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分布式市场的“熊猫”高效太阳能轻质高效弱光性强,电池转换效率达21%,发电量高出普通多晶10%;5千瓦时储能飞轮首次亮相光伏电站应用系统;多功能数字电流表,抗干扰性强,精度高达0.1%,为分布式光伏发电用户精准计量;贯穿全产业链的草根创新成果达612项,使组件生产成本较2012年下降30%,为企业年创效益超20亿元……9月28日,英利集团召开第二届技术创新博览会,九大展区,46个展台,700项创新成果集中向社会展示。
9月17日,英利联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启动光伏行业首个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编制工作,促进行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助力大气污染防治。9月25日,与华北电力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光伏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性技术研发,进行光伏行业定向人才培养,推动行业整体进步。
近十年来,光伏产业经历了蜂拥而起的黄金发展期,也经受了惊心动魄的痛苦整合期,当前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英利始终以领军者的气魄,以一种卓然骠悍的姿态特立独行,不仅备下了过冬的“棉袄”,更从科技研发到生产一线坚持苦练内功,练就了一套包打天下的硬功夫,勇立科技潮头,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成为世界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700个创新成果 草根创新舞动科技音符
东京制钢浆料缸改造,年可节约561.6万元,且不影响切割质量;采用干法制绒生产电池片,转换效率在原有基础上提高0.4%-0.7%,成本每瓦降低0.03-0.05元;单晶炉二次加料,年节约成本超过1000万元;新型铸锭炉可生产1000KG-1200KG硅锭,出材率超过72%;导轮轴瓦更换工装,年可节约费用过百万;改善晶棒尾部切斜方法,每台机床每切割一锯,可增加合格片数约20片,年可节约900万元;一种清洗边皮料的工装篮,按1吉瓦计算,每年可节约超千万……
置身英利集团博览会,在感受琳琅满目的小发明、小革新,体验高新技术和最前沿光伏技术魅力的同时,英利倡导全员创新的氛围和广大“草根”员工对创新的向往,对荣誉的渴求更是“咄咄逼人”。
“砂浆在线回收设备离心机为核心部件,但离心机上的轴承使用寿命较短,严重影响了生产。通过增加阻封圈可有效延长轴承使用寿命,每年可节约金额36万元。”自主研制出巧装阻封圈的保定英利三公司硅片车间郭月明告诉记者,他对今年自己的革新成果并不满意,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创造的价值“低”。据他说,“羞愧”于此的员工还有很多。
而来自海南英利的陈晓东面对记者则信心满满。“导轮套调片工装可满足破锭机导轮调片工作,节省厂家安装与开槽的费用(3600元/套),就海南英利目前的11台破锭机而言,每年可节省21.6万元。”陈晓东介绍说,上述的革新是他今年参展7项成果中创造价值最少的一个。他希望今年能够在总部“家人”和外来宾朋面前好好地展示海南员工“草根”创新的风采。
“我的创新是自主设计并改进二次加料装置。通过该装置可实现多次投料。目前已成功将单炉总投料量由120公斤拉制一根单晶棒提升至250公斤拉制两根单晶棒。所产晶棒均满足高效N型单晶电池的要求,年节约成本超过1000万元。”面对节约成本高达千万的成果,技术中心乔松表现得很谦虚,他说:“身边这样的发明很多。”
“这些创新项目很多源自一线员工的智慧,年可节约资金超过10亿元。”英利集团首席技术官宋登元博士告诉记者,作为光伏行业的领军企业,他们一直倡导全员当家、经营,鼓励全员创新。此次展出的700多个创新成果只是英利全员创新成果的一部分。类似这种技术发明和工艺改进,在英利几乎天天都有。
一线员工舞动科技音符,奏响自主创新乐章。草根逆袭在英利成功上演。
两大国家重点实验室 顶层推动摘得技术桂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企业身处商场,捉对厮杀的利器和根本落脚点是成本。
“不间断的技术创新,带来不间断的成本下降。”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深喑此道,并用最简单的话,向全体员工传递出他的决策、他的标准和他的要求,从而给英利光伏电池带来了最高性价比的竞争力。
令人为之兴奋的是,本次博览会所在地——光伏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能源光伏技术重点实验室所披深蓝色“外衣”幕墙,全部采用“熊猫”全玻高效光伏组件。
