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双碳目标驱动光伏行业迎来大发展。从市场装机规模上,2021年到2023年的短短两年时间里,光伏容量从306GW猛增到610GW,实现翻番。从单个项目容量上,大到百万千瓦级的光伏大基地,小到几千瓦的户用光伏,不断向容量的两极延伸。从发电场景上,沙戈荒到农林牧渔,再到建筑屋顶、工商业,光伏电站正寻找更合适的建设场景,以实现1+1>2的行业价值。
速度快、容量杂、场景多的趋势,叠加光伏平均上网电价下降,产业各环节降本接近极限的双向挤压,光伏在生产运营期,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以达到运维环节的显著提效降本,成为投资运营企业的核心诉求。
近日,在中电联光伏行业会议上,协合运维副总经理胥佳分享了面对多场景化的光伏运维,协合运维如何依据场景特征解构运维成本,再通过有效组合技术要素赋能运维的实战经验。
从规模、发电小时数、触达性、雨况、草况这四个维度横向对比,不同的光伏发电场景,例如大基地、山地、水面、农光互补、平原、工商业、户用等,其所呈现的特征千差万别,由此带来运维工作的资源投入及发电效率实际上也会不尽相同。
以西北地区一个50万千瓦的光伏大基地项目为例,其规模等同于10个5万千瓦的常规集中式项目,维护这样的项目,“如何最大程度发挥规模效应”往往是盘旋在运营者心中最核心的问题。因此这类项目的投资者也更容易为智慧电站的无人化改造的早期技术采用者。
但事实上按业内定岗定编的平均值来看,10个5万千瓦的光伏电站运维需要至少80个人,而大基地项目只需要22个人左右。在人均运维容量这个指标上,已经极大程度上实现了的人员精简和人力成本降低的规模化效应,这与无人化技术实现降本增效的初衷一致。此时真正需要考虑的是:因人员减少带来的成本节约是否能够真正覆盖无人化改造的初期投入。
另外,大基地项目光照条件优越,年发电小时数可达2000小时。但常年风沙大、尘土多,组件清洗往往是日常运维耗费人力和资源最多的工作任务。对于这类电站,理论上来说确实应该大规模应用清洗机器人以及无人机巡视以确保发电量最大化、故障被及时发现。
但事实上,近两年,西北限电率高,受分时电价、入市交易等政策影响,西北各省集中式光伏综合上网电价出现了明显下降,项目收益严重下滑,因此制定智慧化的方案要在成本投入和效益增收之间,找到项目收益真正的平衡点。
以同样的方法分析地处南方的山地光伏,其年发电小时数虽然低于西北地区,但频繁的自然降雨有助于光伏组件的清洁,其真正的痛点在于很多南方光伏项目山地坡度陡峭,增加了人工巡视可达性的难度。水面光伏的可达性则更差,人工巡视发现问题的难度也更高……这种需要工程师花大量时间,靠巡视发现缺陷的工作任务,对于无人机巡检的需求实则更为迫切。
对于20MW、30MW的光伏电站来说,虽然项目容量较小,但运行值班、巡视消缺的工作内容却一个都不能少,不具备减人的客观条件。即便是已经进入生产运营成熟期的电站,其人数与50MW的电站相比也相差无几,因此人效比低,度电成本中运维费占比也非常高,极大地降低了电站收益。对于这种小于常规容量的集中式电站,省级集控方案几乎就成了必需品;但受限于地形或布局条件,使用清洗机器人性价比却并不高。
“运维提效并不是一股脑地把所有技术、手段都用上,而是根据电站特性、工作任务频次、资源占用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投入-产出对比分析,最后从优化方案里挑选出能满足实际需求,同时也能规模化推广的技术要素进行组合。”胥佳强调。
历经两年的探索实践,协合运维形成了一套安全性与经济性兼备的提效方案,一是将运行、巡视、检修等所有现场工作一一拆解、逐项细化、归类,识别出每一项现场工作数字化或智能化替代的可行性和潜在风险;二是利用“总部级数据中心+省级集控中心+区域级维保中心+场站级作业中心”四级管理体系,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
其中,总部级数据中心承担数据分析对标、远程资源跨省调度管理、电力现货交易等职能;省级集控中心承担对省内新能源场群的集中控制等职能;区域级维保中心负责对2小时服务半径内的电站进行设备检修和应急抢修;场站级作业中心根据现场条件,实现无人化或少人值守。
“如何不断突破效率极限、成本极限,这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带动工具迭代升级,要回归光伏生产的实际运维场景中,更要回到资产盈利这一核心出发点上。”胥佳在最后强调。
协合运维将继续秉承“用专业保障清洁能源资产盈利能力”这一企业使命,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携手行业共同提升新能源资产价值。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近两年,双碳目标驱动光伏行业迎来大发展。从市场装机规模上,2021年到2023年的短短两年时间里,光伏容量从306GW猛增到610GW,实现翻番。从单个项目容量上,大到百万千瓦级的光伏大基地,小到几千瓦的户用光伏,不断向容量的两极延伸。从发电场景上,沙戈荒到农林牧渔,再到建筑屋顶、工商业,光伏电站正寻找更合适的建设场景,以实现1+1>2的行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