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电源:以桥之名

索比光伏网2024-07-01 08:54:14 阳光电源:以桥之名-索比光伏网微信分享

来源 | 索比光伏网

作者 | 曹宇

架桥铺路

刚落幕的德国慕尼黑光伏展上,光储深度融合的行业趋势更加显著,储能产品几乎成为各家展台的标配。

而在10年前,只有欧洲少数几家企业和特斯拉在慕尼黑展上展示过储能产品,国内对光储一体几乎一无所知。

彼时,在业内不解的目光中,曹仁贤在合肥开辟了新业务——储能装备的研制和生产。而现在,阳光电源储能系统全球出货量已连续8年中国企业第一,更是以光储为核,不断引领全球可再生能源产业创新发展。

有人说阳光电源“踩中”了风口,但它却为了这个风口坚守了近10年。

光伏、储能之外,风能、电动汽车、氢能……阳光电源都有布局,这些业务,看似与主业关联不大,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能让光伏产业越做越大,或是光伏产业进一步发展所必须要走的路。

近年来,光伏行业发展至新阶段,每每会发现阳光电源已经默默地提供了新时代的解决方案。

阳光电源自诞生之日,就是光伏领域的技术创新典范。遇到相关技术瓶颈时,业内会下意识地把目光转向它,等它出具解决方案并做“技术开模”。

2024年,是光伏行业迎来大发展的20周年(2004-2024)。二十年间,行业多有波折,但仍如列车高速前行,技术日新月变,阳光电源时时刻刻扎根产业蛮荒之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助力产业度过艰难险阻。

SNEC展会前夕,阳光电源正式以“桥”为名,升级品牌内涵,在原基础上融入灵动创新”、“可持续”差异化价值点,并发布品牌价值主张——“连接绿色使命 共筑持续价值”(Bridge to a sustainable future)

技术向前

阳光电源“桥”这一概念,源于电力电子技术。作为逆变器内部核心电路结构,逆变桥是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关键。

逆变器的发展经历了技术方案确立、防护质量、功率与效率提升几个阶段,从理论知识到应用实践、再到材料和部件优化,企业技术实力如何,从其对支脉技术的把控可窥全貌。

2023年,阳光电源研发费用24.47亿元,研发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40%。

这些研发费用,除用于热门的电网、部件相关技术外,还被用于研究部件的部件,并在技术平台上测试。这对整个行业零部件质量和技术提升都意义非凡。

这样的技术研发平台,阳光电源建了多个,在合肥、南京、上海、深圳、德国、荷兰等地建立了六大研发中心,包括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还建立了光储产品检测技术平台、功率器件检测平台、10米法EMC检测实验室、低电压穿越测试平台、电池安全性能检测平台、风能变流器检测技术平台、充电桩检测技术平台等专业实验平台。

技术不断前行,是产业破除内卷的最健康方式,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最重要标志。

在“科研基建”这条道路上,阳光电源常年奋战在“无人区”架桥铺路:以清洁电力转换技术创新将小桥造成大桥,逆变器功率从200W到8.8MW,跨越4万多倍;功率密度、电压等级、转换效率等方面都领先于行业。2023年,在全球首推1500V电压等级的基础上,又首创了2000V高压光伏系统,并在陕西榆林项目中成功并网。

在率先实现99%转换效率后,阳光电源又不断提升组串逆变器功率,其大功率组串逆变器SG320HX-20近日通过新国标并网性能测试,获得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认证,表明在高低穿、连续故障穿越、运行适应性、电能质量等方面的领先。

笔者曾以为用了第三代半导体后,光伏逆变器的“摩尔定律”已失效,功率和效率会停留在当前很长时间,但阳光电源却总能找到新的技术价值,给行业带来持续的技术红利。在硬件性能充分挖掘的同时,阳光电源不断加强技术生态构建。

光伏成为主力能源,需要具备几个特征:稳定与协同的能源生态、更高的人身和电网安全要求、以及随之而来的由新能源特征决定的微网与大电网协同。

十年前,曹仁贤接受笔者采访时,就提出:“我们的所有发展都是围绕着给客户提供支撑,逆变器的作用是连接发电侧和电网两端,像桥梁一样。我们的产品和服务都是围绕如何使这座桥梁更加高效、稳定的让电流通过。同时,我们要肩负起部分原本由电网所承载的社会责任。这座桥面对电网的时候,零电压穿越、低电压穿越、紧急限电、电网支撑、储能、谐波、电压电能质量等都要考虑全面。”

这可谓是十年间逆变器产业的行动纲领。在这个过程中:

●阳光电源形成光伏、风能、储能、电动汽车、氢能五大赛道布局,打造战略生态,实现深度协同。

●从被动安全到主动安全,再到智能安全。发布全球首个储能拉弧技术白皮书,解决光储系统拉弧问题,杜绝火灾风险;首推电芯AI管理和预诊断,提前7天预警,源头杜绝热失控。

●以光储构网型控制技术为核心,升级“干细胞电网技术架构”,引领性推出“定制化”电网技术解决方案,因网制宜、一网一策,结合风光储等新能源设备特性,深化创新控制策略、系统通信、信息感知技术,助力全场景、全网况的新型电力系统稳定运行。

阳光电源参与建设的全球首个海上构网型储能项目

清洁能源“全栈工程师”

在IT领域,全栈工程师(full stack engineer)是一个越来越热门的工作,一名合格的全栈工程师需要掌握多种技能,胜任前端与后端。

新的高比例新能源电网体系,如同一个复杂的互联网系统一样,有前端应用侧和后端发电侧,同时还要配合相应的软硬件。越来越复杂的系统下,分工协作是必然,但也带来沟通成本的急剧上升。