“正是依托国家级研发平台,英利可以专注于光伏行业高、精、尖技术研发。今天的博览会上,‘熊猫’才得以‘披挂上阵’,夺彩众目。”英利集团技术中心总经理李高非告诉记者,现在‘熊猫’电池的效率已经由最初的18%提高到21%。每年都提高一个百分点,成本下降七个百分点,这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做到的。
分析原因,英利集团首席技术官宋登元博士说,“草根创新结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技术中心,从基础到顶层设计,英利构筑了完整全面的研发体系。”
在宋登元看来,正是这种良性的研发体系使得英利能够将技术快速地转换成生产能力,降低成本。
资料显示,在英利持续创新推动下,该集团申请专利达1230项,主持和参与编写国家及行业标准20项,承担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国家国际合作等国家级项目8项;多晶组件成本从2012年初的4.73元/瓦,下降至3元/瓦左右,降幅超过30%;2013年草根创新活动已推出621项成果,进一步推动成本降低;以“藏羚羊”命名的类单晶硅制备技术是制造低成本、高效率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关键技术已获重大突破,申请了5项国家专利。这是英利继推出“熊猫”N型单晶硅高效电池之后的又一“力作”。
技术进步推动下的“成本为先”已成为英利在光伏行业得以具有超强竞争力的重要原因,更是其稳坐行业销售冠军的法宝。
“国家重点实验室成果必须公开,这不仅带动了英利,也带动了整个行业技术快速进步。”就国家级实验室将来的成果应用,宋登元博士告诉记者,行业内所有企业的技术进步,只有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这样才能“跑得快”。
千亿攻略挥师猛进 英利兵法决胜下游电站
博览会上,记者看到了很多光伏应用系统和大型地面电站图片以及建设电站所需配套器件实物,如逆变器、支架、汇流带、接线盒等。
在与英利员工攀谈过程中,记者获悉,为抢抓发展先机,在英利,一场声势浩大,以生产和电站下游为战场的“大决战”正在如火如荼开展。
“2013-2017年规划投资千亿元在国内开发地面电站和分布式电站15-17吉瓦。力争两年后进入国内下游发电前两名,除欧美市场外,在新兴市场的综合指数进入前十名。”在英利,上述内容任何一名员工都烂熟于心,因为这是他们决战誓言夺取的目标,更是他们期待的“好日子”。
为信守誓言,在英利,一场全体动员参与的战役在该公司各条战线打响。正如博览会随处可见的标语口号一样,“创新、升级、发展“的激情、智慧和超越随处可见。
双轴跟踪太阳能实时检测太阳光,与太阳保持垂直状态,提高发电量。适用分布式、独立系统、地面电站等安装形式。来自六九硅业的周福强、师贺勇合作诞生“逐日系统”。他们介绍说,在六九硅业,太阳能污水处理系统、车库式光伏发电独立系统、光伏支架等的研发和创新时时都在进行;而来自嘉盛光电的陈敬欣则热衷于太阳能房车和可广泛应用于林田灌溉,公园喷泉的太阳能扬水系统;承揽电站工程项目的蚁民公司员工孙红光、赵硕等则埋头于彩钢屋面保护措施、组件安装工具改造、分布式屋顶电站便捷施工、轻型吊装设备的研究和琢磨。
“这项成果可以利用前端数据采集装置实现对光伏电站中运行的逆变器、汇流箱、智能电表、气象检测仪等设备的运行数据采集,并通过有效数据分析提供可靠的决策支持(如设备检修、组件清洗等),进而降低光伏电站运营成本,提升光伏电站发电产能。”来自英利北京金码公司的吕晓飞告诉记者,作为系统编程设计人员,他带来了为光伏电站提供信息支持的监控、保护、设计系统以及智能监控视频,协助电站值班人员及时发现并处理隐患。
同时,来自专注于逆变器研发生产的格林科电公司的陈忠萤也呈现了自己的杰作——AC模拟源。“这款模拟器是用于测试逆变器对电网的适应性,可节约设备购置费用数十万元。” 陈忠萤说,“大决战”背景下,他和同事们劲头很足。
“中欧贸易摩擦握手言和、国际新兴市场快速发展,光伏行业历经磨砺拐点已现。国内政策红利不断,鼓励兼并重组,力扶下游电站建设,且向拥有技术实力的龙头企业倾斜。”英利集团副总经理王亦逾坦言:“当前,光伏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英利此时举办博览会不单是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号召,普及光伏技术与应用,更是英利‘大决战’阶段性技术进步成果的验收,将有助于推进“大决战”高效开展,加快英利由光伏组件制造商向能源企业转变,建设国家级创新型企业。”
在王亦逾眼里,博览会上员工的革新、发明、创造正是英利控质量、降成本,决胜下游千亿攻略,所向披靡的利器。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面对行业激烈竞争,英利凭借不间断地技术创新,带来不间断地成本降低,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实现了逆势发展,弯道超车。
文章作者:emma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