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内需的“紧箍咒”

人民政协网2013-09-10 07:37:46 光伏内需的“紧箍咒”-索比光伏网微信分享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句话套用在中国光伏业身上显得再贴切不过:一方面,国家支持光伏业的态度空前坚决,受益于《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未来三年每年新增的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000万千瓦,可以预想在城镇化大潮中会陆续有更多光伏业利好政策出台。

另一方面,中国光伏业又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尴尬的境地。欧盟对华“双反”落地,出口市场的结构面临巨大调整;此外,刚刚度过了银行银根紧缩和市场低迷不振的冬天,光伏企业大多伤筋动骨,资金紧缺。

就是在这样微妙的境地之中,光伏业却开始悄然回暖,其速度之快、势头之好,让很多业内人士也大跌眼镜。

事实上,光伏业真正的利好蕴藏于国内市场之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生产国,中国市场自身的消费潜力远未被挖掘出来。在启动内需的大口号之下,不少光伏企业把眼光投向了国内市场,试图通过组建光伏电站来探路内需市场。

然而在笔者看来,中国光伏市场的爆发尚需时日。原因很简单,首先,中国光伏业的产能过剩这个顽疾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中国的光伏业究竟过剩多少一直是一个谜,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光伏产能过剩达到22吉瓦,而中国光伏组件的产量占据全球60%以上。

在光伏业销量惨淡、库存积压的时候,一些中小光伏企业不得不暂停生产线,甚至通过变卖设备来换取资金,这暂时让我国光伏业的产能过剩现状得到了缓解。但随着市场回暖,光伏价格的走高势必催生这些企业重新回到市场中竞争,过剩问题恐怕卷土重来。

光伏业的产能过剩已经成为了国家部委的案头难题,国资委人士曾经告诉笔者,希望引导光伏业过剩产能有序退出。但是在民营资本主导的光伏业,行政命令显然收效甚微。目前,工信部在负责产能过剩问题,笔者获得的信息显示,工信部希望通过减少行政审批、提高准入门槛等手段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然而这些办法只能抑制增量,却无法消纳存量。若没有行之有效的退出机制,光伏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在未来两年内难以有效缓解。

其次,光伏业最为重视的上网电价补贴尚没有落地。光伏发电的价格政策直接关系到企业投资电站的主要资金支持,其对光伏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3年3月,发改委下发的《光伏上网电价征询意见稿》一度大幅度下调补贴电价,让光伏界曾寄予厚望的国内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

不过近日有消息称,光伏发电补贴方案将于今年年底出台,对大型光伏发电站发电和分布式发电分别制定相关上网电价和补贴。此外,相比于3月份的版本,方案在上网电价和补贴方面均有所上浮,这让光伏企业看到了政策利好。

最后,光伏业拖欠补贴的痼疾没有得到根治,对于企业的资金链始终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以光伏电站为例,投资动辄几千万元的光伏电站往往需要企业自筹20%资金,银行贷款80%。但由于电网公司发放给企业的上网电费需要经过发改委和财政部门的严格审核,等到发放到电站企业手中,往往需要6个月以上的时间,让电站经营的资金捉襟见肘。

这样传导下来的牛鞭效应,导致了生产组件的光伏前端企业也面临着账款回收的难题。在我国知名的光伏企业中,应收账款的比例最高可以达到企业一个季度销售额的80%,整个行业都陷入了账款拖欠的泥潭之中。

以上三大难题成为了制约我国光伏业发展的三个紧箍咒,这也是为何笔者预言中国国内光伏市场短期内难以爆发的主要原因。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些难题都可以通过政策和行政手段来进行解决,比如光伏业拖欠账款一事,坊间传闻,政策或考虑将光伏电站补贴的审批流程缩短为月结。

因此,要想探讨中国光伏内需市场何时启动,莫若探讨政府扶持光伏业的决心有多大。如果国务院的“国八条”可以切实落地,那么中国光伏业的春天不远矣。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相关推荐

图片正在生成中...

索比光伏网
10 2013/09

光伏内需的“紧箍咒”

光伏业真正的利好蕴藏于国内市场之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生产国,中国市场自身的消费潜力远未被挖掘出来。

索比光伏网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