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纳水平是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准。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在注重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消纳水平也不断提升。
专家表示,目前全国新能源利用率处于较高水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近日发布的数据证实了这一点。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全国风电、光伏发电平均利用率逐步提高,风电利用率由2016年的82.4%提高至2022年前11个月的96.7%;光伏发电利用率由2016年的90%提高至2022年前11个月的98.2%,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消纳形式持续向好 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我国新能源自2010年起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并网装机容量快速增长。与此同时,电网建设和消纳机制相对滞后,加之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波动性、随机性等特性,“弃风弃光”开始出现,并在2016年前后出现高峰,光伏电站被动“晒太阳”、风电机组“望风兴叹”,一些“弃风弃光”严重区域新能源建设陷入停滞。新能源发展的主要矛盾也逐步转为系统消纳问题。
为提高新能源利用率,“十三五”期间,新能源开发布局的主导因素由资源条件转向消纳条件。而在日前公布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指出,我国可再生能源将进入高质量跃升发展新阶段。
在这一判断中,“高质量”不难理解,所谓“跃升”,既是装机规模的跨越式发展,也是可再生能源在电力消费中的占比快速提升,更是发展模式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新转变。
以风电、光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主力军,将在未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中起到“挑大梁”的作用。因此,必须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和系统观念,有效化解新能源发展面临的各种挑战。当务之急是要统筹解决好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和高水平消纳,以及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之间的关系,协同推进新能源的规模、效益和安全。
一方面,要挖掘新能源就地消纳的潜力。从利用方式看,新能源就地消纳是最经济的方式。提高新能源就地消纳水平,需要进一步挖掘潜力空间,鼓励引导全社会消费新能源等绿色电力,推动绿色电力在交易组织、电网调度、价格形成机制等方面体现优先地位,为市场主体提供功能健全、友好易用的绿色电力交易服务。同时,在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工业园区,加快发展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等新能源项目,提高终端用能的新能源电力比重。
另一方面,要加快外送通道建设。特高压输电线路就像电力“高速公路”,在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外送通道将新能源电力输送至用电负荷较高的发达地区,既能满足产业聚集地区用电需求,也能实现新能源电力的有效利用。从长远看,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需要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突破省际壁垒,从电网技术、交易机制、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发力,实现新能源电力在全国范围内的合理配置。
发展储能促行业较快发展 提升技术创新谋求更大空间
在“双碳”目标推动下,新能源装机持续快速增加。大规模新能源发电接入电网,电力系统运行中的调峰资源不足情况进一步加剧,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压力持续上升。
在这一背景下,加快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等各类储能发展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
与此同时,在光伏发电领域,降本增效同样是持续发展的主旋律。为引导采用先进技术,推动光伏行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光伏行业近年迎来了快速发展机遇,正逐渐成为未来中国重要的电源之一,大尺寸、高功率的光伏组件也带来了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收益,不断推动光伏行业发展,让绿色能源走进千家万户,为能源的绿色低碳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2022年9月份,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会同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发布了《光伏建设先进性指标》,再度向行业发出高质量发展信号。
而在技术创新方面,210大尺寸组件也成为行业趋势所向。210组件兼具高效率、高功率、高可靠性能和系统端BOS、LCOE成本显著降低的特点。全面平价时代,210组件的度电成本优势更为突显。
行业人士指出,未来在自主创新方面,要突破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鼓励在大基地创新应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半导体等核心装置和软硬件,支持核心可替代产品部件在光伏产业的应用,支持大型国产先进软件平台的推广。同时,鼓励采用基于智能化和绿色低碳供应链的先进光伏产品,因地制宜开展智能光伏电站建设,推动光伏利用率持续攀升。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我国新能源自2010年起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并网装机容量快速增长。与此同时,电网建设和消纳机制相对滞后,加之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波动性、随机性等特性,“弃风弃光”开始出现,并在2016年前后出现高峰,光伏电站被动“晒太阳”、风电机组“望风兴叹”,一些“弃风弃光”严重区域新能源建设陷入停滞。新能源发展的主要矛盾也逐步转为系统消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