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光伏应对“后双反时代”尝试企业软着陆
青岛财经网2013-08-08 11:17:34
欧盟双反“幸存者”的94家企业名单中,没有青岛光伏企业的名字。
历时一年的欧盟“光伏反倾销”近日尘埃落定。欧委会及欧盟18个成员国正式发表声明,从8月6日起,94家承诺企业对欧盟出口硅片、电池、组件,免征反倾销税,价格底线为每瓦0.56欧元,同时中国输欧产品年总量不超70亿瓦。其他未承诺企业将被征收47.6%(非承诺的应诉企业)或67.9%(非应诉企业)的反倾销税,有效期至2015年年底。
同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出台《对欧盟出口光伏电池产品价格承诺实施办法》,以“6-3-1”模式对70亿瓦进行分配:60%按企业对欧盟出口在中国出口总量占比分配,30%分配给参加行业抗辩企业,10%扶持出口规模较小企业,直接判定光伏“后双反时代”的丛林准则。
据统计数据显示,此次欧盟“后双反时代”的94家准入企业,仅占涉案企业的70%,这意味着包含青岛光伏企业在内的30%企业,因“应诉承诺”关键环节棋错一着,失去了分领配额蛋糕的机会,只能被欧盟高额反倾销税率拒之门外。目前,青岛光伏企业已经开始转向开辟非洲、澳大利亚等新兴光伏市场,寻求“差异化”,尝试实现企业的“软着陆”。
份额腰斩致使“不关注”
“欧洲份额对我们来讲,已经可有可无,真是经不起折腾了。”青岛创铭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忠锋语中难掩疲惫。
创铭新能源与欧盟“一路走远”。从“欧盟双反”之前,企业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30%依靠对欧出口,自今年上半年以来,接连遭遇“大刀腰斩”:3月6日执行“强制登记”,企业欧盟订单下降50%;6月6日执行11.8%临时反倾销税率,大把客户“零订单”,欧盟仅占出口量的5%。此时,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组织发起“双反应诉”。“少得可怜”的欧盟市场与“讲不清”的程序和市场分配,让中小企业“倦怠不堪”。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青岛太阳能电池板出口商反问记者,“欧盟一直都是英利、赛维等国内大企业在做,我们平日是捡批发商看不起的小额零售市场,年出口不到千万人民币。当时又根本不知道应诉结果会怎样,哪有那么多时间和钱去应诉?”
看似情有可原的“放弃”,却使青岛小光伏前途更加惨淡。按照新规,8月6日以后,青岛光伏企业太阳能电池板等产品出口欧盟,将交纳67.9%的高额税率。王忠锋给记者算过一笔账:目前,韩国和印尼等同类产品定价约为0.5欧元,欧洲本土约为0.57欧元,而零税率的青岛光伏产品,约为0.4~0.5欧元。按此计算,47.6%的税率等同于彻底出局,而67.9%则根本是神话数字。
尴尬背后是青岛光伏行业存在已久的群体困境。据业内人士透露,青岛现有光伏企业中,尚缺乏真正成规模的大型企业。多年来,青岛光伏80%依靠出口,美国、欧盟占国外出口的40%~50%。而自美国、欧接盟连“双反”之后,很多企业都徘徊在生死边缘。“青岛跟我一批做光伏的,现在只剩下我自己了。”青岛凯特太阳能有限公司总经理韩赟很感慨。他告诉记者,2008~2009年,凯特主要的利润来源,就是为欧洲客户作贴牌代工。最红火的时候销售额近1亿。“但欧盟市场对青岛光伏企业来讲门槛颇高。一方面,它的认证和要求非常严格;另一方面,很多有实力的国内大型光伏企业占据着欧盟市场。”
此种环境下,青岛光伏产业链一直没能完整构建,难以与江苏、浙江等产业链完整地区的企业竞争。据记者了解,目前,青岛光伏企业90%是纯销售性企业,真正具有生产能力的不过20家,大多集中在太阳能电池板、小型太阳能灯具等组装领域。“2011年开始,传统光伏市场出现问题,我们企业就转向非洲和澳大利亚。从去年开始,欧洲就彻底放弃了。”韩赟表示。
“上升期”新市场存危机
除了对欧洲市场“底气不足”之外,让青岛光伏企业放弃“应诉”的理由还有一条:非洲、澳大利亚等新兴光伏国敞开的“宽容怀抱”。
“现在,欧洲、美国都处于明显的光伏衰落期,而非洲、澳大利亚等国家是上升期。”韩赟向记者透露,2011年,凯特刚开辟非洲和澳大利亚市场之时,每个月出口1~2个货柜,目前已经增至10个货柜,仅两年时间,出口量就呈现近10倍的增长。
这并不仅仅是凯特的特有财路,“东方不亮西方亮”,在采访过程中,创铭、泰达、北电等企业都对非洲、澳大利亚、拉美等新兴市场交口称赞,这些新兴市场也成了青岛中小光伏的“大头客户”和应对反倾销的“避风港”。
