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印尼、泰国、印度、南非、巴西等重要新兴市场风险及应对之策
每日经济新闻2013-07-08 09:29:36
今年6月,美联储暗示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引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资本迁徙,热钱呼啸着从新兴市场回流美国,而那些经常项目恶化的新兴市场国家,很可能面临釜底抽薪的风险:随着贸易逆差快速扩大,外汇储备的蒸发将带走其最后一块“挡箭牌”。
下一只“黑天鹅”究竟是谁?记者将从经常项目收支、资本项目盈余、优势产业发展现状等多个维度,分析印尼、泰国、印度、南非、巴西等重要新兴经济体在这轮资本迁徙大潮中面临的风险,以及各个国家的应对之策。
上世纪90年代初,泰国经济在东南亚独树一帜,当时街道上四处是外资银行,人们开着进口汽车,经济呈现一派腾飞之景。
然而,好时光没有持续太久。1997年,泰国经济开始往下走,该国赖以生存的出口快速下滑,使得泰铢实际汇率大幅下降。由于泰国央行实行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导致泰铢汇率最终因对冲基金卖空而崩溃,一场东南亚金融危机随之而来。
如今,一场新的危机正在酝酿,而事发地点很可能是以亚洲为首的新兴市场经济体:这些国家普遍经常项目恶化,热钱开始从其股票和债券市场撤离,最致命的是,外汇储备的持续下滑削弱了它们抵御资本逃逸的能力。
原罪:美联储酝酿退出
一切还得从美联储说起,今年6月,美联储行长伯南克公开表示,随着经济好转,该行可能于下半年开始削减购债规模,2014年将完成全部削减任务,这发出了一个较为明确的信号,即美联储准备退出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政策。
退出意味着美国的经济复苏已无须“拐杖”,同时也标志着低廉资本的时代成为历史:过去,热钱通常先以极其低廉的成本借入美元,再换成高息货币,投资当地股票或者债券。
不过,现在却颠倒过来,当美国国债收益率全线上升时,借入美元的成本也就水涨船高,令投资新兴市场或高息货币的热钱必须三思而行。
当前,除美国经济稳步增长外,其他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不是出现衰退就是连续放缓,以金砖国家为例,其经济平均增速已连续9个季度放缓,为史上最长纪录。
引发的后果是,热钱将恐慌性地撤离新兴市场或高息货币国家,最终目的地之一,便是经济前景更为稳健和明朗的美国。
表现:经常账户赤字
对于新兴市场国家而言,首当其冲的风险是经常账户危机。
当一个国家的出口额远低于进口额时,贸易逆差会迅速扩大,进而造成经常账户失衡。尽管短期或小额的经常项下赤字并不完全是坏事,但如果大额贸易逆差持续存在,将导致一国货币贬值,经济增长也将随之失去动力。
如今,经常项目危机已从亚洲区域蔓延开,例如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其今年第一季度经常项目逆差52.7亿美元,连续6个季度出现逆差;在南亚次大陆,印度的情况更加糟糕,今年5月,贸易逆差为201亿美元,创6个月来最差,逼近2003年有纪录以来的最低水平208亿美元。
不仅亚洲国家,南美洲的巴西也深受其害,2013年2月,巴西的贸易余额第一次出现了逆差,为12年来首次,截至5月底,巴西今年的贸易赤字总额高达53.92亿美元。
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因贸易伙伴不需要再进口大量的货物或商品,一些国家纷纷出现贸易赤字。
对于巴西、澳大利亚这类极度依赖出口大宗商品的经济体,形势更加不容乐观:随着铜、铁矿石这类商品的价格出现暴跌,其出口前景已现阴霾。
后果:资本逃逸
当一国的经常账户从失衡发展至恶化后,接下来的情况便不难想象了:货币贬值,资本项目赤字,热钱从股市和债市逃离,留下一个满目疮痍的经济体。
货币贬值是第一步。当经济开始放缓甚至衰退时,投资者会押注央行放宽货币政策,导致外汇的利息回报率下降。以澳元为例,其今年以来暴跌12%,创2010年9月以来新低。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加拿大,该国5月贸易逆差为3.03亿加元,因其极度依赖大宗商品出口,由此推动美元对加拿大元年内上涨超过6%,至2010年7月以来新高。
与货币贬值同时发生的是资本项目赤字。以马来西亚为例,因通过外商直接投资进入的资本选择撤离市场,其资本项目赤字正逐年恶化:从2009年的负4480万美元一路扩大至2011年的负7740万美元;自2006年以来,除了2008年资本项目达到1.86亿美元的高位,其余年份资本项目均为负数。
对于南非、泰国这类国家而言,由于外商直接投资占GDP比重较低,意味着热钱几乎都进入了证券市场,当全球资本回流美国时,上述国家的证券市场将遭遇釜底抽薪。
据统计,从6月1日到6月14日的两周内,南非富时综指暴跌了14%,国外投资者成为了南非股票和债券的净卖家;今年以来,追踪泰国股市的MSCI泰国基金下跌超过6%。
印尼:低增长高通胀困局难破
