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实施光伏倍增行动 力争全市清洁能源装机达12GW

烟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02-01 18:44:34 山东烟台:实施光伏倍增行动  力争全市清洁能源装机达12GW-索比光伏网微信分享

日前,烟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烟台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报告指出,加快智能低碳城市建设,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推进“一谷一区一岛一港”示范,支持重点排放单位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举办碳达峰碳中和烟台国际论坛、全球智慧能源高峰论坛;加快“无废”城市建设,大力实施低碳清洁供暖,完成山东海阳核电2号机组供暖改造,推进黄渤海新区工业余废热清洁供暖示范工程,加快中心区域工业余废热清洁供暖进程,完成农村清洁取暖改造11.2万户。加快海阳核电二期建设,力争招远绿色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基地一期开工建设;实施风电向海行动,争取华能上海电气半岛北海上风电场、三峡半岛北海上风电场并网发电;实施光伏倍增行动,推动中广核招远海上光伏项目并网发电。力争全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200万千瓦,占比达到54%。

原文如下:

关于烟台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2年12月28日在烟台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烟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王松杰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提请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构建“1+233”工作体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进中提质,主要经济指标始终处于全省前列,有效发挥了经济大市“压舱石”和挑大梁作用。

(一)促进经济稳健前行,发展韧性不断增强。顶住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强化政策供给和落实,先后出台“纾困解难稳中求进30条”“稳经济促发展38条”“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18条”等一揽子政策措施,累计为46万户次市场主体减税降费近200亿元,1855名服务企业专员深入一线为企业解决诉求3700余项,有效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发展预期,促进经济运行始终保持在合理区间。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500亿元、增长10%左右,实际使用外资29亿美元、增长10%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左右。

(二)强化内需拉动作用,内生动力持续释放。项目投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滚动谋划实施“十四五”战略性支撑性重大项目,开展重点项目百日攻坚,强化项目要素保障,省市县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均超过100%,168个专项债项目发行资金277.7亿元,444个项目获得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十大领域设备购置贴息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支持,裕龙岛炼化一体化(一期)项目加速推进,万华乙烯二期、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一期获批建设,蓬莱、莱阳、烟台化工产业园获批扩区,东方航天港完成国内首次运载火箭海上“一站式”发射、首次近海岸海上发射任务,蓝色药谷生命岛实现当年拿地、当年施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363个“七网”项目加快建设,完成年度投资1007.7亿元,蓬莱国际机场二期T2航站楼主体完工,大莱龙铁路实现全线电气化拉通,荣乌高速改扩建项目开工建设,城市快速路“两纵”完成主体工程,老岚水库枢纽工程完成重力坝混凝土浇筑。消费市场回暖复苏。围绕汽车家电、特色商品、葡萄酒、餐饮等领域组织促消费活动50多场,累计发放汽车、家电、文旅消费券1.7亿元,带动销售汽车2.5万辆,八角湾会展中心建成投用。芝罘仙境特色文化街区入选国家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金沙滩获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推出“手拉手”促销等新举措,商品住宅去化周期回归合理区间。

