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复产并不是纸面上的那么简单
经济观察报2013-04-22 10:01:52
在经历了去年的“倒闭潮”之后,沉寂多时的多晶硅厂商或将迎来新一轮的复产。
多晶硅价格上涨以及中国将对进口多晶硅进行“双反”调查是刺激此轮复产的动力。
知情人士透露,国内规模在3000吨以上的多晶硅厂都曾计划在4月底复产。本报获悉,包括中硅高科、赛维LDK、四川瑞能等多家大型厂商均在谋划复产。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硅高科”)副总经理严大洲告诉记者,中硅高科计划在4月底恢复部分多晶硅产能,目标是6000吨。
中国对产自欧美韩的多晶硅的“双反”调查被认为是国内多晶硅厂商的新机会。国内硅企认为,对进口多晶硅的调查将有助于中国企业走出困境。
商务部原定的初裁公布日期在4月5日,但临近时却被推迟至6月底。严大洲称,初裁被推迟影响了多晶硅企业的复产计划,部分中小型硅厂不得不再等待两个月。
谋划复产
2012年9月,中硅高科做出一项艰难的决定,那就是全面停产。中硅高科的实际控制人是央企中国冶金科工集团。2012年底,中硅高科的产能达到1.03万吨,仅次于保利协鑫的6.5万吨的年产能。
严大洲告诉记者,停产原因是因为市场价格太低,竞争太不正常。事实上,据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统计,在整个2012年,中国90%的多晶硅企业被迫停产。
进入到2013年,多晶硅价格开始上涨,这挑动了部分多晶硅企业的神经。中国有色金属[-4.11%]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以来,多晶硅价格已由2012年12月底的11.5万元/吨上涨至2013年3月的14.26万元/吨,涨幅达到24%。
赛维LDK总裁兼CEO佟兴雪告诉记者,多晶硅价格的上涨将会带动下游的价格随着上涨。不久前,赛维LDK制定了一个1200人的招聘计划,被认为是复产的前兆。
另一个挑动多晶硅企业尽快复产的神经的是,中国对产自美国、韩国、欧盟的进口多晶硅“双反”调查将在4月初进行初裁。
数据显示,中国多晶硅平均制造成本要比国外厂商高出近10美元/公斤。但通过征收较高幅度的反倾销、反补贴税率,这个差距将缩小,甚至消失。
这诱使国内上规模的多晶硅企业开始谋划复产。今年3月份以来,中硅高科便开始复产前的准备。严大洲称,公司正在给系统打压,预热计划逐步恢复产能,初始目标是6000吨。
与此同时,四川瑞能、赛维LDK等其他大的多晶硅厂商也纷纷筹划复产。知情人士称,国内年产3000吨规模以上的多晶硅厂原本的计划都是在4月底,5月初复产。
四川瑞能硅材料有限公司(下称“四川瑞能”)也计划在4月复产。四川瑞能由英国RenesolaLtd(瑞能有限公司)独资设立。
RenesolaLtd是一家在美国纽交所、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AIM版两地成功上市的上市公司,旗下在中国还拥有太阳能下游企业浙江昱辉阳光能源[1.41%]有限公司。
接近四川瑞能的人士透露,该公司亦计划在4月复产,若一、二期生产线全部复产有望实现1万吨/年的产能。
暂时停滞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的数据显示,2010年底,全国有产量的多晶硅企业有57家,但截至目前仅有三四家依旧在产。
目前,除了中硅高科等少数几家大企业依旧不改当初制定的复产计划外,众多中小型多晶硅厂商均不得不暂时放弃复产计划,再等待两个月。
严大洲称,生产线再次开工需要一个过程,短则半月,长则一个月以上,并且开工之后再次停产的损失会比现在继续停产的损失要大。
迫使中小型企业不得不暂时停滞复产的原因是,原定4月初公布的中国商务部对进口多晶硅“双反”调查的初裁结果被推迟至6月底。
“原计划是4月初有结果,因此我们都准备好开工。若初裁公布了,进口的多晶硅因为税率的原因将会大幅减少,国产的多晶硅就有活路了。”一位中型硅企总经理称。