这时,一个掌握全栈技术、拥有全局思维且能发挥桥梁作用的“清洁能源专家”就很重要。

阳光电源的所有战略和产业布局,都紧紧围绕着新型电力体系的多个场景和流程。用全栈式电力电子转换技术创新,覆盖清洁能源全领域全场景

6月19日,阳光电源携50余款清洁能源产品亮相德国慕尼黑光伏展,融合光伏、储能、充电、氢能等全域解决方案,覆盖户用、工商业、地面电站全场景。值得关注的是首款微型逆变器,拥有450W、800W、1600W三种功率,适配阳台、屋顶等场景,预制接线全流程即插即用,多台设备一键配网,大幅提升了安装、配置效率。

如今,阳光电源已建立起丰富的技术和产品体系,堪称清洁能源领域的“全栈工程师”。

这些技术与产品,是每年高强度研发投入砸出来的,也是阳光电源时刻秉持“领先半步”的战略使然。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有方向,产品有差异,光伏逆变器走出一条技术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以阳光电源为代表的光伏逆变器龙头企业功不可没:

●超大的功率跨度意味着应用场景的极大拓展,“因地制宜”理念则是中国光伏逆变器产业弯道超车的法宝。

●功率密度的持续提升,让逆变器变得越来越“小巧”;而系统电压的不断抬升,对于降本增效,管理运维意义重大。

●针对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适应电网、支撑电网、助力构建电网”,从满足电网调度需求,到增加储能优化算法提升电网稳定性,再到主网、弱网、微网等不同电网环境的搭建与增强,都是对这个理念的贯彻。

●尤其是构网型系统技术,一方面会为以传统能源为主的国家能源转型带来巨大助力,协助电网和电站业主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比例新能源电力体系。

而更令人期待的是,全新构网型系统方案,对于缺电、无电国家和地区带来的增长机遇,将自然资源变为清洁电力的同时,这套方案也为他们通向现代文明筑起了栈桥。

桥接的,是一个由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新世界。

共筑持续价值

除了全国人大代表的履职,为产业发展献计献策之外,曹仁贤其它时间几乎不怎么对外发声。

他在十年前接受笔者采访时就强调“阳光电源要做好接力棒和二传手。”

以阳光电源的技术能力,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对技术的追求让其不断延展创新性解决方案的边界。

但它却在做战略性沉淀。以“扎根到近乎隐形”的技术服务客户,共筑持续价值,并恪守界限,自我约束。

德国思想家歌德说过:“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自由的,就会同时感到他是受限制的。如果他敢于宣称自己是受限制的,他就会感到自己是自由的。”

2017年,公司20周年庆典的时候,阳光电源做过一次调查:你心目中的阳光电源形象是什么?答案最多的是“专业”和“可靠”两个关键词—— 技术实力派。

随着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夯实技术实力派之上,阳光电源步入需要提出创新方案和组织生产,并改善人们的能源互动体验的“新时代”。

而此次品牌内涵升级,也是阳光电源战略高度和方向上的调整。

成立27年来,阳光电源一直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追求以技术推动产业和自身进步,心无旁骛地专注技术创新,成为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最稳健的存在。

此次“灵动创新的清洁能源专家”品牌主旨的提出,标志着阳光电源更加注重思想的深邃和战略的高度。

“灵动”“创新”二者结合就意味着:要有对产业前进方向有清晰的战略判断;要时刻敏锐捕捉行业机遇与挑战;要快速迭代产品技术、要敏捷响应多元需求;要协同产业生态共赢发展……

而“连接绿色使命,共筑持续价值”的品牌价值主张既代表了阳光电源的事业本质、技术的底层逻辑、产业链中的应用布局,也承载着阳光电源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坚定承诺。

在这份对未来的憧憬和承诺中,他们坚信通向未来的“桥”,从技术积累中来,从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中来,也从贴身聆听客户需求中来。

以长期主义为宗旨,携手客户,共筑持续价值。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他们清楚地知道清洁能源给世界带来的变革,于是提早进行底层技术布局:

高效、高功率密度、高可靠的新型半导体器件应用;将传统逆变器和工频变压器的组合简化为中压直挂逆变器,整体转换效率提升0.5%;光伏系统直流电压进一步提升;数字化、AI、大模型全面赋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风光储融合的虚拟电厂项目;离网光伏制氢,户用光伏与氢能深度融合……

可以预见,阳光电源仍然会在面对“都市繁华”时,转头大步迈向清洁能源的“无人区”,于“道路还不熟悉脚步,泥土还不熟悉粮食”的产业蛮荒与险阻天堑中架起一座座连接之桥,一步步将未来清洁能源世界的想象变为现实。

文章作者:Mr曹宇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相关推荐

图片正在生成中...

索比光伏网
01 2024/07

阳光电源:以桥之名

刚落幕的德国慕尼黑光伏展上,光储深度融合的行业趋势更加显著,储能产品几乎成为各家展台的标配。而在10年前,只有欧洲少数几家企业和特斯拉在慕尼黑展上展示过储能产品,国内对光储一体几乎一无所知。彼时,在业内不解的目光中,曹仁贤在合肥开辟了新业务——储能装备的研制和生产。而现在,阳光电源储能系统全球出货量已连续8年中国企业第一,更是以光储为核,不断引领全球可再生能源产业创新发展。

索比光伏网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