(三)深化新旧动能转换,“五年突破”成效显著。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开展制造业强市建设三年行动,16个重点产业链不断壮大,“9+N”制造业集聚培育工程深入实施,九大产业产值突破8700亿元,培育形成有色及贵金属、绿色石化、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汽车等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龙口市高端交通铝材、芝罘区环境控制装备入选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海工装备、高端铝材料、白羽肉鸡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产业集群,航空航天产业入选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绿色低碳发展势头强劲。出台全国首个智能低碳城市建设方案,推出一批“双碳”示范应用场景,丁字湾双碳智谷开工建设。国电投核能总部正式落户烟台,海阳核电二期开工建设,蓝色海洋渤中、国电投半岛南海上风电场并网发电,3个海上光伏项目开工建设,3个储能示范项目建成并网,全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054万千瓦、居全省首位。海阳900MW远距离跨区域核能供热机组改造工程启动实施,万华工业园余废热供暖工程启动运营,清洁供暖向烟台全域渐次推进。海洋强市建设迈出新步伐。全面落实《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先锋建设现代海洋强市的实施意见》,深入实施海洋牧场“百箱计划”,海洋牧场总面积突破140万亩;加快港产城融合发展,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突破4亿吨、400万标箱,获批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海工装备、海上风电、海洋生物医药等涉海产业发力提速,中电建二级总部海洋工程公司落户。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200亿元。创新动能不断增强。全面落实“十大创新”行动计划,96个项目入选全省首批技术创新计划,23项成果荣获省科学技术奖,新增高价值发明专利1046件、总量达到5838件,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科创平台体系日益完善,新药创制省实验室成功获批,新增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中科环渤海药物高研院建设稳步推进,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省实验室一期主体封顶,八角湾国际科创中心一期竣工。高成长创新型企业队伍不断壮大,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900家,新增上市公司4家、规上工业企业15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13家、瞪羚企业61家、制造业单项冠军25家。

(四)推动区域统筹发展,城乡品质加快提升。县域经济加速崛起。深入实施振兴县(区)域经济三年行动,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百舸争流、协调联动、全面振兴的县(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黄渤海新区在省级新区中率先挂牌,启动新一轮长岛综试区建设行动计划,龙口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第9位,海阳拉开以航空航天、清洁能源产业为支撑的发展大框架,招远黄金产业转型重振,栖霞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出台支持莱州崛起、加快莱阳突破发展的意见。积极融入重大战略。出台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17个入选的省黄河战略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29.3亿元。制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主动融入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纳入省项目盘子数量、总投资和年度计划投资均居全省首位。落实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战略,莱阳莱西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展现新图景。农业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建成高标准农田18.3万亩,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9.8万亩,粮食实现丰产丰收;烟台苹果品牌价值蝉联中国果业第一品牌,新增省级知名农产品品牌8个、总数达到69个。农村面貌持续改善,打造103个美丽乡村样板村,改造农村公路2084公里,1018个村庄完成供水改造提升工程,16.3万户农民实现清洁取暖。

(五)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得到激发。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市管企业资本证券化率突破80%,泰和新材入选国家科改示范企业名单。开展“标准地”“亩产效益”评价改革,盘活处置“三闲”资源5.96万亩。深化“放管服”改革,全省首创“扫脸办事”,平均缩减办理时间80%以上,1244个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监管,经验做法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城市信用监测排名回升至全国地级市前十位。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引进重点产业链项目100多个、三类500强项目200多个。外贸新业态蓬勃发展,在全国首创保税混金业务模式,获批“市场采购出口信用保险”试点,“自贸烟台跨境全球购”正式启用,综合保税区综合评价跻身全国前十位。对外友好交往进展顺利,新增国际友好城市3个,累计达到47个。

(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力扩岗位稳就业,推出稳就业20条、援企稳岗12条措施,新增城镇就业10.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成功举办2022年“双创”活动周活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新增公办幼儿园35处,新改扩建中小学30所,入选全省首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市。医疗资源优化提升,毓璜顶医院莱山院区建成投用,市妇幼保健院、八角湾国际医院开工建设,市中医院、奇山医院扩建工程启动实施,新建县级以上示范村卫生室360处,医疗救治能力大幅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高,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0项重点民生实事圆满完成,9类困难群体救助标准提高10%以上,新增养老护理床位2742张、幼儿托位5000个。文体事业不断发展,举办喜迎党的二十大系列活动、市民文化节等文化活动1.2万场次,举办全民健身活动600多场,我市在山东省第25届运动会上获得优异成绩。

(七)狠抓风险防控化解,安全发展基础加强。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建立省市县一体化应急处置机制,努力促进防控向救治阶段平稳过渡。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出台安全生产百项措施,全面整治排查各类风险隐患,完成77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深入推进新一轮“四减四增”工作,关停“散乱污”企业243家,淘汰小煤电机组44.7万千瓦,完成精准造林3338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率居全省首位。毫不松懈抓好金融风险化解、食药安全、社会治理、扫黑除恶等工作,攻坚化解信访积案,平安烟台建设成效显著。

