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简称“136号文”)落地已超过两周,这是包括风电、光伏、储能在内的新能源行业集体“巨震”的15天。
一行业智库单位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接待了数波央国企的业务领导,大家的问题基本都集中在:未来新能源电站如何测算?投资决策以什么作为参考标准?
投资决策无法推进引起了相应的连锁反应。“与地方政府谈好的产业配套以及其他费用,现在都搁置暂停,要等项目重新测算之后再决定。”一位央企省公司的业务负责人告诉光伏們。
新能源项目无法“定价”,是对于行业中大部分民营企业以及资源费的巨大挑战,有民营企业表示:“刚拿到指标的、或者已经谈妥的EPC合同,无法在6月1日之前并网的项目,新政策之后都要重新议价,由于无法明确收益率,这些项目必须做好短期内无法交易的准备。”
这是自136号文发布之后,新能源行业,尤其是开发投资业务相关从业者的常态。
当前,行业对136号文最大的困惑在于,无法读懂的文件以及背后无法明确的新能源交易电价。不确定的电价将既有的测算模型完全颠覆,不少项目就此按下“暂停键”。
读不懂的文件与定不了的电价
作为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导向政策,136号文是结合新能源发展推出的电力市场规则,但对于新能源开发投资业务而言,136号文是一个跨行业的文件,机制电价、中长期交易、现货市场、报量报价等等都是陌生的词汇。
“每个字都认识,但连在一起还是总结不出到底会给新能源电站带来哪些具体的影响。”一位行业人士感慨道。
“读完新文件,还是有很多模糊不清的地方,譬如文件要求‘存量项目由各地妥善衔接现行具有保障性质的相关电量规模政策’,这个‘现行政策’是按照现在各省当前执行的政策还是会有所调整?以及机制电价是如何计算的?各省的机制电价会如何制定?对新能源上网电价的影响幅度会是多少?有没有一个可参考的范围?”某电力设计院相关负责人告诉光伏們。
“136号文出台之后,许多业主来咨询设计院的意见,之前项目测算都是由设计院负责,但现在我们也给不出任何建议,不可预知的边界太多了。”
除了投资业主不知所措之外,不少省份的能源主管部门对于文件的理解亦颇为困难。据光伏們了解,为了更好地宣贯该文件的规则细节,价格主管部门上周在山东济南召开了政策宣贯会,就136号文的文件细则进行了详细解读,以便各省更好地理解文件精神。
光伏們还了解到,近期,在相关业务领域,从分布式到集中式、从光伏到储能、从集团到省公司、从投资企业到设备制造商,都在邀请或者正在寻找政府相关政策制定部门、电力市场专业人士等,为他们拆解、分析“136号文”,不少电力央企的地方公司专门组织了主题研讨会,研究“136号文”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除了不明确电价、无法测算收益之外,行业对“136号文”的另一主要困惑集中在执行层面。
“136号文”由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制定,是一个侧重宏观的框架性政策文件,规定了新能源上网电量入市交易的大方向,也给出了电力交易价格结算的基本框架,但是具体的电价结算模式和细则,则是放权给了地方各省——“各地要在2025年底前出台并实施具体方案”。
很多问题的答案还有待省级细则出台才能看到。
136号文下的应对路径
面对新政策,在不断试图拆解新政可能带来的影响之外,行业也在寻找路径来应对诸多的不确定性。
某央企相关人士告诉光伏們,目前集团采取的第一个措施是梳理存量项目的进度,首先是确保推进快的存量光伏项目能在6月1日之前并网,风电项目可能会确保在12月30日之前并网。
从136号文件精神来看,存量项目大概率仍会执行此前各省出台的相关文件,并不会带来太大的收益波动,这是目前相对能够明确的,所以抢装531仍是行业的当务之急。
其次,面对电价政策的调整,很多投资企业的第一反应是“项目如何过会”?“投资企业并不会因为新政策就不投,怎么投?怎么做决策才是下一步的重点,尤其是如何替代之前的投资收益模型来进行投资决策?”
据光伏們了解,目前有企业考虑,通过控制不同省份的初始投资成本来降低可预期的电价风险。“电价变成浮动的,那么投资成本越高,未来面临的收益风险就越高,所以初始投资成本肯定要控制。”一位行业行业人士介绍道。
在当下设备价格普降的情况下,行业普遍预计控制电站投资成本的第一把“火”会烧到资源费上,缩减非技术成本将会成为136号文对行业的重要影响。
另一方面,面对电价波动的现实,投资企业也在寻找一个未来可能可以作为投资决策参考的标准,譬如度电成本。相比于不确定的电价,度电成本相对可以计算出一个范围。
度电成本公式
在度电成本下的计算语境里,发电量至关重要,这也是未来新能源设备技术迭代创新值得关注的点。
还有一些从事新能源开发的企业,正开始着手调研各地的电力供需结构、节点电价等数据,为增量项目选址提供参考依据。
可以预见的是,2025年又是挑战重重的一年。136号文犹如临门一脚,强力推动风、光新能源发电行业在这一年真正意义上走进电力市场。136号文下,新能源电站开发投资的技术门槛彻底跃升,这一文件也将真正实现通过市场信号引导新能源投向“有价值”的地方。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距离《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简称“136号文”)落地已超过两周,这是包括风电、光伏、储能在内的新能源行业集体“巨震”的15天。一行业智库单位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接待了数波央国企的业务领导,大家的问题基本都集中在:未来新能源电站如何测算?投资决策以什么作为参考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