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安环境剥离光伏资产 转型“系统智能节能提供商”-光伏资讯-索比光伏网

盾安环境剥离光伏资产 转型“系统智能节能提供商”

21世纪经济报道2013-12-10 07:42:24 盾安环境剥离光伏资产 转型“系统智能节能提供商”-索比光伏网微信分享
 在绕过光伏产业的短暂弯路后,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盾安环境”)将在余热利用及建筑智能节能领域砸下重金。

盾安环境总裁葛亚飞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盾安环境将以天津节能系统有限公司为主要投资平台专注节能产业。”

近日,盾安环境剥离了其在内蒙古的光伏资产,这项投资不仅占用大量资金,而且近期难以产生回报。通过处置光伏资产,盾安环境将获得超过20亿元的资金,并投入自己更加擅长且市场前景广阔的节能领域。

盾安环境专注的节能主要为余热利用和建筑智能节能,在葛亚飞看来,与换个节能灯泡和空调变频的简单节能相比,余热利用和建筑智能节能或将一改中国的粗放式生产生活模式,逐步改善环境污染。

目前,中国的能源浪费极其严重,以工业余热为例,大约40%的能源以水蒸气的形式排放到空气当中,如果将一个3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发电厂的余热加以利用,可为800万-1000万平方米的建筑物供暖。

中国仅余热利用产业就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加上人群与工业区高度匹配。按照华泰证券的测算,中国2010 年工业终端消费量约为30 亿吨标煤,如将产生的工业余热合理利用作为供热热源,可供约18亿平方米的建筑冬季供暖。

盾安环境希望将中国引入欧美国家的能源高效利用之路,据悉,该公司将建立“节能研究院”并转型至“系统智能节能提供商”的丹麦丹佛斯模式。

尽管中国的余热利用市场等节能市场即将爆发,但仍有一系列难题并不是节能公司仅凭一己之力就能解决的,如各地政府理念差异巨大、能源体制僵化、大型企业审批程序等。

 节能服务商的思考年

转型将突破供热单一途径。

2013年是盾安环境慢下脚步重新审视前方道路的一年。

自从2008年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以来,盾安环境以暖通空调为基础,同时开拓余热利用、光伏制造等产业,签署了70亿元余热利用合同和意向,并在内蒙古投资光伏制造,四年来,从未放缓扩张的脚步,但光伏制造产业的低迷行情,促使盾安环境放缓脚步。

“我们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优势和市场前景,最终决定剥离光伏资产,集合资源专注余热利用、建筑智能节能,并建立节能研究院。”葛亚飞说。

在葛亚飞看来,进军节能领域与光伏制造不同,并非是跨行业。“中央空调真正的技术不是制冷而是热泵及精密控制。盾安环境具备坚实的技术基础。”

即使已经签订了数十亿元的余热供热订单,但盾安环境的转型将突破供热单一途径。

以盾安环境在山东莱阳的巨力化工厂余热利用项目为例,收集化工厂冷却水中的余热,可解决500万平方米建筑冬季取暖。但盾安环境并不限于余热供暖,葛亚飞希望把这个项目改造为“三联供”,即除供暖外,多出来的余热为周边企业提供蒸汽并发电。盾安环境试图把巨力化工余热利用打造成为亚洲最大的“余热三联供”工程。

贯穿于空调、余热利用及建筑节能的核心技术是智能控制,盾安环境计划在今后一两年内,整合世界上先进的产品和技术,把建筑物的能效提高上去,初期嫁接日本技术。“空调会根据开会的人数决定输送的冷气量、灯具会根据一天的光线变化调整亮度。”葛亚飞称,最准确的表述是系统智能节能。

 发展中国家将重走欧洲节能道路

北欧供暖首先考虑的是包括余热的非化石能源。

“根据我们调研,预计‘十二五’期间,仅工业余热利用项目的节能潜力将达到9000万吨到1亿吨标准煤,市场规模也能达到3000亿元。”国家发改委能源所能源系统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周伏秋曾对本报记者表示。