随着美国经济持续复苏与美元回流,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在1997年遭遇金融危机的东南亚国家,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而外商直接投资(FDI)、经常项目账户等均显示出,正有大批资本流出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印尼。
经常项目连续6个季度现逆差
印尼的大宗商品出口占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随着美元走强,大宗商品近几个月的价格出现疲软。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今年1~3月,印尼的出口总额分别同比下滑了1.25%、4.33%及12.91%。
一方面,全球对大宗商品的需求疲软,另一方面,印尼国内缺乏基础工业,而这也将导致该国需要进口大量的机械设备。据路透社调查的分析师预计,在2013年接下来的日子里,印尼将持续贸易逆差。
除了出口减少带来的压力外,印尼经济还面临通胀的挑战。印尼今年5月的CPI同比增速为5.47%,这已是该国通胀水平连续4个月处于5%以上。据彭博社报道,印尼政府在6月上调补贴汽油价格,而这将导致该国年通胀水平从之前预计的4.9%快速升至7.2%。
另一项值得警惕的数据来自FDI。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印尼FDI规模仅为35.87亿美元,环比下滑近39%,创下自2009年四季度以来的最大跌幅。
印尼政府公布的经常项目账户数据显示,一季度经常项目账户逆差为52.7亿美元,至此,印尼经常项目账户已连续6个季度出现逆差。
债市遭冷遇
今年二季度以来,雅加达综合股指已下跌约4%,而印尼卢比兑美元的买入价从最初的1:9630跌至上周五的1:9879,贬值幅度约3%。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印尼的经济增速为6.02%,低于去年四季度的6.11%,而此前彭博社调查的26名经济学家预测的增长值中位数为6.1%,创下来近两年来的最低增速。印尼央行曾在5月底预计,第二季度经济增速在5.9%~6.1%。
较高的通胀水平以及美元的持续走强,令印尼债券市场面临自2008年以来的最大挑战。印尼财政部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25日,全球基金已经将所持的本地货币政府债比例从5月16日34.6%的顶点削减至32.1%。
尽管如今的状况和1997年存在着一些相似,但1997年时,在确保本币的稳定性时,印尼与其他亚洲国家缺乏足够的弹药。然而,在近10年的时间里,印尼外汇储备出现数倍的增长。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印尼官方外汇储备已超过1001亿美元,规模巨大的外储使得卢比出现恶性贬值的可能性有所降低。
澳大利亚:矿业降温带来衰退风险
当谈及澳大利亚经济,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其丰富的矿产资源,但随着美元走强,以及中国等大宗商品消费大国的经济增速减缓,澳大利亚矿产业的黄金时代已然逝去。部分机构的研究表明,经济衰退的风险正笼罩着澳大利亚。
铁矿高增长时代终结
澳大利亚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国,并长期依靠出口此类天然资源获得经济增长。这位“幸运儿”没有卷入2008年开始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萧条,也没有受到欧债危机拖累步入衰退。2012年,IMF曾预测澳大利亚可能会是未来两年发达经济体中表现最好的一个。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中国经济放缓、刚性需求降低,澳大利亚享受了长达十年的“矿业繁荣”或许已经走到尽头。
最新数据显示,世界上最大的散货码头(bulkterminal)——澳大利亚赫兰德港,澳大利亚6月铁矿石装载量有所下跌。赫兰德港每年运转世界上五分之一的铁矿石。根据赫兰德港港务局官方网站,出口总量从5月的2790万吨降至6月的2770万吨,其中至中国的装载量从2330万吨下跌至2290万吨。较之前一个月下滑约2%。
作为主要原材料之一,2011年2月,铁矿石价格曾达到每吨190美元的峰值,随后在去年9月跌入91美元的低谷。现在,铁矿石已每吨114美元的价格交易,这一价格已经处于今年的低位。
本月,瑞士信贷的分析师降低了铁矿石的价格预期,预计今年下半年至明年价格应在每吨103美元至95美元的区间内,直逼历史低位。虽然近几个交易日价格小幅回暖,多数分析师还是认为铁矿石会继续走低。
经济衰退风险高企
在中国经济放缓等因素的影响下,矿产业的蓬勃发展期已然渐行渐远,关于澳洲经济出现衰退的风险也开始逐渐被重视,安保资本投资有限公司(AMPCapitalInvestorsLimited)首席分析师肖恩·奥利佛(ShaneOliver)6月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澳大利亚正面临15%至20%的衰退风险。
该份报告显示,澳大利亚的经济一直以来都对矿产业具有很大的依赖性,随着矿产业风光不再,经济的衰退与失业率的上升也就随之到来。
