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助力光伏回暖 融资困境亟待突破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2014-03-14 07:55:35
分布式光伏发电迎良机
国家能源局近日下发通知提出,自2014年起,光伏发电实行年度指导规模管理,并详细披露了光伏装机规划:全年新增备案总规模14GW,其中分布式8GW,光伏电站6GW。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社会各界对环保问题越来越重视,有关部门对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的支持将延续政策上的一贯性。前述通知出台后,光伏行业中材料和硅片的上游制造端、电池和组件的中游制造端以及光伏系统应用产品的下游应用端,都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随着政策进一步落地,行业景气度有望再度提升。
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总公司副总经理张远认为,该通知比原来业内预期的12GW调高了2GW,这个数字反映出管理层认识到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行业困境。能否完成指标,既考验管理层的智慧,也考验行业的发展能力。
公开资料显示,当前分布式光伏发电电价补贴标准为每千瓦时0.42元(含税),由电网企业负责向项目单位按月转付国家补贴资金。余电部分允许向供电区域其他电力用户直接出售,打破了电网的售电权垄断,成为推广分布式光伏的有力措施。
业内人士认为,从能源局的通知来看,地面电站配额多数被西北地区占据,分布式配额则主要分给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其中江苏、浙江、山东各自获得1GW的指标,广东获得900MW的指标,政策的指向性比较明显,为行业相关投资提供了依据。另据媒体报道,继国家能源局通知下达后,上海、浙江、江苏等的“地方版”的分布式光伏补贴政策也相继出炉,个别地区的内部收益率测算值超过20%。
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资产管理事业部执行总经理王海生表示,目前,光伏市场出现的变化主要缘于两方面,一是电价配套政策、土地租金、相应税收等政策的稳定性增强,二是电网建设投入加大,新的政策也给出了正面信号。
交通银行(3.70, 0.06, 1.65%)上海市分行大客户四部总经理沈卫东表示,光伏行业正面临转型。近两年,由于受到国际贸易纠纷、行业无序竞争、上下游产品价格暴涨暴跌以及一些政策因素影响,行业出现阶段性风险,对银行形成了非常大的资产安全压力,银行业“一刀切”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没有得到供应商的肯定。兼并、重组等情况也带来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上升的风险,对行业本身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上海融联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宁认为,特斯拉未来肯定要在国内利用光伏来建汽车充电装置,因为对于纯电动汽车来说,光伏发电的运营成本比起烧汽柴油低得多。未来一两年内,分布式光伏有望起到更大的作用,既可生产新能源,又可直接对接用户,其发展前景不容忽视。
电站建设深陷资金困局
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到2015年,全国年均规划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约在10GW左右,到2015年总装机容量达到35GW以上,并鼓励各类用户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但业界普遍认为,由于配套融资政策不完善,光伏电站开发资金缺口巨大。保守估计,在光伏电站建设环节,如果按照每瓦10元的成本计算,在完成国家规划的装机容量的前提下,除去20%到30%的项目法定出资部分,每年融资需求将达600亿元。
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国家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出台了融资扶持政策,但对大型光伏电站却缺乏相关配套政策。很多商业银行由于被光伏组件商“套牢”,对光伏产业下游也“一刀切”地不愿贷、不敢贷。光伏电站投资额度大、回收期较长,亟需中长期贷款。光伏行业在融资道路上举步维艰,源自多方面因素,如社会对光伏产业作出误判,懂金融的不懂产业、懂产业的不懂金融,光伏产业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对应的金融服务却走在了后面。
