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河君:光伏行业的“激流勇进者”

天津网2014-03-07 15:58:20 李河君:光伏行业的“激流勇进者”-索比光伏网微信分享
2013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名单中,首次上榜的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李河君,以109亿美元净资产位居第四位。对于这匹突然杀出的“黑马”,或许了解的人并不太多。

外界多称李河君是“新能源狂人”,他对新能源行业充满信心与激情,他像个演说家一样,向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介绍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战略发展。他说:“在过去近20年的时间里,我始终就做一件事—发展可再生能源。这就是我要找的能够干一辈子的行业。”

2014年1月13日,中国薄膜光伏产业联盟在北京成立,这是中国首家薄膜光伏全国行业性组织,李河君当选联盟主席。业内人士表示,该联盟的成立将为中国薄膜光伏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引领光伏企业走进“薄膜时代”。

坚定自己的判断与前瞻

上世纪80年代末,李河君从北方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放弃了国家分配的铁饭碗,选择了“下海”经商。凭着跟老师借来的5万元开始创业,掘到“第一桶金”后创立了华睿投资公司。1994年,李河君正式创建汉能控股集团,他带领汉能历时8年建成了全球由私营公司投资建设的规模最大的水电站—金安桥水电站。水电项目的成功,使汉能在实业领域得到了长足发展,也让他逐渐坚定了“用清洁能源改变世界”的信念。2006年,他正式踏入光伏领域,并做出了“薄膜化和柔性化是光伏产业的未来和总趋势”的战略判断。

回首2012,光伏产业走过多事之秋;再回首2013,光伏产业经历洗牌之年。2013年11月,国家能源局在《关于征求2013、2014年光伏发电建设规模意见的函》中要求,在不出现弃光限电的情况下,2014年光伏发电的建设规模将提高两成达到12GW,其中分布式光伏8GW,显示了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对于光伏发电的支持。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提出有关生态补偿、资源有偿使用等多项市场化改革要求,目前雾霾等环境问题也变得日益严峻,迫切需要新能源尤其是清洁太阳能的发展。“政策方面,国家也在积极探索和出台相关产业政策促进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加大金融对光伏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这为发展薄膜光伏产业提供了机遇,同时国家‘十二五’规划及产业政策方面,也给予薄膜光伏相关的支持。中国城镇化的过程中,在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上,薄膜光伏业具有很大的市场机遇。”对于薄膜光伏的发展前景,李河君态度乐观,他认为,薄膜光伏是今后光伏产业的发展方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薄膜光伏的发展速度势必远超当前预期。

成功并购的秘密武器

2012年,由于一味追求产量,产业发展呈恶性循环之势,再加上美国对华企业的“双反”调查以及欧盟对华的反倾销调查,中国的光伏产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严寒,可谓经历了一场生死劫难。但大浪来袭,有退亦有进。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民营清洁能源发电企业,汉能开始了对海外光伏企业的并购……2012年9月,汉能宣布完成对德国Solibro的并购;2013年1月,汉能正式宣布完成对美国MiaSolé的并购,本次并购使汉能获得全球转化率最高的铜铟镓硒(CIGS)技术,成为规模、技术上皆领先全球的薄膜太阳能企业;2013年7月,汉能又成功并购美国Global Solar Energy公司,成为全球首家实现柔性薄膜太阳能组件大规模量产的公司,同时也标志着汉能通过全球技术整合,占据了薄膜光伏技术的最前沿。一年之内,汉能完成了三次海外技术并购。