数据显示,随着众多矿产资源公司开矿工程的陆续完成,澳大利亚的就业市场的确因此受到了影响,有数据显示,澳大利亚的资源行业占据了全国就业市场总量的近10%,在6月的最后一周,仅矿产行业便裁撤了超过1000个职位,总体来看,5月的失业率水平为5.5%,远高于去年5月的5.1%,同时也创下了至少自201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现如今的澳大利亚央行,正在寄希望于那些非矿产行业,央行的低利率政策,也是希望帮助这些行业为澳大利亚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6月27日就对国会表示,“中国对原材料的旺盛需求期已经结束了,除非澳大利亚能够拿出合适的应对政策,否则澳大利亚将需要就未来的生活标准做出巨大的调整。”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走在转型之路的澳大利亚经济处境依然不容乐观,四月份的零售数据仅同比增长0.2%,而5月的零售数据增长率更是低至0.1%。
在零售数据增速放慢的同时,消费者情绪同时也在迅速下滑,5月的墨尔本研究所消费者信心指数下滑幅度高达7%,远高于4月5.1%的下滑。
对于目前的澳大利亚消费市场,交易公司IG的市场策略分析师EvanLucas分析道,“在过去近一年半时间里,澳大利亚的消费者已经从净消费(netspender)转变为净储户(netsaver),这样的声誉是澳大利亚的消费者从未拥有过的。”
对经济衰退的担忧,以及矿产业辉煌年代的逝去,让澳大利亚的经常项目也受到了影响。彭博汇总的数据显示,澳大利亚最近3个季度的经常项目均显示出资本在向外流出,今年一季度的经常项目资本流出85亿澳元,而去年3、4季度的流出量则分别为150亿澳元以及148亿澳元。
除了经常项目的持续大量流出,澳大经济的总体增长也因此显得缺乏动力。数据显示出,一季度0.6%的增长速度不仅远逊于去年同季度的2.7%,同时也创下了自2011年2季度以来的最低增速。经合组织(OECD)此前已经将澳大利亚2013年的经济增速从之前的3%下调至2.6%。
澳元下跌空间巨大
经济的低增速以及处于历史低位的基准利率,使得澳元兑换美元的汇率一路走低。今年二季度,澳元兑换美元汇率下滑近12.3%,创下自2008年3季度以来的最大季度跌幅。处境艰难的澳大利亚经济,使得市场预期澳大利亚央行还有很大的降息、贬值空间,麦考瑞银行(MacquarieBank)甚至预计基准利率会在年底降至2%。
该银行的策略分析师DavidForrester认为,“澳大利亚经济中对利率最敏感的部分如消费、住宅建造方面等均显示出很少、甚至没有显示出提升的迹象,尽管澳大利亚央行已经很激进的削减了基准利率,但效果还并不够。”
澳元的贬值也给本国带来了益处,澳大利亚的资源和能源经济局(BREE)预期,2013年铁矿石出口将达到5.71千万吨,相比去年增长16%;即使价格下跌,能源和资源出口总额仍将上涨11%,至1820亿美元。
对澳元贬值的预期极大地提升了澳大利亚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BREE称,由于澳元对美元从年初的1.038跌至现在的0.924,铁矿石出口总额增长约60亿澳元。
虽然澳元的贬值有助于刺激出口,但澳大利亚的进口成本也相应提升,现有数据显示,澳大利亚4月的贸易顺差仅为2800万美元,远远低于3月份5.55亿美元的顺差规模。
马来西亚:经济遭遇“改革”难题
6月,马来西亚现任国王苏丹端古·阿卜杜勒·哈利姆在接受采访时称,他有信心政府将在2020年前效法“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和韩国,步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然而,随着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步步逼近,这个东盟第二大经济体恐难逃脱随之而来的金融市场动荡,强国之路看来并非坦途。
贸易顺差逼近历史低位
据官方数据显示,马来西亚4月出口总额为558.1亿令吉特(约合190亿美元),同步下降3.3%,出人意料地连续第三个月下行。其中,对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出口下降了13.5%,紧接着是日本和欧盟,主要系原油、电气和电子产品、以及成品油出口量下滑所致。工业产品、矿产和农产品三大板块出口量同比均为负增长。
与此同时,马来西亚4月进口总额上升9.2%,反映出了强劲的国内需求。
出口下滑、进口增加,马来西亚4月份的贸易顺差降至9.43亿令吉特,环比降幅高达80.8%,这也是16年来的低位。1997年11月受到亚洲金融危机重创后的马来西亚贸易顺差为6.77亿令吉特。
长期以来,马来西亚一直靠出口获得经济成长,主要出口货物为原油、天然气、橡胶和棕榈油。而此次出口数据显示,马来西亚依赖的出口业已经受到了外部需求低迷的影响,其严重程度不亚于当年亚洲金融危机。面对全球更大的金融动荡,马来西亚显得十分脆弱。
其中,作为国民总收入最大一部分,棕榈油出口前景并不乐观。本月,马来西亚种植业和商品部秘书长Nurmala表示,今年该国棕榈油出口收益预计将在730亿令吉特左右。相比2011年801亿令吉特的高位,Nurmala解释称,近两年收益缩水主要是因为棕榈油价格下跌。
