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加工贸易规避“双反” 国内多晶硅

硅业分会2013-11-04 09:33:31 国外加工贸易规避“双反” 国内多晶硅-索比光伏网微信分享
  一、多晶硅价格阶段性温和上涨后小幅回落

2013年9-10月份我国多晶硅价格呈先扬后抑的态势,9月初我国多晶硅现货报价为11.8-14万元/吨,均价维持在12.8万元/吨左右,在反倾销初裁出台的利好因素刺激下,多晶硅价格阶段性温和上涨至10月中旬的13.5万元/吨,增幅为5.5%,但从10月中旬开始,一些厂商调低报价,多晶硅价格小幅回落,10月底多晶硅现货报价降至13.4万元/吨。

支撑多晶硅价格在9-10月中旬呈阶段性温和上涨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企业一方面希望通过自身提价将国内多晶硅市场价格逐渐拉近成本线以减少亏损,另一方面又受限于国外倾销,国内再提价更不利于自身竞争力,加之对未来市场走势的不确定性考虑,一边试探性温和提价,一边静观市场动态因此价格呈现“涨涨停停”的趋势。但由于下游采购商不愿接受多晶硅价格调涨,所以最终达成的交易量并不多。虽然硅料整体需求有所提升,但就目前各企业生产运营情况来看,并没有利润空间,甚至是无一例外的亏损,因此企业并不敢轻举妄动,均持观望态度,盈利还要寄望于后续价格的继续上扬。

导致10月中旬以后多晶硅价格再度回落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由于下游采购商不愿接受多晶硅价格调涨,因此多晶硅厂商不得不调低报价已促成交,但最终达成的交易量依旧不理想。另一方面,最新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9月份我国多晶硅进口量为7515吨,环比大幅增加41%,为2013年以来进口量次高点,且为反倾销初裁之后进口量最高值,而加工贸易等方式进口量为5964吨,环比突增43%,在总进口量中占比高达79.4%,其中自美国进口多晶硅中,按加工贸易方式占比高达99.2%,即几乎全部按加工贸易进口。可见,就目前反倾销初裁力度来看,国外倾销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同时国外的规避“双反”措施再次对国内多晶硅市场造成冲击,从而导致10月中旬多晶硅价格有所回落。

二、多晶硅产业集中度提高竞争日趋激烈

受国外倾销压制,2013年上半年国内仅剩6家多晶硅企业尚在开工生产,其余企业均已关闭生产线,即有86%企业已经停产。

二、三季度受“双反”利好因素鼓舞而陆续复工的多晶硅企业在10月也开始逐步稳定生产,到十月底正常开工运行的企业大约有12家左右,硅业分会统计,2013年9-10月份国内多晶硅产量约1.6万吨,月均产量为8千吨左右,其中江苏中能的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62%,目前公司产能利用率达90%,其他在产企业也均为未来具有竞争力的一二线多晶硅生产企业,而大多停产的硅料企业一般均已停产一年以上,存在库存积压,成本偏高等复产障碍,因此部分停产时间过长、竞争力不强的企业若想复工也只能依赖于生产技术的改进,否则将逐渐被市场淘汰,产业集中度将逐渐提高,未来多晶硅市场将集中在少数成本较低的企业中。

国内多晶硅项目多,但规模和成本差距都很大,各产业链环节竞争都很激烈,企业的生存状况基本取决于成本的控制能力,龙头企业纷纷通过技术改造和地域优势来降低成本,逐步释放规模效益,以较低的产品价格来抢占市场,同时保证一定的收益。因此部分能源资源丰富、电力成本低的地区如新疆、内蒙等,将逐渐成为多晶硅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加工贸易占比巨增多晶硅“双反”难挡进口倾销

据最新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9月份我国多晶硅进口量为7515吨,环比大幅增加41%,为2013年以来进口量次高点,反倾销初裁之后进口量最高值;同时,9月份我国多晶硅进口均价小幅上涨至19.58美元/千克,环比增长4.4%,同比下滑17.2%。9月份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多晶硅为1551吨,在总进口量中占比仅为20.6%,加工贸易等方式进口量为5964吨,环比突增43%,在总进口量中占比高达79.4%!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是,9月份自美国按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多晶硅1418吨,占当月自美国进口总量的99.2%!

9月份多晶硅进口量突增的主要原因是自三大出口国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多晶硅量占比猛增,使9月份加工贸易进口多晶硅量占比飙升至79.4%,其中自美国进口多晶硅中,按加工贸易方式占比高达99.2%,即几乎全部按加工贸易进口。在“双反”调查之前,加工贸易比例一般维持在接近50%的水平,正是受到反倾销初裁的影响,进口多晶硅才大规模采用加工贸易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可以预见,若不及时将多晶硅列入加工类禁止项目,随着“双反”程序的推进和终裁的颁布,加工贸易比例还将继续增长,未来极有可能全部改为加工贸易进口,彼时,不仅为“双反”做的一系列努力将全然徒劳无功,而且倾销得不到遏制将严重扰乱我国多晶硅市场秩序。另一方面,9月份多晶硅进口均价环比增幅为4.4%,自美、德月进口单价均小幅上涨,而自韩国月进口单价微幅下滑0.3%,这仍与此次反倾销初裁对韩国裁定税率过低有关。因此从国内多晶硅企业及行业的角度看,终裁需将一切“双反”漏洞逐一排除,才能使“双反”发挥最大效应。