但余热利用仅是节能领域的一个分支,国际能源署粗略计算了节能的市场前景。

11月12日,国际能源署发布《2013世界能源展望报告》,其中专门用一个章节分析了全球节能现状和前景,强调了节能的重要性。国际能源署署长范德胡芬(Maria van der Hoeven)在报告开篇中表示:“各国政府已经明确表达了对节能环保的重视。以此为基础,直到2035年,节能技术和解决方案所提供的能量将超过石油。能源效率是同时满足经济、安全、环保三大要求的唯一能源。”

事实上,国际能源署认为,节能的潜力主要蕴藏于发展中国家,欧美国家的能效利用早已成熟。葛亚飞判断,发展中国家将重走欧洲的节能道路。

在北欧三国,供暖首先考虑的是包括余热的非化石能源。

1994年4月,瑞典议会通过了《瑞典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提案,在此方案下,瑞典的供暖模式为之一变。如为哥德堡市提供供暖系统的哥德堡能源公司,其为城市传输热量的570公里长的管道,有2/3的暖气供应来自余热,哥德堡的两家精炼厂产生的工业热水为区域性供暖系统提供了热量。目前,瑞典已从高品位的钢铁、冶炼、化工等热源,转为中低热源的污水余热,甚至中央火车站余热。

丹麦的余热利用与瑞典类似。丹佛斯中国区域能源部战略市场专员王金慧对本报记者表示:“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丹麦的余热利用得到了快速发展。余热已成为供热系统热源的重要组成之一,使用化石能源的锅炉仅作为调峰之用。”

在王金慧看来,余热不仅仅用于供暖,它还可以提供生活热水,“在中国,大多数采暖系统与生活热水系统是分离的。余热利用的另一大优点是:当余热并入供热管网后,可实现在采暖季为用户供暖,以及全年提供生活热水。或可节省购买热水器的费用及与之相关的电费或燃气费等。”

 
 既有格局待突破

打破既有格局,往往比想象中的困难。

但余热利用在中国面临的困难比欧洲国家更复杂。

从2010年余热利用概念普遍引入中国后,盾安环境(9.14, 0.28, 3.16%)、双良节能(12.03, 0.29, 2.47%)、荣信股份(7.21, 0.04, 0.56%)、海陆重工(14.57, 0.10, 0.69%)等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公司在各地,尤其是中国北方地区投资建设了大量余热供暖项目。但公司普遍反映,项目的推进往往受制于个别地方政府的理念,出现了冷热不均的现象。

一项创新技术的引进,虽可带来经济利润,但也会打破既有的工作模式甚至重塑利益分配格局。在记者的采访中,地方政府主管领导的理念是排在首位的不确定因素。

以负责管网运营为主的供热公司为例,供热公司左手以政府核定的价格购买热源,右手以政府核定的价格向用户供热,定价原则是盈亏平衡或保本微利,如有亏损,地方政府则会补贴,有些热网公司还同时经营热源供应,此种模式已延续了数十年。

在引入余热供暖后,“麻烦”也随之而来。


热力公司首先要增加管网铺设,这需要得到主管部门的审批,在管网投资的基础上,热力公司要重新核定余热热源企业的收购价,当地政府接着要决定是否需要更改给予热力公司的补贴数额,这其中又要涉及到与余热改造企业的利益分享问题……

热源企业如钢铁厂、热电厂,本可因余热利用增加收入,但如遇到央企,地方公司、省公司、总部的层层审批走下来,时间较长。

既有格局还会阻碍终端用户的利益。

据丹佛斯称,收购余热显然会降低热力公司的成本,但热力公司出于收回长期成本的考虑,并不一定会立即下调用户的供暖费。

打破既有格局,往往比想象中的困难。但企业仍看好该行业的前景。

“目前,中国的能源浪费巨大,每单位GDP产出是国际水平的两倍,节能潜力太大了,足够民营企业生存发展。”葛亚飞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无论世界还是中国,节能减排是大势所趋,PM2.5已走进人民的生活,我们发现,政府和国有企业的理念越来越开明。”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相关推荐

图片正在生成中...

索比光伏网
10 2013/12

盾安环境剥离光伏资产 转型“系统智能节能提供商”

在绕过光伏产业的短暂弯路后,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盾安环境”)将在余热利用及建筑智能节能领域砸下重金。

索比光伏网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