总的看,2022年全市主要发展指标好于预期,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实际利用外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基本完成目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距年度增长目标虽有一定差距,但排名均居全省前列,为稳住全省经济大盘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市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新兴产业支撑作用有待提升,改革红利还没有完全释放,依然存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不平衡的问题,社会治理、民生改善还不尽如人意,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解决。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二、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方向和主要目标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起步之年,更是烟台努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元的突破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是目标所向、担当所在。

(一)发展形势。从国际看,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深度交织,美欧等主要经济体激进加息,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贸易投资萎缩、有效需求疲弱,加之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乌克兰危机影响正加快向金融、能源、粮食等领域外溢蔓延,全球供需循环受到冲击和破坏,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进程放缓,滞胀压力明显上升。但也要看到“危中有机”,国际秩序与规则加速重构,有利于我们发挥全链条优势和强大制造能力,借势嵌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中高端,拓展国际经贸空间,在产业分工和合作布局调整中抢占先机。从国内看,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与长期结构性矛盾叠加,疫情对供需两端、内外循环的反复影响加深,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仍面临不少困难,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领域还存在风险点,稳增长、守底线、保安全任务更加艰巨。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资源要素条件可支撑,特别是我国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将给经济恢复带来重大积极影响,加之今年以来的存量政策和明年的增量政策叠加发力,一系列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结构优化的财政、金融政策措施效果将在明年持续显现,支撑我国经济总体回升,有望形成一个独立的向上运行轨迹。从我市看,尽管经济稳中存忧、进中有难,但发展“稳”的基础更加牢固、“进”的势头更加强劲、“好”的态势更加凸显,“1+233”工作体系、制造业强市、县域经济振兴等谋划的重大事项将在2023年陆续完成阶段性目标,特别是多年积累的发展基础,将支撑全市经济体量冲击“万亿俱乐部”,进一步提升烟台影响力和竞争力。我市产业门类齐全,重点项目量多质优,带动固定资产投资旺盛,加之居民储蓄、收入相对较高,旅游、餐饮等消费场景丰富,将有助于我市充分发挥内需拉动作用,更好融入国内大市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胶东经济圈一体化、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利好叠加,特别是在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过程中,我市具有先发优势、项目基础、资源禀赋,将推动烟台率先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全面起势,打造山东发展重要增长极。

(二)努力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锚定“五个更高”、践行“六个观念”,推动“十个发展新突破”,持续构建“1+233”工作体系,奋力“走在前、开新局”,谱写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烟台篇章。

(三)主要目标。2023年主要预期目标安排兼顾需要与可能,坚持点面结合,既确保“稳增长”的主要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又把握多重目标的协调性,实现统筹并进;坚持上下衔接,既与国家、省“稳中求进”总基调一致,又积极奋进,体现烟台“三核”城市担当;坚持远近平衡,既与“十四五”规划、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目标对接,为后续发展做足提前量、预留空间,又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元目标做支撑;坚持内外协调,既奋发有为,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提振信心,又适当留有余地,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安排5.5%以上。从三次产业看,一产一般不会出现大的波动,明年将继续保持平稳态势。二产今年在矿山复产拉动下实现较快增长,对明年带来一定的高基数压力,但考虑到明年全市将有包括万华化学15个重大项目在内的一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产生一定规模的新增产值,加之还会有部分矿山复工复产,规上工业增加值预期增长7%以上;另外,随着我市商品住宅库存回归到合理去化周期,建筑业市场将持续好转,会进一步支撑二产发挥“压舱石”作用。三产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旅游、交通物流、会展等行业将持续复苏,特别是扩大需求列为优先事项,可支撑服务业占比保持在50%以上。从“三驾马车”看,我市投资体量已占全省的1/8,继续维持高增长尽管有压力,但良好的项目基础仍将发挥关键作用,明年裕龙岛炼化一体化、万华乙烯二期、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海阳核电二期、海上风电等大项目将进入投资高峰期,全市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达到2533个、总投资2.1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997.6亿元,其中市级重点建设类项目400个、年度计划投资2581.9亿元,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省重大项目、省补短板项目数量均居全省首位,省新旧动能优选项目、省双招双引项目数量均居全省第二位,项目整体质量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是近年来项目基础最好的一年,将支撑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外经贸尽管面临国际投资贸易萎缩、有效需求疲弱等压力,但随着“走出去”招商力度加大,与RCEP、欧盟、中东等的合作机会增多,特别是受跨境电商发展、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等积极因素拉动,预计外贸进出口将促稳提质,实际使用外资将平稳增长。消费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复苏,随着居民收入预期改善、生活半径修复,住宿餐饮业将逐步转旺,房地产、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将回升,但恢复到疫前水平是个缓慢过程,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5%以上。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随着增值税存量留抵税额今年集中退付,明年增值税将呈恢复性增长,安排增长5.5%以上的预期目标。

