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能建徐进:新时期我国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考

中国能源观察2024-03-13 10:19:19 中能建徐进:新时期我国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考-索比光伏网微信分享

新时期我国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考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总经济师 徐进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实施10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能源电力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基础行业,其高质量发展不但直接关系到国家繁荣昌盛、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和社会长治久安,而且是推动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之源。

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我国遏制打压不断升级,俄乌战争和巴以冲突硝烟仍在弥漫,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引发伦理争议不断,气候变化带来的问题愈发严峻,全球多重变局齐头并进,国际秩序演化加速推进,世界“危”与“机”相互交织。在这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能源电力行业如何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转型需要,为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笔者认为需要正确把握和牢固树立“一二三四五六”发展思路,即围绕“一大”主题、深化“两大”改革、直面“三大”挑战、把握“四大”趋势、抓住“五大”关键词、实现“六大”转型升级。

围绕“一大”主题

一大主题:高质量发展。“十四五”以来,我国以“风光水核生”为代表的新型清洁能源发展成效显著,装机总规模长期稳居全球首位,发电量占比稳步提升,成本大幅下降,已全面迈入平价无补贴发展的新阶段。截至2023年底,我国电力总装机规模达到29.2亿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总装机达到14.5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火电的装机规模;年发电量超过3万亿千瓦时,占全国用电量的三分之一;风光发电量已超过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5%以上。与此同时,我国能源电力开发利用仍存在电力系统对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接网和消纳的适应性不足、高碳电力占比较高、电力市场化机制仍在探索、土地资源约束明显等制约因素。一言以蔽之,我国能源电力发展已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提升新阶段,向“绿”而行,向“新”而生,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电力体系迫在眉睫,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能源电力发展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时代主题。

深化“两大改革”

一大改革:深化能源电力国企改革。2024年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地实施的关键之年,也是承上启下的攻坚之年。能源电力作为央企国资相对集中领域,是央企国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永远在路上,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要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战略的中心任务,聚焦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功能性等关键问题,进一步加大能源电力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谋划好能源电力领域国有企业的战略性重组与专业化整合,不断优化中国特色的电力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体系,加快健全有利于电力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全面锻造和加快打造适应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富有生机充满活力的现代新国企。

另一大改革: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2024年是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承上启下的深入推进年,要按照《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的总体部署,结合2024年能源电力改革的重点任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统一交易规则和技术标准,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治理完善的电力市场体系,全面推进适应能源结构转型的电力市场机制建设,努力实现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共享互济和优化配置、在更广领域破除市场壁垒、在更深层次提升电力系统稳定性和灵活调节能力,加快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并有更强新能源消纳能力的新型电力系统。

直面“三大”挑战

挑战一:能源资源约束带来的挑战。能源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我国能源资源储量总体相对贫乏,呈现出“贫油少气富煤”的资源特征和“北多南少、西富东贫”的分布特征,同我国的能源消费特点正好相反。虽然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是能源资源的禀赋并不高,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对较低,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处于主体性地位,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较高(分别达到70%以上和50%上下),能源资源约束矛盾十分突出,能源供应保障压力巨大,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挑战二: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挑战。2024年伊始,《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发布,表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但生态和环境问题仍比较突出,提高能效、降低污染和促进绿色转型的愿望还十分迫切。现阶段我国仍处于高碳经济发展模式,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占比高达90%以上,因能源燃烧占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88%左右,其中电力行业的碳排放又约占能源行业总碳排放的40%以上。可以这样说,实现“双碳”目标和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

挑战三: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已成为当前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按照世界气象组织最新发布的报告,2023年是有记录以来人类历史上最热的一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第六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表明,基于各方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所预示的203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到21世纪末全球升温幅度很可能超过1.5摄氏度,要将升温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难度很大。这不仅凸显全球气候危机正在急速加剧,更表明从高碳到低碳、由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已成为全世界的共同追求。

把握“四大”趋势

趋势一:一次能源由化石能源为主向可再生能源为主转变。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一次能源对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也带来了温室气体排放量显著上升和环境严重污染等“副作用”。稳步推进以化石能源为主转向可再生能源为主,既是长远的能源安全之策,也是迈向碳中和的必由之路。受能源保供的影响,虽然近两年煤电发展有所加快,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成为今后新增装机容量主体地位的趋势不可逆转,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将是我国能源电力发展的战略选择。

