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站投资风险专题一:估值方法和政策影响

中国光伏测试网2013-11-25 07:27:25 光伏电站投资风险专题一:估值方法和政策影响-索比光伏网微信分享
  光伏电站的投资总离不开两个方面,建新的,或者买现成的。不管是哪一种,都得对所要建的对象或所要买的对象进行项目可行性评估。哪个划算就做那个,这就必然引出一个新的话题:电站买卖和估值。电站买卖,从根本上说改变了光伏电站的投资运营模式,把投资的风险分摊,让更多的关联方参与。光伏电站的合理估值,从意义上来讲是为了方便电站作为一种经营资产进行合理转让,以实现光伏电站投资的市场化、利益化、合理化。

光伏电站的估值难题在于,一是行业对光伏电站的估值方法犹豫不决,没有一个共识;二是对光伏电站运营的政策的连续性风险,三是电站本身质量带来的运行风险,四是如何对电站的当前质量进行保证。这几个难题不解决,就无法让投资者从国家投资转为市场投资,建光伏电站就无法从政策驱动转为市场化的利益驱动。
在这几个难题中,哪个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哪个是最难解决的,恐怕是行业最为关注的事情。前两者可以看做是市场和管理者要考虑的问题,后两者可以看做是技术和研究院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从光伏电站的估值方法来说。

传统的资产转让评估无非是净资产法和现金流法。所谓净资产法,顾名思义,就是将光伏电站的现有价值进行评估,原来投资多少,运行了几年,折旧了多少,还剩多少,折算成现金,就是该电站出售的成本,再根据预期的投资收益率,决定售价。而这,可能也是光伏电站出现抢装潮的主要诱因之一。但问题是光伏行业仍是一个发展中的不成熟的行业,产品的成本这几年不断在下降,价格趋势大家都知道,原来投资是基于原来的成本,也许今天算下来的资产净值比新装一个电站还要高。转让价格要高于新建价格,这恐怕正是买卖双方的分歧所在。就象当初的香港楼市一样,一幢房子要还的贷款已经比房子的现价还要多的时候,谁还会继续捂着房子还贷款呢,当然是直接把房子还给银行了。再加上光伏投资本来就是靠光伏发电逐年收回投资成本,从理论上来讲也应该用现金流法更科学和实际,可是现有市场资料却显示,在已签订光伏电站转让的合同中,大部分都是以电站所属项目公司的净资产作为定价依据。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这就引出了光伏电站估值的下一个影响因素:光伏政策和电站质量。本篇说说当前的政策因素。

光伏政策

众所周知,光伏发电还没有实现平价上网,都是靠上网电价补贴来刺激着光伏行业一轮又一轮的投资热潮。无论哪个国家和地区,电价补贴也经历了从项目立项补贴到按实际发电量补贴的转变。无论哪里,电站的投资是相当大的,需要政府或银行财团的初期支持。在光伏发展的初级阶段,项目立项补贴由政府解决或者说承担了新技术的风险,帮助了光伏从襁褓中一点点长大,这对光伏行业的发展贡献是巨大的,没有哪个银行或财团能承担这样的社会责任。但从行业的发展可以看到,政府并不是万能的,政府的口袋不是取之不竭的,一旦政府拿不出钱,整个资金链就断了。这个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欧美的双反说白了还不是欧债危机引起的,政府没钱支付了,就得为自己找理由,中国就成了替罪羊。在中国的金太阳工程中,也有后续资金未到位的情况,这从政府不断下文催钱就可以看出来。难道光伏电站在估值的时候,财务报表里还要加上一张白条?

那么光伏政策的新方式 - 度电补贴呢?

应该说度电补贴是市场的一种进步,这不仅仅是技术上体现了对光伏电站的长效性的要求(光伏的发展经验和技术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能提供一些数据),从运营的角度来讲,政府不再提供初装资金来源了,这就逼着电站业主拿着投资回报的计算去找投资者:银行或财团。投资回报计算的重要支撑就是政府答应的每度电补贴多少钱。当投资者面对一份诱人的投资回报率计算时,是否要考虑政府答应的度电补贴的可行性或者说可信性呢。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投资人的态度必须是谨慎的,怀疑一切的。肯定有人会提一个问题:如果政府破产了呢?

这不是耸人听闻,也不是传言。希腊政府经历过,罗马市政府经历过,美国加州政府经历过。前不久美国政府还停摆了呢。或许在中国你不用担心政府破产,但谁都知道80年代中国是没有失业的,至多也就是下岗和待业而已。相比这种隐形的失业,背后隐藏的就是欠钱。没钱给你和欠钱给你会带来一个类似的结果:资金链断了。


 

光伏补贴的政策不只是度电补贴这一大头。国家为了鼓励分布式电站的推广,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如增值税,所得税等。各个地方政府为鼓励项目投资也各有奇招。象江西省的居民屋顶项目补贴,让全江西人民没有不想在自家屋顶早点装上光伏板的。正是这一针一针的鸡血,打得整个行业如此热闹。这还没有算上光伏上游项目的各种政策暗补贴,如多晶硅冶炼阶段的电价补贴,投资项目的征地补贴。在行业低迷的阶段,政府想尽了一切办法给出各种政策来扶持,这些政策必然是牺牲其它市场的利益,拿东墙的砖来补西墙。随着法律的完善,或许哪一天会发现之前的某个政策决策是不科学的,或许东墙上的砖头也不够用的时候,就是考验政策连续性的时候了。

对政策连续性的考验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光伏电站投资回收期太长。行业一般都期望产品使用寿命在20-25年,目前的趋势是向25-30年,甚至40年进军。这么长的时间内要保证投资初期的政策能影响到项目末期,确实是一个难以琢磨的假设。如果真的出现新政策导致影响老项目的投资收益率时,到时候免不了更多的磋商和让步。经济利益的特点就是讨价还价,就怕到那时候的讨价还价不是让你少赚一点,而是让你少损失一点。

或许根本的解决方案还是技术上早日实现平价上网,早日提供保障方案。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当前做投资评估时还是要想想怎样规避、分摊这些不确定因素。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相关推荐

图片正在生成中...

索比光伏网
25 2013/11

光伏电站投资风险专题一:估值方法和政策影响

光伏电站的投资总离不开两个方面,建新的,或者买现成的。不管是哪一种,都得对所要建的对象或所要买的对象进行项目可行性评估。

索比光伏网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