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大国重器、一个个超级工程、一项项科技成就,都离不开技艺高超的大国工匠们孜孜以求。作为制造业企业,特变电工持续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让精益求精的工匠成为特变电工高质量发展的中流砥柱。
百余先进集体和个人荣获表彰
5月6日,特变电工举行“五一五四先进表彰大会”,隆重表彰2023年以来公司工会、共青团涌现出来的17个先进集体和48个先进个人,通报表扬“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张国云等获评各级工会和共青团外部荣誉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并为4个重点项目青年突击队授旗。
▲特变电工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合影
特变电工董事长张新勉励并号召全体员工学习大国工匠“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专注,立足本职岗位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努力掌握一技之长,成为本领域的专家,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成就出彩的人生。
三位大国工匠言传身教工匠精神
▲员工认真聆听大国工匠分享
在“大国工匠进企业·劳模宣讲会”上,特变电工邀请荣获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称号的哈电集团汽轮机公司数控铣工、特级技师董礼涛、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铜业公司冶金高级技师潘从明、特变电工新变厂超高压公司首席技师张国云来宣讲大国工匠精神,分享匠心逐梦故事。
▲大国工匠、哈电集团汽轮机公司数控铣工、特级技师董礼涛
从一名学徒工开始,哈电集团的董礼涛一路披荆斩棘,凭借着精益、细微、极致的精神,将加工误差控制在0.01mm左右,毫厘之间雕琢“中国精度”,先后承担国家重点工程中核心件的生产加工任务,首创的《燃压机组轮盘叶根槽二次对中找正方法》、《铣车复合加工中心柔性工装》等近百项技术革新纳入到产品工艺规程中,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培养出多名技术能手,以平均每年20余项的创新成果践行产业报国的使命。
▲大国工匠、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铜业公司冶金高级技师潘从明
金川集团的潘从明1996年从技校毕业后,就被分配到贵金属车间蒸馏岗位,20年来,凭借着“肯干、能干、会干”的精神,他在一次次艰苦攻关中砥砺前行。他发明的“颜色判断法”被国内外广泛推广应用;主持研发的“高效提取技术”,解决了传统工艺对复杂贵金属原料适应性差等难题,填补了国内外多项空白;主导完成技术创新等项目228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43项;先后荣获大国工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最美职工、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等荣誉称号80余项,他也是西北地区首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一线产业工人。
▲大国工匠、特变电工新变厂超高压公司首席技师张国云
来自特变电工的张国云靠着一双手、一把量尺、一只皮锤、一个手电筒,仅用8年时间,就完成了同行技术人员花费15年才能够达到的技能水平。20余年间,他参与绕制的线圈达到上万个,绕制总长度4万公里,这也让他练就了“精准控制”的绕制本领,总长几万米的铜线,手工绕制成重达20吨至30吨的线圈,只要经他手,都能将每只线圈公差精准控制在正负1毫米以内,比行业标准提高了一倍,
以张国云名字命名的特变电工“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成立后,他发扬“传帮带”精神,创新培训教材,把成熟绕线工的培养周期由两年缩短为半年;提出了“小革小新”、“质量金点子”等创新项目。
万千人才培育新质生产力
三位大国工匠的精彩分享深深打动了一线职工,纷纷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展开互动交流,尤其在青年人才培养,技能培训与传承等方面,向来自不同领域的大国工匠学习取经。
董礼涛说,面对数字化创新的产业转型要求,现代工人步入了频繁重回院校培养技能的阶段,这样才能保证产学研用顺畅进行。他认为,特变电工培训学院制度就是一种人才培养的重要探索,工学互补,要用打开门、伸出手的包容和合作精神,才能打造行业的“黄埔军校”。
潘从明说,引徒进门的师傅是人才工作室培养的中流砥柱,引导新进人才先做人、后做事,用终身学习的精神让青年人才走上职业之路。
技能报国,人生出彩。特变电工深知技能人才的重要性,行业发展不仅需要能够按照流程操作的技术工人,更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工匠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级技能人才,用人才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5月6日,特变电工举行“五一五四先进表彰大会”,隆重表彰2023年以来公司工会、共青团涌现出来的17个先进集体和48个先进个人,通报表扬“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张国云等获评各级工会和共青团外部荣誉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并为4个重点项目青年突击队授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