出口疲软导致马来西亚经常项目急剧恶化,第一季度其经常项目盈余从前一季度的229.0亿令吉特降至86.6亿令吉特,缩水62.1%。历史数据来看,从1999年到2013年,马来西亚经常项目平均值约178.2亿令吉特左右。即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其间,其经常项目也不曾低于200亿令吉特大关。
除了经常项目,马来西亚资本项目也难有改善。从2009年的-4480万美元一路降至2011年的-7740万美元;而且自2006年以来,除了2008年资本项目达到1.86亿美元的高位,其余年份资本项目均为负。2012年外商直接投资数据为100.1亿美元,较2011年下滑17.4%。
马来西亚统计局官方数据显示,马来西亚外汇储备在今年2、3月突然从1月的1500亿美元下滑至1400亿美元左右,在4月才上涨6.2%恢复到1490亿美元。
金融市场失去吸引力
随着美联储宣布将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新兴市场出现了大规模的“资本逆流”。
自开年以来,美国三大股指(道琼斯综合指数、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标准普尔500)分别上涨21%、17%、17%,而同期马来西亚股市涨幅仅5.4%。
根据EPFR数据显示,在截至6月12日的一周内,马来西亚股基出现1.06亿美元净流出,债基出现1.07亿美元净流出。而5月21日到6月25日这一个月,马来西亚股市市值蒸发4.1%。如此大幅度的资金净流出现象恰好是从5月23日——即伯南克在国会作证以及日本股市出现单日超过7%的大幅下跌后——开始的。
资本外逃也拖累近期债市的表现。10年期债券收益率过去30天内上涨26个基点,从3.41%至3.67%。
受外资流出影响,马来西亚货币令吉特走出两年来最陡贬值幅度。二季度令吉特对美元汇率累计下跌2.5%,如果计算5月8日的峰值到6月23日的最低位,区间最大跌幅为7.9%。
通货膨胀率即使近期连续5次上涨,却仍连续13个月低于2%的水平,经济增长势头疲软。数据显示,5月通胀率1.8%是过去12个月来最高,主要动力还是来自于国内食物价格上涨。而作为一个食物进口国,国内食品价格上涨部分原因是因货币贬值所导致。
世行呼吁经济改革
6月下旬,世界银行马来经济监测部门预测2013和2014年马来西亚经济增长率约为5.1%。这一预期较去年5.6%的增长有所下调,主要是由于外部经济表现不佳拖累。
一季度马来西亚经济增长仅4.1%,不及预期,为3年多来最低。去年下半年来因国内需求和投资推动的GDP增长势头已经减弱。
同地区其他经济体相比,马来西亚的表现稍逊:印尼一季度增长率为6.03%,泰国和印度均是5.3%。在经历新兴市场股市动荡、外资撤离的5、6月后,预计马来西亚第二季度的表现只会更糟糕。
世行指出,马来西亚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改革才能保持经济增长。一是要摆脱对于出口天然资源和低增值加工品的依赖;二是改善财政收支平衡,减少预算赤字。对于前者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研,提升在高增值领域的竞争力,对于后者要改革政策,包括食物和燃料津贴、缺失的消费税。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自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财政赤字问题一直困扰马来西亚多年。2008年之后,除了2011年二季度稍有盈余之外,其他季度均入不敷出,2012年第四季度更是出现了自1996年来第三高、总额210亿令吉特的财政赤字(约合66亿美元)。
早在去年6月,国际清算银行就曾警告亚洲新兴国家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太快。BIS(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2001~2011年亚洲新兴国家九大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总额从1.1万亿美元增长至6.4万亿。在过去这十年间,马来西亚作为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经常账户持续盈余。为了使本币停止升值,大马央行积累巨额外储,但同时资产负债表也扩大到岌岌可危的地步。其中马来西亚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在2011年底为GDP的53.2%,其比例超过美联储、欧洲央行的两倍多。
“马来西亚2015年之后利好前景的可持续性取决于结构性改革的实施。”世行称。
泰国:金融危机魅影再临
泰国,处处弥漫着恬静祥和的佛教气息。但这样一个祥和的国度,却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发源地、苦难最深重的地区。
时光荏苒,如今已是2013年,在经历1997年的金融危机之后,泰国经济恢复高速增长,这也吸引了众多国际资本蜂拥而入。但繁华之后是落寞,随着美联储宣布将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近期泰国各项经济数据转弱,具体体现为经常项目出现赤字并进一步扩大、增长率下滑、本币大幅贬值等。