——新增就业和居民收入目标。随着各级“纾困解难”政策持续发挥效应,且明年在财力可及的情况下将加大支持力度,中小微企业发展压力将会有所缓解,增投资、扩产能信心将会增加,为就业、增收创造条件,预期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以上、基本实现与经济增长同步。

——物价控制指标。中央把“稳物价”作为明年要突出做好的工作之一,要求统筹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预计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能够控制在3%左右。

——生态目标。通过实施“两高”行业能效改造提升,科学合理控制新上项目的能耗强度和排放量等措施,预期能够完成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指标,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三、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和措施

(一)聚力扩内需稳主体,激发经济增长内生力。一是更好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抓好省市县重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和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等5个产业项目库建设,强化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实施重点项目“四证齐发”、实现“拿地即开工、竣工即验收”,用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推动项目建设能快则快、早日达产增效。开工建设招远绿色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基地、万华乙烯二期、国际绿色食品城、万润新材料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力争400个市级重点建设类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聚焦综合立体交通网、现代物流网、能源保障网等“七网”工程,加快总投资1.49万亿元的500个在建及规划项目进度。二是持续强化消费基础性作用。实施传统消费升级和新兴消费扩容行动,高标准举办惠享烟台消费年、沙滩音乐节等促消费活动50场以上,加强与头部企业合作,加快培育直播电商基地和特色产品供应链基地,推动网络零售优质高效发展。强化消费载体,繁荣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引进20家以上品牌首店;加强乡镇商贸中心和县级物流配送中心等消费设施建设,乡镇商贸中心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三是不断提升市场主体活力。持续落实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健全“政企通”惠企服务体系,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行动,鼓励支持中小企业走稳走好“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力争新增上市及过会公司8家、规上工业企业15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100家以上。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实现市场主体总量新突破。

(二)聚力链条化集群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做优做强先进制造业。全力攻坚制造业强市建设三年行动,深入实施“9+N”产业集聚培育工程,全面培育16条重点产业链,年内形成2个两千亿级别产业集群。推动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中交投运,万华乙烯二期主体工程进度过半,万华15个延链补链项目建成投产;加快具备条件的黄金矿山复工达产,高标准建设黄金科技创意产业园;启动建设国家智能商用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实现上汽通用凯迪拉克高端新车型量产上市、新能源汽车检测中心建成投用;加快建设蓝色药谷生命岛医用同位素创新应用基地,推动荣昌生物新药产业化项目竣工投产;提升建设东方航天港,开工建设烟台航天产业园。二是拓展提升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7+4+5”服务业产业体系,实施服务业百强企业培育专项行动。高标准推进工业设计小镇、世界设计公园建设,建成投用世界设计产业组织总部,积极申报世界设计之都。争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推进黄渤海国际陆港、胶东智慧物流港、胶东综合物流产业园和24个物资中转接驳站建设,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高水平策划旅游业发展,加快建设芝罘仙境、海上世界,新建朱雀山野生动物园,构建山海相通、湾岛相映、城乡融合的全域全季大旅游格局。年内举办各类会展活动100场以上,推动会展经济与化工、医药、旅游等产业有机结合、相互赋能。三是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推动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开工建设北大-万华联合研究中心、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烟台)光电显示材料研发测试服务平台,推进新药创制省实验室和万华全球研发中心二期建设,建成投用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省实验室,省级以上科创平台达到420个。强化数字赋能,开展智慧工厂、智能产线“百企千线”示范推广行动,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探索建立顶尖人才“直通车”机制,深入推进青年人才“百千万”集聚计划,引进不少于400名博士、5000名硕士、6万名大学生,力争高层次人才总量达到12万人。