新市场光能资源优越且电力基础正处于建设期,市场需求呈明显上升态势。而更为关键的是,新市场竞争的激烈度较弱,给了中小企业生存空间。“青岛光伏大多是中小企业,在产品价格和创新上,都难与大型光伏企业竞争。”青岛海林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经理杨勇分析,这正是很多企业转向开辟新市场的内因。
然而新兴市场并非铁桶江山。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告诉记者,从2011年起,企业开始做肯尼亚生意,出口产品大同小异,每块电池板价格甚至不到5元人民币(约合0.5欧元),利润仅为0.3~0.5元。产品没有科技含量,而非洲客户要求不高,主要是看好产品的价格。他很无奈地承认,这并非长远之计。“低科技含量”+“低档价格”,青岛光伏似乎正重复着2011年之前的旧路。然而此次前景更加堪忧。据业内人士分析,作为中国光伏的主要市场,欧盟此次70亿瓦的年出口配额,相当于2012年欧盟光伏面板消费总量150亿瓦的47%,仅占中国庞大的光伏产能的20%。
被欧盟“排除在外”的“80%”,意味着一场向新兴市场和国内蔓延的光伏厮杀。“配额分配结束,大企业肯定吃不饱,跟中小企业抢市场是一定的。其实,上半年市场已经开始有反应了。”青岛泰达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很多原本被大企业不屑一顾的订单遭哄抢,“如果大企业铁了心抢小单,我们没有丝毫胜算。”
另一种威胁也形成笼罩。据统计数字显示,2012年,针对中国的贸易救济调查高达77起,占比超50%,并呈现369%的年增长速度。对华“反倾销”国家包含欧盟、美国,而且范围呈蔓延趋势,甚至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国也参与其中。
青岛也被卷入日趋严峻的的贸易保护漩涡中,据统计,仅2012年,青岛企业涉及反倾销数量达12起,范围包含玛钢管件、轮胎、金属制品等多个领域。立足光伏,随着美国、欧盟等国光伏贸易壁垒越树越多,让人不由担心新兴市场也将成为下一个“欧盟”,彼时,青岛中小光伏再避至何处?
亟待细节的“分布式”
“我们最期待的还是国内市场。”王忠锋告诉记者,从“金太阳”到“分布式”,青岛的光伏同行都对“分布式”非常关注。他甚至预计,国内市场总有一天,会占创铭70%的市场份额。
这并非遭遇欧盟伤害后的“寄情”,近日来,国内“分布式”相关政策层出不穷。甚至8月2日欧盟布宣“友好协议”同天,国内权威渠道传出消息:近期将明确光伏电站项目增值税即征即退50%。据权威机构测算,相当于上网电价增加0.02~0.04分/千瓦时,回报率上升1%~2%,这让大批下游光伏企业寄予厚望。
7月31日,国家下发《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电量补贴政策等有关问题的通知》,细化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按电量补贴,通过电网企业转付,补贴渠道进一步清晰。与此同时,并网光伏电站示范区现雏形,每千瓦时电补贴额上涨为0.42元,而首批示范区名单本月月底将公布。
“现在业内都谈论青岛可能进入首批示范区。这就意味着补贴将由0.35元涨至0.42元,对建设分布式是绝对利好。”中国家庭电站第一人徐鹏飞告诉记者,7月,他的“家庭电站”半年上网电量完成结算,上网电量897千瓦时,按山东省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他拿到了中国首笔“家庭电站”电费——400.87元收益。
“对于家庭而言,电价每千瓦时0.5469,按0.4469元卖给国家电网,回收期是18年左右。”比之“家庭电站”,他更看好企业“分布式”,工业电费在1元左右,意味着回收周期缩短一半。而半年来,也已经不少企业来询问。
作为光伏生产商,韩赟也一直在另一角度“守候”国内“分布式”。目前企业的国内市场仅占销售总量的5%,但随着政策出台和流程的清晰,他认为,“分布式”市场的启动,或将为中小光伏开辟“无反倾销”且“无可限量”的新疆域,正所谓“外销受限,内销救市”。
这并非一蹴而就。目前国内“分布式”离大批量实际操作尚待时日,项目审批细节、大批量接入电网、补贴如何发放等细节仍待进一步落实。从事上游切割液原料供应的杨勇结合企业订单分析,期间,大批小企业将从目前的“停产”状态,走向“彻底死亡”,青岛光伏产业亦难逃此劫,“这好比大浪淘沙,当国内分布式真正兴起的时候,所面对的应该是一个有序、优质、健康的光伏行业。”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