并购,是战略之举,同时也是一场高投入的冒险。简单的并购并不能起到1+1>2的效果,甚至有可能遭遇倒退。那么并购的成功靠什么?在李河君看来,至为关键的一条是要有准确的战略判断。2011年下半年开始,全球太阳能产业进入快速发展后的产能过剩期,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各国开始逐步缩减对光伏产业的补贴,以美国石油企业为推手的全球页岩气热潮进一步降低了投资者对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投资热情,短期之内太阳能技术企业上市套现成了梦想,风险投资和私募基金退出止损成为不可避免的结果。“在这种形势下,汉能决定进行战略布局海外技术并购,希望借助技术并购,消化、吸收、再创新,加速占领薄膜光伏技术优势;利用技术整合发挥被并购企业的技术优势和协同效应;利用当下低迷的太阳能产业现状,发挥最大的资金效应并取得市场上最成熟的量产技术。”

汉能先后经历了从不被海外技术企业认识并被拒绝,到海外公司主动出售技术、寻求合作的过程,同时也经历了从美国市场到欧洲市场,再回到美国市场的过程。谈及从三次海外技术并购中获取的经验,李河君总结了五点:“第一、要有高效的决策机制;第二、由汉能并购团队主导谈判,顾问机构完成专业报告并制定风险防范机制的工作方式;第三、建立与被并购目标公司股东、债权人和管理团队的信任是并购成功的关键;第四、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包括顾问机构在内的并购技术尽调与商务谈判团队;第五、保留原管理团队的完整,减少从国内派管理人员,有利于后期的运营。”


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中国光伏行业在竞争激烈而需求减少的情况下,实力弱小的企业必然面临倒闭或者被兼并,而对于实力强大的企业来说,也恰恰是扩张升级的好机会。李河君准备带领汉能打一场漂亮的新能源之战。

目前,中国的光伏企业还处于制造、组装、加工的初级阶段,对原材料、核心技术、市场网络、营销网络,以及市场的控制力、影响力并没有决定权。按照宏碁集团创始人施振荣先生的“微笑曲线”理论,在整个价值链中,价值最丰厚的区域集中在价值链的两端(研发和市场)。没有研发能力的企业就只能做代理或代工,从中赚一点儿辛苦钱;没有市场能力的企业,即使其生产的产品再好,产品周期过了也只能作为废品处理。

“汉能为了克服‘两头在外’的弊端,在技术创新和市场上做了不少努力。通过三次海外全球技术整合,汉能在薄膜光伏领域的技术大幅提升。目前,汉能拥有了非晶硅—锗、非晶硅—纳米硅、铜铟镓硒等7条产品技术路线,研发转化率最高已达18.7%,量产转化率已达15.7%,领跑全球薄膜太阳能行业。”李河君深深认识到,一家企业只有不断往附加价值高的区块移动与定位,才能持续发展与永续经营。

欧盟委员会2013年12月2日宣布,自12月6日起,对未参与“价格承诺”的中国太阳能板生产商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对此,李河君表示:“价格承诺对汉能没有太大影响,因为汉能走的是薄膜路线。目前,我国光伏产业正在不断由晶硅向薄膜升级。受欧美‘双反’影响,晶硅产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然而薄膜光伏方面,随着技术不断成熟,转换率在不断提升,逐渐得到市场的认可。”

对于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来讲,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启动国内市场,满足能源环境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李河君明确表示,“‘出口转内销’已是光伏企业的一种共识。汉能跟现在所有光伏企业的玩法不一样,它们是做出口,我是反过来做,以中国市场为主,国外市场为辅。”

中国如何才能实现从“光伏制造大国、应用小国”到“光伏制造、应用‘双强’大国”的转变?李河君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针对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薄膜光伏产业,金融监管机构应研究制定积极的金融扶持政策,实施有区别的金融政策,对先进薄膜及类薄膜太阳能关键技术研发和核心装备产业化、高端装备国产化予以贷款和税收扶持,保持我们已经取得的领先地位,推动我国薄膜光伏产业健康发展。”值得一提的是,事情正如他所预期般顺利进行着。2014年1月8日,汉能控股集团与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亚洲金融合作联盟在京签署《银企合作协议》,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对话李河君

新领军者:汉能如何进一步挖掘国内市场,做到以中国市场为主?