[$NewPage$](三)聚力新赛道新动能,锻造经济发展新优势。一是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加快智能低碳城市建设,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推进“一谷一区一岛一港”示范,支持重点排放单位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举办碳达峰碳中和烟台国际论坛、全球智慧能源高峰论坛;加快“无废”城市建设,大力实施低碳清洁供暖,完成山东海阳核电2号机组供暖改造,推进黄渤海新区工业余废热清洁供暖示范工程,加快中心区域工业余废热清洁供暖进程,完成农村清洁取暖改造11.2万户。加快海阳核电二期建设,力争招远绿色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基地一期开工建设;实施风电向海行动,争取华能上海电气半岛北海上风电场、三峡半岛北海上风电场并网发电;实施光伏倍增行动,推动中广核招远海上光伏项目并网发电。力争全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200万千瓦,占比达到54%。超前布局冷能利用产业,力争烟台西港区LNG接收站码头工程主体完工,国家管网南山LNG接收站、中石化龙口港LNG接收站建成投用。二是加快建设海洋强市。推进芝罘湾港区“退港还城”,启动客滚业务搬迁,实现西港区30万吨原油码头二期建成投运。健全港口集疏运体系,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4.5亿吨。实施海洋工程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启动建造新一代风电安装船,投用海上卫星发射工程船。实施“蓝色良种”工程,开工建设8座深水养殖网箱。强化海洋创新策源能力,加快组建山东省海洋工程装备及材料创新创业共同体,年内突破海洋领域15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

(四)聚力宜居宜业和美,打造乡村振兴烟台样板。一是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粮食稳产保供,新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6万亩,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450万亩以上;深入实施种业攻坚,加快创建育种联合攻关团队和现代化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支持审定或登记新品种10个以上、种业科技成果转化达到1000万元以上。二是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农业全产业链提升工程,开展新一轮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支持现代“大果园”建设;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力争预制菜年产值达到130亿元。高标准打造“烟台农品”区域公用品牌,搭建“1+N”烟台品牌农业体系发展框架。三是建设美丽乡村。巩固拓展第一批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和样板村建设成果,建成42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实施新一轮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开展胶东农村新型住房建设示范,改建农村公路2135公里、完成580个单村供水提升工程,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达到60%以上,展现齐鲁乡村特色风貌。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五)聚力县域协同共进,构筑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一是集中突破中心城区。持续构建“12335”建设格局和“T”字型空间布局,集中力量突破核心区,不断提升中心城区能级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实施总投资3351亿元的406项城建重点项目,年度完成投资807亿元。实施环海路以西、环山路等20个片区和362个老旧小区改造,新改扩建83条市政道路,打通16条丁字路、断头路。二是繁荣发展县域经济。支持龙口领先发展,打造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北方样板、山东龙头;支持莱州、招远两市转型发展,支持海阳、莱阳、栖霞突破发展,争取海阳跻身全国百强县。高标准建设黄渤海新区,布局建设“四区两园一城”,全年引进央企国企和四类500强项目40个以上,落地总部项目20个以上,投资过50亿元重量级、引领型龙头项目3个以上。全力推动长岛综合试验区建设,争创国家公园。三是深入落实重大战略。加快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推进62项水利工程,年度完成投资50亿元以上;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95万平方公里,推进生态小流域工程建设;深化与沿黄流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合作,组织实施沿黄河流域科技创新发展计划5项,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纵深推进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争取重点区域发展取得实效。

