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眼中的“冤家”李河君:晶硅和薄膜不是“你死我活”
证券日报2013-10-19 22:39:19
不久前(10月16日),令很多人向往,却也心有余悸的“2013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正式出炉。几乎与人们预想的格局一致,福布斯中国富豪“老班底”——万达王健林、娃哈哈宗庆后、百度李彦宏、腾讯马化腾,仍旧名列前茅。
而纵观榜单第一梯队,唯一令人略感惊讶的,便是首度跻身“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此番,他以109亿美元的净资产,荣登了“2013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四名。
之所以说“福布斯富豪榜”会令人“又爱又恨”,是因为其在证明成功的同时,却有悖于中国人谦逊、内敛的传统,我们骨子里似乎都忌讳做“出头鸟”。
那么,1967年出生于广东省河源市,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从小接受中国式教育的李河君怕不怕呢?
一番走访后,记者从光伏圈内人、李河君下属们口中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不论怕不怕,身为一个民营企业家,一个光伏业的“少数派”,李河君都不得不冒着“出头鸟”的风险,迎着“枪林弹雨”前行。
同行是“冤家”
这不,李河君跻身“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消息刚刚发布,其便在业内业外招来了“板儿砖”无数,有人说他伺机炒作,有人说他桀骜不驯,甚至有人说他的财富得益于“绑架政府”。
暂且抛开“李河君和汉能是否绑架了政府”,这一从不同角度可能得出不同答案的话题不谈,先来看看他在光伏圈内的“名声”。
要知道,在李河君一系列“名头”中,除了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外,还有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
按理说,身为新能源、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带头人”,在圈内,李河君应该是左右逢源,且极具亲和力的,何况,作为一名颇为成功的民营企业家,这些本领,更应该是他必备的素养。
但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在不少光伏圈内人看来,走到哪都夸“薄膜”好,说“薄膜”才是未来光伏发展趋势的李河君,言语中总能让他们感受到些许“敌意”。
这里有必要解释的是,相对于“晶硅”,“薄膜”是光伏发电的另外一种技术路径,从发展上看,“晶硅”产业已存在了七十余年,而“薄膜”还只是个“小学生”;而从规模上看,我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光伏企业和产能都集中于“晶硅”,真正押宝“薄膜”的却寥寥无几。
如此看来,李河君代表“薄膜”的所说的话能够让人感到“敌意”就并不奇怪了。
原因是,在地面电站、分布式、BIPV(建筑光伏一体化)等诸多光伏细分领域,“晶硅”与“薄膜”都存在竞争关系。圈内很多人至今都坚信,晶硅、薄膜永远成不了“好朋友”。同行是“冤家”!
博取“话语权”
文至此事,你是否能够理解李河君言语中的“敌意”,理解他对跻身“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爱恨交融”呢?
要知道,作为政策导向型产业,博取“话语权”对光伏各个技术路径都至关重要,尤其是属于“少数派”的“薄膜”。
就像汉能水电业务要与五大发电集团同台竞技一般,今天李河君选定的“薄膜”路线也必须在被“晶硅”的口水淹没前,求得“一叶孤舟”。更何况,截至2012年底,汉能在“薄膜”领域已投入了两百余亿元的现金,对李河君而言,他没有退路,必须成功。
曾有一位汉能员工向记者说过,“我有一个判断”、“要努力到上帝出手相助时”是李河君的口头语。在陌生人看来,这或许容易被曲解为“桀骜不驯”。
“但迄今为止,他所作出的几个判断,都被现实证明是正确的。例如,在筹划建设金安桥水电站时,他曾判断,国家将准许民营企业进入能源领域。而今,他又作出了眼下不如晶硅火爆的薄膜技术,很快就会赶上来的判断。”在这位汉能员工心底,李河君的“战略前瞻性”,以及那份常人所没有的坚持,十分值得敬佩。
受篇幅限制,今天我们无法展开讨论“晶硅”、“薄膜”的技术特点。但值得欣慰的是,上述汉能员工向记者表示,他们已开始慢慢意识到,“晶硅”和“薄膜”不该是“你死我活”的关系。
曾有一则比喻十分恰当:若“晶硅”是台式机,那么“薄膜”便是笔记本。它们间应该是各具特色的,是互补的。同样,这也适用于李河君与中国光伏圈的关系。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