趋势二:二次能源由以电为主向电氢结合为主转变。电力作为最典型的二次能源,是一、二次能源转换的枢纽,在我国能源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随着我国电气化水平日益提高,电能替代(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更加广泛,不仅关系国家经济安全,而且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稳定至关重要。此外,伴随着氢能突破危化管制约束,我国在氢能制备、储运、应用等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电力、交通、化工、冶金等领域应用多点开花,氢能作为一种绿色环保、来源丰富、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将会同电一样,逐步成为能源转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趋势三:电力平衡模式由“源随荷动”向“源网储荷”联动转变。由于电力无法存储的瞬时特性,导致传统电力系统是建立在“源随荷动”的发/用电平衡模式基础之上的。随着新能源发展的异军突起,加上交直流混联大电网、柔直电网、微电网等多种电力业态的并存,各种储能系统大规模配建,新型电力系统的电力负荷从原来的发用单向状态逐渐向发/用电一体化的“源网储荷”联动方向转变,使“发—用”实时平衡变为“发—储—用”相对平衡,整个电力系统调节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趋势四:能源发展业态由单一型能源向“新能源+”融合模式转变。在传统能源业态,各种能源电力之间、能源行业与其他行业是彼此相对分离的,很少也很难有机融合在一起。但随着“源网荷储”和“风光水核火储”两个一体化的加快推进以及“云大物移智链边”等新技术在能源电力领域的广泛应用,把能源电力的供应侧、需求侧、储能、智能响应、智慧服务等广泛联在一起,加快了能源产业与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冶金、化工、建筑等不同产业间的深度融合,让多能互补、能化共轨、能源互联网、智慧能源成为能源电力发展的新方向、新趋势。

抓住“五大”关键词

关键词一:绿色低碳。要树立系统观念,坚定不移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发展,从供给、消费、技术、体制等方面整体通盘考虑:在能源供给方面,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切实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在能源消费方面,全面推行节能降效,加紧建设节约型社会;在能源技术方面,加大储能、氢能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稳步推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项目;在能源体制方面,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完善市场化机制,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形成有效激励约束,全方位推进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

关键词二:创新引领。坚持创新驱动和技术引领,秉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要求,加快解决能源科技创新体系主动围绕能源领域部分关键零部件、专用软件、核心材料等方面存在的短板问题,重点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储能、氢能、数字化智能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核聚变、能源系统安全等重点领域,大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尽快补齐产业链安全“短板”,奋力突围破解“卡脖子”难题,全力锻造出长板产业的“杀手锏”,在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等方面发挥关键支撑作用。

关键词三:先立后破。能源电力改革永远没有“休止符”。要进一步加快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于我国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在尽可能抓好煤炭“三改联动”(节能降耗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和清洁高效利用的前提下,不断增加新能源的装机规模和消纳能力,有序推进煤电减量替代,切实优化能源供给结构,稳步推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代替以煤电为主的传统电力系统,确保传统化石能源的“破”要牢固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立”的基础上。

关键词四:安全保供。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和能源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安全保供是首要的政治任务。特别是在当前极端天气日益频发并叠加新能源高比例消纳的大环境下,往往一个不经意的偶发事件有可能直接威胁着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加固能源电力“安全网”,全心做好能源电力供需形势监测、分析和预警,多措并举守住能源安全底线,尽量避免出现电力“灰犀牛”事件,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硬约束和主旋律。

关键词五:国际合作。据初步统计,我国已与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政府间能源合作机制,签署了上百份能源合作相关文件,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我国提供了约75%的石油进口总量,提供了约60%的天然气进口总量。由此可见,能源合作是我国国际合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的大背景下,应稳妥应对复杂国际形势,深度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加强能源国际合作,推进能源合作多元化布局。

实现“六大”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一:从资源依赖型向技术驱动型转型升级。长期以来,我国能源电力一直走的是资源依赖型和规模扩张型的低水平低效率发展路子,导致“跑马圈地”现象突出、投入产出效率低、有限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日益恶化等问题层出不穷。伴随着“双碳”目标提出和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原来粗放型发展路径已彻底被“堵”住了,传统的能源电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可再生能源、非常规油气、新一代核能、新型储能、氢能、智慧能源等新兴能源技术加快迭代,科技创新成为能源电力向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驱动力、引领能源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内生动力,以及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坚强保障力,全方位推动能源电力产业从资源、资本主导向技术主导转变。