(六)聚力深化改革开放,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一是抓好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产投资运营公司重组整合,推进冰轮环境、泰和新材企业管理体制试点改革纵深发展。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健全“互联网+监管”等新型监管机制,全面推开“一件事”集成服务、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水平,建设“无证明之城”、让“免证办事”“一码通行”成为常态。持续建设信用烟台,整合共享涉企信用信息,强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支撑。二是加快构建现代流通体系。统筹推进建设铁路、公路、港口、航空、枢纽场站等各项交通基础设施,加快构建海向、陆向、空向三大通道,建设一体化综合性现代流通体系。实施龙烟铁路市域化改造,开展招远—栖霞—桃村铁路前期工作,争取栖霞—福山铁路列入省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推进荣乌高速改扩建,开工建设栖霞—莱州高速、烟台枢纽至蓬莱枢纽段扩建工程。加快推进西港区扩建,争取蓬莱东港区纳入《全国港口和航道布局规划》。完成烟台蓬莱国际机场二期T2航站楼建设,开展机场二跑道、南指廊前期工作。三是持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与RCEP成员国深化合作、加密客货航线,开通美洲洲际货运航线,探索开辟日欧海运燃料市场,加快打造中日韩“海上高速公路”。深化关地协同机制,推广跨境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实施市场采购共享计划,建立全球矿品保税混配中心,促进外贸新业态长足发展。完善精准招商工作机制,深化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拓宽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境外募资出资渠道,全年引进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200个。加大与国际友城合作力度,打造对接北欧合作示范城市。

(七)聚力实现共同富裕,提升全体市民幸福指数。一是扎实做好稳就业工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围绕重点群体完善就业支持体系,新增城乡公益性岗位2.5万个左右。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实施青鸟计划、返乡入乡带头人培育、高层次人才创业资助等创业行动,开展技能提升和创业培训6万人次以上。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举办各类招聘活动200场次以上,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以上。二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优化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投用公办幼儿园40处,学前教育公办率达到70%以上。提升义务教育水平,加快建设北大附中,新改扩建中小学33所。实施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建成烟台大学开发区科教园、山东建筑大学产学研基地,争创一批省级以上中职教育特色化专业。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着眼提升“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新增养老床位2000张、托位5000个。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职工医保普通门诊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保障困难群众住房需求,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000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9000户以上,推进24个回迁安置项目按期交付。四是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支持毓璜顶医院创建国内一流综合医院,启用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莱山院区、市公共卫生综合实验基地,加快建设市妇幼保健院、八角湾国际医院,完成市中医院、奇山医院扩建主体工程。力争市县两级15个疾控中心达标投用,改造提升30处乡镇卫生院,建成350处县级以上示范村卫生室,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布局。

(八)聚力守住风险底线,营造安全稳定发展环境。一是守牢疫情防控底线。优化疫情防控政策,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保障好群众就医用药,着力保健康、防重症。二是守牢安全生产底线。深入开展本质安全提升三年行动,持续健全应急预案体系,紧盯矿山、消防、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海上作业等关键领域,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三是守牢生态环保底线。全面整改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落实“三线一单”,抓好大气、土地污染防治等工作;开展夹河综合治理、县域“母亲河”全流域治理,年内建成区雨污全部分流、黑臭水体全部清零。四是守牢金融风险底线。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严厉打击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加强债券市场监督管理,确保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强化政府债务预算管理和限额管理,抓实政府债务和隐性债务风险化解工作,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五是守牢社会稳定底线。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攻坚信访积案。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创建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模范城市,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附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统计表

1.png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相关推荐

图片正在生成中...

索比光伏网
01 2023/02

山东烟台:实施光伏倍增行动 力争全市清洁能源装机达12GW

日前,烟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烟台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报告指出,加快智能低碳城市建设,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推进“一谷一区一岛一港”示范,支持重点排放单位参与

索比光伏网Logo