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9% 经济回升势头显现
中国新闻网2013-04-18 10:29:02
经过去年下半年的筑底盘整,北京经济回升势头初步显现。昨天,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9%的速度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也比全国一季度GDP增速高出0.2个百分点。“一季度北京经济平稳开局,上升势头大于下行压力,全年有望实现8%左右的预期目标。”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于秀琴表示。
亮点一:工业增速强力回升
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0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9%。这也是北京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增速连续四个季度保持上升态势,这与全国GDP增速今年一季度略微下滑的波动形成对比。
工业生产强力回升成为一季度北京经济增长的突出亮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9.1%,增速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提高2.1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仍然是带动工业回升的主要力量,三个行业分别增长38.3%、22.8%和15.3%,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合计超过八成。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354亿元,同比增长5%,扭转了去年7月以来工业出口持续负增长的态势。
亮点二:新增46.4万从业大军
目前北京就业继续保持稳定,一季度末,全市法人单位从业人员945.7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46.4万人,增长5.2%。据统计,第三产业创造的新增就业岗位占到97%,尤其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金融业这前五大行业新增就业占到70%以上。
在经济回升和就业稳定的大背景下,本市消费者对未来经济继续保持较强信心。一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达到108.9,比上季度回落0.6点,比上年同期提高5.8点。其中就业状况信心指数为121.5,比上季度提高8.7点,比上年同期提高13.4点。
亮点三:消费升级居全国前列
一季度,北京消费品市场总体平稳,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0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4%。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新闻发言人邢志宏特别提醒,虽然这一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9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回落2.2个百分点,但并不意味着北京居民的消费意愿不足。
“北京消费升级已走在全国前列,居民消费很大一部分花在服务性项目上,占到全部消费支出的40%。”邢志宏介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统计则不包含服务性消费,主要涵盖商品性消费,因此与居民消费的概念并不一样。另外,一季度文化办公、体育休闲娱乐、金银珠宝这些热点商品的销售对北京消费品零售额的贡献度达到50%以上,也说明居民消费结构还在升级。
一季度北京餐饮收入下降4.2%。对此,邢志宏表示,住宿、餐饮、娱乐业一季度增速较低或下降,与集团消费被抑制相关,但在北京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太小,如住宿、餐饮业仅占2%左右,对北京经济影响有限,但对消费结构的改善是长期利好。
正进入收获期
奔驰海外最大总装车间日前在京投产。边扩建边生产,已经是北京奔驰从去年年初就持续的状态,而产能瓶颈的突破也终于让这家合资企业步入了快车道。
另外,北京现代三工厂、北汽股份高端生产基地和研发基地的运行,同样为北京汽车工业注入了动力。北京汽车行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北京奔驰实现销量21497辆,同比增长1.77倍;北京现代实现销量26万辆,同比增长40.7%;北汽股份自主品牌乘用车也保持了月均销量超过1.2万辆的业绩。
“一季度,北汽集团累计生产汽车49.57万辆,同比增长27.32%;累计销售汽车49.89万辆,同比增长28.41%,远远高于全国汽车行业一季度产销增长约10%的速度。”北京汽车行业协会副会长夏宝山表示。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分析,以汽车为代表的高端产业成为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尤其现代三工厂二期项目、北京奔驰后驱车和发动机项目、京东方8.5代薄膜晶体管显示器项目、天坛生物新疫苗产业基地项目、北车高端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项目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正陆续进入收获期。
北京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要成效
对新出炉的一季度主要经济数据,北京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评价说,工业增速加快、就业形势稳定、企业利润大幅回升等迹象表明,北京经济结构调整已取得重要成效,尤其产业结构的调整从三次产业比重的调整,转向了内部深度调整的阶段。
“过去十多年,北京经济转型结构调整走在全国前列,第三产业的比重已经超过75%。但就二产、三产的内部结构来说,仍有深度调整的潜力。”赵弘分析,目前北京工业增长仍主要依靠汽车、电子设备等传统制造业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尚需培育,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高附加值产业的贡献度有待增强,同时服务业中高端服务业即生产性服务业也有很大增长空间,文化创意产业的总量和层次还可以继续提升。
总体看,北京经济增长已经摆脱对高耗能产业的依赖,全面转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科技驱动和文化驱动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