转型升级二:从传统产业体系向现代产业体系转型升级。人类的文明进步史其实是一部能源转型的变革史,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驱动了人类过去前三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由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机器人技术以及量子技术等“领衔主演”,海洋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氢能、核聚变能等新型清洁能源将成为未来能源的主导,以科技创新引领的现代化能源产业体系建设正在孕育兴起,谁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取得主动权,谁就能引领世界发展之潮流。因此,加快打造面向未来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全面提升我国能源电力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建设能源强国、赢得大国竞争主动权的关键所在。

转型升级三:从双轨制并行电价机制向市场化电价机制转型升级。因电力具有不可存储性,加上电力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价格本身具有一定的天然垄断性,长期以来我国是以计划电为主的模式。但随着我国电力体制不断深入和市场机制日趋健全,我国电力市场改革正处于由此前偏“计划经济”的电量和电价形成机制逐渐向更加“市场化”的形成机制的转变过程,因此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目前我国“计划电”和“市场电”同时存在、双轨并行的特殊格局。我国已明确到2025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初步建成、到2030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基本建成的目标,到时各种能源电力品种全面参与市场交易,市场主体平等竞争、自主选择,电价体系将更加灵活,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进一步优化配置,标志着我国电力价格形成机制将全面走向市场化,市场将成为电力价格发现的最主要载体。

转型升级四:从传统电力系统向新型电力系统转型升级。能源界有“不可能三角”论断,即能源转型中安全供应、经济高效、绿色低碳三者之间不可能同时兼顾。随着我国能源结构清洁化转型步伐加快,电源结构将由连续可控出力的火电(煤电和气电)等传统能源装机占主导地位,逐渐向强不确定性、弱可控出力的新能源发电装机占主导地位转变。因此,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具备高度灵活性和智能化等特点的新型电力系统势在必行,需要在统筹好发展与安全、保障电力持续可靠供应、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实现电力系统由原来的“源网荷”三维要素向“源网荷储”四维要素转变,最大限度地确保新能源就地利用和高效消纳,从根本上破解“安全—经济—绿色”不同目标间的权衡难题。

转型升级五: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型升级。能耗双控,即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建立这一制度:在全国设定能耗强度降低、能源消费总量目标,并将目标分解到各地区,严格进行考核,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促进节能降耗的一项重要制度性安排。碳排放双控,即控制碳排放总量和强度,重点约束化石能源消费总量与强度,有利打破能耗双控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约束,在提升能源消费总量的同时有效减缓资源与环境双重压力。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现有碳排放核算工作存在标准边界仍较模糊、基础数据相对薄弱、核算方法严重滞后等问题,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切实加强顶层政策设计,尽快出台总体科学方法和基础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以利于相关工作全面展开和有序推进。

转型升级六:从传统监管模式向智慧监管模式转型升级。随着“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综合能源服务、智能微网、绿电交易、碳交易、虚拟电厂等能源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的日益丰富与涌现,电力系统复杂程度逐渐加大、面对的不确定性逐日增强,给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与可靠供应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导致传统的电力监管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电力系统监管的要求,必须加大能源电力监管数智化发展水平,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管理手段,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分析和控制,实现由事后“被动防御”向事前、事中“主动设防”转变,从“随机管控”向“本质安全”升级,从“局部管控”向“系统治理”突破,全面提升能源电力监管的实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关联性。


文章作者:徐进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相关推荐

图片正在生成中...

索比光伏网
13 2024/03

中能建徐进:新时期我国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考

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我国遏制打压不断升级,俄乌战争和巴以冲突硝烟仍在弥漫,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引发伦理争议不断,气候变化带来的问题愈发严峻,全球多重变局齐头并进,国际秩序演化加速推进,世界“危”与“机”相互交织。在这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能源电力行业如何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转型需要,为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笔者认为需要正确把握和牢固树立“一二三四五六”发展思路,即围绕“一大”主题、深化“两大”改革、直面“三大”挑战、把握“四大”趋势、抓住“五大”关键词、实

索比光伏网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