业快速转型与发展的时候,C公司在光伏行业的脚步似乎有些缓慢和沉重。另据记者的了解,在业界,该公司被称为光伏黄埔军校,"来往过客"居多。

  面对记者的质疑,邓伟有着良好的职业操守,也以积极的心态来回应。邓伟认为,光伏行业的人才流动频繁是众所周知的,是很普遍的现象。特别是前些年,人才流动更大,行业急剧膨胀,企业不断扩张对人才的需求量增大,不少公司都在想方设法挖墙脚,有些公司,整个技术团队都被人挖去,集体跳槽的现象比比皆是,每年的展会上见到相同的面孔却身着不同的工作服。有玩笑说,有人把业内的公司跳了一遍,再跳就只能回老东家了。

  邓伟继续说道,"无论是技术积累还是人才储备,我们都是国内领先的。在新的分析方法及设计理念、工具的导入上,我们一直走在创新的前列。"

  "对于环保及能源结构来讲,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潜力无限、势在必行的,光能有无限可能。对于这个新兴且前景广阔的行业,我们目前所做的还很少,与我们的理想还很遥远,后续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可以发挥的空间很大。"邓伟对未来充满遐想,坚信自己的光伏之路会越走越宽。

  光伏从业6年,已过而立之年的邓伟感慨万千,"这6年,见证了行业的爆炸式发展,一个个创富神话不断出现在这个行业,施正荣、彭小峰、苗连生等等,无不刺激着大家的神经。同样也经历了这个行业的波折巨变,无序发展,产能过剩、欧美双反等等。近两年,我们打开电视、电脑,似乎每天都能看到一些光伏企业或挣扎或倒下的新闻和报道。当年我们高山仰止的行业巨头,或申请破产,或接受收购,或退出太阳能领域,没有见过哪个行业如光伏这般惊险,整个行业波澜云诡,惊涛骇浪,一场一场颠覆视听的信息扑面而来,让人百感交集。"

  邓伟的描述充满着感情色彩,这些被他用于形容太阳能的词汇也似乎在激烈地跳跃着,诉说着行业的经历。

  "不管哪个行业,若想更成熟一些,更前进一步,必然经过各种挫折与锤炼,这种迈向成熟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我想,只有真正经历过风雨的人才能懂得个中滋味,才能体味到百转千回后的坦然。

  采访后记:

  采访之余的闲聊中,略能感觉到邓伟的无奈。尽管邓伟告诉我,"我们的工作并不仅仅为了一份工钱,更多的是一种热爱、一种责任感、认同感和成就感。"我非常地认同,也为他喝彩。但他过往不经意的一句"步履蹒跚",让我感受到一丝凝重。

  "像是光伏从繁华走向落寞,公司里面的人,也就只能从衣食无忧,走向进退两无奈了。"这是一位朋友的话,犀利而讽刺,不单单写照了很多光伏人这两年的状态,也表达出一些企业的痛苦抉择期。

  从落寞再度繁华,并非不可能。还是那句话,也是邓伟喜欢说的--光伏是马拉松,是一场长跑,拼的是韧性与耐力,看得是长远利益而不是短期效益,能够笑着在这场马拉松中坚持到最后的,才是赢家,短期内的评判不具备任何意义。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相关推荐

图片正在生成中...

索比光伏网
24 2014/03

“跑马拉松”的光伏人

我们将目光转移至国内光伏大本营--江苏。主人公邓伟在当地一家颇有名气的集团公司(以下称为"C公司")下属太阳能研究院担任部门经理。

索比光伏网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