蔡宁认为,对于光伏行业而言,融资难题主要来源于几个方面:一是各银行信贷政策相比国家对光伏产业的扶持政策严重滞后;二是市场导入期各类投资资本快速圈地,抢占优质资源,导致当前优质开发资源获取成本高;三是产权交易市场未形成,资本流动性差;四是屋顶分布式光伏产业受到用电企业的长期经营稳定性的风险制约。此外,各地区金融环境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也是造成行业融资难的因素。
蔡宁表示,除了标准化、质量、保险等问题外,分布式光伏对目前很多行业几十年来形成的传统构成了挑战,需要打破一些垄断行业的现状。但目前只有国家开发银行对光伏领域明确提供支持,其他各家银行的信贷政策尚未明确,导致对光伏的信贷支持严重滞后。虽然一些银行已经了解到光伏产业的发展方向,但具体的商业模式仍在探讨当中。
张远认为,当前分布式光伏电站融资难问题的原因之一,是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造成各方收益和风险的不对称,市场观望气氛甚浓。
用标准化化解融资难题
面对光伏产业的融资难题,业内祭出了标准化的药方。融资租赁和保险等金融机构有望介入光伏产业链环节,发挥金融保障作用。王海生表示,光伏电站建设本身是一次性投入,之后每年的费用相对较低而且可以预期,所以是一个“天生的金融化产品”。
而由“特斯拉之父”马斯克作为第一大股东的美国光伏发电项目公司Solarcity,则成为行业内关注的案例。SLSE(上海租赁行业综合信息服务与交易平台)报告显示,Solarcity的融资模式是通过第三方融资模式支持电站开发运营,其资金的80%以上为非自有资金,投资方主要来自金融机构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基金。除第三方融资模式外,Solarcity还在纳斯达克上市募资,并考虑将个人投资也作为资金来源之一。此外,该公司还选用了5000个光伏屋顶客户的资产作为资产池,进行了资产证券化融资。
Solarcity为用户提供两种业务合同模式,即电力购买协议(PPA)以及租赁合同,超过九成的太阳能系统用户会二者择一。PPA和租赁合同对于银行等投资方来说,相当于一个固定收益产品,其合同期长达10至20年。电力本身是必须消费的能源,系统本身既有保险又有美国能源部的背书,因此几乎不存在违约风险。
SLSE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婕表示,参考Solarcity的商业模式,一些资质比较好的客户可以进行尝试。Solarcity实现的是内外部资源的整合,综合利用了国民的环保意识、政府提供的各种补贴政策和投资税收抵免加速折旧等政策、通过证券化、引入理财产品等方法募集来的资金。
北京国观智库投资有限公司能源事业部总监李月指出,光伏电站面临的融资难问题可以从权威机构对电站进行标准化角度着手解决,其立足点在于把金融对电站的要求有效融入标准化程序中。标准体系可以为投资人和运营商提供电站筛选和评分的标准,为建立市场化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商业环境提供基础。此外,健全的保险(放心保)体系也是必要的。保险体系可以吸引长期投资进入光伏产业,并帮助这些投资在未来有需求时在金融市场顺利退出。
李月表示,国内的分布式光伏电站走标准化之路,首先需以数据库为基础,结合现有的电站完善数据库建设。而未来关键的一点,是尝试应用相关的质量标准、相关的保险,对已有和新建的电站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掌握相关情况。其次,如果发现国内光伏保险的缺失,就需要对相关的保险进行引进和本土化,在此基础上推出评级指标和标准化体系。“这个体系加上保险体系的配套,Solarcity模式就有可能在中国落地,甚至光伏互联网的模式也可能在一两年内面世。”
租赁保险尝试介入产业链
据报道,2月19日,联合光伏与国家开发银行、国电光伏、网信金融等合作,建立了“前海众筹光伏电力平台”,拟通过互联网,以“众筹”的形式募集1000万元资金,开发建设1MW光伏电站。
业内人士认为,这只是光伏打通金融脉络的一个尝试。未来,融资租赁、保险等机构都有望借此机会介入到光伏产业链当中,成为“金融能源”的推动力。考虑到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的特点,当务之急是突破固有的管理和金融思维,打造适合产业特性的创新金融产品。
周婕表示,光伏电站的开发运营类似于经营性物业,融资租赁公司的切入点是在光伏电站的持有和运营之间。针对地面电站,融资租赁公司可为光伏电站提供前期开发融资。
除此之外,融资租赁公司还可以沿着光伏产业链,在上下游做更多服务,如与光伏企业合作开展项目,或成立合资公司,或成立电站运营平台。融资租赁公司在当中开展融资业务,电站运营公司负责开发建设工作,二者再进行内部整合。
上海市租赁行业协会会长高传义表示,租赁应被理解成投资人、资产的协调和管理人。出租人能够协调很多资源最终达成交易,形成享有稳定收益的金融产品式的固定资产,然后就可以进入资产证券化,完成ABS(资产支持证券)一系列资产运作。光伏电站是长期资产,具有稳定的现金回报,为融资租赁提供了一个方向,加上建设成本降低、资金成本降低、电费上升等预期,光伏电站融资租赁会有一个很好的前景。
保险则是光伏业关注的另一方面。蔡宁表示,相比之下,国外的一些保险公司光伏业务已经很成熟,而国内对于光伏进行质量保险的只有英大财险一家,在收益险方面还没有公司涉足。“目前我们的金融机构还没有走出这一步,但相信随着金融改革的推进,这将是必经之路。”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