2012年7月20日,中国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多晶硅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调查期为2011年7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
这项调查促使欧盟、美国及韩国向中国大量倾销多晶硅。保利协鑫一位高管称,进口的多晶硅价格远远低于中国企业的成本价,导致中国的多晶硅企业根本无法生存。
今年2月份的数据显示,来自韩国、美国和德国的进口多晶硅占中国总进口量的87.5%,进口平均单价分别为19.87美元/公斤、12.57美元/公斤、21.6美元/公斤。而国内多晶硅企业的成本价多在30美元/公斤以上。
不过,中国商务部将初裁日期推迟至6月底,旨在“反制”6月份即将公布的欧盟对中国光伏下游企业的反倾销调查初裁结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欧盟通过初裁的可能性很高,一旦中国下游企业被征收高税率,中国也将正式公布对进口多晶硅的初裁结果。”知情人士称。
严大洲透露,商务部对产自欧盟、美国、韩国的进口多晶硅的调查早已准备就绪,只等合适时机对外公布。
“目前来看,6月份可能是一个更好的复产时机,现在要做的就是做好一些前期的准备,等着欧盟的初裁结果,等着中国政府的反制措施。”上述中型硅企总经理说。
“钱”景不明
但至少从目前看来,国内的多晶硅企业依旧面临着进口多晶硅产量的低价倾销。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2月,我国多晶硅进口量为7991吨,环比增加17.7%,同比增长4.9%。这是自2011年以来,除2012年9月之外单月进口数量最多的月份。
进口单价方面,2月份多晶硅进口均价大幅下挫至17.7美元/千克,同比下降37.1%,较2012年全年均价下滑30.2%。
2月份,中国进口多晶硅主要来自韩国、美国和德国,3个国家占总进口量的87.5%。其中从韩国进口量为1422吨,占总进口量的17.8%;从美国进口量为2860吨,占总进口量的35.8%;德国进口量为2713吨,占总进口量的33.9%。
保利协鑫高管认为,即便6月复产,依然很难卖出好价钱。因为现在国外多晶硅的倾销导致国内多晶硅的价格依旧低于成本价。
“国外的多晶硅成本在20~30美元之间,但出售给中国的多晶硅产品价格不到20美元/公斤,在这个价格下,复产了也只会亏。”该高管说。
目前,国内70%以上的硅料供应均来自保利协鑫。上述高管坦承,保利协鑫尽管成本已经很低,但依旧亏损。2012年,保利协鑫净亏损35亿元。
严大洲坦承,现在的情况比预期的要差很多。一方面对进口多晶硅的初裁没有落实;另一方面光伏发电上网电价被降低。
今年年初,发改委下发《关于完善光伏发电价格政策通知》的意见稿(下称《意见稿》),对下一步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提出了新的实施方案。此前,我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在1元以上。《意见稿》对分布式发电和大型地面电站发电进行了区分。其中,大型地面电站根据各地光照条件的不同,分成四类资源区,施行0.75~1元/度4个区间上网电价。
“这个政策降低了电站企业的积极性,相应也就对整个产业链产生影响。下游电池及组件企业出货量可能降低,进而影响到上游硅料的采购。”保利协鑫高管说。
6月份,欧盟将公布对中国太阳能电池产品的初裁结果;与此同时,中国或将采取反制措施,公布对进口多晶硅的初裁结果。
尽管此举将扼制国外多晶硅的倾销,但同时也将重创下游企业。目前,欧洲市场仍是国内下游光伏企业的主要市场,依旧占据着近70%的份额。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称,目前情况可能会好一点,但谈复苏尚早,产能过剩和上网电价问题若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行业发展依旧艰难。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