9月份分国别进口数据显示,自韩国、美国、德国进口量为6435吨,占总进口量的85.6%,其中从韩国进口量为2117吨,占总进口量的28.2%;从美国进口量为1429吨,占总进口量的19.0%;从德国进口量为2888吨,占总进口量的38.4%;其他地区进口量为1080吨,仅占总量的14.4%。2013年1-9月份累计从韩国、美国、德国进口量为51063吨,占累计进口总量的86.7%,其中从韩国累计进口14938吨,从德国累计进口19504吨,从美国累计进口16621吨。9月份进口数据显示,自美国、韩国和德国进口多晶硅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自德国进口量增幅最大,为38.9%,韩国仅次于德国,增幅为37.4%,由此可见,欧盟在此次反倾销初裁名单中缺席以及对韩国征税力度严重偏弱是导致倾销不减的两大关键因素。

从2013年9月份三大多晶硅出口国出口单价来看:韩国18.15美元/千克、美国14.44美元/千克、德国22.01美元/千克。2013年1-9月多晶硅进口均价为18.76美元/千克,其中从韩国进口均价为19.04美元/千克,从德国进口均价为21.84美元/千克,从美国进口均价为13.58美元/千克。从价格走势看,2013年9月份从美国和德国进口多晶硅均价都有不同程度上涨,而自韩国进口多晶硅均价微幅下滑,这同样是由7月份反倾销初裁对韩国征税力度偏弱导致的倾销不减。

值得业内关注的有两点:第一,从进口量方面来看,9月份多晶硅进口量大幅增加至7515吨,环比增幅为41%。在反倾销初裁之后第二月进口量突增至2013年以来次高点,正面显示了此次“双反”初裁力度之薄弱,同时也警示“双反”终裁需更多考虑多晶硅产业的正当诉求和利益。第二,按贸易方式来分,2013年9月份我国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多晶硅为1551吨,占比仅为20.6%,加工贸易等方式进口5964吨,占比高达79.4%,其中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仍占全部方式的52.5%,比例相对8月份的39.3%大幅增加。分国别具体看来:自韩国按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多晶硅1523吨,占9月份自韩国进口总量的72%;自德国按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多晶硅2065吨,占9月份自德国进口总量的71.5%;自美国按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多晶硅1418吨,占9月份自美国进口总量高达99.2%,从三大出口国中按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多晶硅均达70%以上,其中自美国进口多晶硅几乎全部通过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可见,就目前反倾销初裁力度来看,不仅对于国外向我国倾销多晶硅起到的作用极其有限,而且使其找到规避“双反”的最好方式——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因此迫在眉睫的是,针对“双反”存在的漏洞进行逐一排除,尤其是采取方式将多晶硅列入加工类禁止项目,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遏制倾销的继续。

  四、光伏业利好不断内需市场现转机

近期,旨在调动国内光伏市场需求的政策一一浮出水面。继财政部和国家能源局后,工信部又发力光伏行业——10月12日,《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公布,提高了光伏制造行业的进入门槛,防止新一轮产能过剩。而此前,财政部发布《关于光伏发电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自2013年10月1日至2015年底,对纳税人销售自产的利用太阳能生产的电力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政策。

另外,国家能源局也发布《光伏电站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将光伏电站的核准制改为备案制,由省级主管部门对光伏项目实施备案管理。而早在8月底,国家发改委连发光伏三大新政,明确新的地面电站将分区给予最低0.9元/度的标杆电价,分布式光伏电站给予0.42元的度电补贴,可再生能源附加也从此前8厘涨到1.5分。

专家认为,这些政策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这一轮光伏扶持政策更加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以度电补贴为例,详细到几分几厘,这在此前是没有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曾公开表示,光伏电站领域的大好时机已经来临。同时业内也有预测,国内四季度将掀起光伏电站抢装潮,逐步改善国内供需格局。从宁夏、甘肃到青海、新疆,大家都在抢装光伏电站,仅新疆1.2GW的新增安装量,已相当于2013年上半年中国光伏安装量的1/3。工信部电子信息司8月中旬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内市场全年装机有望达8GW,其中大型光伏电站5GW;除去上半年总装机量2.8GW,下半年总装机量预计达5.2GW,大型光伏电站将占据其中3.7GW。

虽然国家电网给出不少政策和制度框架,但具体执行仍有难度,国内光伏市场能否全面启动需要保证政策切实落地,政策是战略层面的支持,而在战术层面仍要淘汰一批没有竞争力的中小光伏企业,因此,企业苦练内功、加强自身竞争力才是生存之道。

 
 
  五、多晶硅后市预测

预计多晶硅价格在短期内将小幅下滑,原因如下:一方面,受我国对美韩反倾销初裁利好消息鼓舞,国内多晶硅企业纷纷复产,并试探性调高报价,以期顺势走出阴霾,故二三季度国内多晶硅产量有所增加,但下游本身需求不足,并不接受价格调涨,且仍可转而选择价格较低的进口多晶硅,因此多晶硅厂商的试探性调涨并未起到实质效果,反而有可能因为供应量过大而导致新一轮价格下降。另一方面,反倾销初裁结果对于在中国市场份额中占重要地位的一些多晶硅厂商的征税力度严重偏弱甚至并未提及,加之国外利用加工贸易方式来规避惩罚性关税,进口多晶硅低价倾销现象仍难以遏制,对国内多晶硅市场造成严重冲击,使得国内多晶硅现货价格不得不再次受压下调。综合以上因素,多晶硅现货价格在短期内将小幅下滑。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相关推荐

图片正在生成中...

索比光伏网
04 2013/11

国外加工贸易规避“双反” 国内多晶硅

受国外倾销压制,2013年上半年国内仅剩6家多晶硅企业尚在开工生产,其余企业均已关闭生产线,即有86%企业已经停产。

索比光伏网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