国外资金回撤
泰国近年来正处于快速工业化的过程。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泰国经济不断增长,其2012年GDP已经达到3655.64亿美元,相当于在1997年的基础上增长近3倍。
但今年以来,泰国的经济增长出现了明显的问题,经常项目余额的不断恶化即是其中之一。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1月泰国的经常项目出现逆差22.37亿美元,创出2011年7月以来的新高;到了4月份,经常项目赤字进一步扩大至33.61亿美元,这意味着泰国的外需受阻,进而给GDP的增长带来巨大压力。
资本项目依然不乐观。在连续4个月出现顺差之后,3月份泰国出现5.08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出,而此前的4个月平均流入资金为23.73亿美元。在美国经济走好以及美联储退出QE的预期之下,资本项目新动向揭示出的风险不容忽视,未来该国资金净流出可能会进一步加大。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在1997年泰国外汇储备创出244.48亿美元的低位之后,泰国外汇储备不断攀升。截至2013年5月31日,泰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1753亿美元,流入泰国的资金每年都在增加。外汇储备的增多,将增加泰国抵御金融风险,尤其是偿付外债的能力。不过也应当看到,自去年9月以来,泰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在小规模地收缩。
经济增速下滑
除去1997年与2008年的两次金融危机,泰国的经常性项目并未出现恶化,资本项目也较为平稳。但这并不能说明泰国经济可以“高枕无忧”。
资料显示,目前泰国股市总市值约13.6万亿泰铢(约合人民币2.7万亿),在东盟区域内仅次于新加坡。而泰国2012年人均GDP为5300美元左右,但其股市总市值接近中国A股总市值的七分之一。
2013年,泰国依赖于公共投资来支持其经济扩张,泰国的国内消费、投资额以及出口的增长处于较低水平。而来自美国和日本的资本量化宽松政策给泰国的市场带来严重的不平衡,高流动性资金会使泰国产生股市泡沫。泰国证劵交易所的指数一直处于上升状态;相反的是,企业景气度、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的指数则在下降,泰国股市和泰铢汇率的波动在未来可能会愈演愈烈。
泰国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局在5月份也下调了2013年的GDP增长预期,最新预期增幅为4.2%~5.2%,此前的预期为增长4.5%~5.5%,原因包括全球经济复苏时间推迟、出口价格上涨乏力等。
泰铢汇率大幅波动
今年年初以来,泰铢对美元等世界主要货币持续升值,不断突破近16年来最高点,短短3个多月升值幅度达到5.04%,成为亚洲国家中表现最为“抢眼”的货币。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在4月22日,泰铢对美元汇率攀升至28.40比1,创出自1997年7月东南亚金融危机泰国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以来的最高值。但随后两个月,形势急转直下,泰铢对美元不断贬值,截至7月5日,泰铢对美元汇率已回落至30.89:1。
1996年,由于经常项目逆差迅速扩大、泰国经济形势恶化、使泰铢面临巨大的贬值压力。1997年7月2日,在国际投机资本的围剿下,泰国政府被迫宣布放弃钉住汇率制度,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天泰铢汇率贬值幅度高达30%以上。
泰铢大幅度贬值,不仅给泰国经济造成重大灾难,而且迅速波及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和印度尼西亚等整个东南亚地区,最终引发了震惊世界的亚洲金融危机。
辉立投资咨询董事陈星宇告诉记者,泰铢汇率再次大幅贬值的可能性不是特别大,因为目前整体市场状况跟1997年不同。当时是典型的风险避险需求,众多做空机构有套利的动机。当前流入泰国的资本规模比2008年高出约3倍多,在目前情况下,要发生汇率大幅贬值的可能性不是没有,最有可能出现的是汇率缓慢下降,通过长时间达到大幅贬值。
“大量资本流入泰国,通过一段时间做多后转向做空,这种可能性也是有的,但如果是这样的话,泰国政府会采取一些强制性的措施平稳市场,比如大幅加息。”陈星宇进一步表示。
印度:卢比的新一轮衰落
贫穷、腐败滋生和糟糕的基础设施,困扰着印度经济的复苏,但这个金砖国家的麻烦远不止于此,由于外贸逆差不断恶化,加上卢比贬值,经常账户危机很可能随着美联储退出史无前例的QE政策,一触即发。
经常账目接近历史最差
“卢比”一词意即“银币”。在19世纪,当时全球最强的经济体系以黄金作为标准,随着美国及欧洲殖民者发现不少银,银与金的相对价值也随之下跌,印度不能以标准货币从外界采购,这事件称之为“卢比的衰落”。眼下,卢比或许正在经历新一场衰落。