李河君:首先,政府通过政策支持将分布式电站的地位提高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高度。相比国际市场,中国光伏产业未来在国内市场将会获得更大的机会。

其次,《全球新能源发展报告》(2013)显示,目前日本光伏建筑一体化在太阳能发电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了80%。而中国,在现有的光伏装机容量当中,大型地面电站仍占据主导地位。从中国政府近期密集发布的一系列规划、政策中不难看出,大力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应该也是中国落实新能源战略的一个最重要的措施。

再次,目前我国建筑面积接近500亿平方米,每年新增的建筑面积等于欧洲和美国的总和。到2020年,我国建筑面积将接近900亿平方米,其中的厂房建筑尤其便于为光伏所用。如果将其中10%的屋顶和15%的侧立面安装上太阳能电池(10%的转化率),全国就可装机10亿千瓦。而汉能的薄膜光伏技术更适合于分布式光伏电站、光伏建筑一体化方面的应用,未来在国内市场将有更大的前景。

新领军者: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政府的角色、功能需要转型升级,过度伸向市场的手需要收回来。政府补贴、拯救光伏企业广遭诟病。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李河君:政府不应用自己有形的手去替代市场无形的手。政府应该发挥的是一个辅助的角色,让战略到位、规划到位、政策到位以及措施到位。而市场则应该发挥自己市场主体的作用,调节该产业的发展。

光伏产业确实需要国家的产业政策扶持,但补贴的目的是为了将来不用补贴,如果光伏市场永远靠补贴生存的话,那是没有前途的。补贴的目的是为了推动产业进步,提升技术水平,最后发展到平价上网,让老百姓用得起太阳能发电。

新领军者:你像个演说家一样,说服同行跟你一起走薄膜路线而不是晶硅路线,会不会引起误解甚至反感?汉能高调进军光伏产业,放弃传统的晶硅电池而选择了“非主流”的薄膜电池,被一些人视为光伏产业圈里的异类。你如何应对这种质疑?

李河君:不管什么样的质疑和误解都不应该影响我们对未来的判断。汉能选择了薄膜,是因为薄膜化、柔性化是光伏产业发展的未来和总趋势;事实上,欧美国家早已不再做晶硅,因为他们非常清楚薄膜是未来。

薄膜太阳能是新一代的太阳能技术,它的优势在于:第一,没有污染;第二,低耗能;第三,应用范围非常广,它能做成半透明和柔性电池,不但能做传统地面电站,更重要的,可大量用在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甚至日常生活上;第四,度电成本低,目前薄膜的度电成本已经低于晶硅。此外,薄膜还在温度系数、弱光发电方面有明显优势。从发展前景上看,薄膜电池技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和发展潜力,事实上,薄膜的理论最高转化率为30%,晶硅约29%,薄膜比晶硅的理论值要高。在可预计的10-20年内,很难有技术替代薄膜。

新领军者:在民营企业涉足能源方面,汉能始终扮演着勇敢者的角色。在这方面你能否给民营企业家们一些建议?

李河君:民营企业一定要具备战略能力,对未来的发展有比较准确的判断,这样才能有效降低风险。从当初进入水电到金安桥的八年历练,从步入光伏到把汉能做成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战略和坚持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营企业还要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创新是企业常青的动力,汉能高度重视研发与投入。

还有一句话与大家分享:人们往往高估了一到两年的变化,低估了五到十年的变化。这句话让我们非常重视企业的战略能力,从长远为企业的方向做出选择。在选择光伏道路的时候,就是基于我比较看好薄膜光伏未来的发展趋势。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相关推荐

图片正在生成中...

索比光伏网
07 2014/03

李河君:光伏行业的“激流勇进者”

2013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名单中,首次上榜的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李河君,以109亿美元净资产位居第四位。对于这匹突然杀出的“黑马”,或许了解的人并不太多。

索比光伏网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