彭博汇编的资料显示,今年以来,印度卢比对美元累计下跌7.9%,在亚洲11个主要货币中排名倒数第二,仅好于日元(-12.6%)。印度卢比是印度的通用货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印度卢比贬值,理论上可以提振印度的出口,但事实却不尽然。今年5月,印度出口同比下滑1.1%,为自去年12月以来最差,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之一是,印度的工业化水平相对较低,不少企业技术水平落后,出口产品质量无法与欧美或东亚相比,而劳动力成本上升又削弱了该国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出口疲软,印度的贸易逆差(出口小于进口)急剧恶化,据统计,今年5月,贸易逆差为201亿美元,创6个月来最差,逼近2003年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208亿美元。
卢比贬值加上贸易逆差扩大,后果是经常账目将承受巨大压力,推动其占GDP的比重快速走低。今年1季度,该比重降至-5.1%,虽然略好于去年4季度时的-5.4%,但仍然为自2003年以来的历史第二差水平。经常账户是一国国际收支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商品贸易收支,以及服务贸易收支。
事实上,印度并不是一个极度依赖出口的国家,出口占GDP的比重仅为25%,低于中国的31%,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经常账目恶化?一方面,印度卢比大幅贬值,令印度企业的美元债务压力急增;另一方面,随着金价暴跌,印度加大进口黄金,导致进口额与出口额的差值扩大。
彭博资料显示,印度6月外汇储备为2878亿美元,较5月下滑1%,今年以来累计下滑超过3%。印度外汇储备的峰值发生在2011年9月,当时一度高达3210亿美元。外汇储备越多,越能抵御金融危机引发的市场波动,因央行可以动用外汇储备稳定本国币值。
资本大幅流出不可避免
印度经济陷入了一个怪圈:经常账目恶化削弱了印度卢比的吸引力,印度卢比大幅贬值又加速恶化贸易逆差,但这还不算是噩梦,随着美联储欲削减购债规模,印度糟糕的经济正驱使外资大规模撤离。
来自彭博的资料显示,4月印度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为26.7亿美元,低于今年以来的平均值27.7亿美元,同时远低于去年9月的47.6亿美元。
资本项目方面,截至今年1季度末,印度尚未遭遇较大的冲击,其金融与资本账户总额为205亿美元,虽较前季下滑35%,但仍高于过去1年内的大多数时候;从BOP(国际收支)的组成部分看,外国投资和贷款余额仍表现强劲,但银行资本余额、本币债务服务和外汇储备均出现颓势,其中银行资本余额连续3个季度下滑。
截至上周五收盘,印度10年期国债收益率报7.46%,自6月以来累计反弹超过30个基点。数据暗示针对印度长期国债的抛售还将继续,因为自今年初以来,印度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62个基点,是亚洲14个国家中唯一下降的,其同期平均值7.73%,较当前水平高出近30个基点。
印度国债收益率涨幅不如其他亚洲国家的原因之一是,印度央行年内两次降低政策利率,合计降息50个基点,为长期利率走高制造了一些障碍,但另一方面,由于印度卢比大幅贬值,提升了通胀压力,也自然令央行再放宽货币政策需要三思而行。
数据显示,印度5月综合CPI同比上升9.3%,远高于3个月存款利率8.25%以及10年期国债收益率7.46%,换句话说,投资者无论将钱放入银行还是投资国债都是亏损的,因为收益率跑不赢物价上涨的速度。
如果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的预期持续升温,印度的资本净流入可能大幅收窄,甚至转为净流出,就没办法弥补经常账目赤字缺口,届时经常账目危机将不可避免。
这样的后果是,外资将大幅流出,造成印度卢比、股市和债券市场同时大幅下跌,印度的经常账目赤字将创历史新低,印度央行将不得不加息来稳住汇率,但这会牺牲经济增长。
今年1季度,印度经济同比增长4.8%,自去年2季度以来首次摆脱放缓,但仍低于金融危机以后的峰值11.4%。
巴西:为何要“踢”走世界杯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能够承办世界杯和奥运会,本应是国家经济实力的体现,然而眼下对巴西来说,这两项全球瞩目的体育盛事,却变成了巴西民众游行示威的导火索,真正点燃民众怒火的,是巴西深层次的政治、经济问题。
今年以来巴西股市已累计下跌22%,同时,国际资金的流出,也使得巴西货币雷亚尔在今年贬值了近10%。
经济增长缺乏动力
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第一大经济体,同时也是世界第六大经济体。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巴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超过10%,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当时巴西的人均收入水平甚至高于韩国及新加坡。在这一时期,巴西的工业化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然而,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是巴西政府沉重的债务负担,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鲜明的二元经济结构以及不成熟的新自由主义政策的落败,加上美联储不断加息,国际资金流出让巴西经济遭到严重冲击,陷入了“失去的十年”。
如今,历史似乎准备重演,巴西经济在2010年实现了7.5%的高速增长之后,2011年迅速滑落至2.7%,2012年更是降至0.9%,而今年一季度,巴西经济的环比增速仅为0.6%,低于预期的0.9%。
与过去不同,这一次巴西经济的高速发展主要靠消费需求来拉动。巴西政府通过拨款资助贫困家庭、提高职工的实际收入,以增强中低收入家庭的社会购买力。此外,政府还不断降低银行利率,减免企业税收,以此鼓励和促进商业消费。与此同时,由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巴西也从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中获益颇多。然而,这一经济政策却导致巴西的家庭部门负债高企,令过去的靠消费拉动经济的模式难以持续。
此外,在2011年,巴西政府还推出了规模高达1300亿美元的刺激计划,以提振经济,由于巴西经济结构的问题,这些资金主要用在了基础设施建设中,对巴西内生经济增长动力的恢复,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反而加重了巴西政府的财务负担,令巴西的财政赤字进一步扩大。
国际资金大幅撤离
随着贸易伙伴经济增长的持续放缓,巴西以出口为导向的自由市场经济也受到了严重影响,2012年,巴西外贸顺差为194.38亿美元,同比下降34.8%,为过去10年最低值。2013年2月,巴西的贸易第一次出现了逆差,这也是12年来首次出现,截至5月底,巴西今年的贸易赤字总额为53.92亿美元。
据巴西外贸秘书处统计,2013年一季度,巴西货物进出口额为1068.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8%。其中,出口508.4亿美元,同比下降7.7%;进口559.9亿美元,增长6.3%;贸易逆差51.6亿美元,而在去年同一时期,巴西贸易顺差是24.2亿美元。
全球经济的低迷使得巴西大宗商品的出口下降,2013年一季度,巴西对主要出口国中国、美国和阿根廷的出口总额,分别下降了2.2%、24.5%、10.4%和7.8%,而从主要进口国,美国、中国及阿根廷的进口额却分别增长了15.4%、7.8%、16.0%和0.5%。
美联储退出QE的预期,导致国际资金大幅撤离,无疑也给巴西经济带来又一次沉重打击。巴西央行的最新数据显示,5月巴西金融交易流出33.4亿美元,占巴西外汇储备的近十分之一。尽管巴西政府希望通过取消金融交易税等措施来遏制资金流出的态势,但截至今年6月底,巴西的股票基金仍然呈现了连续16周的大幅度净赎回。
同其他许多新兴市场国家一样,在经历了一轮经济刺激计划之后,各种后遗症也开始出现,最为明显的是巴西的通胀率连续7个月高达6.59%,超出了巴西央行6.5%的容忍上限,其中食品价格涨幅更是超过了10%,与此同时,巴西的失业率也超过了6%。
为了应对通胀压力,在全球央行的一片降息声中,今年4月和5月,巴西央行连续两次加息75个基点,6月18日,巴西央行行长托比尼还表示,为了应对通胀,加息将不设上限,显示出巴西央行抗通胀的坚定决心。然而,仅仅是在货币政策上动作频频,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却行动迟缓,是无法解决根源问题的。
低迷的经济、高企的通胀率和失业率,引发了巴西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抗议事件,一百多万人走上街头抗议示威,愤怒的民众高举“反对世界杯”,“反对奥运会”的标语,一度引发骚乱。
这个视足球为生命的国度,第一次对全球瞩目的足球赛事发出了愤怒的呐喊,反映出巴西民众对于国家经济滑向滞胀边缘的深切体会。
这样的情况,让巴西政府开始担心明年世界杯的安全问题,不过眼下他们或许应该更多考虑经济问题,因为不稳定的社会环境,将加速外资的流出,而这无疑也将令巴西的经济陷入又一个恶性循环的境地。
南非:财政贸易双赤字困境加剧
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南非共和国,因其多姿多彩的景观、民族及文化,素有“彩虹之国”的美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开放的经济环境,也使得南非一度成为外资青睐的对象,然而由于经济严重依赖外资和出口,在金融危机中,南非的经济遭受了严重打击,随着美联储退出QE的预期加大,外资的撤离或许将成为压垮南非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
经济严重依赖出口及外资
作为非洲大陆最大的经济体,南非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非洲国家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一,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南非都被称为“非洲经济巨人”,矿业、制造业和农业是南非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
在过去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南非的经济年均增长率达3%,2005年至2007年更是超过了5%,截至2012年,南非的国内生产总值比1994年翻了近7.4倍。此外,2003年~2008年,南非的贸易总额平均同比增速也超过21%。经济的高速增长,完善的金融、法律体系,加上开放的经济环境,都使得外资不断涌入南非,成为拉动南非经济的重要动力之一,不过,流入南非的外资,用于直接投资(FDI)的很少,80%以上都进入了证券市场。此外,多年来南非一直是财政和贸易双赤字,这样的外资结构无疑增加了外部风险管理的难度和对外偿债能力的不确定性。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南非经济增速明显放缓,2009年还出现了17年来的首次经济衰退。面对经济下滑的势头,南非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刺激经济,令南非经济在2010年和2011年呈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二次探底,在2012年,南非经济再次出现放缓迹象,GDP增速回落至2.5%,在今年一季度,南非经济增长速度更是急速下降至0.9%。
据南非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南非进出口贸易额为1888.22亿美元,同比下降了4%,贸易逆差扩大至142.9亿美元,增长幅度达332.3%。其中,矿产品占南非对中国出口总额的76.4%。但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2012年南非矿产品的出口额为77.3亿美元,同比下降14.8%,而矿产品的出口额占南非出口总额的26.2%。今年的形势更不容乐观,前四个月南非的贸易逆差总额已经远远超过了2012年前七个月的总额,而在今年5月,南非的外汇储备也降至481.46亿美元,为两年来的最低水平。
出口对于南非的国际收支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出口的疲弱,无疑令南非的经常账户赤字不断扩大,2012年,南非的全年经常账户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3%,远高于2011年的3.4%。
外资流出增加本币贬值压力
外汇储备的下降,经常账户赤字的扩大,加之外资的撤离,令南非的货币兰特兑美元出现大幅贬值。
更为糟糕的是,兰特的持续贬值不仅没有提振出口,还加大了南非国内的通胀压力,据南非央行统计,今年以来,兰特对美元已累计贬值了18%,为新兴市场货币中表现最差的,而南非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却逐月攀升,一度突破了6%的警戒线,尽管近两个月,这一数值有所回落,但预计今年全年,南非的CPI仍将高达5.7%。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同时,南非的通胀压力却在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南非的失业率却超过了25%,其中,中青年失业率高达50%。
对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12年10月发布的 《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高失业率和公共部门成本过高等问题对南非经济的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如果高失业率问题不得到有效解决,未来有可能成为南非政治和社会不稳定的导火索。
由于在南非拥有资产的外国公司投资大多集中于采矿、制造、金融、石油加工和销售等部门,社会的动荡大大削弱了这些外国投资者对南非的兴趣,加之经济低迷,外资开始纷纷撤离南非,而随着国际资本的撤离,南非的资本市场也进一步受到冲击,从6月1日到6月14日的两周内,南非富时综指下跌了14%,国外投资者成为了南非股票和债券的净卖家。
高通胀低增长的经济局面,也令南非的货币政策面临两难的境地,要刺激经济增长就需要货币宽松,而这将进一步加大通胀的上行压力;如果不刺激经济,高企的失业率,又会影响南非的社会稳定,如何在刺激经济与社会稳定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成为南非经济发展亟须面临的严峻挑战,而如何摆脱对外资的过分依赖,增强自身抵御外资冲击的能力,经济结构调整成为南非需要面对的长期问题。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